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科学家首次合成纯碳环形分子,可能是分子级晶体管的关键一步

姚小熊27 ? 来源:xx ? 2019-08-18 09:26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8月15日,《自然》(Nature)杂质今天刊登了一项重大科学突破:牛津大学的化学家和IBM的团队一起,首次制造出了由18个碳原子组成的环形纯碳分子,而这在过去「几乎难以成功」,曾有无数团队尝试后放弃了。

一开始,科学家先合成了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三角形分子,然后经电流作用产生碳18分子。这种分子被称为「环碳」(cyclocarbon),初步研究发现它表现为半导体,这可能对制造分子级的晶体管有很大帮助。

很多科学家表示,这绝对是「令人震惊的突破」。

碳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元素,由纯碳组成的碳单质可能外在表现截然不同,如坚硬透明的钻石和黑色、柔软的石墨,它们被称为「同素异形体」。据科普中国介绍,它们不同只要取决于其分子结构,金刚石中,每个碳原子都与周围的4个碳原子通过强烈的相互作用紧密结合,这样形成的三维结构非常稳定。

石墨则是层状结构,就一个片层而言,每1个碳原子会与其周围的3个碳原子通过强烈的相互作用紧密结合。因为层之间的距离较大,碳原子的相互作用较弱,因此石墨很软、有滑腻感。

理论上,碳分子也可以由相邻的两个原子组成,这样就形成一个环装结构。过去已有类似的研究,但是这样的结构相比金刚石和石墨都非常不稳定,很难有真实应用。此次的科学家团队则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目前,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基材表面保持冷却,大约零下450华氏度),新的碳分子可以保持稳定。

这可能对芯片行业有重大影响。例如目前主流的手机处理器是10纳米和7纳米制程,芯片厂商也在研究5纳米甚至2纳米制程的新产品,厂商在尝试将晶体管的尺寸越做越小,因为这样芯片就可以在同样尺寸下容纳更多晶体管,以获得更强的性能。

现在,比拇指还小的芯片上能容纳上亿个晶体管,你的手机比当年登月工程使用的计算机有更强的性能。

驱动科技行业快速发展的摩尔定律就是对这种趋势的总结,「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两年便会增加一倍。」

但是,当晶体管越做越小的同时,摩尔定律也开始受到挑战,这主要是因为受物理特性的影响,当芯片采用越来越小的制程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如制造工艺、功耗,甚至包含漏电。

摩尔本人也曾预测过摩尔定律将在2020年失效,不过,他当时提出的几个问题都已经得到了解决。芯片行业目前遇到的瓶颈,已经触及材料的物理极限,要突破瓶颈很可能需要借助新材料的发展。如果能制造出分子级的晶体管,电子行业进入分子电子学时代,摩尔定律将再次显现威力。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芯片
    +关注

    关注

    460

    文章

    52734

    浏览量

    444040
  • 晶体管
    +关注

    关注

    77

    文章

    10043

    浏览量

    142571
  • 石墨
    +关注

    关注

    2

    文章

    112

    浏览量

    18853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瞬态吸收光谱助力科学家揭示金属颗粒诱导分子自旋三线态产生的新机制

    郑州大学陈宗威和郭丰启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吴凯丰研究员合作,在揭示分子“暗态”超快光物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利用金属纳米颗粒与有机分子构建无机-有机杂化材料,通过金属-分子
    的头像 发表于 08-13 10:13 ?94次阅读
    瞬态吸收光谱助力<b class='flag-5'>科学家</b>揭示金属颗粒诱导<b class='flag-5'>分子</b>自旋三线态产生的新机制

    晶体管架构的演变过程

    芯片制程从微米进入2纳米时代,晶体管架构经历了从 Planar FET 到 MBCFET的四次关键演变。这不仅仅是形状的变化,更是次次对物理极限的挑战。从平面
    的头像 发表于 07-08 16:28 ?999次阅读
    <b class='flag-5'>晶体管</b>架构的演变过程

    代高速芯片晶体管解制造问题解决了!

