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中兴事件后,我国半导体产业如何破局?

章鹰观察 ? 来源:雷锋网 ? 作者:张莉 ? 2018-06-21 09:44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2018年6月7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宣布与中兴达成新的和解协议,美将撤销对中兴的封杀禁令。19日,据CNBC报道,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国防授权法案》,其中包括一项将继续对中兴实施制裁的条款。不过,此法案仍需与众议院协商。目前尚不清楚中兴的制裁是否会在最终版本中。

之前的和解协议虽然达成,但中兴将付出惨痛代价:30 天内更换董事会和管理层;缴纳 10 亿美元的罚款;提供 4 亿美元的押金;接受由美方选派的助理合规官,为期 10 年。

中兴事件轰动全国,媒体、公众、专家、业界各方人士都加入这一事件的讨论之中。一种观点认为虽然代价巨大,但中兴危机终于解决,挽救了一家千亿规模的公司。也有人认为,美国商务部的协议就是商业版的“丧权辱国”条款,应该把中兴直接解散重组。

这次事件也引发了大众对于半导体产业困境的担忧和讨论,16 日上午,中国计算机学会 CCF YOCSEF 举办“中国半导体产业困境与解决之道”专题论坛,邀请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围绕中兴事件和半导体产业发展问题发表观点,建言献策,以期提出可操作性方案和解决行业困境的后续举措。

中兴事件:反思与应对

关于中兴事件,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国家实验室 CPU 中心主任汪东升教授认为,中兴事件暴露的问题主要是核心技术和源头技术创新不够,中国半导体产业就像中国足球,和国际先进企业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整个半导体产业链中国没有话语权,国家层面应该有总体规划,加大对基础研究和科研人才的投入,不应妄自菲薄,但是也不能夜郎自大。

360企业安全集团副总裁陶耀东认为,中兴事件不应上升到民族或者耻辱的说法,中兴之前收到过几次美国商务部整改的要求,相当于又犯错。应该平静看待此次事件。

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韩银和博士指出,中兴事件暴露出了我国虽然整机和应用产业发展迅猛,但信息产业的基础设施技术缺乏,特别是芯片产业。应加强对半导体芯片基础研究的支持,同时,对企业的支持机制需要重新审视,依赖国家项目诞生了很多完全靠国家项目输血的寄生企业,国家投入不集中导致有限资源乱序竞争。此外,人才培养也很关键,芯片领域的研究产出有其自身的特点,应重视差异性。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世江博士提出,当前,中美贸易纠纷和中兴事件等再次暴露我国集成电路的短板问题,未来产业政策何去何从,需要给予重点关注。最关键的一点是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二是保持政策落实到位,过去的产业政策大部分集中在设计跟制造环节,以后应在设备材料等各个环节予以支持。

他山之石:日韩台发展半导体的经验哪些可以借鉴?

曾在 IBM 芯片部门工作的芯片工程师赵志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在他看来,***地区半导体产业发展首先得益于政府的政策和人才引入。其中最著名的当属 TSMC 的创办人张忠谋,他本来是德州仪器半导体方面的高级主管,在美国已经是业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回到***之后通过自己的人脉和经验将 TSMC 建立和扩大,所以人才引入是核心。

“同时,TSMC 的发展也依赖周边产业的发展,包括设备的供应,比如科光机、测试设备、晶圆供应商等一系列上游供应,以及芯片公司和代工工厂等一系列产业链的相互促进。”

赵志新指出,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是要形成产业链,紫光集团现在做得非常好,首先是收购展讯,解决了芯片生产的需求,然后是长江储存,开始向生产进军。

“市场运作是一个捷径,但是这个捷径会遭到其他国家封堵,目前国内的资本还没有非常成功的收购一个晶圆厂,去年成功收购一个非常小的意大利厂,但是真正技术的核心并不容易转让,所以我们需要有自己的研发,只有自己的研发强大了,才能有真正的技术转让。”

