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晶体管架构的演变过程

中科院半导体所 ? 来源:Tom聊芯片智造 ? 2025-07-08 16:28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文章来源:Tom聊芯片智造

原文作者:Tom

本文简单介绍了晶体管结构从Planar FET向MBCFET演变。

a0bbe6e6-5b1a-11f0-baa5-92fbcf53809c.png

芯片制程从微米级进入2纳米时代,晶体管架构经历了从Planar FET到MBCFET的四次关键演变。这不仅仅是形状的变化,更是一次次对物理极限的挑战。从平面晶体管到MBCFET,每一次架构演进到底解决了哪些物理瓶颈呢?

最初的Planar FET是二维平面的结构,也叫平面场效应晶体管。它的结构很简单:电子沟道是“趴在”硅片表面上的,而栅极则覆盖在沟道上方,整个电流的流动,是在晶圆表面上水平进行的。

a0cdbc40-5b1a-11f0-baa5-92fbcf53809c.png

这种设计在上世纪60年代诞生,并迅速成为主流。它构成了第一代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基础,在90纳米以上的工艺节点上,表现非常出色,制造也非常成熟。但问题出现在制程继续微缩之后。尤其是到了28纳米以下,短沟道效应开始加剧,栅极对沟道的控制力越来越弱,晶体管就像“关不干净的水龙头”,漏电流不断上升。结果就是:功耗变高、发热增加、性能瓶颈越来越严重。

于是,在2011年,Intel率先推出了下一代晶体管结构——FinFET,也叫鳍式场效应晶体管。其结构看起来像鱼的鳍,因此得名FinFET。

a0eaa30a-5b1a-11f0-baa5-92fbcf53809c.png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把原本“平躺在地上”的电子通道,竖起来变成一根鳍片,栅极不再只是覆盖在上方,而是从两侧甚至三面包裹住沟道。

这种三维结构,使用鳍状的3D结构来增加接触面积,极大地增强了栅极对电子的控制能力。结果就是:漏电少了,功耗降了,晶体管还能继续缩小,摩尔定律得以延续。

但FinFET也不是没有局限。随着制程逼近5纳米,它也遇到瓶颈。最关键的一点是——鳍片宽度是固定的,无法灵活调整。而当我们试图把鳍片做得更细、更小以适配更先进的制程时,制造难度却急剧上升,良率、可靠性、一致性都开始受到挑战。换句话说,FinFET的“鳍”已经变得太细、太脆,难以承受未来纳米级微缩带来的复杂性。

于是,GAAFET就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和FinFET最大的区别是,GAAFET把沟道变成了极细的纳米线,然后让栅极从四面——上、下、左、右把它完整包裹起来。这样一来,栅极对电流的控制能力更强,几乎做到了360度无死角的电场掌控。这使得晶体管在更小尺寸下也能稳稳“关掉”,极大降低了漏电流,非常适合5纳米以下的制程节点。

a0f92470-5b1a-11f0-baa5-92fbcf53809c.png

不过,GAAFET的“纳米线”虽然控制好,但也太细了,电流通过能力弱,不利于高性能芯片的电流驱动,限制了它在一些高频或高负载场景下的表现。

于是,新一代结构被提出——MBCFET,也叫多桥通道晶体管。

a128d436-5b1a-11f0-baa5-92fbcf53809c.png

它的核心想法是:把纳米线“拉扁”变成一层层“纳米片”,然后横向叠起来,像搭积木一样堆出多个通道。每一层纳米片都被栅极环绕,不仅保留了GAA的强控能力,还进一步提升了导电能力和驱动电流。

更重要的是,MBCFET的通道宽度是可调的,可以根据设计需求,灵活权衡性能与功耗,是FinFET无法做到的。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晶体管
    +关注

    关注

    77

    文章

    10030

    浏览量

    142241
  • FET
    FET
    +关注

    关注

    3

    文章

    821

    浏览量

    64530
  • 芯片制程
    +关注

    关注

    0

    文章

    55

    浏览量

    5014

原文标题:晶体管从Planar FET到MBCFET?的演变

文章出处:【微信号:bdtdsj,微信公众号:中科院半导体所】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buck电路原理图讲解 buck电路的演变过程

    buck电路相信很多从事电子类工作的朋友都听过,它说白了就是个直流降压电路,在降压芯片出来之前,它的出场率非常高但是以前仅仅是看过他,不懂它是怎样演变过来的,今天旺哥和大家一起分析学习下它的演变过程
    发表于 08-23 15:28 ?1866次阅读
    buck电路原理图讲解 buck电路的<b class='flag-5'>演变过程</b>

