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长城咖啡智驾:引领自动驾驶时代,安全是第一要义

ss ? 来源:小瓶盖 ? 作者:小瓶盖 ? 2020-12-31 11:26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对于智能驾驶,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让驾驶员能够在自动驾驶车上安心享用一杯咖啡。”12月30日,在长城汽车智能驾驶战略升级发布会现场,长城智能驾驶负责人张凯如是说。长城“咖啡智驾”由此而来。

未来,在该新主张的引领下,长城汽车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实现三个领先——用户规模行业第一、用户体验评价最好、场景功能覆盖最多,也即是咖啡智驾“331战略”,从而成为智能时代自动驾驶的领导者。那么,长城具体将如何实现?

引领自动驾驶时代,安全是第一要义

在长城咖啡智驾主张里,安全是核心要义。“一切不以安全为前提的技术开发,都是空谈,对于自动驾驶汽尤为如此。”发布会上,长城汽车智能驾驶总监甄龙豹指出。

为此,咖啡智驾提出了堪比航空级的系统冗余策略,即从感知系统、控制器、制动系统、架构、电源和转向系统六个层面分别实现冗余。在长城看来,这是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先决条件。在感知方面咖啡智驾同时应用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多种不同的传感器,组成多源异构传感器架构,为整车建立了据称是360°双倍无死角覆盖的传感器配置方案——8R+8V+3L+12U+1HDMap+V2X。其中仅前部感知就采用了3L+3R+2V传感器组合,实现三重冗余。

“着重提一下激光雷达,由于毫米波雷达对远距离静态目标的感知存在天然劣势,采用激光雷达可以有效弥补这个缺陷,不仅如此,激光雷达还可以有效弥补摄像头在夜晚、光线变化等特殊场景下感知跳变、受限等问题,因此,我们始终认为只有采用包含激光雷达在内的多源异构传感器架构才是真正的冗余。” 甄龙豹强调。

正是意识到激光雷达的重要性,早在2019年长城就与德国激光雷达厂商Ibeo达成了战略合作,共同推动长城2021年实现L3自动驾驶。此次发布会上,甄龙豹也介绍了两家企业合作成果的技术细节。据他透露长城与Ibeo联合定制的激光雷达是一款全固态激光雷达,这款产品采用FLASH技术方案和快闪原理,可在短短1s内向探测区域发射高达256000个点,完成对周围环境图像的绘制。

全球首款能够真正量产的车规级高性能、全固态激光雷达

“不仅如此,该激光雷达的分辨率达到了0.05°*0.07°,如果车辆搭载了这款产品,可以在130米远的地方轻松发现散落在地面上的轮胎、修路用的雪糕筒,从而为决策规划赢得至少4秒钟。” 甄龙豹表示。

在控制器方面,针对高级别自动驾驶系统咖啡智驾均采用了双控制器方案,实现两套控制器全时运转、互相监督、互为备份,当一个控制器发生故障时,另一个控制器可以无间断接管车辆,最短接管时间仅需20ms。长城基于高通Snapdragon Ride?平台打造的高算力智能驾驶系统,据悉将在2022年量产的长城汽车高端车型中采用。

为了配合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双控制器方案,咖啡智驾还特别设计了双通讯架构和双电源的冗余方案。其中双通讯架构包含三条独立物理通讯链路,每条之间互不影响,但又互为支撑,同时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对不同信号实时校验,当单一链路出现信号中断,系统可实现信息的无缝安全衔接。 “基于此链路,我们可实现10种软件逻辑控制通路,以及30+种传感器的实时信息共享。” 甄龙豹补充道。

而双电源冗余方案则采用了双电源供应、双回路设计,在两套电网之间搭载高安全的隔离器,据悉可在500微妙内实现通断来隔离电网故障,始终保证有一路完整回路可用。当主电网失效后,备份电网可保证系统5分钟的失效运行时间。

在执行系统方面,咖啡智驾采用了ESP和IBOOSTER两套独立的电子制动控制单元实现冗余,当单一硬件失效后,依然能提供最大-10m/s2的制动能力来维持制动控制的稳定性,并做到了0-120km/h全速域覆盖。

在转向系统方面,咖啡智驾采用了蜂巢转向提供的Gen3(第三代)智能转向器产品,具备双绕组电机、双电机位置传感器、双CPU、双控制器,在任何单一硬件电路故障情况下,依然可实现50%助力输出,不论前行、转向、调头或倒车,均可进行转向能力冗余。

此外,在一些基础附件上,如轮速传感器、IMU、危险报警灯等方面,咖啡智驾也均实现了冗余。基于这些功能,据甄龙豹介绍目前咖啡智驾已经实现了高速和城市快速路的全场景功能覆盖,涵盖大车同行、锥筒避让、限速行驶、过收费站等。其中仅针对变道行为,咖啡智驾就完成了路形变道、避障变道、多车变道、城市自主变道等多种变道场景的功能开发。

