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快充赛道爆发!损耗降三倍,三代半破局机器人充电焦虑

Monika观察 ? 来源:电子发烧友 ? 作者:莫婷婷 ? 2025-04-30 09:08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莫婷婷)随着AI、自动化等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大,从工业制造、物流运输、医疗护理、教育服务等多个领域延伸。然而,随着机器人应用边界的拓展,其对续航能力和充电能力的要求也随之增加,传统充电方式已难以满足新一代机器人对于快速补能、高效运行的需求,如何满足机器人的充电需求成为新的话题。

当前,机器人可以分为四类,一个是以扫地机为代表的家用机器人,二是以AGV机器人为代表的物流仓储机器人,三是工业机械臂,四是人形机器人。TrendForce集邦咨询提到人形机器人续航时间基本在2小时到6个小时左右,充电实现约为1小时左右。

该如何实现快速的电量补充,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在机器人的充电问题上,可以发挥出哪些作用,产业链玩家都推出了哪些解决方案适配市场需求呢?


机器人充电功率升级,GaN/SiC成充电新宠

与传统Si MoS相比,第三代半导体GaN、SiC有着明显的优势。其中GaN的优势包括低器件损耗、低死区时间、高开关性能。这些优势让其适用于人形机器人的多个方向,包括旋转执行器的无框力矩电机、灵巧手中的空心杯电机、智能感知系统的雷达、电池中的BMS、充电器中的AC/DC,以及AI控制系统DC/DC等。

镓奥科技市场总监戚永乐在公开演讲中分享了一组数据,他提到,按照单台人形机器人GaN器件总用量约需200颗/台(中值估算),预计到2031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预计达到100万,将带来大约2亿颗GaN 晶体管的需求。

人形机器人的充电功率通常在600W到3000W左右,具体数值取决于其任务需求、电池容量以及运行时的能耗水平。随着对机器人续航能力和工作效率要求的不断提高,提升充电功率成为一种趋势。

然而,充电功率的提升也带来了技术挑战。一是发热问题,高功率充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若散热不及时或设计不合理,会影响系统稳定性。二是尺寸问题,为了承载更大功率,充电模块的体积和重量随之增加,不利于机器人轻量化、紧凑化的设计目标。三是噪声问题,高功率运行还可能引发电磁干扰和机械噪声等问题,影响机器人在人机协作环境中的使用体验与安全性。

与传统Si MoS相比,GaN、SiC器件能够在一定程度解决上述问题,因此也受到机器人供应链企业广泛关注与布局。例如在DC-DC电源的应用中,GaN DC-DC电源的功率密度可达传统硅基方案的2-3倍,紧凑的设计,将电源体积缩小40%。

GaN功率器件有着优秀的散热性能,镓未来研发&市场总监张大江在公开演讲时介绍,在直流电压240V、升压到400V,工作频率100KHz的图腾柱PFC电路中,GaN电路的转化效率在1000W以上可以做到99%的转换效率,整体来看从500W到3000W能做到98%。而采用传统的Si器件,峰值效率只能99%。两者损耗实际上相差了三倍。“这对于大功率充电来讲,散热性能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散热相差三倍,也可以说能够实现的功率密度相差三倍。”

wKgZO2gReHqAaLrfAA9RrRJJlBI108.png
图源:稼未来


当然,在机器人等大功率应用场景中,SiC、GaN有着不同的优势。张大江表示,SiC适用于大功率、高电压,且开关频率和功率度高于硅器件;GaN适用于中等功率,电压通常在100V~900V具有最高的开关频率和功率密度。

此外,SiC、GaN在成本上的表现也不一样,英嘉通CTO蒋胜表示,随着SiC产业的不断成熟,单片SiC wafer成本相比2024年同期已下降超过100%,趋势还将继续。他提到,等效规格对比单片6 inch gross die,SiC产出相比GaN可超过50%,相比CoolMOS超出大于450%,相比VDMOS超出大于750%。


GaN/SiC创新快充,传统方案同步进化

目前,业内已有多家厂商推出面向机器人市场的GaN、SiC的充电解决方案。

在基于GaN的充电解决方案方面,英诺赛科、稼奥科技已经推出了各自的充电方案。

针对机器人AI大脑及控制系统的供电,英诺赛科提供了1.2KW输出功率、48V到12V高效电压转换的解决方案,采用了3.5毫欧的GaN功率器件,在满足机器人小型化与轻量化的同时提升了整体能效。