此外,他谈到,其他国家在芯片、流片测试方面对大学都有补助支持。***大学可以免费测试芯片,加拿大政府给芯片流片大概2/3的折扣,学校用研究经费来交剩下的1/3。欧洲也有不少的大学和晶圆厂研发是欧盟直接支持,我们的芯片发展人才需要自己培养,所以给大学更多的研究支持非常重要。人才绝不能依靠进口。

“另外,国内大学还需要加强合作,很多大学有非常昂贵的设备,这些设备也可以共享或者稍微收取一些维护费用,既可以使总投入减少,也可以充分利用设备资源,”赵志新说。

王世江谈到,我国从五十年代就开始重视半导体布局,但是错过了六七十年代的黄金发展期,半导体行业的主流企业大部分都是在六七十年代兴起。

“日本的半导体产业主要的雏形在 70 年代发展很快,早期的芯片都是买美国,但后来德州仪器、摩托罗拉都开始做整机,导致日本企业在整机方面竞争不过美国企业,转而自研芯片。现在日本的大部分企业既做芯片又做系统,在七八十年代形成了技术积累。但是我国错过这波之后,等到2000年再启动,市场已经被占,第一名已经占据了市场的绝大部分,第二名喝一点汤,第三名不死不活。落后之后导致现在再进来非常困难。但在新兴领域,比如人工智能区块链芯片的研发方面具有优势,应该抓住机会大力发展。”

韩银和指出,当年日本振兴的时候有几个具体举措,首先是赶上了半导体行业,特别是储存器市场的风口。其二,日本出台了官民合作的政策,国家专门成立研究机构,选定了 DM 作为主攻方向,技术研究出来以后,全部转化给了投资联盟的企业,企业以此推出自己更高阶的产品并逐渐迭代,使得日本在 DM领域完成了技术赶超。

芯片发展靠政府还是靠市场?

集成电路基金投资人程振林是坚定的市场派,他不是特别看好政策,认为日本的政策基于本国国情,无法照搬复制。

程振林补充说,“市场不只是意味着充分竞争,还包括按照市场化的思维来办事。目前的问题不是政策不到位,是市场化不到位,科技创新的政策应该再往后退,除了基础研究以外,只要是跟产品产业化相关的,都应该用市场化的思维来解决。激励机制、考核机制、资金循环使用的机制、项目遴选的机制等都应全部市场化,这样才能做好。”

王世江提出了不同观点。他指出,至少在传统的芯片市场中还是需要一些引导,政府有一些作为才能有改观。当然,芯片行业是一个高度国际化也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行业,不能太过于依赖于政府,只有通过竞争机制,产品才能推陈出新。同时,他建议在一些新兴领域政府不要介入太多,让资本发挥主要作用。

赵志新认为,市场和政策都非常重要,但是产业政策必须倾斜,因为半导体是一个极端垄断的行业,入门门坎相当高,建立一个世界一流的芯片厂需要接近 20 到 50 亿美金,市场准入和研发成本非常高,如果没有国家资本参与,半导体行业举步维艰。当资本扶持到企业能够在市场站稳脚跟的时候,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赢利。

韩银和指出,通过研究我国过去 20 年信息产业发展,个人电脑市场全球第一,手机全球第一,互联网全球第二,但这些行业的发展并没有带动芯片的崛起,行业的龙头企业对发展芯片的积极性不高,其核心芯片和关键元器件基本靠贸易配置,说明市场并不是万能汤药,却反而说明了芯片是利润低、周期长、风险高的品类,依照市场逐利机制,不会得到优先发展。同时,当年日本、韩国半导体行业的崛起的案例也显示了必须有国家强有力的支持才能实现后发国家半导体产业的崛起。

“市场换技术”是否可行?

