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解析:科技创新和科研转化的核心推动力

电子工程师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工程师姚远香 ? 2018-06-30 09:55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克强***在上周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确定科技创新和科研转化的核心推动力。笔者认为,这才是撬动中国智能制造的真正力量。巧的是,大洋彼岸也传来了美国再工业战略的最新报告的清脆之声。它,落在了国会的中心讲台。

2016年2月19日国会NNMI报告

近一年来,工业4.0的声音过于喧哗,导致大家纷纷涌到工厂,就地解读工业4.0,以至于忽略太多更基础的事情。

这种近距离的工业4.0实践和期望,未免会产生一种过于短视的历史观,无法考量未来战略的根基。

更何况,智能制造的问题绝不可能是一个工厂级的视角。

智能制造真正的关注者都会清楚,工业互联网只不过是一个公司量级的策略,根本不是美国的国家战略。美国制造业升级的真正举国战略是:国家制造创新网络NNMI(National Network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具有最为举足轻重的位置。由于过度喜爱和关注这个创新中心,笔者将其命名为NNMI尼米战略。

作为先进制造的计划的一部分,国家制造创新网络NNMI志在打通产学研鸿沟,构建从研究到制造的宏观引领架构和基础技术转化。

美国NNMI尼米战略思路是,不去强调当下的技术应用,而是致力于推进未来五年、十年的科研能力转化。

因此美国先进制造再工业化法案和一系列行动而言,都在推动基础科研能力的转化。换言之,美国制造业创新的真正核心不在于工业互联网——这最多不过是美国的先进制造的分支而已。

我们对于工业4.0的热情,似乎让整个业界过于舍本逐末,全国上下都在寻找智能工厂的示范和典型,而根本不考虑基础工作问题。

而对于新工业革命的看法,美国的看法显然更加长远;而其落子则立意辽远,直观实用,解决问题要彻底得多。截至到2015年12月份,美国已经验收了10个制造业创新中心,离目标还剩下5个。

这些创新中心,大都由美国国防部直接负责(国防部与美国制造业的渊源太深,影响太大,有机会我们再单独聊聊这个军民融合的话题),另外3个归美国能源部管辖。这些中心陆续开幕的时候,出席的都是大人物,要么是总统奥巴马、副总统拜登,要么是国防部长卡特、能源部长,而且不厌其烦地四处宣讲。

NNMI的牵头机构

什么叫国家战略?

仅仅在2014财年预算中,美国商务部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就一次性获得10亿美元的拨款,用于以后9年对15个制造业创新研究所的经费支持。配套资金体制悉数跟上,这个叫做“国家战略”;

什么是国家态度?

总统亲自、反复过问产学研项目并为之背书,这个叫做“国家态度”。

增材制造是最早入选的制造业创新中心National Additive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Institute ,现在已经更名为America Makes。这个名字有双重的含义,一方面美国意图在3D增材制造这个领域,处于完胜的领先姿态;另外一个含义,则意味深长的多,以前美国人从来不关心“日本制造”还是“中国制造”,而现在美国正在寻求“美国制造”,以期待本土制造彻底成为美国GDP的强劲引擎。

DMDII数字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从某种角度而言,则更像是工业4.0的兄弟版本。这个创新中心位于芝加哥的伊利诺伊斯大学承担,负责解决制造业圈生命周期的数字制造问题。美国国防部DoD对其深注信心,期待该创新中心的成果,可以改变未来军工制造与装备制造的面貌。它主要研究三方面的课题,包括先进制造企业,数据分析和智能机器。这些都是美国国防部最爱的菜。

美国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三大关注点

轻量制造和现代金属制造创新中心(LM3I),也简称为LIFT,就是“面向未来轻型制造”。从这个名字,可以看出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基本思路,招式间着眼转化,剑并剑指向未来,不纠缠于当下的一城一池的得失(城池之战,由GE的工业互联网战略,已经拉开阵地战的局面),而是处处想着未来的先机。

美国这种立足科研转化的国家战略,属于多点开花模式,完全没有戏剧性效果,从媒体传播的角度,就是一场马拉松,无法找到持续、集中的兴奋点;

而德国工业4.0则是一场宏大、带有强烈冲突的舞台,便于集中激情,便于集中运动为之疯狂。

然而,这却是战略视野,是为未来谋局。唐末黄巢起义时,就看不上前辈王仙芝的志向,曾因后者接受朝廷小小的封职而对其拳脚相向。黄巢不为当下利益所动,“慢等暗战绝杀”为上字诀,五年后终于花表长安。

美国再工业化的真正杀手锏

工业4.0唤醒了中国的工业意识,因为它便于直播,便于解读。制造业概念的普及和深度,这应该是德国概念对中国工业的最大帮助。这本身已经极其伟大了。但我们必须也要看到,这使得工业4.0的意义被过分夸大了。它看上去正在像一场运动,一种不太安详的空气躁动。

国务院会议确立的主题包括,确定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措施,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鼓励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和高等院校,通过转让、许可或作价投资等方式,向企业或其他组织转移科技成果,并享受多项政策优惠,以调动创新主体积极性。

听起来还不错。一时间,股市立刻做出反应,高校概念股纷纷唱涨。这可真是追逐时髦赶风头的惯常风气。

智能制造需要一种安静的耕耘和等待。真正的科研转化,一定是五年十年之后见分晓。

近几年,从综合“专利许可收入”和“从企业获得的研发经费”两项指标来看,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总体情况还算不错。但这仅仅停留在数量增长很快,真正能够转化和应用的专利不多。产学研结合,从来都是老话题,但似乎还在等待真正的青春焕发。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尼米的项目采用的模式都是公私合营模式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联邦政府出资一部分,然后企业、院所、地方政府提供大约1:1的配套资金,并作为区域性的技术辐射中心。通过细致的组织保障和完善的资金使用机制,真正发挥使得“政府-院所-企业”三者的网络捆绑和孵化效应。

