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科学家研发可在癌细胞内释放药物的纳米颗粒

如意 ? 来源:cnBeta.COM ? 作者:cnBeta.COM ? 2020-12-22 14:34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据外媒报道,杀死癌细胞并不是特别困难--棘手的是在不伤害健康细胞的情况下杀死癌细胞。为此,慕尼黑大学(LMU)的研究人员已经研发出了一种纳米颗粒,它可以选择性地在肿瘤内部释放药物,而与此同时在健康细胞中安全地将药物锁起来。

目前,放疗和化疗是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但任何有过这种经历的人都会表示,这不是一个愉快的治疗过程。这种疗法会让健康的细胞也受到影响,这会导致人感到恶心和疼痛。

现在,LMU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只在癌细胞内释放药物的新型纳米颗粒。这些颗粒没有固定的形状、多孔并被包裹在脂质层中。总之,这意味着它们很容易被细胞吸收而不会引发免疫反应。

一旦进入人体,脂质层就会分解然后释放出由钙和柠檬酸组成的药物有效载荷。以前的研究表明,这些化合物能够在直接进入细胞后会杀死细胞。

当然,关键是要有选择性。虽然健康细胞和癌细胞都能吸收这些颗粒,但只有肿瘤内部的脂质层才会分解它们。研究小组甚至不能完全确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但在对培养细胞和活老鼠的测试中,他们发现一些癌症特异性机制破坏了外膜,进而导致有毒化合物泄漏。与此同时,在健康细胞中,这些化合物则会被锁住并最终会进入细胞外基质并被排出体外。

这项研究的论文联合作者Hanna Engelke表示:“颗粒的高度选择性毒性使我们有可能成功治疗小鼠体内两种不同类型的高侵袭性胸膜肿瘤。只需要局部使用两剂量药物,我们就能将肿瘤大小分别缩小40%和70%。显然,这些颗粒对癌细胞具有极高的毒性。事实上,我们发现肿瘤越具有侵略性,(颗粒)杀伤效果就越大。”

另外研究发现,小鼠在接受这种颗粒治疗两个月后也没有出现严重副作用的迹象。研究小组指出,这种方法对生长在胸膜腔的癌症尤其有用。胸膜腔是围绕肺部的薄而充满液体的缝隙。这是肺癌传播的常见部位,其很难通过手术或化疗进行治疗。

当然,这一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只在细胞培养和小鼠中进行过测试。但很显然这是一种很值得继续研究下去的新攻击模式。

相关研究报告已发表在《Chem》上。
责编AJX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纳米材料
    +关注

    关注

    3

    文章

    174

    浏览量

    19185
  • 癌细胞
    +关注

    关注

    0

    文章

    6

    浏览量

    7256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瞬态吸收光谱助力科学家揭示金属颗粒诱导分子自旋三线态产生的新机制

    郑州大学陈宗威和郭丰启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吴凯丰研究员合作,在揭示分子“暗态”超快光物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利用金属纳米颗粒与有机分子构建无机-有机杂化材料,通过金属-分子界面超
    的头像 发表于 08-13 10:13 ?95次阅读
    瞬态吸收光谱助力<b class='flag-5'>科学家</b>揭示金属<b class='flag-5'>颗粒</b>诱导分子自旋三线态产生的新机制

    复星医药使用亚马逊云科技生成式AI技术赋能医疗撰写场景 助力科学家效率跃升

    进程。通过“临床试验报告一致性检查”和“研发文献翻译”两大功能,复星医药可解放科学家生产力,使其专注于创新药研发的核心工作。在亚马逊云科技的加持下,“临床试验报告一致性检查”可覆盖研究人员90%的撰写场景,工作效率提升70%;而
    发表于 07-14 14:16 ?913次阅读

    地物光谱仪如何帮助科学家研究植被和土壤?

    在遥感、生态、农业等研究领域,科学家们常常会提到一个工具: 地物光谱仪 。它看起来像一台“测光的枪”,却能揭示土壤和植被的“隐藏信息”。那么,地物光谱仪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它又是如何在科学研究中
    的头像 发表于 05-20 15:46 ?206次阅读
    地物光谱仪如何帮助<b class='flag-5'>科学家</b>研究植被和土壤?

