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复盘科大讯飞2018:市值腰斩背后,是整个AI产业的迷茫

4dD0_chinacmos ? 来源:工程师曾暄茗 ? 2019-01-26 10:20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2018年,科大讯飞遭遇了上市以来最强“冷空气”。

在过去的一年里,科大讯飞受到了多方质疑,质疑的声音不外乎盈利疲软、靠政府补助、技术优势逐渐变弱等。种种质疑均来自科大讯飞每季度披露的财报数据,以及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公司步入智能语音领域后形成的竞争激烈的市场格局。

其实,自上市以来,关于科大讯飞的业绩增长缓慢、投资回报低等质疑声一直不绝于耳,长江商学院教授薛云奎也曾用“股市上的大公司,财报上的小公司”来形容科大讯飞。但在2018年,这些质疑声不断被放大,尤其是“同传门”、“拿地门”等风波之后。

流年不利负面缠身

2018年9月,一位王姓同传译员在知乎平台爆料,指责科大讯飞的翻译是通过语音识别会上的同传翻译师的语音,将其转录为文字展示为字幕,并非由AI系统进行翻译。一时之间,科大讯飞被扣上了“AI同传造假”的帽子。不久之后,央视又曝光了科大讯飞非法侵占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大讯飞的官塘培训基地名义上是培训基地,实际上是对外经营产业。消息一出,引发了外界诸多猜测,科大讯飞竟做起了房地产生意?AI不赚钱吗?

对于上述事件,虽然官方都做出了回应,但事件的影响已经形成,2018年10月17日收盘,科大讯飞的股价从40元跌至20元左右,市值从2017年11月22日的最高峰1565亿元缩水到420亿元左右,蒸发了1000多亿元。

当然,除了“同传门”、“拿地门”等负面新闻之外,关于“科大讯飞业绩靠政府补贴”的质疑声也未曾停止过。据腾讯科技此前报道,科大讯飞2018年上半年1.3亿元利润中,有1.1亿来自补贴和投资收益,公司只创造了2000万利润。

盈利如此微薄,这种情况是偶然吗?钛媒体查阅科大讯飞往年财报发现,2013年到2017年之间,科大讯飞每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79亿元、3.79亿元、4.25亿元、4.84亿元、4.35亿元;收到的政府补助分别为1.12亿元、1.47亿元、1.67亿元、1.80亿元、4684万元。有媒体统计,近十年来科大讯飞获政府补贴高达10亿。

证券时报此前报道称,面对市场质疑,科大讯飞方面曾表示政府补贴贡献收入有限,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和公司持续的研发投入相关,软件增值税退税是国家政策,对于所有软件技术开发企业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予以退税,不是专门针对科大讯飞的扶助。

虽然如此,还是让人怀疑,曾经被标榜“人工智能第一股”名副其实吗?科大讯飞的AI产品究竟赚钱吗?

营收增速逐年下滑

根据最新财报显示,科大讯飞2018年前三季度营收为52.83亿元,同比增长56%,净利润2.19亿元,同比增长近三成,扣非后净利润仅有2462.67万元,同比下滑79.75%,迎来了史上最大幅度下滑,不禁让资本市场和一众股民大失所望。

曾几何时,说起人工智能公司,科大讯飞无疑是最被看好的一个。科大讯飞成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是国内最早一波将语音技术产业化的公司,在当时,IBM、微软、英特尔等国际IT巨头都在国内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大环境给科大讯飞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不过幸运的是,科大讯飞拥有中科大语音实验室和863项目组的原生基因优势,还得到了安徽省政府的资助和支持。

成立初期,科大讯飞便基于语音合成技术,在To B市场初露头角,并拿下了华为、中兴、神州数码等客户。之后,科大讯飞又凭借语音识别技术切入教育、运营商、金融等领域。数据显示,在2005年至2007年之间,科大讯飞保持了净利润130%的复合增长。2008年,科大讯飞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2010年,科大讯飞开始构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并发布了提供智能语音交互能力的讯飞开放平台,在科技板迅速蹿红。

