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我国首发8英寸氧化镓单晶,半导体产业迎新突破!

北京中科同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025-03-07 11:43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2025年3月5日,杭州镓仁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镓仁半导体”)宣布,成功发布全球首颗第四代半导体氧化镓8英寸单晶。这一重大突破不仅标志着我国在超宽禁带半导体领域取得了国际领先地位,也为我国半导体产业链的全面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一、氧化镓8英寸单晶的技术突破与意义

氧化镓(Ga?O?)作为第四代半导体材料的代表,具有超宽的禁带宽度(约4.8eV),远高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的禁带宽度。这一特性使得氧化镓在高温、高压、高功率等极端条件下表现出色,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镓仁半导体此次发布的8英寸氧化镓单晶,是国际上首次实现的大尺寸氧化镓单晶生长。此前,氧化镓单晶的尺寸主要集中在2英寸、4英寸和6英寸,而8英寸单晶的生长难度极大,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极高。镓仁半导体通过自主创新的铸造法,成功攻克了这一技术难题,实现了8英寸氧化镓单晶的稳定生长。

这一技术突破的意义在于,8英寸氧化镓单晶能够与现有硅基芯片厂的8英寸产线兼容,从而显著加快其产业化应用的步伐。同时,氧化镓衬底尺寸的增大,还可以提升其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此外,中国率先突破8英寸氧化镓技术壁垒,不仅标志着我国在超宽禁带半导体领域的技术进步,更为我国氧化镓产业在全球半导体竞争中抢占了先机。

二、氧化镓材料的应用前景

氧化镓材料以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1. 功率电子器件

氧化镓材料具有高击穿电场强度、低导通电阻等优异特性,非常适合用于制作高压、高功率电子器件。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光伏逆变器、大功率通信等高压、大电流场景中,氧化镓功率器件能够显著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例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随着汽车高压化趋势日益明显,氧化镓制备的功率器件有望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时间大幅缩短,从现在的快充30分钟缩短至7分钟左右,极大地提升用户体验。

  1. 光电器件

氧化镓材料还具有优异的紫外透过率和化学稳定性,适合用于制作深紫外光电器件。在日盲探测、辐射探测等特有领域,氧化镓光电器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此外,随着5G通信、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速、高灵敏度光电器件的需求不断增加,氧化镓材料在这一领域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1. 射频器件

氧化镓材料的高电子迁移率和低介电常数,使其在高频率、高功率射频器件领域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在通信基站、雷达系统等高功率射频器件中,氧化镓材料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我国氧化镓产业链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氧化镓材料的制备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从2英寸到6英寸,再到如今的8英寸,我国氧化镓单晶的生长技术不断突破,为氧化镓产业链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 上游材料制备

在氧化镓单晶的制备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氧化镓单晶的生长技术、晶体质量、晶体尺寸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例如,镓仁半导体通过自主创新的铸造法,成功实现了8英寸氧化镓单晶的稳定生长;西安邮电大学新型半导体器件与材料重点实验室的陈海峰教授团队也成功在8英寸硅片上制备出了高质量的氧化镓外延片。

  1. 中游器件制造

在氧化镓器件制造方面,我国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多家企业已经开始涉足氧化镓功率器件、光电器件等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随着氧化镓单晶生长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产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国氧化镓器件制造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1. 下游应用拓展

在氧化镓材料的下游应用方面,我国也在积极探索和拓展。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光伏逆变器、大功率通信等领域已经成为氧化镓材料的重要应用方向。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拓展,氧化镓材料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四、氧化镓8英寸单晶发布对产业链的影响

镓仁半导体发布的全球首颗第四代半导体氧化镓8英寸单晶,将对整个半导体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

  1. 推动氧化镓产业化进程

8英寸氧化镓单晶的发布,将显著加快氧化镓的产业化进程。一方面,8英寸单晶能够与现有硅基芯片厂的8英寸产线兼容,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大尺寸单晶的生长也将促进氧化镓器件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推广。

