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氮化硅大功率电子器件封装陶瓷基板

电子陶瓷材料 ? 来源:电子陶瓷材料 ? 2025-07-25 17:58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氮化硅陶瓷导热基片凭借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在电子行业,尤其是在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要求领域,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下详细阐述其应用和技术要点:

一、 核心应用领域

功率半导体模块基板:

应用对象:IGBTMOSFET、SiC(碳化硅)、GaN(氮化镓)等功率器件的封装基板。

核心优势:

高导热性:热导率(约80-90 W/mK)远高于传统氧化铝(约24-28 W/mK),仅次于氮化铝(约170-220 W/mK),能高效将芯片产生的巨大热量传导至散热器,降低结温,提高器件效率和可靠性。

机械强度与韧性:抗弯强度(>700 MPa)是氧化铝(约300-400 MPa)和氮化铝(约300-400 MPa)的2-3倍,具有优异的抗冲击、抗震动能力,在严苛环境下(如汽车、轨道交通)不易碎裂。

低热膨胀系数匹配:热膨胀系数(约2.5-3.2 × 10??/K)与Si(约3.5 × 10??/K)、SiC(约4.0 × 10??/K)、GaAs(约5.8 × 10??/K)等半导体材料以及常用焊料更接近。这极大地降低了芯片与基板间因热循环产生的热应力,有效防止了焊接层疲劳开裂,显著提升模块的功率循环寿命和可靠性。这是氮化硅相较于氮化铝的最大优势之一。

优异的抗热震性:高强度+适中热导率+良好的断裂韧性,使其能够承受剧烈的温度变化而不破裂。

典型应用:电动汽车逆变器充电桩、工业变频器、风能/太阳能变流器、高铁牵引系统、高压直流输电等。

大功率LED封装基板:

应用对象:COB封装、大功率单颗LED芯片的承载基板。

核心优势:

高导热性:有效导出LED芯片产生的热量,维持低结温,保证光效、色温稳定性和长寿命。

高绝缘性:满足电气绝缘要求。

高强度与抗热震:适应LED工作时的热循环和可能的机械冲击。

良好的表面平整度和光反射率(尤其是白色氮化硅):有利于提高光提取效率。

典型应用:汽车大灯、高亮度照明、投影仪光源、植物生长灯等。

微波射频器件基板/封装:

应用对象:微波功率放大器、雷达收发模块、射频滤波器等。

核心优势:

低介电常数:约7-9(1MHz-10GHz),低于氧化铝(约9-10),有利于减小信号延迟和寄生电容

低介电损耗:在高频下介电损耗小(tanδ < 0.005 @ 10GHz),减少信号传输损耗,提高器件效率和增益。

高导热性:散走射频器件产生的热量。

高强度与稳定性:保证器件在复杂环境下的结构稳定性。

典型应用:5G/6G基站、卫星通信、军用雷达、航空航天电子设备。

激光器热沉/基板:

应用对象: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阵列的封装热沉或基板。

核心优势:高导热性、与激光芯片材料良好的热膨胀匹配(如GaAs)、高机械强度和稳定性。

其他电子应用:

高温传感器封装:利用其高温稳定性和绝缘性。

真空电子器件:良好的气密性和高温性能。

精密电子元件载体:高平整度、高尺寸稳定性和绝缘性。

二、 关键技术要点

材料特性(核心优势总结):

热学性能:高导热率(80-90 W/mK),低热膨胀系数(~2.8 × 10??/K),优异抗热震性。

力学性能:超高强度和韧性(抗弯强度 >700 MPa,断裂韧性 6-8 MPa·m?/?)。

电学性能:高绝缘电阻,低介电常数(~8),低介电损耗(<0.005 @ 10GHz)。

化学性能:耐腐蚀、抗氧化(在空气中可用至1400°C)。

其他:低密度、良好的耐磨性。

制造工艺:

粉体制备:高纯度、超细、高α相含量的氮化硅粉末是关键基础。常用方法有硅粉直接氮化法、碳热还原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

成型:

流延成型:最主流工艺,用于生产大面积、薄型化(通常0.2mm - 1.0mm)基片。将氮化硅粉料、溶剂、分散剂、粘结剂、增塑剂等混合成稳定浆料,通过流延机形成生坯带。控制浆料流变性和干燥工艺至关重要。

干压成型:用于形状较简单或较厚的基板。

等静压成型:用于提高生坯密度和均匀性。

烧结:

常压烧结:成本低,但难以获得完全致密的高性能基片。

气压烧结:当前主流和最佳工艺。在高温(1700-1900°C)和高压氮气(几个到几十个MPa)下进行。高压氮气抑制氮化硅的热分解,促进液相烧结,获得接近理论密度的细晶粒显微结构,从而实现高强度和高导热性。这是获得高性能氮化硅基片的核心技术。

反应烧结:尺寸精度高,但密度和性能相对较低。

精密加工:烧结后的基片通常需要研磨、抛光、激光切割/钻孔等,以达到所需的尺寸精度、表面平整度(Ra < 0.1μm)和光洁度。氮化硅硬度高,加工成本较高。

金属化技术:

为了在基片上布线、焊接芯片和连接引线,需要在氮化硅表面形成牢固、导电性好的金属层。常用方法有:

直接覆铜:在氮化硅表面形成一层氧化层(如Al?O?, SiO?),然后通过高温高压将铜箔直接键合上去。具有极高的结合强度和热导率。

活性金属钎焊:使用含活性金属(如Ti, Zr, Hf)的钎料(AgCu基)在真空或保护气氛下将铜箔/钼铜片钎焊到氮化硅表面。

厚膜印刷:印刷导电浆料(如Ag, Au, AgPd)并烧结。成本较低,但线宽/间距精度和导热性不如DBC/AMB。

薄膜工艺:溅射、蒸镀金属层(如Ti/Ni/Au, Ti/Pt/Au),然后光刻刻蚀形成精细线路。用于高精度、高频应用。

金属化层与氮化硅基板的结合强度和热匹配性至关重要。

三、 挑战与发展趋势

主要挑战:

成本:高性能粉体、复杂的气压烧结工艺、精密加工都导致其成本远高于氧化铝,甚至高于氮化铝。这是限制其更广泛应用的最大因素。

大尺寸与薄型化:生产大尺寸(如>150mm)且超薄(如<0.2mm)的高性能基片在制造和加工上仍有难度,成品率有待提高。

金属化可靠性:在极端温度循环和功率循环条件下,金属化层(特别是DBC/AMB界面)的长期可靠性仍需持续优化。

发展趋势:

降低成本:优化粉体制备工艺、提高烧结效率、开发更经济的替代烧结技术、提高成品率、规模化生产。

提升性能:通过粉体改性(如添加特定烧结助剂、纳米化)、优化烧结工艺(温度/压力曲线)、开发新型复合陶瓷(如Si?N?-SiC),进一步提高热导率(突破100 W/mK)和强度。

大尺寸与薄型化:改进流延和烧结技术,实现更大尺寸、更薄厚度基片的稳定生产。

先进金属化技术:开发结合强度更高、热阻更低、可靠性更好的新型金属化方案(如改进的DBC/AMB工艺、新型薄膜体系)。

多层与集成化:发展氮化硅多层共烧技术,实现埋置电阻、电容或更复杂的3D结构,满足高密度集成需求。

国产化替代:中国企业在氮化硅基板领域正加速技术突破和产业化,降低对进口的依赖。

总结

氮化硅陶瓷导热基片凭借其独特的“高强度+高导热+优异的抗热震性+良好的热膨胀匹配”综合性能组合,已成为解决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电子器件(特别是功率模块、大功率LED、高频射频器件)散热和封装可靠性难题的关键材料。尽管成本仍是主要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气压烧结工艺的成熟和优化)、规模化生产的推进以及第三代半导体(SiC/GaN)应用的爆发式增长,氮化硅基片的市场需求将持续扩大,其在提升电子系统性能和可靠性方面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未来发展方向聚焦于降本增效、性能极限突破、大尺寸薄型化以及先进集成封装技术的结合。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功率半导体
    +关注

    关注

    23

    文章

    1318

    浏览量

    44247
  • 陶瓷基板
    +关注

    关注

    5

    文章

    248

    浏览量

    11882
  • 氮化硅
    +关注

    关注

    0

    文章

    85

    浏览量

    522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氮化硅陶瓷逆变器散热基板:性能、对比与制造

    氮化硅(Si?N?)陶瓷以其卓越的综合性能,成为现代大功率电子器件(如IGBT/SiC模块)散热基板的理想候选材料。
    的头像 发表于 07-25 17:59 ?513次阅读
    <b class='flag-5'>氮化硅</b><b class='flag-5'>陶瓷</b>逆变器散热<b class='flag-5'>基板</b>:性能、对比与制造

    陶瓷基板:突破大功率LED散热瓶颈的关键材料

    随着LED技术向大功率、高密度、小型化方向快速发展,散热问题已成为制约行业进步的主要瓶颈。研究表明,LED结温每升高10℃,其使用寿命将缩短50%以上。在这一背景下,兼具优异导热性能和可靠机械特性
    的头像 发表于 07-24 18:16 ?190次阅读
    <b class='flag-5'>陶瓷</b><b class='flag-5'>基板</b>:突破<b class='flag-5'>大功率</b>LED散热瓶颈的关键材料

    氮化硅陶瓷射频功率器件载体:性能、对比与制造

    氮化硅陶瓷凭借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组合,已成为现代射频功率器件载体的关键材料。其优异的导热性、绝缘性、机械强度及热稳定性,为高功率、高频率
    的头像 发表于 07-12 10:17 ?3306次阅读
    <b class='flag-5'>氮化硅</b><b class='flag-5'>陶瓷</b>射频<b class='flag-5'>功率</b><b class='flag-5'>器件</b>载体:性能、对比与制造

