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盘点互联网巨头的人工智能发展之路

OaXG_jingzhengl ? 来源:未知 ? 作者:胡薇 ? 2018-08-10 14:17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算法技术等条件的成熟,人工智能AI)在产品优化、消费提升、攻克顽疾、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表现出无所不能的魅力,成为宏观和微观主体争相布局的领域。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互联网科技巨头在战略、组织、人员、产品、生态、机制等方面竞相布局和激烈竞争,为微观企业勾画出人工智能的实施路径和资源图谱。

研发路径

研发路径沿着学术化和商业化两条路径开展研发创新,学术化正向商业化转移

学术化路径的典型代表是Google,可理解为“基础研究——应用”的研发路径,注重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与技术积累,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人工智能应用、优化提升自有产品。正因如此,在五大互联网科技巨头中1,Google在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底层技术上的积累和进步远超其他公司。而基于此路径形成的宽松、开放的学术形象和氛围,使得学术派对研究型专家人才更具吸引力。

商业化路径的典型代表是亚马逊,可理解为“应用——基础研究”的研发路径,注重的是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商业价值,以产品需求推动学术研究和突破。后者在消费市场上获得的成功为前者指明了发展方向,当然,其成功离不开前者的基础研究及学术开放。从发展趋势看,Google等学术派正在调整组织人员和架构向商业化倾斜。

战略/组织路径

战略/组织路径:将人工智能纳入战略核心并进行组织架构和人员调整,以人工智能统领全局

从近几年发展看,互联网科技巨头逐渐将人工智能纳入战略核心,并围绕人工智能对旗下产品和企业管理进行重新审视。如Google、Facebook、微软、百度等公司在确定“人工智能为先”战略的同时对组织架构和人员相应进行了调整,以确保人工智能战略的有效实施(见表1)。值得注意的是Google和Facebook近期的组织和人员调整都表现出了从注重“学术”向“商业”转变,如Facebook聘请前IBM人工智能平台主管佩塞蒂接管其人工智能研究院(FAIR)和应用机器学习部门(即AML),以推动人工智能产品商业化。

表1 互联网科技巨头人工智能战略、定位及组织调整

产品路径

产品路径:开展“人工智能+软件+硬件+芯片”产品布局,抢占用户入口和人工智能制高点。

基于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对现有和未来产品体系进行整体规划和布局,路径有三:一是应用于现有产品体系,改造和优化现有产品性能和体系。如Facebook将人工智能应用到其社交网络以识别假消息和不良内容,Google则应用到了搜索、地图、Youtube等几乎所有产品线。二是面向个人消费市场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软硬件产品,并集成已有产品,抢占用户入口。最具代表的是被众人效仿的亚马逊智能音箱Echo(搭载Alexa),为寻找用户入口觅到一条一致方向。三是面向行业市场开发应用,拓展产品线。如Google正基于人工智能拓展在医疗健康领域的版图,包括疾病诊断、治疗、健康管理、医疗保险等。四是布局人工智能芯片,抢占主导权。虽然目的各有侧重,但总体而言还是要抢占该领域主导权(见表2)。

表2 互联网科技巨头人工智能产品路径

技术路径

技术路径:通过“开源代码+开放平台+开放数据集”实现技术开放,确保人工智能影响力

开源软件的出现吸引全民参与并促进了互联网的兴盛和发展。但在基于算法/算力、大数据等技术的人工智能时代,全民参与的技术门槛被提高,不仅需要开源的人工智能计算框架,还需要学习、训练和应用平台,以及相关数据集的开源、开放,因此,开源人工智能学习框架和深度学习工具、推出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开放人工智能相关大型数据集成为巨头共识(见表3)。现今,Google的TensorFlow、Facebook的Torch、微软的CNTK等正日益成为人工智能算法中的标准框架。Google等互联网科技巨头推出的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音处理等人工智能开放平台,以及视频、语音、图像等大型相关数据集,也被行业内外广泛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开放不仅能够吸引外部人才的广泛参与和技术改进,还能通过使用者的广泛聚集获得更大的话语权,从而占据人工智能制高点。

表3 互联网科技巨头人工智能技术开放

人才路径

人才路径:争拔尖、本地化、播知识,广蓄人才。

抢夺顶尖人才。稀缺使得人工智能人才的流动越来越频繁(见图1),巨头们使尽浑身解数吸纳人工智能顶尖人才,如百度的“少帅计划”、Facebook募得卷积神经网络之父Yann LeCun为其打造人工智能发展体系。二是在人工智能研究重地、顶尖院校所在地等成立本地化研究中心。人才竞争已从巨头之争上升到国家较量。美、加、英、法、日、韩等国均已宣布国家层面的人工智能投资计划。亚马逊则在人工智能“起步早、根子正”的英国等地建立研发中心,Google、微软和Facebook等企业先后在加拿大成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广泛吸引全球人工智能人才。三是推动知识传播和扩散,培养和储备人才。在此方面,巨头们都秉承开放的态度。其中,Google将“提供更多人工智能培训、研发更多具有包容性的人工智能学习模型”作为其“人工智能为先”战略的一部分,并针对内部员工和社会公众提供人工智能免费培训课程。面对人才的频繁流动,微软和亚马逊等也借鉴了前者的做法。

图1 互联网科技巨头之间的人工智能人才流动2(来自paysa 的调查,图右侧为亚马逊)

