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南开/南理工/旷视提出CTKD:动态温度超参蒸馏新方法

CVer ? 来源:CVer ? 2023-01-04 14:49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论文题目:Curriculum Temperature for Knowledge Distillation

论文(AAAI 2023):https://arxiv.org/abs/2211.16231

开源代码(欢迎star):

https://github.com/zhengli97/CTKD

一句话概括:

相对于静态温度超参蒸馏,本文提出了简单且高效的动态温度超参蒸馏新方法。

背景问题:

目前已有的蒸馏方法中,都会采用带有温度超参的KL Divergence Loss进行计算,从而在教师模型和学生模型之间进行蒸馏,公式如下:

b079a2b8-8bf0-11ed-bfe3-dac502259ad0.png

b083b3c0-8bf0-11ed-bfe3-dac502259ad0.png

而现有工作普遍的方式都是采用固定的温度超参,一般会设定成4。

方法 FitNet
(ICLR 15')
AT
(ICLR 17')
SP
(ICCV 19')
Snapshot
(CVPR 19')
SSKD
(ECCV 20')
FRSKD
(CVPR 21')
τ的设定 3 4 4 2 or 3 4 4

那么这就带来了两个问题:

1. 不同的教师学生模型在KD过程中最优超参不一定是4。如果要找到这个最佳超参,需要进行暴力搜索,会带来大量的计算,整个过程非常低效。

2. 一直保持静态固定的温度超参对学生模型来说不是最优的。基于课程学习的思想,人类在学习过程中都是由简单到困难的学习知识。那么在蒸馏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希望模型一开始蒸馏是让学生容易学习的,然后难度再增加。难度是一直动态变化的。

于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想法就冒了出来:

在蒸馏任务里,能不能让网络自己学习一个适合的动态温度超参进行蒸馏,并且参考课程学习,形成一个蒸馏难度由易到难的情况?

于是我们就提出了CTKD来实现这个想法。

方法:

既然温度超参τ可以在蒸馏里决定两个分布之间的KL Divergence,进而影响模型的学习,那我们就可以通过让网络自动学习一个合适的τ来达到以上的目的。

于是以上具体问题就直接可以转化成以下的核心思想:

在蒸馏过程里,学生网络被训练去最小化KL loss的情况下,τ作为一个可学习的参数,要被训练去最大化KL loss,从而发挥对抗(Adversarial)的作用,增加训练的难度。随着训练的进行,对抗的作用要不断增加,达到课程学习的效果。

以上的实现可以直接利用一个非常简单的操作:利用梯度反向层GRL (Gradient Reversal Layer )来去反向可学习超参τ的梯度,就可以非常直接达到对抗的效果,同时随着训练的进行,不断增加反向梯度的权重λ,进而增加学习的难度。

CTKD的论文的结构图如下:

b08e0366-8bf0-11ed-bfe3-dac502259ad0.jpg

Fig.1 CTKD网络结构图

CTKD方法可以简单分为左右两个部分:

对抗温度超参τ的学习部分。

这里只包含两个小模块,一个是梯度反向层GRL,用于反向经过温度超参τ的梯度,另一个是可学习超参温度τ。

其中对于温度超参τ,有两种实现方式,第一种是全局方案 (Global Temperature),只会产生一个τ,代码实现非常简单,就一句话:

self.global_T = nn.Parameter(torch.ones(1), requires_grad=True)

第二种是实例级别方案(Instance-wise Temperature),即对每个单独的样本都产生一个τ。代码实现也很简单,就是两层conv组成的MLP。

b096e724-8bf0-11ed-bfe3-dac502259ad0.jpg

Fig.2 两种不同的可学习温度超参实现。

2. 难度逐渐增加的课程学习部分。

随着训练的进行,不断增加GRL的权重λ,达到增加学习难度的效果。

在论文的实现里,我们直接采用Cos的方式,让反向权重λ从0增加到1。

以上就是CTKD的全部实现,非常的简单有效。

CTKD总共包含两个模块,GRL和温度生成模块,都非常的轻量化,

CTKD方法可以作为即插即用的插件应用在现有的SOTA的蒸馏方法中,取得广泛的提升。

实验结果

三个数据集:CIFAR-100,ImageNet和MS-COCO。

CIFAR-100上,CTKD的实验结果:

b09f4a9a-8bf0-11ed-bfe3-dac502259ad0.jpg

作为一个即插即用的插件,应用在已有的SOTA方法上:

b0a90f26-8bf0-11ed-bfe3-dac502259ad0.jpg

在ImageNet上的实验:

b0b54994-8bf0-11ed-bfe3-dac502259ad0.jpg

在MS-COCO的detection实验上:

b0bf62ee-8bf0-11ed-bfe3-dac502259ad0.jpg

温度超参的整体学习过程可视化:

b0ca1252-8bf0-11ed-bfe3-dac502259ad0.jpg

由以上图可以看到,CTKD整体的动态学习τ的过程。

将CTKD应用在多种现有的蒸馏方案上,可以取得广泛的提升效果。

审核编辑 :李倩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模型
    +关注

    关注

    1

    文章

    3555

    浏览量

    50797
  • 代码
    +关注

    关注

    30

    文章

    4908

    浏览量

    71312

原文标题:AAAI 2023 | 南开/南理工/旷视提出CTKD:动态温度超参蒸馏新方法

文章出处:【微信号:CVer,微信公众号:CVer】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芯片制造中高精度膜厚测量与校准:基于红外干涉技术的新方法

