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有报道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利用超薄半导体材料,成功开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纳米级3D晶体管。这款晶体管被誉为迄今为止最小的3D晶体管,其性能与功能不仅与现有的硅基晶体管相当,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超越了后者。
晶体管作为现代电子设备和集成电路的核心组件,扮演着放大和切换电信号等重要角色。然而,长期以来,硅基晶体管一直受到“玻尔兹曼暴政”这一物理定律的限制,无法在过低的电压条件下正常运作,这极大地阻碍了其性能的提升和应用范围的拓展。
为了打破这一瓶颈,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团队另辟蹊径,采用了由锑化镓和砷化铟组成的超薄半导体材料,打造出这款全新的3D晶体管。这款晶体管不仅性能达到了硅晶体管的顶尖水平,而且能在远低于传统晶体管的电压下高效运行。
此外,团队还创新性地引入了量子隧穿原理,优化了晶体管的架构设计。在量子隧穿效应的作用下,电子能够轻松穿越能量势垒,从而显著提高了晶体管的开关灵敏度。为了进一步缩小晶体管的尺寸,科研人员精心构建了直径仅为6纳米的垂直纳米线异质结构,使得晶体管更加小巧且精致。
经过严格的测试,这款新型晶体管在状态切换方面表现出色,其速度和效率令人惊叹。与同类隧穿晶体管相比,其性能更是提升了20倍。这款晶体管充分利用了量子力学的独特优势,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内(几平方纳米),实现了低电压操作与高性能表现的完美结合。
由于其微小的尺寸,未来可以在计算机芯片上集成更多的此类晶体管,从而为研发出性能更强大、能耗更低且功能更丰富的电子产品提供坚实的基础。
-
3D
+关注
关注
9文章
2961浏览量
111077 -
晶体管
+关注
关注
77文章
10029浏览量
142196 -
纳米级
+关注
关注
0文章
20浏览量
8652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Wolfspeed与纽约州立大学理工学院加强教育研究合作
伟创力与麻省理工学院 (MIT) 就其全新的“新制造倡议”(INM) 达成战略合作
麻省理工学院香港校友会代表团到访华沿机器人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研究量子传感技术可实现粒子时空高精度探测
佐治亚理工学院:毛囊级传感器!研发可运动无感佩戴的AR控制传感器

江苏理工学院莅临汉得利BESTAR公司考察交流
魔角石墨烯,超流刚度首次测得

加州理工学院开发出超100GHz时钟速度的全光计算机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25年AI领域突破性技术

麻省理工学院对光子集成的量子发射器的光谱特性研究

麻省理工学院推出新型机器人训练模型
VILA与其他模型在提供边缘AI 2.0方面的表现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一行莅临达实智能调研
贵州理工学院采购南京大展的DZ-STA200同步热分析仪

基于XIAO ESP32S3 sense开发板的小型相机设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