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加州理工学院和 NASA 喷气推进实验室开发出弹道发射无人机

传感器技术 ? 来源:传感器技术 ? 作者:传感器技术 ? 2020-10-13 11:51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加州理工学院和 NASA 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开发出弹道发射六旋翼飞行器,不挑起飞坪,稳定发射。相关研究在 ICRA 2020 会议上发表,并被评为无人机方向的最佳论文。

去年在机器人领域顶会 IROS 上,加州理工学院和 NASA 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展示了一种弹道发射四旋翼飞行器原型:只需将该无人机折叠成带有机翼的橄榄球形状,并将其塞进管子中,然后用压缩的二氧化碳直射,无人机就会自动展开,保持稳定并飞行。

这种无人机叫做 SQUID。去年的初代 SQUID 是一种四旋翼飞行器,可以从管道中发射,在空中展开,并过渡到稳定的飞行状态,而无需固定的起飞坪。

SQUID 初代原型(直径 3 英寸)在移动车辆上发射的实验。 时间过去了大约半年,SQUID 初代原型的尺寸和功能都有所精进。目前的 SQUID 版本具备六个旋翼和完全自主性,几乎可以压入 6 英寸的管子中。相关研究已在 ICRA 2020 会议上发表,并被评为无人机方向的最佳论文。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1911.10269.pdf SQUID 的意思是「流线型迅速展开侦查无人机」(Streamlined Quick Unfolding Investigation Drone)。去年的初代 3 英寸 SQUID 已降级为「微型 SQUID」,而新型 SQUID 则是功能更强的 6 英寸版本。 总体而言,管式发射无人机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消除了大多数无人机对起飞条件的要求,即起飞坪固定且在地面上,并且不靠近任何可能会被切成碎片的物体。去年演示的微型 SQUID 是从移动车辆中发射,而 SQUID 的整体思路是能够「从几乎任何地方立即发射」。

SQUID 无人机发射过程。从左至右依次为:无人机尚在发射管道内、展开臂部和机翼、完全展开配置。每张图片上的状态间隔时间是 82 毫秒。 微型 SQUID 的研发目的是为弹道发射多旋翼飞行器制定通用的空气动力学和结构原理,而不是开发能够执行任务的设备。具备执行任务的能力意味着:不依赖 GPS 的机载自主性,而这要求复杂且耗电的传感和计算,因此整个机器的规模都要放大。 新版 6 英寸 SQUID 进行了一些重大更新,包括气动设计,以通过可展开的机翼改进发射和弹道飞行期间的被动稳定性。自主硬件包括摄像头(FLIR Chameleon3)、测距仪(TeraRanger Evo 60m)、IMU / 气压计(VectorNav VN-100)和机载计算机(NVIDIA Jetson TX2)。

新版 SQUID 部件概览。 结构和气动方面的改进是完全有必要的,因为 SQUID 第一阶段的运行并不是真正的飞行,而是沿着其离开发射器的弹道轨迹运行。如果只是直线上升,那情况还不是太糟糕。但如果无人机以一定的角度或从行驶的车辆中发射,事情就会变得更加复杂。 因此新型 SQUID 提高了重心,可展开的机翼让无人机被动地指向气流同时充当起落架,从而起到双重作用。如果没有机翼,无人机在离开管道后会开始翻滚,运气好的话之后或许能够找回控制。 为了让机翼既可折叠又足够稳定到能让 SQUID 着陆,开发者设计了一个闭锁机制,帮助保持机翼的刚性。显然,当所有组件放在一起时,要想使无人机能够装进发射管,我们还需要对臂铰链进行打磨。

图 (a):SQUID 部分位于发射管内;图 (b):臂部和机翼完全展开时的侧视图,图 (c):臂部和机翼完全展开时的俯视图。 直径 6 英寸对于 SQUID 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大多数无人机受功率或质量的约束,而 SQUID 受体积的约束。开发者不仅需要将所有电池和计算机塞进相应的空间,还必须保证传感器具有所需的视野,同时还要求折叠状态下的臂部、腿部和其它部件处在同一空间内。 事实证明,SQUID 的优化工作做得很好,重量为 3.3kg。 既然管式发射存在那么多挑战,为什么还要采用这种发射方式呢?原因如下:

迅速发射:无需组装或设置,不需要寻找平坦的地面,也不用提醒每个人都退后。只需按下按钮,SQUID 就能以每秒 12 米的速度发射出去并进入飞行状态。

安全发射:该飞行器发射时具备高度安全性,除非有人直接坐在发射管顶端。

移动发射:SQUID 可以从时速高达 50mph 的移动车辆中发射,这一点使其能够应用于紧急情况,从而大大提高了其效用。

穿过物体发射:研究者指出,SQUID 可以在其气动外形(机翼或旋翼没有展开)下,直接穿过树冠或电线发射。此前,只有旋翼机能做到这一点。

SQUID 的长期规划可能是空中部署,例如在大型飞行器上发射小型无人机。这可能为火星探测器在进入大气层时部署小型无人机提供了途径,从而减少对大型着陆器的需求。 参考链接: https://spectrum.ieee.org/automaton/robotics/drones/caltech-canon-launched-squid-drone https://spectrum.ieee.org/automaton/robotics/drones/caltech-and-jpl-firing-quadrotors-out-of-cannons

责任编辑:xj

原文标题:从管道中飞出的不一定是炮弹,也可能是无人机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传感器技术】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NASA
    +关注

    关注

    0

    文章

    430

    浏览量

    31647
  • 无人机
    +关注

    关注

    231

    文章

    10901

    浏览量

    188134

原文标题:从管道中飞出的不一定是炮弹,也可能是无人机

文章出处:【微信号:WW_CGQJS,微信公众号:传感器技术】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科普|无人机反制枪介绍