  1. 提升我国半导体产业竞争力

氧化镓作为第四代半导体材料的代表,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我国在氧化镓单晶生长技术方面的突破,将有力提升我国半导体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未来,随着氧化镓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我国半导体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1.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氧化镓产业的发展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在氧化镓单晶的生长过程中,需要用到高纯度的镓原料和先进的生长设备;在氧化镓器件的制造过程中,需要用到先进的封装测试技术和设备。因此,氧化镓产业的发展将带动镓原料、生长设备、封装测试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五、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我国在氧化镓材料的制备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1. 挑战

首先,氧化镓材料的制备成本仍然较高。目前,氧化镓单晶的生长主要采用EFG法等高温高压方法,对设备和原料的要求较高,导致制备成本居高不下。其次,氧化镓器件的制造工艺和封装测试技术尚不成熟。与硅基器件相比,氧化镓器件的制造工艺和封装测试技术更加复杂和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研发和创新。

  1. 机遇

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随着新能源汽车、5G通信、物联网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高效能、高可靠性半导体器件的需求不断增加。氧化镓材料以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这些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因此,我国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加强氧化镓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推动我国半导体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六、结论与展望

我国发布全球首颗第四代半导体氧化镓8英寸单晶,标志着我国在超宽禁带半导体领域取得了国际领先地位。这一重大突破将为我国半导体产业链的全面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动力。未来,我国应继续加强氧化镓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推动氧化镓器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推广。同时,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发展。

在氧化镓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应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氧化镓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政府应加大对氧化镓产业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氧化镓产业的健康发展;企业应积极投入研发和创新,提高氧化镓材料的制备和器件制造水平;科研机构应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氧化镓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在氧化镓产业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5

    文章

    29024

    浏览量

    240162
  • 芯片封装
    +关注

    关注

    12

    文章

    579

    浏览量

    31535
  • 氧化镓
    +关注

    关注

    5

    文章

    84

    浏览量

    10687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全球最大碳化硅工厂头衔易主?又有新8英寸碳化硅产线投产!

    ,同时也涵盖部分氮化外延生产。 ? 进入2024年下半年,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全球各地投资的8英寸碳化硅产线也开始逐步落地投入使用,在英飞凌之外,近期三安半导体、安森美等也有
    的头像 发表于 08-12 09:10 ?4653次阅读

    重庆首个8英寸MEMS特色芯片全产业链项目“奥松半导体项目”迎来重大进展

    7月14日中午,随着首台8英寸生产线光刻机设备被吊车移进位于高新区的重庆奥松半导体特色芯片产业基地(下称“奥松半导体项目”),标志着这一项目
    的头像 发表于 07-16 18:11 ?362次阅读
    重庆首个<b class='flag-5'>8</b><b class='flag-5'>英寸</b>MEMS特色芯片全<b class='flag-5'>产业</b>链项目“奥松<b class='flag-5'>半导体</b>项目”迎来重大进展

    纳微半导体携手力积电,启动8英寸氮化晶圆量产计划

    关系 ,正式启动并持续推进业内领先的 8英寸硅基氮化技术生产。 纳微半导体预计将使用位于台湾苗栗竹南科学园区的力积电8B厂的
    发表于 07-02 17:21 ?1120次阅读
    纳微<b class='flag-5'>半导体</b>携手力积电,启动<b class='flag-5'>8</b><b class='flag-5'>英寸</b>氮化<b class='flag-5'>镓</b>晶圆量产计划

    全球产业重构:从Wolfspeed破产到中国SiC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崛起

    的破产不仅是企业的失败,更是美国半导体产业战略失误的缩影。其核心问题体现在三个维度: 技术迭代停滞与成本失控 长期依赖6英寸晶圆技术,8英寸
    的头像 发表于 05-21 09:49 ?561次阅读
    全球<b class='flag-5'>产业</b>重构:从Wolfspeed破产到中国SiC碳化硅功率<b class='flag-5'>半导体</b>崛起