    、环境光干扰及薄膜倾斜等因素限制,测量精度难以满足高精度工业需求。为此,本研究提出一种融合红外干涉与激光校准的薄膜厚度测量新方法,旨在突破传统技术瓶颈,实现更精准、
    的头像 发表于 07-21 18:17 ?223次阅读
    芯片制造中高精度膜厚测量与校准:基于红外干涉技术的<b class='flag-5'>新方法</b>

    无刷直流电机滑模观测器参数优化设计方法

    摘要:滑模反电势观测器的增益参数会影响观测器的收敛速度以及动态响应性能,常见的设计方法是基于观测器稳定性理论进行设计。提出一种利用遗传算法在稳定域内搜索观测误差最小的增益参数的新方法,
    发表于 06-27 16:48

    无刷直流电机反电势过零检测新方法

    的危险。同时,根据控制信号占空比切换低速区与高速区反电势采样方式,能有效改善在低速区时反电势过零检测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反电势过零检测新方法能保证电机工作于更宽的转速范围内。 纯分享帖,点击下方
    发表于 06-26 13:50

    运动猿入选2024年度智能体育典型案例

    2025年3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公布了“2024年度智能体育典型案例”名单,“运动猿智能体育教育产品方案”成功入选,成为智能青少年体育产品方向的典型案例。此次获评是对
    的头像 发表于 03-10 10:04 ?619次阅读

    大连理工提出基于Wasserstein距离(WD)的知识蒸馏方法

    的机制,应用于中间层蒸馏时存在问题,其无法处理不重叠的分布且无法感知底层流形的几何结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大连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 Wasserstein 距离(WD)的知识蒸馏
    的头像 发表于 01-21 09:45 ?740次阅读

    中标北京市大数据中心感知管理服务平台二期建设项目

    近日,成功中标北京市大数据中心感知管理服务平台(二期)建设项目,此次中标不仅是对技术实力和服务能力的认可,更标志着
    的头像 发表于 12-31 09:20 ?902次阅读

    大华股份荣获中国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

    近日,备受瞩目的2024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全国总决赛在重庆圆满落下帷幕。此次大赛由中国科协与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吸引了众多创新企业和团队参与,共同展示创新成果,角逐荣誉奖项。 在这场创新盛宴中
    的头像 发表于 12-27 14:50 ?649次阅读

    基于遗传算法的QD-SOA设计新方法

    了QD-SOA的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QD-SOA设计新方法。由于具有用于设计的模型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第一步中获得数值模型。然后,利用从数值模型中采样的训练数据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实验表明,该神经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
    的头像 发表于 12-17 09:58 ?528次阅读
    基于遗传算法的QD-SOA设计<b class='flag-5'>新方法</b>

    一种降低VIO/VSLAM系统漂移的新方法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方法,通过使用点到平面匹配将VIO/VSLAM系统生成的稀疏3D点云与数字孪生体进行对齐,从而实现精确且全球一致的定位,无需视觉数据关联。所提方法为VIO/VSLAM系统提供了紧密
    的头像 发表于 12-13 11:18 ?814次阅读
    一种降低VIO/VSLAM系统漂移的<b class='flag-5'>新方法</b>

    亮相2024数字科技生态大会

    2024数字科技生态大会上,展示了多项联网领域的前沿技术及应用成果,包括大模型、行业场景方案以及创新智能终端。
    的头像 发表于 12-06 10:34 ?816次阅读

    大华股份荣获2024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

    近日,由中国科协、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的2024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全国总决赛在重庆落下帷幕。大华股份灵活运用创新方法、突破行业性技术难题,凭借“不惧强光,分毫必现,基于TRIZ的强逆光锐捕技术”项目,斩获全国一等奖。
    的头像 发表于 12-04 17:19 ?872次阅读

    利用全息技术在硅晶圆内部制造纳米结构的新方法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全息技术在硅晶圆内部制造纳米结构的新方法。 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在硅晶圆内部制造纳米结构的新方法。传统上,晶圆上的微结构加工,仅限于通过光刻技术在晶圆表面加工纳米结构。 然而,除了晶
    的头像 发表于 11-18 11:45 ?829次阅读

    上海光机所提出强激光产生高能量子涡旋态电子新方法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发展了包括轨道角动量量子数的QED散射理论,并提出强激光产生高能量子涡旋态电子的新方法。相关成果以“Generation
    的头像 发表于 10-23 10:41 ?574次阅读
    上海光机所<b class='flag-5'>提出</b>强激光产生高能量子涡旋态电子<b class='flag-5'>新方法</b>

    保护4-20 mA,±20-mA模拟输入的新方法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保护4-20 mA,±20-mA模拟输入的新方法.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09-24 09:27 ?0次下载
    保护4-20 mA,±20-mA模拟输入的<b class='flag-5'>新方法</b>

    重庆两江新区与吉利汽车集团、科技签署合作协议

    日前,重庆两江新区与吉利汽车集团、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市委书记袁家军,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会见了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科技董事长兼CEO印奇一行并见证签约。
    的头像 发表于 09-02 14:13 ?94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