    美元,凸显了无人机管控的迫切需求。无人机反制枪作为一种便携、高效的反无人机工具,通过发射高功率射频信号干扰无人机的通信和导航系统,迫使其降落
    的头像 发表于 07-22 16:39 ?332次阅读
    科普|<b class='flag-5'>无人机</b>反制枪介绍

    Wolfspeed与纽约州立大学理工学院加强教育研究合作

    纽约州立大学理工学院(SUNY Poly)在 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任命两名教职人员为 Wolfspeed 捐赠讲席教授(Wolfspeed Endowed Chairs),标志着该校研究扩展的重要里程碑。
    的头像 发表于 07-04 16:12 ?457次阅读

    伟创力与麻省理工学院 (MIT) 就其全新的“新制造倡议”(INM) 达成战略合作

    行业巨擘+全球顶级学府? 近日,伟创力与 麻省理工学院? (MIT) 就其 全新的“新制造倡议”(INM) 达成战略合作 。作为INM行业联盟的 创始成员 ,伟创力将在这一项目中与MIT的研究人员
    的头像 发表于 06-10 09:30 ?770次阅读

    麻省理工学院香港校友会代表团到访华沿机器人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香港校友会(MIT Club of Hong Kong)代表团40余人到访华沿机器人总部,通过展厅参观、技术交流与座谈研讨,深入了解国产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并就“机器人+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趋势展开深度对话。华沿机器人CEO王光能及相关人员出席。
    的头像 发表于 05-30 09:26 ?502次阅读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研究量子传感技术可实现粒子时空高精度探测

    《仪器仪表期刊》发表。 ? 答案可能就在量子传感器中。来自美国能源部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费米实验室)、加州理工学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
    的头像 发表于 05-11 16:33 ?344次阅读

    美国科研人员开发出新型量子传感器,提升粒子探测时空精度

    4 月 28 日消息,美国能源部费米实验室加州理工学院NASA 喷气推进
    的头像 发表于 05-11 16:25 ?221次阅读
    美国科研人员<b class='flag-5'>开发出</b>新型量子传感器,提升粒子探测时空精度

    佐治亚理工学院:毛囊级传感器!研发可运动无感佩戴的AR控制传感器

    ? 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几乎难以察觉的微结构大脑传感器,有望使脑机接口(BCI)技术真正融入日常生活。 传统BCI系统依赖贴附在头皮上的电极和凝胶,存在设备庞大、使用不适等问题,而侵入
    的头像 发表于 04-24 18:28 ?402次阅读
    佐治亚<b class='flag-5'>理工学院</b>:毛囊级传感器!研发可运动无感佩戴的AR控制传感器

    树莓派进军 NASA

    年夏天,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工程师们设计了一款迷你行星探测车,旨在供学生、爱好者和极客自行复刻。这款基于RaspberryPi主控、采用商用现成组件
    的头像 发表于 04-14 15:52 ?361次阅读
    树莓派进军 <b class='flag-5'>NASA</b> ?

    《手把手教你做星闪无人机—KaihongOS星闪无人机开发实战》系列课程课件汇总

    为助力开发者迅速掌握『KaihongOS轻量系统开发技术』与『星闪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快速上手与深度体验,“开鸿Developer社区”携手“电子发烧友”再次联合推出《手把手教你做星闪无人机
    发表于 03-18 10:33

    江苏理工学院莅临汉得利BESTAR公司考察交流

    2025年2月20日下午,江苏理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陶为戈、王琪,管理学院教授谢德兵以及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梁宝博士等学术代表团莅临汉得利BESTAR公司考察交流。校企双方围绕技术
    的头像 发表于 02-21 17:24 ?752次阅读

    加州理工学院开发出超100GHz时钟速度的全光计算机

    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取得重大突破,开发出一款能实现超过100GHz时钟速度的全光计算机。 长期以来,电子计算机时钟频率在近20年停滞于5GHz左右。 而此次推出的全光计算机,通过基于端到端和全光学
    的头像 发表于 01-23 10:32 ?552次阅读

    麻省理工学院研发全新纳米级3D晶体管,突破性能极限

    11月7日,有报道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利用超薄半导体材料,成功开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纳米级3D晶体管。这款晶体管被誉为迄今为止最小的3D晶体管,其性能与功能不仅与现有的硅基晶体管相当,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超越了后者。
    的头像 发表于 11-07 13:43 ?1115次阅读

    麻省理工学院推出新型机器人训练模型

    近日,据TechCrunch报道,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展示了一种创新的机器人训练模型,该模型突破了传统模仿学习方法的局限,不再依赖标准数据集,而是借鉴了大型语言模型(LLM)如GPT-4等所使用的大规模信息处理方式,为机器人学习新技能开辟了全新的道路。
    的头像 发表于 11-04 14:56 ?1017次阅读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一行莅临达实智能调研

    近日,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聚焦数据科学领域·深度探访粤港澳大湾区”学生代表团来深交流。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一行探访了大湾区科技企业代表达实智能。
    的头像 发表于 09-26 09:21 ?847次阅读

    贵州理工学院采购南京大展的DZ-STA200同步热分析仪

    理工学院采购了南京大展的DZ-STA200同步热分析仪,就是客户对于我们品牌产品的认可。DZ-STA200同步热分析仪作为集热重分析(TG)与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的头像 发表于 09-18 16:22 ?511次阅读
    贵州<b class='flag-5'>理工学院</b>采购南京大展的DZ-STA200同步热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