程振林认为,市场是商业行为,而技术不是纯商业。市场换技术本来就非常不对等,生意就是生意。高铁是一个极特殊的案例,不足以作为高技术领域典型的说辞。如果能力没有提升,每次得到的只是拷贝,无法获取高新技术。

王世江提出了相反观点。他认为市场换技术有很多好处,通过市场引进更多的企业到中国来建厂,只要工厂进来,就得招人、培养人,原材料厂商也相应引进,这样可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配套设施会不断完善。形成产业集聚之后,设备和材料国产化可以降低成本,和国外的企业相比可以形成竞争优势。当然,技术也不能全部依赖于外部市场。

小结:

据第一财经报道,中国的芯片市场需求占全球 50% 以上,部分芯片占 70%~80%,而 90% 依赖于进口,国产芯片只能自供 8% 左右。仅在 2016 年,中国进口芯片总金额接近 1.5 万亿元人民币,比排在第二的原油进口金额高出近一倍。我国在芯片设计、制造等方面存在短板,尤其是制造环节相对较弱,部分核心技术、关键设备没有完全掌握。

中兴事件折射出我国半导体产业困境,如何破局还需各方合力应对。政府方面,应该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和扶持规划,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和科研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加大金融力度支持,成立专项基金推动行业发展,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企业方面,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突破技术瓶颈。高校和科研院所应完善人才考核机制,积极大力培养芯片研究领域人才。纯靠市场机制拯救不了芯片产业,但只依靠政府也难以激发创新活力,市场换技术终究不是长久之道,核心技术的研发突破还需自力更生。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TSMC
    +关注

    关注

    3

    文章

    178

    浏览量

    85608
  • 中兴通讯
    +关注

    关注

    7

    文章

    2089

    浏览量

    56847
  • 存储芯片
    +关注

    关注

    11

    文章

    943

    浏览量

    44307
  • 紫光集团
    +关注

    关注

    8

    文章

    261

    浏览量

    29468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智算芯生 · 迭代无界 | 国微芯五款产品焕新发布,“芯”

    ——Esse系列再添芯品,贯通设计验证至制造生产全栈能力 ? 在全球化变局与地缘技术角力持续深化的时代浪潮中,中国半导体产业正面临芯片设计工具链的“双重封锁”——尖端算法封锁与规模化验证缺位。国产
    的头像 发表于 08-07 09:10 ?414次阅读
    智算芯生 · 迭代无界 | 国微芯五款产品焕新发布,<b class='flag-5'>破</b>“芯”<b class='flag-5'>局</b>

    摩尔时代者:物元半导体领航中国3D集成制造产业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迈入“摩尔时代”的背景下,传统制程微缩带来的性能提升逐渐趋缓,而先进封装技术,尤其是2.5D/3D堆叠封装,正成为延续芯片性能增长的关键路径。 据Yole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
    的头像 发表于 08-04 15:53 ?283次阅读
    <b class='flag-5'>后</b>摩尔时代<b class='flag-5'>破</b><b class='flag-5'>局</b>者:物元<b class='flag-5'>半导体</b>领航中国3D集成制造<b class='flag-5'>产业</b>

    中国SiC碳化硅功率半导体产业“结硬寨,打呆仗”的之路

    中国SiC产业从政策扶持、技术攻坚到资本赋能的缩影。其发展揭示了中国半导体企业的共性路径:以IDM模式突破封锁,以成本优势抢占市场,以资本耐力换取技术时间窗口。短期阵痛(亏损、价格战)难掩长期
    的头像 发表于 06-24 17:32 ?193次阅读

    聚焦2025中国(深圳)集成电路峰会——汇聚湾区智慧,共探产业之道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深圳市科技创新、南山区人民政府承办,执行单位为深圳市半导体行业协会。 本届峰会以“芯聚湾区,
    发表于 06-20 16:20 ?1161次阅读
    聚焦2025中国(深圳)集成电路峰会——汇聚湾区智慧,共探<b class='flag-5'>产业</b><b class='flag-5'>破</b><b class='flag-5'>局</b>之道