技术的全栈自研,核心在于累积

对于长城汽车而言,“咖啡智驾”虽然是其面向智能驾驶领域提出的新主张,但其技术和思维底座却是源于长城汽车在智能驾驶领域十年积累和沉淀,以及对未来智能化技术的自主探索和追求。

据了解,早在2009年长城就开始了智能驾驶技术的研究,并于2015年首次对外展示了L3级智能驾驶技术。发展到现在,长城在智能驾驶技术领域的储备涵盖了底层硬件、中间件、自动驾驶软件、数据等多个层面。“可以说,除了OS和芯片,能做的我们全都自己做了。” 长城智能驾驶负责人张凯表示。而长城也因此实现超过45%车型搭载L2级智能驾驶技术。

具体来看,在底层硬件方面长城自研了一系列自动驾驶计算平台,用以匹配不同价位的车型。比如针对高价位车型,长城专门采用了高通芯片打造超高算力自动驾驶计算平台,而对于低价位车型,长城也有考虑了成本和算力平衡的自动驾驶计算平台。

在此次发布会上,长城和高通在自动驾驶领域也达成合作,根据合作协议,长城将在2022年推出的高端车型上率先采用具备强大性能的高通Snapdragon Ride平台,并应用到其智能驾驶系统当中。同时,长城还与华为在智能网联、智能驾驶等创新技术领域展开了合作,将利用华为面向L3~L4级别自动驾驶的全新一代智能驾驶计算平台MDC 610打造车规级汽车大脑。

在中间件方面,长城2018年初就开始着手基于AP软件进行中间件系统的研发。“中间件是自动驾驶软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关系到自动驾驶软件在控制器上运行的效率和效果,并能对自动驾驶软件进行必要的监控和实时诊断,使域控制器芯片的算力得到更好的发挥,因此尤为重要。” 张凯指出。

而在自动驾驶软件方面,长城经过多年的自主研发,不仅完成了ACC、AEB等传统ADAS功能开发,在高级别的自动驾驶驾驶领域,也进行了相应的部署,已累计完成上千万公里的道路测试。

“在长城看来,自动驾驶系统的开发重在积累,数据需要积累,场景能力需要积累,功能的稳定可靠更需要不断的积累。” 张凯表示。而也正是基于近十年的积累,使得长城得以一步步攻克自动驾驶前行路上的难关,更好地实现自主创新。

比如在此次发布的咖啡智驾系统中,长城为更好地进行场景开发,通过动态环境、自然环境、静态环境三者有机结合,构建了5层结构的场景体系。其中每层结构都由无数个细分维度单元构成,最终5层结构各出一个维度单元组合成具体某一场景的切片,然后通过扩展、添加每层结构中的维度单元,以及对每个维度单元进行更细分的特征定义,组合出越来越多的场景切片,从而学习更多的新细分场景,最终形成长城独特的应对场景的自动驾驶策略。

此外,长城在咖啡智驾系统里还独创了AIFEED功能,通过人工智能算法主动学习、了解和适应用户的驾驶习惯以及用车场景,感知用户的痛点,同时个性化推荐自动驾驶功能,以实现每一辆车的自动驾驶都是为车主定制。

“可以说,正是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洞察,以及对未来技术的积极探索和追求,咖啡智驾已经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技术体系。” 张凯表示。在这套技术体系的支撑下,张凯透露最快2021年初咖啡智驾就会优先搭载在WEY品牌旗舰车型之上,并将通过一年的时间在WEY品牌上全面搭载,同时陆续扩展到长城汽车其它品牌车型上。

责任编辑:xj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智能驾驶
    +关注

    关注

    4

    文章

    2837

    浏览量

    50155
  • 自动驾驶
    +关注

    关注

    790

    文章

    14396

    浏览量

    171461
  • 长城汽车
    +关注

    关注

    0

    文章

    317

    浏览量

    8895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从智平权到智兜底,自动驾驶行业风向为何转变?

    自动驾驶行业迎来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尤其是随着技术下沉,“智平权”概念被提了出来,很多低端车型上,也搭载了智解决方案,这样的技术背景下,给人种“无人
    的头像 发表于 07-27 11:29 ?310次阅读

    低速自动驾驶与乘用车自动驾驶在技术要求上有何不同?

    [首发于智最前沿微信公众号]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正朝着多元化方向迈进,其中低速自动驾驶小车(以下简称“低速小车”)因其在物流配送、园区运维、社区服务等场景中的独特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且现阶段已经深入
    的头像 发表于 07-14 09:10 ?249次阅读
    低速<b class='flag-5'>自动驾驶</b>与乘用车<b class='flag-5'>自动驾驶</b>在技术要求上有何不同?