2008年至2017年,科大讯飞的营业总收入从2.58亿元增长至54.45亿元,十年增长了21倍。但值关注的是,自2013年以来,科大讯飞的营收增速大幅增长,净利润出现了增速大幅下降。公开数据显示,科大讯飞2013~2017年净利增速分别为52.95%、36%、12.09%、13.90%和-10.27%。上文也提到,科大讯飞2018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2.19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仅有2462.67万元,同比下滑79.75%。

对于扣非后净利润的下滑情况,科大讯飞给出的解释是研发和运营支出较大。财报显示,科大讯飞2018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总额达6.98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9.45%;销售费用总额达11.79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8.75%。

业内人士分析,国内科技巨头不断发力,通过并购、集聚人才、研发核心技术,力图掌握语音市场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科大讯飞必须不断加强自身技术实力才能与对手抗衡。

那么,智能语音市场究竟是什么样的?

国内语音市场竞争激烈

目前,教育、智慧城市、政法、医疗、汽车、开放平台及消费者业务等是科大讯飞的主要收入来源。其中,教育、智慧城市等业务主要面向B端,政法主要面向G端,开放平台及消费者业务主要面向C端。

根据科大讯飞2018年三季度财报显示,教育业务营收11.3亿,同比增长了28.64%,订单总额比同比增长超过了80%;政法业务营收6.76亿,同比增长204.51%,智能庭审业务已经覆盖了4200多个法庭;车载语音系统装车量同比翻番,已经实现了营收1.9亿,同比增长15.23%。

智能语音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入口,近年来,BAT纷纷打造自身开放平台和智能生态,围绕智能语音生态进行纵深布局。2017年,百度发布了DuerOS开放平台,该平台包括智能设备开放平台和技能开放平台;腾讯推出了智能语音平台腾讯云小微,细分为Skill开放平台、硬件开放平台和小微客服机器人;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AI Labs)方面则推出了AliGenie 开放平台。

在G端市场,阿里云与通达海、华宇软件达成了深度合作,二者均为司法领域的顶尖选手,阿里云负责技术研发,市场开拓和软件实施则交由合作伙伴完成。根据阿里云披露的数据,目前全国已经有8000多家法庭正在使用其智能语音技术;腾讯云与国双科技合作推出了智慧法院整体解决方案,主要在庭审中使用智能语音、智能算法、可视化、人脸核身等服务,目前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多家法院使用。这将与科大讯飞产生直面竞争。

在B端市场,目前,百度的DuerOS已经渗透到智能车载、移动通讯、智能家居等多个场景;阿里的AliGenie 开放平台主要包括精灵技能市场、硬件开放平台、行业解决方案三大部分,现已全面进入智能家居、新制造、新零售、酒店、航空等服务场景。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出门问问、云知声、思必驰、声智科技、三角兽等围绕智能语音技术研发到应用的初创企业,参与者越来越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押注To C业务

“光做To B不行,一定要做To C把想象空间打开。”2017年3月,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湖畔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提到。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杜兰也在公开场合不止一次提到,“打开C端市场是讯飞下一步市值提升的关键。”

目前,科大讯飞C端业务主要包括电信增值业务产品、移动互联网产品和服务与智能硬件。根据财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To C 业务营收为10.84 亿,同比增长129.69%。不过其中有25.41%的收入来自个性彩铃、咪咕灵犀等与运营商合作的业务,这些业务不是未来业绩的创新点,To C还得依靠移动互联网产品和服务与智能硬件。

以翻译机为例,翻译机是科大讯飞重点推向市场的智能硬件产品,但这个领域的玩家更多。在国内,有网易有道、搜狗等互联网公司,在国外,有IBM、Waverley Lab等海外企业。此外,谷歌、百度等人工智能巨头正在将基于统计机器学习+人工神经网络的智能翻译技术注入到移动应用上。

与他们相比,在流量上,一直主打B端市场的科大讯飞明显处于劣势;在技术上,刘庆峰也曾直言,“科大讯飞构建的技术壁垒依然存在,比如智能语音技术可识别22种方言,由于积累时间较长,在这一能力上,BAT暂时还无法企及,但留给讯飞的窗口期只有三到五年”。

对内技术实力还需不断提升,对外要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To C业务担起业绩增长的大任恐怕尚需时日。

“大投入”能否出奇迹?