    从氧化铝到氮化铝:陶瓷基板材料的变革与挑战

    在当今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陶瓷基板材料作为电子器件的关键支撑材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目前,常见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7-10 17:53 ?283次阅读
    从氧化铝到<b class='flag-5'>氮化</b>铝:<b class='flag-5'>陶瓷</b><b class='flag-5'>基板</b>材料的变革与挑战

    氮化硅AMB陶瓷覆铜基板界面空洞率的关键技术与工艺探索

    在现代电子封装领域,氮化硅(Si?N?) AMB陶瓷覆铜 基板凭借其卓越的热导率、低热膨胀系数以及优异的电气绝缘性能,逐渐成为高端
    的头像 发表于 07-05 18:04 ?1365次阅读

    DBA基板:开启高压大功率应用新时代的关键技术

    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轨道交通等高压大功率应用场景中,电子器件的散热效率和可靠性已成为技术突破的关键。近年来,DBA(Direct Bonded Aluminum,直接覆铝陶瓷基板
    的头像 发表于 06-26 16:57 ?217次阅读
    DBA<b class='flag-5'>基板</b>:开启高压<b class='flag-5'>大功率</b>应用新时代的关键技术

    化硅薄膜和氮化硅薄膜工艺详解

    化硅薄膜和氮化硅薄膜是两种在CMOS工艺中广泛使用的介电层薄膜。
    的头像 发表于 06-24 09:15 ?449次阅读
    氧<b class='flag-5'>化硅</b>薄膜和<b class='flag-5'>氮化硅</b>薄膜工艺详解

    电子封装中的高导热平面陶瓷基板及金属化技术研究

    随着大功率器件朝着高压、高电流以及小型化的方向发展,这对于器件的散热要求变得更为严格。陶瓷基板因其卓越的热导率和机械性能,被广泛应用于
    的头像 发表于 05-03 12:44 ?2551次阅读
    <b class='flag-5'>电子</b><b class='flag-5'>封装</b>中的高导热平面<b class='flag-5'>陶瓷</b><b class='flag-5'>基板</b>及金属化技术研究

    氮化硅在芯片制造中的核心作用

    在芯片制造这一复杂且精妙的领域中,氮化硅(SiNx)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绝大多数芯片的生产都离不开它的参与。从其构成来看,氮化硅属于无机化合物,由硅元素与氮元素共同组成。这种看似普通的元素组合,却蕴含着诸多独特的性质,在芯片制造流程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的头像 发表于 04-22 15:23 ?1129次阅读
    <b class='flag-5'>氮化硅</b>在芯片制造中的核心作用

    氮化陶瓷基板:高性能电子封装材料解析

    氮化陶瓷基板是以氮化铝(AIN)为主要成分的陶瓷材料,具有高热导率、低热膨胀系数、优良电性能和机械性能等特点。它广泛应用于高效散热(如高
    的头像 发表于 03-04 18:06 ?676次阅读
    <b class='flag-5'>氮化</b>铝<b class='flag-5'>陶瓷</b><b class='flag-5'>基板</b>:高性能<b class='flag-5'>电子</b><b class='flag-5'>封装</b>材料解析

    DOH技术工艺方案解决陶瓷基板DBC散热挑战问题

    引言: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功率器件对散热性能和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高。陶瓷基板作为功率
    的头像 发表于 03-01 08:20 ?816次阅读
    DOH技术工艺方案解决<b class='flag-5'>陶瓷</b><b class='flag-5'>基板</b>DBC散热挑战问题

    LPCVD氮化硅薄膜生长的机理

    可以看出, SiH4提供的是Si源,N2或NH3提供的是N源。但是由于LPCVD反应温度较高,氢原子往往从氮化硅薄膜中去除,因此反应物中氢的含量较低。氮化硅中主要由硅和氮元素组成。而PECVD反应
    的头像 发表于 02-07 09:44 ?653次阅读
    LPCVD<b class='flag-5'>氮化硅</b>薄膜生长的机理

    氮化硅薄膜的特性及制备方法

    小、化学稳定性好以及介电常数高等一系列优点。本文将主要介绍了氮化硅薄膜的制备方法、特性及其在半导体器件制造中的具体应用,重点对比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和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两种制备工艺,并详细解析低应
    的头像 发表于 11-29 10:44 ?2366次阅读
    <b class='flag-5'>氮化硅</b>薄膜的特性及制备方法

    氮化硅薄膜制备方法及用途

    一、氮化硅薄膜制备方法及用途 氮化硅(Si3N4)薄膜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介质材料。作为非晶态绝缘体,氮化硅薄膜的介电特性优于二氧化硅,具有对可移动离子较强的阻挡能力、结构致密、针孔密度小
    的头像 发表于 11-24 09:33 ?1776次阅读
    <b class='flag-5'>氮化硅</b>薄膜制备方法及用途

    华清电子拟在重庆建设半导体封装材料和集成电路先进陶瓷生产基地

    临港组团投资建设半导体封装材料和集成电路先进陶瓷生产基地,拟定总投资20亿元,全面达产后年产值突破25亿元。项目分三期建设,产品以氮化铝高纯粉体、氮化铝/氧化铝
    的头像 发表于 11-13 11:22 ?837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