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掌握一门新技能测量预端接光缆长度

张青 ? 来源:北京科兰光缆 ? 作者:北京科兰光缆 ? 2022-10-19 10:14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光纤预端接产品作为高速率设备互联的通道,对光缆的性能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在测量预端接光缆长度时,不能出现线缆过度弯折的现象,以保证线缆的传输。因此掌握一门新技能测量预端接光缆长度尤为重要。

预端接光缆的选定

由于预端接光缆都是由工厂进行预先测量与定制化生产的,所以在采购之前,需要确定每一条预端接光缆的长度,以免线缆过长导致浪费,或过短导致两端无法连接。

pYYBAGNPXZKANz5DAAA0j2mU_5A384.jpg

以一组由4个600宽的网络机柜组成的机房为例,并假设从左到右第一个机柜为列头柜,剩余3个机柜为行间机柜。把线缆的每个节点用英文字母ABCDEF代替,具体测试距离需要分为(A→B,B→C,C→D,D→E,E→F)共五段,A端为列头柜,F端为行间机柜,A→B、E→F:为配线架位置至机柜进线口距离;B→C、D→E:为机柜进线口至桥架垂直高度;C→D:为水平桥架长度红色划线部分为需测量长度,每个部分都有需要注意的要点。

A→B、E→F:为配线架位置至机柜进线口距离,由于预端接光缆系统设计包含了适当的长度预留,这是基于设计安装以及后期维护的需要,预留的光缆长度一般为2~3m,预端接光缆系统的余长部分是放在设备机柜这一侧,主要因为列头柜存在大量的线缆,线缆管理复杂,不具备大量线缆存储空间和区域,所以(A→B)测量时线缆弯折地方只需留余量0.5-1m,而(E→F)测量时线缆弯折地方需留余量2-3m,方便后期配线架位置的更改。

B→C、D→E:为机柜进线口至桥架垂直高度,此段线缆在测量时应增加0.5-1m冗余,避免线缆下落口与线缆进线口摩擦拉扯导致线缆外被受损,影响线缆传输质量。

C→D:为水平桥架长度,也可等同为两个机柜间的宽度,此段距离的测量相对简单,只需知道机柜的宽度,就可计算出两点之间的距离。

预端接线缆长度具体计算

A→B、E→F:该段线缆的设备安装在36U上,也就是从36-42U的垂直距离,约0.3m,线缆弯曲地方预留1m,所以A→B=1.3m

poYBAGNPXZKAPl5JAAA3oKnE4rI989.jpg

E→F为行间机柜,为方便后期配线架位置的更改,预留3m冗余,所以E→F=3.3m

pYYBAGNPXZOAFRYFAADw9DnMw44631.png

B→C、D→E:其桥架高度为0.5m,为避免线缆下落口与线缆进线口摩擦拉扯导致线缆外被受损增加0.5m冗余,所以B→C=D→E=1m

poYBAGNPXZOAS6hCAAA3JratRdQ495.jpg

C→D:一个机柜为0.6m宽,跨过3个机柜为1.8m

pYYBAGNPXZOAPT75AAA4h1qq9y8352.jpg

所以

A→B+B→C+C→D+D→E+E→F

=1.3+1+1.8+1+3.3=8.4m

在设计初期,如果不知道设备将会安装在什么位置,那我们就会估算A→B、E→F的距离,因为机柜高2米,加上机柜深度关系,会有一段线缆弯曲接入设备的距离,所以我们预估A→B、E→F为3米

那么

A→B+B→C+C→D+D→E+E→F=

3+0.5+1.8+0.5+3=8.8m

审核编辑 黄昊宇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光缆
    +关注

    关注

    2

    文章

    774

    浏览量

    34194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海默智能喷涂机器人——为工业喷涂解锁新技能

    +三维感知算法+移动协作平台”三重融合”,实现“次示教,重复执行”、“教遍,干万件”,为工业喷涂解锁新技能
    的头像 发表于 07-29 18:38 ?187次阅读
    海默智能喷涂机器人——为工业喷涂解锁<b class='flag-5'>新技能</b>

    端接光缆有哪些认证

    端接光缆作为光纤网络中的关键组件,需通过多项国际及行业认证以确保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主要认证包括: 、国际标准认证 TIA/EIA-568-C.3 由美国电信行业协会(TIA)制
    的头像 发表于 07-10 09:44 ?135次阅读