    。在这种结构中,n型晶体管(nFET)和p型晶体管(pFET)被集成在同结构中,但由绝缘壁(如氧化物或氮化物)隔开。这种设计允许nFET和pFET之间的间距进一步缩小,从而减少标准单
    发表于 06-20 10:40

    英飞凌推出CoolGaN G5中压晶体管

    英飞凌推出CoolGaN G5中压晶体管,它是全球首款集成肖特基二极的工业用氮化镓(GaN)功率晶体管。该产品系列通过减少不必要的死区损耗提高功率系统的性能,进一步提升整体系统效率。
    的头像 发表于 05-21 10:00 ?471次阅读

    晶体管电路设计(下)

    晶体管,FET和IC,FET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源极接地放大电路的设计,源极跟随器电路设计,FET低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与制作,栅极接地放大电路的设计,电流反馈型OP放大器的设计与制作,进晶体管
    发表于 04-14 17:24

    互补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和作用

    , Gate-all-Around)全环绕栅极晶体管(GAAFET)等先进结构,在减少漏电、降低功耗方面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进一步微缩的挑战日益显现。为了延续摩尔定律的发展趋势,并满足未来高性能计算的需求,业界正积极研发下
    的头像 发表于 01-24 10:03 ?3332次阅读
    互补场效应<b class='flag-5'>晶体管</b>的结构和作用

    三大电功能高分子材料介绍

    分子材料。 、导电高分子 导电高分子类能够传导电流的高分子材料。这类材料的出现,打破了传
    的头像 发表于 01-22 18:08 ?2466次阅读

    VirtualLab Fusion案例:高NA傅里叶单分子成像显微镜

    1.摘要 傅里叶显微术广泛应用于单分子成像、表面等离子体观测、光子晶体成像等领域。它使直接观察空间频率分布成为可能。在高NA傅里叶显微镜中,不同的效应(每个透镜表面上角度相关的菲涅耳损耗、衍射等)会
    发表于 01-15 09:39

    晶体管与场效应的区别 晶体管的封装类型及其特点

    晶体管与场效应的区别 工作原理 : 晶体管晶体管(BJT)基于双极型晶体管的原理,即通过控制基极电流来控制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流。
    的头像 发表于 12-03 09:42 ?1157次阅读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感

    了传统学科界限,使得科学家们能够从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角度理解生命的奥秘。同时,AI技术的引入也催生了种全新的科学研究范式,即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这种范式强调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推动
    发表于 10-14 09:21

    达林顿晶体管概述和作用

    结构。这种结构通过级联多个晶体管,实现了更高的电流增益和更广泛的应用场景。达林顿晶体管最早由英国物理学家吉姆·达林顿(或称为悉尼·达灵顿,具体名字可能因资料不同而有所差异)在1953年
    的头像 发表于 09-29 15:42 ?1996次阅读

    PMOS晶体管的饱和状态

    PMOS(P-type Metal-Oxide-Semiconductor)晶体管,即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是电子电路中常用的关键元件之。其饱和状态是PMOS
    的头像 发表于 09-14 17:04 ?4003次阅读

    CMOS晶体管的尺寸规则

    CMOS晶体管尺寸规则是个复杂且关键的设计领域,它涉及到多个方面的考量,包括晶体管的性能、功耗、面积利用率以及制造工艺等。以下将从CMOS晶体管
    的头像 发表于 09-13 14:10 ?4398次阅读

    NMOS晶体管和PMOS晶体管的区别

    NMOS晶体管和PMOS晶体管是两种常见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类型,它们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以下将从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应用场景等方面详细阐述NMOS晶体管
    的头像 发表于 09-13 14:10 ?8112次阅读

    CMOS晶体管和MOSFET晶体管的区别

    CMOS晶体管和MOSFET晶体管在电子领域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它们在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以下是对两者区别的详细阐述。
    的头像 发表于 09-13 14:09 ?4254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