    晶体管详解

    之一,在重要性方面可以与印刷术,汽车和电话等的发明相提并论。晶体管实际上是所有现代电器的关键活动(active)元件。晶体管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主要是因为晶体管可以使用高度自动化的过程
    发表于 08-12 13:57

    晶体管分类及参数

    晶体管分类  按半导体材料和极性分类  按晶体管使用的半导体材料可分为硅材料晶体管和锗材料晶体管。按晶体管的极性可分为锗NPN型
    发表于 08-12 13:59

    数字晶体管的原理

    选定方法数字晶体管的型号说明IO和IC的区别GI和hFE的区别VI(on)和VI(off)的区别关于数字晶体管的温度特性关于输出电压 - 输出电流特性的低电流领域(数字晶体管的情况)关于数字
    发表于 04-09 21:49

    晶体管的由来

    晶体管概述的1. 1948年、在贝尔电话研究所诞生。1948年,晶体管的发明给当时的电子工业界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且,正是这个时候成为了今日电子时代的开端。之后以计算机为首,电子技术取得急速
    发表于 05-05 00:52

    概述晶体管

    晶体管的代表形状晶体管分类图:按照该分类,掌握其种类1. 按结构分类根据工作原理不同分类,分为双极晶体管和单极晶体管。双极晶体管双是指Bi(
    发表于 05-05 01:31

    【视频分享】降压电路的演变过程

    大家上午好:前几天分享了姜维老师的文章讲解,这次分享姜维老师的视频讲解,保证大家能够理解透彻,有问题的同学欢迎交流讨论!文章分享链接:详细分析降压电路的演变过程
    发表于 06-22 10:01

    什么是晶体管 晶体管的分类及主要参数

    晶体管是通常用于放大器或电控开关的半导体器件。晶体管是调节计算机、移动电话和所有其他现代电子电路运行的基本构件。由于其高响应和高精度,晶体管可用于各种数字和模拟功能,包括放大器、开关、稳压器、信号
    发表于 02-03 09:36

    什么是达林顿晶体管

      达林顿晶体管是一对双极晶体管,连接在一起,从低基极电流提供非常高的电流增益。输入晶体管的发射极始终连接到输出晶体管的基极;他们的收藏家被绑在一起。结果,输入
    发表于 02-16 18:19

    MOSFET和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不同器件配置及其演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 MOSFET 和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不同器件配置及其演变。我们还看到 3D 配置如何允许每个集成电路使用更多晶体管。  平面与三维 (3D)  平面MOSFET(图1)在Lg
    发表于 02-24 15:20

    什么是鳍式场效应晶体管?鳍式场效应晶体管有哪些优缺点?

    场效应演变  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未来发展前景  FinFET在5nm之后将不再有用,因为它没有足够的静电控制,需要晶体管的新架构。然而,
    发表于 02-24 15:25

    CMOS晶体管,CMOS晶体管是什么意思

    CMOS晶体管,CMOS晶体管是什么意思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etal-Oxide-Semiconductor)结构的晶体管简称MOS晶体管,有P型MOS
    发表于 03-05 15:22 ?3995次阅读

    晶体管耗散功率,晶体管耗散功率是什么意思

    晶体管耗散功率,晶体管耗散功率是什么意思 晶体管耗散功率也称集电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PCM,是指晶体管参数变化不超过规定允许值时的最大
    发表于 03-05 17:34 ?8806次阅读

    定位技术的演变过程

    定位技术从室外定位到室内定位的演变过程 今天给大家分享下定位技术的演变,从室外定位到UWB室内定位的演变过程,以及目前较新的室外定位技术和室内定位技术。本文从定位精度方面来分析。 一、室外定位—北斗
    发表于 03-13 10:36 ?2087次阅读

    buck电路的演变过程

    buck电路相信很多从事电子类工作的朋友都听过,它说白了就是个直流降压电路,在降压芯片出来之前,它的出场率非常高但是以前仅仅是看过他,不懂它是怎样演变过来的,今天和大家一起分析学习下它的演变过程
    的头像 发表于 09-25 14:40 ?1201次阅读
    buck电路的<b class='flag-5'>演变过程</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