英诺赛科还推出了针对机器人的快充解决方案,能够提高机器人的使用效率,其推出的240W AII GaN BTP PFC+LLC解决方案,具备三大优势,一是高效率,系统效率可达97%(230Vac),在低电压输入(90Vac)下也能实现95.2%的效率有效减少能量损耗。二是小体积,PCBA尺寸为85.5*58*20.5mm,适合集成于结构复杂的机器人本体中;三是高功率密度,达38.7W/in3(PCBA)。

镓奥科技同样推出了机器人充电机方案,镓奥科技市场总监戚永乐介绍,公司推出了CL-PAS-1600-48A是国际通用电压范围输入AC/DC电源模块,适应于额定 200~240Vac 交流输入电压。转换效率高达 93%。

在基于SiC的充电解决方案的进展方面,英嘉通发布了8款规格的750V SiC MOS产品,包括IGC060R075系列等。

其750V SiC MOS产品具备四大优势:一是高温特性,相同规格器件,在125度下,SiC MOS器件RON减少40%。二是其750V SiC MOS产品雪崩击穿电压850V以上,使用更安全相比;且与GaN产品,避免了耐压上的过量设计,具有成本优势。三是在动态电阻方面,对于GaN来说,高压硬开关条件下动态电阻依旧是很大的挑战,SiC MOS 没有动态电阻问题。四是短路问题,这是GaN器件的挑战之一,但SiC MOS器件通过设计可以应对超过15us以上的短路时间。英嘉通750V SiC MOS产品的短路时间设计值2.5us。五是成本优势。六是可靠性优势。

当然,基于SiC和GaN第三代半导体的充电解决方案有其创新性和优势,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的基于硅材料的充电方案已经可以被放弃,毕竟传统方案在成本和成熟度方面具有优势。

因此也有不少深耕传统充电解决方案的电源管理芯片公司也针对机器人的充电问题推出快充方案。例如昂宝电子推出了48V 机器人快充解决方案。该方案采用了先进的 AHB(不对称半桥)拓扑架构,并结合昂宝自主研发的多款高性能电源管理芯片,包括OB2627(高度集成的 USB PD3.1 接口控制器)、OB2793(高压控制器芯片)、OB6560(高压协议识别芯片)和OB6669(数字接口控制器)构建了一个智能化的快充系统。

根据介绍,AHB 拓扑融合了反激变换器和不对称半桥的技术优势,能够显著降低开关损耗,提高了整体转换效率,能够在大电流场景中实现快速的动态响应。同时,该方案支持 3.3 - 60V 宽范围输出,结合快充协议的 10mV 级电压步进调节,可精准适配不同机器人电池包的 CC - CV 充电曲线,提升了系统的兼容性,还省去了传统方案中所需的额外充电管理电路,有效减小了系统体积,降低了整体成本。

48V 机器人快充解决方案中,能够支持包括 USB PD3.1 EPR 48V以及 BC1.2 DCP 等多种主流快充协议,并可通过 USB PD 协议与电源端进行通信,自动完成协议协商。这对于需要频繁操作且工作周期短的机器人来说至关重要,能够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小结:

随着机器人产业链的不断完善,未来机器人之间的竞争将不再仅仅局限于算法、感知或执行能力,而是转向包括供电系统在内的整体性能比拼。目前,英诺赛科、镓奥科技、稼未来、英嘉通、昂宝电子等企业积极布局机器人快充相关解决方案,并推出基于GaN/SiC器件、AHB 拓扑架构等先进技术平台的产品,在成本控制、散热与充电效率等方面展现出竞争力。未来,机器人供电系统的演进将呈现“新材料突破+传统方案升级”并行的发展格局,推动整个产业向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迈进。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充电
    +关注

    关注

    23

    文章

    1396

    浏览量

    96668
  • 机器人
    +关注

    关注

    213

    文章

    29961

    浏览量

    214563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人形机器人“造车”,车企扎堆布局!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晶晶)12月26日,广汽集团正式发布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在业界引发新一轮人形机器人的关注。实际上,已经有不少车企进入了人形机器人
    的头像 发表于 12-30 01:31 ?2688次阅读
    人形<b class='flag-5'>机器人</b>“造车”,车企扎堆布局!

