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MT中,红胶工艺和锡膏工艺是两种常用的焊接方法,虽然它们的目的都是将电子元件固定在PCB上,但这两种工艺在材料、设备、操作流程和产品应用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今天就来详细介绍下我们经常听到但却不太常用的“红胶”工艺。”

KiCad 中的 Adhesive 层
KiCad 的 PCB 中存在两个其他 EDA 工具中不太常见的层:F.Adhesive 以及 B.Adhesive:

经常有小伙伴问这两个层有什么作用?好像在 PCB 和封装设计中都很少用到。
我们可以把这两个层称为胶水层或点胶层。它们的作用有点类似 Paste 助焊层:助焊层与PCB 的实体无关,用于制作钢网,所以贴片器件的焊盘都会出现在助焊层上,这些位置都会刷上锡膏。

点胶层的作用与其类似,但用于表示需要点红胶的位置。相比锡膏工艺而言,点胶工艺并不常用,且只与 SMT 制造相关,因此很多电子工程师并不清楚点胶工艺的细节。
红胶工艺的定义
红胶工艺是指在 SMT 生产中,将红色胶粘剂(通常是环氧树脂胶)点涂在 PCB 上为 SMD 贴装所设计的指定位置。用于临时固定表面贴装元件(SMD),防止它们在后续的焊接过程中脱落或移位。
SMT 红胶工艺方法利用红胶的热固化特性,通过印刷机或点胶机将红胶填充在两个焊盘之间,然后经过贴片和回流焊完成固化焊接。最后,通过波峰焊时,只需将表面贴装面过波峰,无需使用治具即可完成焊接过程。

常见应用场景
1)PCB 双面都有大尺寸或较重的 SMD 元件
这是在实际生产中最常见的情况。这类电路板需要经过两次回流焊(一次用于顶面,一次用于底面)。在进行第二次回流焊时,第一次焊接好的那一面的锡膏会再次熔化。由于这一面是朝下的,尺寸较大或较重的元件可能会因自身重量从焊盘上脱落、浮起或移位,从而导致焊接缺陷。
解决方案:在这些元件的侧面点涂红胶,如下图所示。有了红胶,在第二次回流焊期间,元件被预先固定,不会因为锡膏的再次熔化而脱落或移位。
常见元件类型:大尺寸的贴片电容/电感/晶振/变压器/SMD插座,以及其他较重的SMD元件。


2)对防振动或抗冲击要求高的产品
如果 PCBA 在组装或使用过程中会经受剧烈的振动或冲击,可能会要求对某些元件使用红胶以增强机械固定,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松动。
例如,在我们之前的一个 PCBA 项目中,客户使用超声波焊接来进行外壳组装,这会产生一定的振动和冲击。PCBA上的一个保险丝因此变得松动,所以客户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对该保险丝使用红胶,以增加其固定的牢固性。

3)PCB 或元件平整度不佳的产品
如果PCB或元件底部不平整,元件在回流焊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移位或浮起。用红胶预先固定元件有助于提高焊接良率。
例如,我们曾经有一个产品,其中一个电感的平整度不是很好,在回流焊过程中,锡膏会流到元件下方,当焊料凝固时会将元件顶起,造成浮高虚焊的缺陷。在元件两侧点涂红胶可以预先固定它,从而提高良率。

以上是在实际生产中比较常见的几种使用红胶的场景。当然,还有其他情况可能也会使用红胶工艺,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红胶工艺的使用方法
对于小批量订单,通常选择手工点胶。
对于数量较大的订单,则使用刮胶工艺或自动点胶机,这有助于控制胶水的一致性。
将红胶精准地涂敷到 PCB 上,主要有两种主流工艺:
-
刮胶(印刷)工艺:类似于印刷焊锡膏,使用一块特制的钢网,其上开有对应位置的孔。通过刮刀将红胶压过钢网孔,使其精准地印刷到 PCB 的指定位置。这种方法速度快、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生产。
-
点胶工艺:使用自动点胶机,通过气压控制,将红胶从细小的针嘴中“点”到PCB上。点胶的形状、大小和数量都可以通过程序灵活控制,非常适合元器件种类繁多或不规则的电路板。
涂敷完成后,贴片机将元器件贴装上去,红胶的粘性会初步固定元件。随后,PCB 板进入固化炉(通常是回流焊炉),在约150℃的高温下,红胶会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从膏状变为坚固的固体,从而实现永久性的牢固粘接。
红胶工艺 VS 锡膏工艺
红胶与锡膏工艺的分工不同,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比较:特性 | 红胶 (Red Glue) |
焊锡膏 (Solder Paste) |
主要成分 | 环氧树脂、固化剂、填料等 |
锡合金粉末、助焊剂等 |
核心功能 | 物理固定,防止元件脱落 |
电气连接与机械固定 |
导电性 | 不导电(绝缘) | 导电 |
固化过程 | 高温不可逆固化 |
高温熔化,冷却后凝固(可逆) |
当采用点胶工艺时,红胶在点数较多的情况下很容易会成为整条 SMT 贴片加工生产线的瓶颈。
红胶工艺与制作治具,哪个更省钱?
既然红胶工艺的主要目的是固定器件,那是否可以用“治具”的方式替代?治具通过物理方式托住或压住那些可能掉落的元件,可以起到类似的效果。首先明确一点,无论是使用红胶工艺还是制作治具都会增加成本。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工程问题,答案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取决于一个核心因素:生产批量。简单来说:
-
小批量、打样阶段:红胶工艺更省钱。
-
大批量、长期生产:制作治具更省钱。
制作治具主要是 NRE 成本,当产品已定型,进入到中到大批量生成阶段比较合适。相对的,如果还在早期打样或试产阶段,因为可能变更频繁,用治具的方式就不太划算了。
结束语
在高度自动化和精细化的 PCBA 世界里,红胶技术虽然只是众多工艺环节中的一环,但它却以其独特的“固定”能力,解决了双面贴装、混合工艺中的诸多难题,为电子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红色防线”。最后以两个常见的 SMT 红胶作为总结:
问:SMT组装中什么时候需要使用红胶?
答:当双面板上有较重的元件,且这些元件在回流焊过程中容易发生位移时,就必须使用红胶。
问:红胶是如何增加SMT生产成本的?
答:它会增加材料费用、点胶/固化所需的人工成本,并延长交付周期。
-
pcb
+关注
关注
4372文章
23557浏览量
412072 -
PCB设计
+关注
关注
396文章
4833浏览量
91318 -
smt
+关注
关注
43文章
3080浏览量
72808 -
PCBA
+关注
关注
24文章
1792浏览量
54227 -
KiCAD
+关注
关注
5文章
279浏览量
9681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过孔处理:SMT订单中的隐形裁判
PCB板层数越多越好吗?SMT加工中的利与弊分析
SMT贴片工艺流程详解 SMT组装与传统焊接的区别
PCB元件焊点保护胶是什么?有什么种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