    北京市最值得去的十家半导体芯片公司

    北京市最值得去的十家半导体芯片公司 原创 芯片失效分析 半导体工程师 2025年03月05日 09:41 北京 北京市作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重要基地,聚集了众多在芯片设计、制造、设备及新
    发表于 03-05 19:37

    三安光电与意法半导体重庆8英寸碳化硅项目通线

    三安光电和意法半导体于2023年6月共同宣布在重庆成立8英寸碳化硅晶圆合资制造厂(安意法半导体有限公司,简称安意法),全面落成后预计总投资约为230亿元人民币(约32亿美元)。该合资厂
    的头像 发表于 02-27 18:12 ?1098次阅读

    第四代半导体新进展:4英寸氧化单晶导电型掺杂

    电子发烧友网综合报道 最近氧化领域又有了新的进展。今年1月,半导体宣布基于自主研发的氧化
    发表于 02-17 09:13 ?1009次阅读

    半导体成功实现VB法4英寸氧化单晶导电掺杂

    VB法4英寸氧化单晶导电型掺杂 2025年1月,杭州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的头像 发表于 02-14 10:52 ?547次阅读
    <b class='flag-5'>镓</b>仁<b class='flag-5'>半导体</b>成功实现VB法4<b class='flag-5'>英寸</b><b class='flag-5'>氧化</b><b class='flag-5'>镓</b><b class='flag-5'>单晶</b>导电掺杂

    丰田合成开发出8英寸GaN单晶晶圆

    近日,日本丰田合成株式会社宣布了一项重大技术突破:成功开发出用于垂直晶体管的200mm(8英寸)氮化(GaN)单晶晶圆。
    的头像 发表于 01-23 16:46 ?883次阅读

    封顶!奥松半导体重庆8英寸MEMS项目今年投产

    1月8日,记者从西部(重庆)科学城获悉,奥松半导体8英寸MEMS特色芯片IDM产业基地一期项目FAB主厂房近日封顶,标志着该项目建设取得阶段
    的头像 发表于 01-09 18:25 ?1366次阅读

    日本开发出用于垂直晶体管的8英寸氮化单晶晶圆

    1月8日消息,日本丰田合成株式会社(Toyoda Gosei Co., Ltd.)宣布,成功开发出了用于垂直晶体管的 200mm(8英寸)氮化 (GaN)
    的头像 发表于 01-09 18:18 ?976次阅读

    天域半导体8英寸SiC晶圆制备与外延应用

    ,但是行业龙头企业已经开始研发基于8英寸SiC晶圆的下一代器件和芯片。 近日,广东天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丁雄杰博士团队联合广州南砂晶圆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清纯
    的头像 发表于 12-07 10:39 ?1355次阅读
    天域<b class='flag-5'>半导体</b><b class='flag-5'>8</b><b class='flag-5'>英寸</b>SiC晶圆制备与外延应用

    氮化晶圆在划切过程中如何避免崩边

    9月,英飞凌宣布成功开发出全球首款12英寸(300mm)功率氮化(GaN)晶圆。12英寸晶圆与8英寸晶圆相比,每片能多生产2.3倍数量的芯
    的头像 发表于 10-25 11:25 ?1644次阅读
    氮化<b class='flag-5'>镓</b>晶圆在划切过程中如何避免崩边

    功率氮化进入12英寸时代!

    等第三代半导体而言,它们还有提升空间。 ? 就在9月11日,英飞凌宣布率先开发出全球首项300 mm(12英寸)氮化功率半导体晶圆技术,英飞凌也成为了全球首家在现有且可扩展的大规模生
    的头像 发表于 09-23 07:53 ?6684次阅读
    功率氮化<b class='flag-5'>镓</b>进入12<b class='flag-5'>英寸</b>时代!

    信越化学推出12英寸GaN晶圆,加速半导体技术创新

    日本半导体材料巨头信越化学近日宣布了一项重大技术突破,成功研发并制造出专用于氮化(GaN)外延生长的300毫米(即12英寸)晶圆,标志着公司在高性能
    的头像 发表于 09-10 17:05 ?1565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