    工业机器人的特点

    者的基础,也是者的实现终端,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包括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精密仪器仪表、智能传感器、汽车自动化焊接线、柔性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农机、3D 打印机等领域。而智能制造装备中工业
    发表于 07-26 11:22

    ABB推出大全新机器人系列

    基于30多年在中国机器人行业的领导地位,ABB于7月2日重磅发布了Lite+、新一IRB 1200小型工业机器人和PoWa协作机器人大全
    的头像 发表于 07-08 14:10 ?946次阅读

    亿纬锂能如何人形机器人大能源瓶颈

    近日,国内首场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盛会于杭州开幕。在这场定义未来的科技浪潮中,亿纬锂能受邀发表主题演讲《在AI机器人时代,呼唤致密能源》,直击场景应用痛点,为机器人赛道带来“高能”解决方
    的头像 发表于 07-03 13:13 ?566次阅读

    充电协议是什么

    充电协议是充电宝与设备之间实现快速充电的通信规则,它定义了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的传输标准,确保设备与
    的头像 发表于 06-30 09:17 ?1752次阅读

    寻迹智行第三代自研移动机器人控制器获欧盟CE认证

    寻迹智行第三代自研移动机器人控制器BR-300G获欧盟CE认证
    的头像 发表于 06-12 13:47 ?235次阅读
    寻迹智行第<b class='flag-5'>三代</b>自研移动<b class='flag-5'>机器人</b>控制器获欧盟CE认证

    机器人遇上“语言障碍”:CCLINKIE转Profinet的“破冰外挂”来啦\\!

    ”才到机器人控制器,焊接精度从±0.1mm“漂移”到±0.3mm。直到一次技术改造,让不同协议的设备实现了“无障碍对话”,这场工业互联的战,藏着哪些硬核逻辑? 一、协议壁垒下的生产痛点 某合资车企
    发表于 06-04 14:31

    硬核技术人形机器人量产瓶颈!世强硬创慕展创新方案引行业关注

    能力,成为展会现场关注的焦点,也为行业提供了人形机器人规模化量产的可行技术路线。 机器人整体解决方案 技术:机器人量产的
    发表于 04-27 16:19 ?282次阅读
    硬核技术<b class='flag-5'>破</b><b class='flag-5'>局</b>人形<b class='flag-5'>机器人</b>量产瓶颈!世强硬创慕展创新方案引行业关注

    鸿道Intewell操作系统助力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自主可控

    工业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爆发式增长,正成为东土科技鸿道Intewell系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引擎。从技术适配到生态重构,东土科技的大核心能力与两大
    的头像 发表于 04-27 15:00 ?383次阅读

    广汽集团发布第三代人形机器人GoMate,预计2026年量产

    近日,广汽集团震撼发布了其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新品——GoMate。这款机器人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更预示着广汽集团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深远布局。 GoMate采用了行业首创的
    的头像 发表于 12-28 14:39 ?707次阅读

    高工年会 守正创新开新 助力国产机器人竞争力

    季度销量21.30万台,同比下滑8.96%。 面对如此僵局,中国机器人企业该如何,打造自身的竞争力? 12月20日上午,2024(第十一届)高工机器人年会【华成工控冠名】前沿创新专
    的头像 发表于 12-25 15:19 ?492次阅读
    高工年会 守正创新开新<b class='flag-5'>局</b> 助力国产<b class='flag-5'>机器人</b>竞争力

    广汽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即将亮相

    本次即将亮相的广汽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具备大亮点:更灵活、更节能、更智能。
    的头像 发表于 12-24 09:14 ?748次阅读

    LDR6500一拖线方案:多设备充电的理想选择

    在当今时代,手机在工作、学习与娱乐等各方面都是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与此同时,手机充电接口也不断发展,Type - C接口因其正反可插、传输充电效率高而成为主流。其中,LDR6500一拖
    的头像 发表于 12-07 18:35 ?791次阅读

    MagicLab开发第三代人形机器人,洽谈字节豆包大模型合作

    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MagicLab近日宣布,正在积极开发第三代人形机器人产品,并聚焦于其实地应用与落地。据悉,这款机器人已在某家电工厂的流水线上进行测试,旨在验证其在工业生产环境中的作
    的头像 发表于 12-03 17:38 ?1330次阅读

    QC芯片,因高效而兼容性好而成为手机标配的充电解决方案!

    在智能手机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今天,电量焦虑成为了许多用户共同的痛点。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各大手机厂商纷纷引入了先进的充电技术,其中,QC(Quick Charge)
    发表于 09-26 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