2017年,依托于智能语音,科大讯飞入选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除了科大讯飞之外,入选的还有依托百度公司建设自动驾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依托阿里云公司建设城市大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依托腾讯公司建设医疗影像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可以预见的是,无论是B端市场还是C端市场,未来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谁先掌握了市场主导权,谁就有可能出奇制胜。2017年,国务院颁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市场和政策双轮驱动,各家纷纷加大了人工智能的研发力度。

公开数据显示,“All-in”AI的百度在2018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为112亿元,阿里巴巴在2018年的研发支出为247亿元,腾讯研发投入为106.6亿元。科大讯飞2018 年前三季度的研发费用总额为6.98 亿元。其实,在2013年~2017年之间,科大讯飞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基本维持在20%以上,已经是较大投入。

虽然,科大讯飞与BAT不是一个量级,不好拿来做比较,但后者在研发领域的大力投入值得科大讯飞时刻保持警惕。业内人士表示,语音交互技术发展到今天,算法已经不再是壁垒。阿里、百度等巨头的持续投入将给科大讯飞带来巨大的压力。

当然,“大投入”背后除了巨头入场给科大讯飞带来的压力之外,还折射出了其在推动AI技术与实际场景相结合,不断探索人工智能商业化落地的艰难过程。

上文也提到了科大讯飞的“同传门”事件,对于此事件科大讯飞曾表示:“从没讲过AI 同传的概念,始终强调是人机耦合的模式,人工智能目前还无法替代同传,人机耦合才是未来发展之道。”虽然科大讯飞以“人机耦合”的说法化解了“同传门”的尴尬,但一个更现实的问题却浮出水面:人工智能无法替代同传,除了技术本身没有达到成熟之外,落地到实际场景似乎也不是那么顺利。

当然,这不仅是科大讯飞面临的问题,也是众多AI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以语音交互、文本处理、计算机视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并在多个场景迅速落地。根据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国家工信安全中心等联合发布的《2018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评估白皮书》显示,从应用场景融合度方面来看,人工智能与各行业的融合依然处于早期阶段,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根据亿欧智库发布的《2018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90%以上AI企业处于亏损阶段,商业化落地成为众多人工智能企业发展的痛点。

其实,一直以来,“应用场景的实现、商业化落地的实现”都是各个AI企业追逐的目标。日前,被誉为“人脸识别四大独角兽”之一的旷视科技发布了智能机器人网络协同大脑,并宣布进军AI物联网领域。旷视以刷脸起家,先是在移动端进行布局,之后打造城市大脑,进入安防领域,如今又朝着物联网领域进军。业内人士表示,只有将AI技术下沉到各个产业端,才能真正的实现商业化落地。

早前,科大讯飞也确立了“平台+赛道”的商业模式。“平台”上,讯飞人工智能开放平台持续为用户提供人工智能开发与服务能力,围绕平台积极构建产业生态链,经过这几年持续的积累,第三方创业团队已经到了86万;“赛道”上,科大讯飞选择在教育、司法、医疗、智慧城市、智能服务、智能车载等行业持续发力。但AI技术完全落地到行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未来,科大讯飞能否较大程度地享受到AI技术商业化落地带来的巨大收益?能否重新回到千亿市值?能否在千军万马中突出重围?还需市场的检验。

1月20日,科大讯飞的收盘价为28.13元,截止发稿前总市值为593.44亿,与2017年年末达到的千亿市值依旧相差甚远。对于股价表现,早前刘庆峰在接受腾讯《财约你》采访时表示:“我觉得任何一个时间点看在历史上都有高点和低点,现在回调我认为也是合理的。”话虽如此,但留给科大讯飞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AI
    AI
    +关注

    关注

    88

    文章

    35758

    浏览量

    282453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810

    文章

    49221

    浏览量

    251538
  • 科大讯飞
    +关注

    关注

    19

    文章

    844

    浏览量

    62620

原文标题:复盘科大讯飞2018:市值腰斩背后,是整个AI产业的迷茫

文章出处:【微信号:chinacmos,微信公众号:摄像头观察】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打破交互困局:科大这样出手