    ?超景深3D检测显微镜技术解析

    细胞和组织的三维立体图像,从而更准确地分析其形态和功能。这对于疾病诊断、药物研发以及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在癌症研究中,科学家可以通过这种显微镜观察
    发表于 02-25 10:51

    NVIDIA助力初创公司BioTuring发布新型AI模型

    癌症研究人员公布了一种能够提供细胞癌细胞映射图和可视化图像的新型 AI 模型。科学家希望这能揭示某些细胞间的关系以及引发癌细胞生长的诱因。
    的头像 发表于 02-14 10:08 ?405次阅读

    深开鸿亮相“小小科学家”品牌发布暨科学探索研学营开营活动

    为在青少年中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1月14日,由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团市委共同主办的“小小科学家”品牌发布暨科学探索研
    的头像 发表于 01-15 21:17 ?654次阅读
    深开鸿亮相“小小<b class='flag-5'>科学家</b>”品牌发布暨<b class='flag-5'>科学</b>探索研学营开营活动

    安泰功率放大器应用:纳米材料的前世今生

    ,因此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那么你知道纳米材料是如何被发现,又是如何走入我们的生活,获得长足发展的吗?今天Aigtek安泰电子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 纳米材料的前世今生 1861年,随着胶体化学的建立,科学家们开始了对直径
    的头像 发表于 01-02 14:05 ?517次阅读
    安泰功率放大器应用:<b class='flag-5'>纳米</b>材料的前世今生

    AI 推动未来科学 晶泰科技共襄未来科学大奖周

    科学家,探讨学科交叉与学术创新,倾力打造兼具权威性、专业性和国际影响力的科学盛会。 未来科学大奖由未来论坛于 2016 年创设,被誉为"中国诺贝尔奖"。未来论坛是当前中国极具声望的民间科学
    的头像 发表于 12-18 09:58 ?460次阅读
    AI 推动未来<b class='flag-5'>科学</b> 晶泰科技共襄未来<b class='flag-5'>科学</b>大奖周

    应用于活细胞成像的一次性细胞培养芯片

    尽管最近几年我们对细胞内过程的了解越来越多,但近期内100年来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没有根本性的改变。然而,观察细胞的方法,却在近些年进行一场革命,如相差,差分干涉对照,共聚集和荧光等都应用于所有
    的头像 发表于 12-17 09:41 ?522次阅读

    西湖大学:科学家+AI,科研新范式的样本

    研究,创新科研新范式。这一点在西湖大学的科研项目中已得到体现。 成立于2018年的西湖大学是由施一公院士领衔创办的、聚焦前沿科学研究的研究型大学,该校鼓励科学家们探索AI与各学科交叉融合,为科研创新提速。为此,西湖大学在浪潮信息等企业助力下打造
    的头像 发表于 12-12 15:59 ?672次阅读
    西湖大学:<b class='flag-5'>科学家</b>+AI,科研新范式的样本

    华为自动驾驶科学家陈亦伦投身具身智能创业

    近日,华为车BU自动驾驶领域的昔日明星科学家陈亦伦,如今已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创业旅程。据可靠消息,陈亦伦在今年7月正式创立了名为“它石智航”的新公司,专注于具身智能领域的研发与创新。 与陈亦伦携手共进
    的头像 发表于 11-28 10:25 ?601次阅读

    NVIDIA AI正加速推进药物研发

    在当前的医疗健康领域,AI 的重要性愈发凸显。NVIDIA AI 正加速推进药物研发,致力于减少药物研发时间和成本,使更多的老年患者能够更快获得关键治疗。
    的头像 发表于 11-19 16:07 ?771次阅读

    使用原代肿瘤细胞进行药物筛选的数字微流控系统

    不佳甚至会产生不良反应。临床数据表明,某种药物对癌症的治疗过程有大量基因参与,基于基因的精准医疗难以满足患者需求。从患者活检或肿瘤样本中对原发性肿瘤细胞进行药物筛选可提供关于特定肿瘤药物
    的头像 发表于 11-18 10:05 ?1.5w次阅读
    使用原代肿瘤<b class='flag-5'>细胞</b>进行<b class='flag-5'>药物</b>筛选的数字微流控系统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感

    。 4. 对未来生命科学发展的展望 在阅读这一章后,我对未来生命科学的发展充满了期待。我相信,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生命科学将取得更加显著的进展。例如,在药物
    发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创新学习心得

    的效率,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洞察力和精确度。例如,在生物学领域,AI能够帮助科学家快速识别基因序列中的关键变异,加速新药研发进程。 2. 跨学科融合的新范式 书中强调,人工智能的应用促进了多个
    发表于 10-14 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