    MTP/MPO光缆有多少种类型

    特征是这些光缆具有端接光纤和标准化连接器。其他光纤光缆必须在数据中心的每个节点上精心排列和安装,而这些光缆几乎可以即插即用。在提供最高性能
    的头像 发表于 07-02 09:48 ?175次阅读

    光纤端接方式有几种

    光纤端接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每种方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工厂端接(Factory Pre-terminated) 特点:在工厂环境下,通过高精度设备将光纤连接器(如LC
    的头像 发表于 05-13 14:13 ?321次阅读

    端接光缆配线架的作用有哪些

    端接光缆配线架是数据中心、企业网络和电信运营商等场景中用于管理和分配光纤连接的关键设备。其核心作用是通过标准化、工厂预制的连接方式,简化光纤网络的部署、维护和扩展,提升网络可靠性和效率。以下是其
    的头像 发表于 05-09 10:00 ?233次阅读

    解锁BNC插头拆卸新技能,轻松应对维修难题

    掌握上述拆卸技能,再棘手的BNC插头拆卸任务也能迎刃而解。维修过程中保持耐心,严格遵循规范操作,不仅能大幅提升维修效率,更能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若遇到特殊规格插头或复杂拆卸场景,不妨参考产品手册,或直接联系德索精密工业等专业厂商获取技术支持,确保每
    的头像 发表于 04-29 09:00 ?505次阅读
    解锁BNC插头拆卸<b class='flag-5'>新技能</b>,轻松应对维修难题

    光缆接头预留长度般不少于多少米

    光缆接头预留长度的具体要求可能会因应用场景、设计规范或特定需求而有所不同。但般来说,光缆接头预留长度通常有
    的头像 发表于 02-14 09:55 ?1560次阅读

    端接光缆原理是什么

    端接光缆是指在光纤传输过程中,将光缆与其他设备进行连接的种方式。其原理主要涉及到光信号的接收、解调、电信号的处理以及电信号的传输等步骤。
    的头像 发表于 02-12 10:34 ?580次阅读

    光缆线断了怎么修复

    光缆线断了,可以采取以下步骤进行修复: 、故障定位与准备 确定断裂位置: 使用光纤测试仪等设备检测光缆线路,确定断裂的具体位置。 准备修复工具和材料: 根据断裂类型和具体情况,准备必要的修复
    的头像 发表于 12-16 10:19 ?3681次阅读

    石油钻杆的内外螺纹及长度如何测量

    钻杆是种尾部带有螺纹的钢管,用于连接钻机地表设备和位于钻井底端钻磨设备或底孔装置。其品质关乎着钻井的直径和效率,因此需要精确测量。用于钻杆主体的钢管部位,外径尺寸很好检测,外径测量仪是常用的在线
    发表于 12-05 13:54

    示波器小技能:TDR测量线缆长度

    今天用示波器给大家演示下,如何测试线缆的长度。Chrent设备连接本次使用的实验器材:快速边沿脉冲发生器小板支持10纳秒或更小时基的示波器台5V直流电源待测试电缆BNC转接头首先将设备和示波器
    的头像 发表于 11-21 01:04 ?1770次阅读
    示波器小<b class='flag-5'>技能</b>:TDR<b class='flag-5'>测量</b>线缆<b class='flag-5'>长度</b>

    测长机在测量长度尺寸方面有哪些优势?

    测长机在测量长度尺寸方面具有以下优势:、高精度1.分辨力高:测长机通常具有很高的分辨力,能够精确测量到非常小的长度变化。例如,
    的头像 发表于 10-25 16:20 ?907次阅读
    测长机在<b class='flag-5'>测量</b><b class='flag-5'>长度</b>尺寸方面有哪些优势?

    mpo端接光缆可以支持100G或400G光网络吗

    MPO(多点光纤端接器)端接光缆可以支持100G或400G光网络,但具体支持的速率取决于多个因素: MPO类型:不同类型的MPO连接器可
    的头像 发表于 10-15 10:05 ?933次阅读

    深度剖析在线长度测量仪:机器视觉引领高精度测量新时代

    在线长度测量仪是种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种生产线中的长度尺寸检测。以下是对基于机器视觉在线长度
    发表于 10-10 16:51

    单端端接光缆怎么接

    单端端接光缆的接法主要遵循系列标准化的步骤,以确保连接的质量和稳定性。以下是详细的接法步骤: 、准备工作 确认
    的头像 发表于 08-19 09:53 ?620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