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减薄对后续晶圆划切的影响

西斯特精密加工 ? 2025-05-16 16:58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前言

半导体制造的前段制程中,晶圆需要具备足够的厚度,以确保其在流片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尽管芯片功能层的制备仅涉及晶圆表面几微米范围,但完整厚度的晶圆更有利于保障复杂工艺的顺利进行,直至芯片前制程完成后,晶圆才会进入封装环节进行减薄处理。


晶圆为什么要减薄



封装阶段对晶圆进行减薄主要基于多重考量。


从划片工艺角度,较厚晶圆硬度较高,在传统机械切割时易出现划片不均、裂片等问题,显著提升不良率;而减薄后的晶圆硬度降低,能够实现更精准、高效的分离,大幅提升划片质量与效率。

随着电子设备向轻薄化方向发展,封装厚度已成为关键指标,尤其在芯片堆叠技术中,晶圆减薄能够有效降低整体封装厚度,满足可穿戴设备、移动终端等微型电子产品的需求。


同时,晶圆制造过程中背面形成的氧化层会影响芯片键合质量,减薄工艺可有效去除氧化层,为键合提供洁净、平整的表面,确保电气连接的可靠性。


此外,减薄能够缩短芯片工作时的热量传导路径,加速散热,避免因高温导致的性能衰退与寿命缩短,提升芯片长期运行的稳定性。

f76f8548-3233-11f0-8605-92fbcf53809c.jpg

晶圆减薄前后对比




不同封装对减薄厚度的要求存在差异



引线键合(Wire Bond)封装,典型厚度为100-200微米;


传统封装(如QFP、DIP等)对厚度要求相对宽松,通常将晶圆减薄至约300微米;


BGA封装,减薄范围在100-200微米,这样的厚度可以适应球栅的布局和高度要求,同时也能保证芯片与基板之间的电气连接和机械稳定性;


CSP封装,晶圆减薄厚度一般要求在 50 - 100 微米之间。由于 CSP 封装直接将芯片与基板连接,较薄的晶圆可以减少芯片与基板之间的应力,提高封装的可靠性,同时也有助于降低信号传输延迟,满足小型化和高性能的要求。


先进的叠层封装中,芯片厚度甚至可薄至30微米以下,以满足高密度集成需求。



晶圆减薄工艺



晶圆减薄工艺一般采用机械研磨、化学机械抛光(CMP)等方法。其具体流程涵盖前期准备、减薄操作(例如粗磨、精磨和抛光)以及后期处理(如清理残留物、测量平坦度和质量检测)。

f785eac2-3233-11f0-8605-92fbcf53809c.pngf7b94ac0-3233-11f0-8605-92fbcf53809c.jpg

减薄砂轮


在实际晶圆减薄生产中,多采用组合工艺来确保加工精度与效率。例如,若需将硅片从初始厚度减薄至120μm,可先通过高效的粗磨磨削工艺去除大部分材料,将硅片厚度削减至140μm左右。此时,硅片表面因磨削产生损伤层与残余应力,就需要根据后续产品性能要求,选择一种或多种工艺进行精细处理,实现晶圆减薄的高效化与高质量化,并确保后续划切工序的顺利进行。




晶圆减薄与划片工艺的融合



在芯片切割环节,传统流程是先在晶圆背面粘贴蓝膜并固定于钢制框架(即晶圆黏片工艺),随后采用机械切割或激光切割进行分离。


随着工艺创新,“先划片后减薄”(DBG)与“减薄划片”(DBT)技术应运而生。


DBG工艺先在晶圆正面切割出一定深度的切口,再进行背面磨削。

f7d03e42-3233-11f0-8605-92fbcf53809c.jpg

DBG工艺流程


DBT技术则是预先形成切割切口,通过磨削减薄后利用ADPE腐蚀去除剩余材料,实现裸芯片自动分离。这两种方法有效规避了传统工艺中减薄导致的硅片翘曲与划片造成的芯片边沿损伤问题。


其中,DBT技术凭借各向同性硅刻蚀剂,既能消除背面研磨损伤,又能修复芯片微裂与凹槽,大幅提升芯片抗碎裂性能。



关于粗磨/精磨减薄砂轮以及半切/全切金刚石刀片产品应用,欢迎咨询西斯特科技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晶圆
    +关注

    关注

    53

    文章

    5181

    浏览量

    130108
  • 封装
    +关注

    关注

    128

    文章

    8741

    浏览量

    145732
  • 半导体制造
    +关注

    关注

    8

    文章

    450

    浏览量

    24880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临时键合在工艺中将愈发成为可能

    新型键合材料对于在高级半导体制造工艺中保持超薄的完整性至关重要。有了新型材料的配合,临时键合在
    的头像 发表于 06-25 16:48 ?1.1w次阅读
    临时键合在<b class='flag-5'>晶</b><b class='flag-5'>圆</b><b class='flag-5'>减</b><b class='flag-5'>薄</b>工艺中将愈发成为可能