美国再工业化的真正杀手锏

NNMI的十大中心的分布

事实上,国家制造创新网络也是各个利益相关方的反馈与建议的总成。它表达了国防部、能源部等政府部门,和波音、洛马、GE等工业领袖和硅谷界、院所对该计划未来如何发展的共识。

五年之期,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十年之约,科研可以保障美国生产力的第一位置。这就是美国的制造业创新战略:未来落子,遍地生风。此刻贴身观望,正是吹起我们思绪的清醒时分。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智能制造
    +关注

    关注

    48

    文章

    5947

    浏览量

    78162
  • 工业4.0
    +关注

    关注

    48

    文章

    2054

    浏览量

    121296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AI智能体:推动企业变革的核心动力

    在数字经济时代,AI智能体正成为推动企业变革的核心动力。作为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与业务场景的数字化代理,AI智能体通过模拟人类认知与决策能力,为企业创造多维度的价值增长点。这类智能系统不仅能够执行既定
    的头像 发表于 07-29 17:22 ?177次阅读
    AI智能体:<b class='flag-5'>推动</b>企业变革的<b class='flag-5'>核心</b>驱<b class='flag-5'>动力</b>

    EasyGo 青蓝计划: 助力攻克新能源教学难题,赋能科研创新

    科研探索的征程中,每一次突破都离不开创新技术的支持与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森木磊石始终关注电力电子行业与学科发展,“EasyGo青蓝计划”启动以来,持续聚焦于支持青年教师的科研
    的头像 发表于 07-10 18:05 ?396次阅读
    EasyGo 青蓝计划: 助力攻克新能源教学难题,赋能<b class='flag-5'>科研</b><b class='flag-5'>创新</b>

    中科蓝讯亮相2025 AI玩具产业创新和发展会议

    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 AI玩具产业创新和发展会议。中科蓝讯作为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以芯片级AI能力,为玩具产业智能化升级提供核心动力!
    的头像 发表于 06-19 16:05 ?645次阅读

    创新动力电池通过首批新国标认证

    的技术储备,同时执行高于国标的安全标准,并不断推动更高安全标准的落地。作为此次新国标的核心起草单位之一,中创新航也率先取得了新国标认证。
    的头像 发表于 05-15 16:10 ?829次阅读

    智慧教室设备全解析:打造未来课堂的核心装备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智慧教室已成为教育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通过智能硬件与软件的结合,智慧教室重塑了传统教学场景,提高了师生互动的效率,并促进了教育的公平与个性化发展。作为教育信息化领域的领军者,广凌
    的头像 发表于 05-05 09:37 ?415次阅读
    智慧教室设备全<b class='flag-5'>解析</b>:打造未来课堂的<b class='flag-5'>核心</b>装备

    SOLIDWORKS科研版?面向学术界的解决方案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科研创新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学术界作为科研创新的主力军
    的头像 发表于 04-16 16:12 ?341次阅读
    SOLIDWORKS<b class='flag-5'>科研</b>版?面向学术界的解决方案

    亿纬锂能子公司湖北亿纬动力成功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标志着亿纬动力在产学研深度融合和高端人才培养领域迈上新台阶。 亿纬动力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锂电池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凭借强大的科研团队
    的头像 发表于 03-17 17:39 ?555次阅读

    砥砺创新 芯耀未来——武汉芯源半导体荣膺21ic电子网2024年度“创新驱动奖”

    殊荣不仅是业界对武汉芯源半导体技术突破的认可,更是对其坚持自主创新、赋能产业升级的高度肯定。 作为国产半导体领域的生力军,武汉芯源半导体始终将“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面对全
    发表于 03-13 14:21

    华为智算实验室解决方案助力科研创新高质量发展

    AI浪潮席卷科研领域,以Deep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AI技术正掀起新一轮科研革命。华为基于其在AI和高性能计算等领域的优势,推出智算实验室解决方案,与DeepSeek协同创新,加速科研
    的头像 发表于 02-25 16:22 ?942次阅读

    PPEC为电力电子科研教学赋能,开启教学科研新路径

    和实验操作,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电力电子理论知识,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校企协同生态构建 森木磊石以PPEC控制芯片产品为核心,深度融合
    发表于 02-18 18:35

    走进华工科技中试基地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密码

    高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要想推动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中试”是关键一环。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韩国京仁电视台记者一同走进华工科技中试基地,实地探访科
    的头像 发表于 02-10 15:58 ?534次阅读

    以学术力量促进开源技术新未来

    开源,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创新力量和新思维,在推动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和助力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在我国开源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开源的推动力量已不再局限于产业界单方
    的头像 发表于 12-27 13:50 ?568次阅读

    研华如何推动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

    研华科技携手合作伙伴,以生态之力重塑产业格局。本文深入解析研华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生态融合,推动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共赴智能化未来。
    的头像 发表于 12-25 09:14 ?735次阅读

    FPGA与神经网络:科研创新的新动力

    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加速,人工智能技术正迅速渗透到各行各业,如科研、医疗、工业自动化和国防科技,AI在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同时也在重塑我们的世界。在科研领域,AI不仅提高了数据处理速度,还提
    的头像 发表于 11-21 01:02 ?688次阅读
    FPGA与神经网络:<b class='flag-5'>科研</b><b class='flag-5'>创新</b>的新<b class='flag-5'>动力</b>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创新学习心得

    的同时,确保其公正性、透明度和可持续性,是当前和未来科学研究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此外,培养具备AI技能的科研人才,也是推动这一领域发展的关键。 4. 激发创新思维 阅读这一章,我被深深启发的是人工智能
    发表于 10-14 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