    十年深耕,科大智能交互如何引领未来
    的头像 发表于 06-17 11:50 ?572次阅读
    打破交互困局:<b class='flag-5'>科大</b><b class='flag-5'>讯</b><b class='flag-5'>飞</b>这样出手

    科大加速东南亚企业的人工智能应用

    日前,科大飞在新加坡成功举办合作伙伴峰会暨创新产品发布会。这场汇聚关键合作伙伴、行业先驱和技术领袖的盛会,不仅集中展示了科大最新
    的头像 发表于 05-06 09:39 ?433次阅读

    科大亮相第137届广交会

    今天,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开幕。科大又一年参展,集中展示了星火大模型的最新技术成果以及在办公、教育、汽车、
    的头像 发表于 04-17 09:30 ?679次阅读

    科大深度解析DeepSeek-V3/R1推理系统成本

    本篇分析来自科大技术团队,深度解析了DeepSeek-V3 / R1 推理系统成本,旨在助力开发者实现高性价比的MoE集群部署方案。感谢
    的头像 发表于 04-15 13:46 ?2824次阅读
    <b class='flag-5'>科大</b><b class='flag-5'>讯</b><b class='flag-5'>飞</b>深度解析DeepSeek-V3/R1推理系统成本

    科大助力打造安徽省检察院AI辅助办案系统

    安徽省检察院联合科大打造的安徽省检察院AI辅助办案系统(以下简称“人工智能助手”)已于近期正式上线!
    的头像 发表于 04-09 14:10 ?593次阅读

    科大Air 2电纸书和掌阅Ocean4 Plus区别

    首先说说科大Air 2,这款设备的核心亮点在于它的AI功能和办公属性。8.2英寸的墨水屏,分辨率高达1920*1440,显示效果非常细腻,阅读时眼睛不会感到疲劳。它的屏占比达到了8
    发表于 03-03 14:01

    科大发布星火X1深度推理大模型

    近日,科大宣布了一项重大突破,成功推出了当前全国产算力平台上唯一的深度推理大模型——星火X1。这款大模型在中文数学能力方面位居国内首
    的头像 发表于 01-16 10:46 ?870次阅读

    科大即将发布星火深度推理模型X1

    ,标志着科大飞在AI技术领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星火深度推理模型X1将为科大
    的头像 发表于 01-08 10:30 ?816次阅读

    科大为华为Mate70提供技术支持

    签约标志着双方将在技术创新、产业应用以及商业合作等多个领域展开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共同致力于构建更加完善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在华为最新发布的Mate70智能手机中,科大
    的头像 发表于 12-19 11:03 ?3144次阅读

    科大AI虚拟人交互平台荣获行业最高评级

    近日,科大AI虚拟人交互平台顺利完成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组织的大模型数字人基础能力分级测试,并获得最高等级L5认证,系国内首批。
    的头像 发表于 12-13 11:39 ?968次阅读

    科大拟在绵阳建设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

    近日,科大与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正式签署投资协议,计划在该市建设科大飞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及机器人超脑平台应用分中心项目。
    的头像 发表于 11-11 14:53 ?956次阅读

    科大飞升级AI大模型,加速产业化应用进程

    被誉为“通用大模型国家队”的科大,再度强化其大模型技术实力。在10月24日举办的第七届世界声博会及2024科大
    的头像 发表于 10-25 16:09 ?933次阅读

    科大发布星火4.0 Turbo大模型及星火多语言大模型

    近日,科大正式推出了其最新研发成果——星火4.0 Turbo大模型。这一发布不仅标志着科大
    的头像 发表于 10-24 13:58 ?962次阅读

    科大发布星火4.0 Turbo:七大能力超GPT-4 Turbo

    10月24日,在科大全球1024开发者节上,科大董事长刘庆峰正式发布了
    的头像 发表于 10-24 11:39 ?1170次阅读

    科大AI总部园区正式启用

    近日,安徽省科技创新领域迎来又一重大里程碑,科大AI总部园区(小镇)正式宣告启用,标志着
    的头像 发表于 09-03 16:06 ?1126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