    宜特:成功开发达1.5mil(38um)技术

    随5G、物联网、电动车蓬勃发展,对于低功耗要求越来越高,功率半导体成为这些产业势不可挡的必备组件。宜特(TWSE: 3289)后端工艺厂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1-07 18:03 ?4173次阅读

    单面和处理研究报告

    在本文中,我们华林科纳半导体将专注于一种新的化学变薄技术,该技术允许变薄到50?m或更少,均匀性更好,比传统的变薄成本更低。我们还将讨论处理无任何类型载体的
    发表于 03-18 14:11 ?1417次阅读
    单面<b class='flag-5'>晶</b><b class='flag-5'>圆</b><b class='flag-5'>减</b><b class='flag-5'>薄</b>和处理研究报告

    用于高密度互连的微加工方法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实现贯穿芯片互连的包含沟槽和空腔的微机械晶片的方法。通过研磨和抛光成功地使变薄,直至达到之前通过深度反应离子蚀刻蚀刻的空腔。研究了腐蚀结构损坏的可能原因
    的头像 发表于 03-25 17:03 ?3720次阅读
    用于高密度<b class='flag-5'>晶</b><b class='flag-5'>圆</b>互连的微加工<b class='flag-5'>晶</b><b class='flag-5'>圆</b><b class='flag-5'>减</b><b class='flag-5'>薄</b>方法

    工艺的主要步骤

    化是实现集成电路小型化的主要工艺步骤,硅片背面磨至70微米的厚度被认为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它很脆弱。本文将讨论关键设备检查项目的定义和设置险。 所涉及的设备是内联
    发表于 03-31 14:58 ?5725次阅读
    <b class='flag-5'>晶</b><b class='flag-5'>圆</b><b class='flag-5'>减</b><b class='flag-5'>薄</b>工艺的主要步骤

    环节的几个核心要素

    联动工作,缺一不可划片机以强力磨削为机理,空气静压电主轴为执行元件,以每分钟3万到6万的转速
    的头像 发表于 12-17 14:17 ?1914次阅读
    <b class='flag-5'>晶</b><b class='flag-5'>圆</b><b class='flag-5'>划</b><b class='flag-5'>切</b>环节的几个核心要素

    碳化硅方案集合

    部分案例整理如下,供各位朋友参考。更多方案细节欢迎来电来函咨询。案例一?材料情况圆规格6寸厚度0.175mm划片槽宽度100umD
    的头像 发表于 12-08 16:50 ?3489次阅读
    碳化硅<b class='flag-5'>晶</b><b class='flag-5'>圆</b><b class='flag-5'>划</b><b class='flag-5'>切</b>方案集合

    介绍的原因、尺寸以及4种方法

    在封装前,通常要
    的头像 发表于 01-26 09:59 ?6328次阅读
    介绍<b class='flag-5'>晶</b><b class='flag-5'>圆</b><b class='flag-5'>减</b><b class='flag-5'>薄</b>的原因、尺寸以及4种<b class='flag-5'>减</b><b class='flag-5'>薄</b>方法

    键合及后续工艺流程

    芯片堆叠封装存在着4项挑战,分别为级对准精度、键合完整性、与均匀性控制以及层内(层间
    发表于 02-21 13:58 ?7738次阅读
    <b class='flag-5'>晶</b><b class='flag-5'>圆</b>键合及<b class='flag-5'>后续</b>工艺流程

    盛机电机实现12英寸30μm超薄稳定加工

    近日,国内领先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盛机电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其自主研发的新型WGP12T抛光设备成功攻克了12英寸
    的头像 发表于 08-12 15:10 ?1388次阅读

    芯丰精密第二台12寸超精密机成功交付

    近日,武汉芯丰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其自主研发的第二台12寸超精密机已成功交付客户。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芯丰精密在高端
    的头像 发表于 10-28 17:18 ?1299次阅读

    为什么要

    ,满足的翘曲度的要求。但封装的时候则是一点更好,所以要处理到100~200um左右的厚度,就要用到工艺。 ? 满足封装要求 降低封
    的头像 发表于 12-24 17:58 ?1232次阅读

    简单认识薄技术

    英寸厚度约为670微米,8英寸厚度约为725微米,12英寸厚度约为775微米。尽管芯
    的头像 发表于 05-09 13:55 ?696次阅读

    工艺分为哪几步

    ”,也叫 Back Grinding(BG),是将(Wafer)背面研磨至目标厚度的工艺步骤。这个过程通常发生在芯片完成前端电路制造、被切割前(即
    的头像 发表于 05-30 10:38 ?730次阅读

    什么是贴膜

    贴膜是指将一片经过处理的(Wafer)固定在一层特殊的胶膜上,这层膜通常为蓝色,业内常称为“ 蓝膜 ”。贴膜的目的是为后续
    的头像 发表于 06-03 18:20 ?443次阅读
    什么是<b class='flag-5'>晶</b><b class='flag-5'>圆</b>贴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