    我国为什么要发展半导体产业

    我国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核心目的,可综合政策导向、产业需求及国际竞争态势,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结构化分析:一、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
    的头像 发表于 06-09 13:27 ?621次阅读
    <b class='flag-5'>我国</b>为什么要发展<b class='flag-5'>半导体</b>全<b class='flag-5'>产业</b>链

    苏州芯矽科技:半导体清洗机的坚实力量

    。在全球半导体竞争加剧的浪潮中,芯矽科技使命在肩。一方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探索新技术、新工艺,提升设备性能,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另一方面,积极携手上下游企业,构建产业链协同创新生态,共技术瓶颈,推动
    发表于 06-05 15:31

    新加坡科技研究莅临东海半导体参观交流

    近日,新加坡科技研究考察团一行在陈泉成主任的带领下,赴江苏东海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参观交流。考察团成员包括科研国际事务处及企业合作中心相关负责人,此行旨在深入了解东海半导体的技术
    的头像 发表于 05-19 15:55 ?457次阅读

    我国首发8英寸氧化镓单晶,半导体产业迎新突破!

    2025年3月5日,杭州镓仁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镓仁半导体”)宣布,成功发布全球首颗第四代半导体氧化镓8英寸单晶。这一重大突破不仅标志着我国在超宽禁带
    的头像 发表于 03-07 11:43 ?1696次阅读
    <b class='flag-5'>我国</b>首发8英寸氧化镓单晶,<b class='flag-5'>半导体</b><b class='flag-5'>产业</b>迎新突破!

    北京市最值得去的十家半导体芯片公司

    北京市最值得去的十家半导体芯片公司 原创 芯片失效分析 半导体工程师 2025年03月05日 09:41 北京 北京市作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重要基地,聚集了众多在芯片设计、制造、设备及新
    发表于 03-05 19:37

    中芯国际和华虹领衔,中国半导体专利“

    电子发烧友原创 章鹰 近几十年来,“中国制造”一直是制造业主导地位的代名词。现在众多科技企业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正在重塑全球创新格局。半导体制造在整个半导体产业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推动着摩尔定律
    的头像 发表于 02-15 00:05 ?3573次阅读
    中芯国际和华虹领衔,中国<b class='flag-5'>半导体</b>专利“<b class='flag-5'>破</b><b class='flag-5'>局</b>”

    PI市场副总裁Doug Bailey:与展望,2025半导体市场新图景

    又到了岁末年初之际,回顾过去的2024年,半导体产业有增长也有阵痛,复盘2024年的半导体产业状况,有哪些长足的进展又有哪些短板?展望2025年,
    发表于 12-26 10:57 ?1317次阅读
    PI市场副总裁Doug Bailey:<b class='flag-5'>破</b><b class='flag-5'>局</b>与展望,2025<b class='flag-5'>半导体</b>市场新图景

    万年芯解读国产半导体产业年内新增16万家入

    在全球经济复苏和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半导体产业正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近期有报道称:国内半导体产业今年已新增注册16万家半导体相关企业。大
    的头像 发表于 12-02 17:14 ?622次阅读
    万年芯解读国产<b class='flag-5'>半导体</b><b class='flag-5'>产业</b>年内新增16万家入<b class='flag-5'>局</b>者

    想了解半导体芯片的设计和生产制造

    如何从人、产品、资金和产业的角度全面理解半导体芯片?甚是好奇,望求解。
    发表于 11-07 10:02

    中国半导体的镜鉴之路

    日本企业。换句话说,美国从1986年发起到2018年,这个过程持续了32年,其实国际之间的斗争就是这样一个长期的过程,大家要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二日本半导体产业的若干经验 第二部分,我是想说几个经验
    发表于 11-04 12:00

    意法半导体亮相集成电路产业领袖峰会

    ???????? 日前,由张江高科、芯谋研究联合主办的张江高科·芯谋研究(第十届)集成电路产业领袖峰会在上海浦东圆满举行。来自国际国内企业的300多位产业领袖出席峰会,以“芯时代”
    的头像 发表于 10-25 09:49 ?763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