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来,提到CPU挤牙膏,不少玩家就很不爽,还有人表示2600K再战5年,这都差不多是9年前的CPU了,为什么单核提升这么难?
Reddit上有个帖子今天讨论的很热烈,网友MediocreLeader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为什么晶体管密度对单核性能没啥影响?
他举了AMD与Intel处理器的例子,AMD的锐龙3000都使用了台积电7nm工艺了,晶体管密度达到了96.5MTr/mm2,也就是一平方毫米将近1亿个晶体管了,而Intel的14nm工艺晶体管密度是37.5MTr/mm2,大约只有前者的1/3。
在三倍密度的优势下,为什么7nm锐龙的单核性能跟14nm酷睿差不多呢?
这个问题引发了Reddit网友的热烈讨论,各位网友引经据典展开了自己的分析、讨论,不过并没有谁拿出了一个让所有人信服的解释。
本质上来说,晶体管密度跟单核性能是没有必然联系的,摩尔定律多年来指导的主要还是晶体管密度、核心面积这些,但是从16/14nm节点开始,不仅摩尔定律放缓甚至说失效,厂商对新工艺的命名也更多地是出于商业营销了,这点上三星台积电都承认过。
ARM CTO前几年就做过表态了,半导体工艺从16nm之后基本上就没什么性能提升了。
至于大家看到的厂商宣传新工艺提升了XX性能,那是对比的同功耗状态下的,有严格的限定情况。
别的不说,ARM、台积电等公司2013年就宣传20nm工艺可以制造出3GHz的高性能处理器,实际上到现在的7nm工艺为止,高通、华为、苹果、三星尚无一家能够做到3GHz ARM处理器的,最高频率都停留在2.8GHz上下几年了,更别说稳定频率了。
低功耗的ARM提升单核性能都是如此艰难,更别说高性能的X86处理器了。
责任编辑:wv
-
amd
+关注
关注
25文章
5604浏览量
136818 -
cpu
+关注
关注
68文章
11116浏览量
218281 -
intel
+关注
关注
19文章
3499浏览量
188937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龙图光罩90nm掩模版量产,已启动28nm制程掩模版的规划

广明源172nm晶圆光清洗方案概述
三星在4nm逻辑芯片上实现40%以上的测试良率
突破14nm工艺壁垒:天准科技发布TB2000晶圆缺陷检测装备
台积电2nm制程良率已超60%
DLP9500UV在355nm纳秒激光器应用的损伤阈值是多少?
英特尔酷睿 Ultra 9 275HX 成为 PassMark 上最快的笔记本处理器

三星重启1b nm DRAM设计,应对良率与性能挑战
消息称台积电3nm、5nm和CoWoS工艺涨价,即日起效!
2025年半导体行业竞争白热化:2nm制程工艺成焦点
锐成芯微推出基于8nm工艺的PVT Sensor IP
三星加速2nm及1.4nm制程投资
所谓的7nm芯片上没有一个图形是7nm的

酷睿13/14代台式机CPU“缩缸”问题已解决:全面解析+解决方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