生态路径

生态路径:收购、投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运用资本手段快速构建人工智能生态。

通过“买买买”的方式将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招致麾下是快速进入和打造自有人工智能生态最为快捷的路径。自人工智能成为关注热点以来,诸如“Google收购人工智能初创公司Deepmind”等消息不断见诸报端。数据显示,在人工智能收购方面,Google和苹果最活跃,2010年以来相关收购有十几笔,其最为著名的AlphaGo就是Google所收DeepMind的杰作。收购的初创公司或是保持独立运营,或是被并入内部人工智能部门/项目。除了收购,通过风投培育初创公司也是巨头惯用手段(见表4),如Google Ventures就通过风投的方式培养了大批人工智能新公司和新项目。

表4 互联网科技巨头人工智能投资情况

机制路径

机制路径:构建灵活的机制和鼓励创新的文化,打造持续创新能力。

机制和文化是开展人工智能更深层的资源。人才可以挖、技术可以买,唯有机制和文化是无法用“钱”解决,灵活的机制和鼓励创新的文化正是互联网科技巨头优势所在。由于将人工智能置于公司战略高位,巨头们基本上建立了人工智能团队负责人与企业高层的直接汇报机制,以提高决策沟通效率以及执行力。另外还有推动人工智能应用的团队合作机制。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是互联网科技巨头的DNA,如作为亚马逊14 条领导力准则之一的“Think Big”(大胆去想竞赛)则是直观体现。进入决赛选手将获向包括CEO在内的最高领导层展示其创意的机会,而获胜者则可加入Grand Challenge(类似Google的创新实验室 X)团队,配有专项预算来招募成员3。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云计算
    +关注

    关注

    39

    文章

    7982

    浏览量

    140847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810

    文章

    49220

    浏览量

    251468
  • 大数据
    +关注

    关注

    64

    文章

    8966

    浏览量

    140817

原文标题:人工智能发展之路,科技巨头们是怎么走的?

文章出处:【微信号:jingzhenglizixun,微信公众号:机器人博览】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挖到宝了!人工智能综合实验箱,高校新工科的宝藏神器

    的深度学习,构建起从基础到前沿的完整知识体系,一门实验箱就能满足多门课程的学习实践需求,既节省经费又不占地 。 五、代码全开源,学习底层算法 所有实验全部开源,这对于想要深入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的人来说
    发表于 08-07 14:30

    最新人工智能硬件培训AI 基础入门学习课程参考2025版(大模型篇)

    人工智能大模型重塑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当下,无论是探索未来职业方向,还是更新技术储备,掌握大模型知识都已成为新时代的必修课。从职场上辅助工作的智能助手,到课堂用于学术研究的智能工具,大模
    发表于 07-04 11:10

    数字化转型为什么需要工业互联网

    互联网通过构建覆盖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和客户的工业生态系统,打破了传统工业体系中设备、系统和组织间的信息孤岛。例如,汽车制造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时收集生产线各环节的运行数据,利用人工智能算法预测设备
    的头像 发表于 06-21 09:12 ?265次阅读

    联网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人们才会更加信任和接受物联网技术。 综上所述,物联网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非常广阔。智能家居、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医疗保健以及数据安全和隐
    发表于 06-09 15:25

    研华科技亮相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

    研华科技受邀出席工业互联网大会,研华(中国)工业物联网事业群总经理蔡奇男参与《人工智能时代,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洞察与路径探索》圆桌对谈,共
    的头像 发表于 05-23 15:27 ?545次阅读

    互联网智能制造平台是什么

    互联网智能制造平台是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的一个实现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转型的综合性平台。以下是具体介
    的头像 发表于 04-24 14:23 ?353次阅读

    【「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阅读体验】+数据在具身人工智能中的价值

    嵌入式人工智能(EAI)将人工智能集成到机器人等物理实体中,使它们能够感知、学习环境并与之动态交互。这种能力使此类机器人能够在人类社会中有效地提供商品及服务。 数据是一种货币化工具 数据是互联网
    发表于 12-24 00:33

    嵌入式和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关系?

    领域,如工业控制、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具备像人类一样思考、学习、推理和决策的能力。人工智能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经
    发表于 11-14 16:39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6章人AI与能源科学读后感

    探讨了人工智能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推动能源科学的进步,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首先,书中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介绍了人工智能在能源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原理。这使得我对人工智能
    发表于 10-14 09:27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感

    。 4. 对未来生命科学发展的展望 在阅读这一章后,我对未来生命科学的发展充满了期待。我相信,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生命科学将取得更加显著的进展。例如,在药物研发领域,AI技术将帮助科学家们更加
    发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创新学习心得

    的同时,确保其公正性、透明度和可持续性,是当前和未来科学研究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此外,培养具备AI技能的科研人才,也是推动这一领域发展的关键。 4. 激发创新思维 阅读这一章,我被深深启发的是人工智能
    发表于 10-14 09:12

    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融合创新 解锁新型工业化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正迈入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人工智能与工业
    的头像 发表于 10-11 11:06 ?771次阅读

    澎峰科技受邀出席国家超算互联网生态沙龙

    “国家超算互联网生态沙龙”在长沙举行,由国家超算互联网联合体举办,本次沙龙聚焦工业数智化创新发展,邀请了众多行业领袖和专家共同探讨新材料、新能源等前沿领域的人工智能背景下数字化转型。澎
    的头像 发表于 09-29 10:13 ?743次阅读

    risc-v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应用前景分析

    RISC-V和Arm内核及其定制的机器学习和浮点运算单元,用于处理复杂的人工智能图像处理任务。 四、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RISC-V在
    发表于 09-28 11:00

    名单公布!【书籍评测活动NO.44】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

    每个交叉领域,本书通过案例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梳理了产业地图,并给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适合所有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读者阅读,特别适合材料科学
    发表于 09-09 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