    自动驾驶汽车是如何准确定位的?

    [首发于智最前沿微信公众号]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车辆的精准定位成为安全驾驶与路径规划的核心基础。相比于传统人类驾驶依赖路标和视觉判
    的头像 发表于 06-28 11:42 ?363次阅读
    <b class='flag-5'>自动驾驶</b>汽车是如何准确定位的?

    卡车、矿车的自动驾驶和乘用车的自动驾驶在技术要求上有何不同?

    [首发于智最前沿微信公众号]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让组合辅助驾驶得到大量应用,但现在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宣传,普遍是在乘用车领域,而对于卡车、矿车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6-28 11:38 ?330次阅读
    卡车、矿车的<b class='flag-5'>自动驾驶</b>和乘用车的<b class='flag-5'>自动驾驶</b>在技术要求上有何不同?

    自动驾驶技术测试有哪些?

    [首发于智最前沿微信公众号]之前和大家从安全性、可靠性、用户体验以及商业利益保护等多个角度聊了为什么自动驾驶技术在落地前定要进行测试,今天智
    的头像 发表于 06-10 09:00 ?348次阅读
    <b class='flag-5'>自动驾驶</b>技术测试有哪些?

    自动驾驶安全基石:ODD

    和限制下可以正常工作,是自动驾驶安全的核心概念之。 ? 对于人类司机来说,在不同的道路上驾驶的能力也有所区别,比如新手司机在些窄路、山路
    的头像 发表于 05-19 03:52 ?5326次阅读

    自动驾驶安全程度达到99%是否就足够了?

    [首发于智最前沿微信公众号]五一假期,闲来无事,想到个问题,现在监管部门对于自动驾驶的要求已经非常严苛,那自动驾驶要达到什么程度才算足够安全
    的头像 发表于 05-03 08:42 ?268次阅读

    华为受邀出席第一自动驾驶产业发展论坛

    近日,在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和华为等联合主办的“第一自动驾驶产业发展论坛”上,华为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李文广先生受邀发表了“2025,开启自动驾驶
    的头像 发表于 04-28 10:25 ?487次阅读

    自动驾驶行业常提的高阶智是个啥?

    的调整,也见证了这个行业的技术演进。“高阶智”作为现阶段在各大车企发布会经常提到的个词,也预示着自动驾驶行业正加速走入下半场。高阶智不仅在功能上远超传统的高级辅助
    的头像 发表于 04-18 12:24 ?469次阅读
    <b class='flag-5'>自动驾驶</b>行业常提的高阶智<b class='flag-5'>驾</b>是个啥?

    NVIDIA Halos自动驾驶汽车安全系统发布

    NVIDIA 整合了从云端到车端的安全自动驾驶开发技术套件,涵盖车辆架构到 AI 模型,包括芯片、软件、工具和服务。 物理 AI 正在为自动驾驶和机器人开发技术的交叉领域释放新的可能性,尤其是加速了
    的头像 发表于 03-25 14:51 ?711次阅读

    创新成功交付L4级自动驾驶小巴项目

    近日,深圳佑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2431.HK)在苏州圆满完成了基于“车路云体化”技术的L4级自动驾驶小巴项目交付。这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佑
    的头像 发表于 02-17 10:55 ?1119次阅读

    《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将实施,智普及时代到来?

    近年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汽车工业正面临场深刻的变革。自动驾驶技术不仅能够大幅提升交通安全性和运行效率,还在改善能源利用、优化城市交通治理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的头像 发表于 01-04 10:45 ?753次阅读

    自动驾驶汽车安全吗?

    随着未来汽车变得更加互联,汽车逐渐变得更加依赖技术,并且逐渐变得更加自动化——最终实现自动驾驶,了解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问题变得非常重要,这样你才能回答“
    的头像 发表于 10-29 13:42 ?1222次阅读
    <b class='flag-5'>自动驾驶</b>汽车<b class='flag-5'>安全</b>吗?

    文远知行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全球通用自动驾驶第一

    近日,启明创投投资企业、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文远知行WeRide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全球通用自动驾驶领域的第一股,同时也是全球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领域的
    的头像 发表于 10-28 16:02 ?538次阅读

    安全第一:感知雷达如何在实现全面自动驾驶之前助力道路安全

    近22%。诚然,自动驾驶技术有望显著提升道路安全,然而,这些统计数据及其他诸多信息均表明,汽车行业绝不能坐等这愿景的实现。 即便在仍需依赖人类驾驶的场景下,技术同样能大幅降低事故风险
    的头像 发表于 08-26 11:34 ?503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