晶圆扩散前的清洗是半导体制造中的关键步骤,旨在去除表面污染物(如颗粒、有机物、金属离子等),确保扩散工艺的均匀性和器件性能。以下是晶圆扩散清洗的主要方法及工艺要点:
一、RCA清洗工艺(标准清洗法)
RCA清洗是晶圆清洗的经典工艺,分为两个核心步骤(SC-1和SC-2),通过化学溶液去除有机物、金属污染物和颗粒124:
SC-1(APM溶液)
化学配比:氢氧化铵(NH?OH,28%)、过氧化氢(H?O?,30%)与去离子水(H?O)的比例为1:1:5。
温度与时间:80–90℃,浸泡10分钟。
作用:
氧化并去除有机污染物(如光刻胶残留)。
与金属离子(如Au、Ag、Cu、Ni等)形成络合物(如Cu(NH?)???),随溶液溶解。
在晶圆表面形成薄氧化层(SiO?),辅助后续颗粒去除24。
注意:NH?OH用量需控制,过量会腐蚀硅表面,导致粗糙度增加2。
SC-2(HPM溶液)
化学配比:盐酸(HCl,73%)、过氧化氢(H?O?,30%)与去离子水的比例为1:1:6。
温度与时间:80–90℃,浸泡10分钟。
作用:
去除SC-1步骤中引入的碱金属离子(如Na?、K?)及金属氢氧化物沉淀(如Al??、Fe??)。
溶解SC-1无法完全去除的金属污染物(如Au)。
在表面形成钝化层,防止后续污染24。
二、食人鱼清洗(Piranha Clean)
用于顽固有机物(如厚光刻胶)的去除,属于强氧化性清洗14:
化学配比:硫酸(H?SO?)与过氧化氢(H?O?)的典型比例为3:1至7:1。
工艺条件:加热至120–150℃,浸泡10分钟。
作用:
高效分解有机物(如光刻胶),使表面羟基化(亲水性)。
腐蚀性强,需严格控制操作环境14。
三、超声波清洗(物理辅助手段)
通过高频振动增强化学清洗效果,尤其针对亚微米颗粒13:
频率选择:
20Hz–100Hz:产生空化效应,利用气泡破裂冲击波剥离颗粒。
>100Hz:通过液体振动直接弹开颗粒3。
应用:通常与SC-1/SC-2或食人鱼清洗结合,提高颗粒去除效率1。
四、其他辅助清洗方法
兆声波清洗:利用高频兆声波(>1MHz)强化颗粒去除,适用于微小颗粒1。
臭氧(O?)清洗:在去离子水中通入臭氧,去除残留有机物和金属污染56。
稀释氢氟酸(DHF):用于去除化学氧化层(如SiO?),配比为HF:H?O=1:50,常温处理56。
五、工艺要点与注意事项
清洗顺序:典型流程为预清洗(去离子水+超声波)→ SC-1 → DHF(去氧化层)→ SC-2 → 终清洗(去离子水+臭氧)→ 干燥56。
污染控制:
颗粒污染需通过化学溶解和物理振动联合去除。
金属污染需调节pH值(SC-1高pH去有机物,SC-2低pH去金属)24。
干燥方法:
旋转甩干(高速旋转去除水分)或氮气吹扫(避免水渍残留)36。
马兰戈尼干燥(IPA蒸汽置换)可减少有机物残留3。
晶圆扩散前清洗以RCA工艺为核心,结合物理(超声波、兆声波)与化学(SC-1/SC-2、食人鱼)方法,分步骤去除有机物、金属和颗粒污染物。工艺需严格控制化学配比、温度和处理时间,避免表面损伤或二次污染。
-
晶圆
+关注
关注
53文章
5181浏览量
130108 -
晶圆清洗与吸杂
+关注
关注
0文章
4浏览量
83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