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哈佛打造史上最轻飞行机器人 仅259毫克

IQph_htyunwang ? 来源:yxw ? 2019-07-05 14:12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近日,Nature封面发表一项重磅研究:哈佛大学开发出史上最轻的自主飞行机器人!这个蜜蜂机器人仅259毫克,只需太阳能供电就能实现持续、不受束缚的飞行!

早在达芬奇的时代,飞行的动物就激发了人类的探索精神,人们一直试图模仿自然界中的飞行动物,制造出能够扇动翅膀飞起来的机器。

在Nature杂志的封面文章中,由Robert J. Wood教授领导的哈佛大学微机器人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展示了他们模拟昆虫制造的飞行机器人,这是一个四翼的蜜蜂机器人,他们称之为RoboBee X-Wing。

研究人员声称,这是迄今为止最轻的昆虫飞行器,它使用太阳能电池,只要有光源就能持续、不受束缚地飞行。

这个受昆虫启发的机器人是有史以来最轻的飞行器,可以在无需电源栓绳的情况下实现持续飞行。RoboBee X-Wing重259毫克,比回形针还轻,翼展约3.5厘米。

它由重量约为10毫克的微型太阳能电池供电,与点亮一串LED圣诞灯串上的一个灯泡相比,驱动一个RoboBee所需的能量更少。

与以往的微型飞行机器人相比,这个RoboBee具有更好的传动比,改进的执行器,以及一对额外的机翼。

这些改进使得这个微型机器人有足够的升力,能够携带6块太阳能电池和机载电子设备。

研究人员表示,这个不受束缚的机器人蜜蜂可以用于环境探索、搜索和救援任务,等等。

有4个翅膀的蜜蜂机器人:259毫克,太阳能供电

以前的蜜蜂机器人通常被设计得非常像蜜蜂,有两个跟蜜蜂翅膀差不多大的扑翼。毕竟,蜜蜂用两只翅膀就可以做很多事情,那么为什么机器人不能呢?

事实证明,有翅膀的微型机器人之所以不能完成蜜蜂能做的事情,原因有很多,比如偏航控制问题就已被证明很棘手。这也是为什么使用四个翅膀而不是两个翅膀这种不那么类似蜜蜂的设计很吸引人的原因之一。

此外,扑翼机器人与固定翼无人机和四旋翼直升机相比,还有一些潜在的优势。拍动翅膀使动物和机器高度灵活和机动——例如,蝙蝠可以轻松地飞过地下室、洞穴和茂密的森林。此外,扇动的翅膀通常比螺旋桨的叶尖速度要慢,因此更安静,如果它们撞到人,造成的伤害也更小。

实现昆虫大小的飞行机器人有3个具体的挑战。

首先,用于制造机器人的材料必须既坚固又轻盈。

其次,人类设计的致动器(将能量转化为运动的装置)和电池还远未实现生物组织的功率和能量密度。

第三,动物通常用来保持稳定飞行和操纵的传感和控制算法复杂得令人难以置信。即使使用超级计算机,也很难模拟动物飞行的算法,尽管一个典型的昆虫大脑只有大约100万个神经元——这比超级计算机处理系统中的组件数量少了一个数量级。

当然,Jafferis团队的工作并不是第一个能自主飞行的扑翼机器人昆虫。去年在ICRA,华盛顿大学的一个小组就展示了一个双翼机器人,当激光对准它的太阳能电池时,它就能起飞。不过哈佛大学的机器人蜜蜂不止是能“起飞”,而且能在空中持续飞行。

RoboBee X-Wing机器人的结构如下图所示。持续飞行要求要有持续供能、而且轻量的电源。以前的昆虫机器人,有线的电源显然不行。

RoboBee X-Wing。只有几厘米大小的飞行器,通过扇动翅膀飞行。提供动力的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机翼系统上方,电子设备则安装在机翼下方。

作者巧妙地避开了有线电源的问题,而是在机器人蜂顶部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在高强度光源照明下,太阳能板能提供大约120毫瓦电能,足以驱动这个只有259毫克的飞行系统。

太阳能电池板,包含6块约5mm边长的太阳能电池

RoboBee的核心是一个由复合材料制成的扑翼系统,采用激光加工技术。这是该研究团队的一个特点,他们属于哈佛微型机器人实验室的一个研究小组。该小组开发了一种设计和制造工具,并且已经开发得相当成熟,成为制造小型机器人的宝贵(和令人羡慕的)资源。

扑翼系统

目前他们设计的扑翼系统采用了创新的四翼结构,前后摆动。这种运动是由集成压电材料(将电转化为机械力的材料)驱动,并产生足够的升力和可接受的功率需求。

悬挂在机翼系统下方的电子设备

压电材料的一个缺陷是,尽管它们可以对材料施加相当大的力,但它们会引起微小的位移,并且需要高电压。当前工作的关键进步是优化了机械传动,从而能够产生适当的力,并开发了一个轻量级的电子电路,将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低电压转换成压电材料所需要的200伏特的脉冲功率。

所有这些部件组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这个又高又瘦的飞行机器蜜蜂,它的太阳能电池板高挂在机翼系统上方,电子设备悬挂在机翼下方。

它当然不是最美观的飞行器,但当灯一亮,它就会升空,并实现持续、自主、不受束缚的飞行。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蜜蜂机器人的电池、机翼和电子电路板三大核心组件。

为什么是四个翅膀?蜜蜂机器人三大核心组件解析

近年来,人们对开发“亚克级”(sub-gram)飞行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人们普遍预计这类自主飞行器的机动性很高,可广泛用于环境监测、密闭空间内导航等应用。然而,随着毫米级飞行器(MAV)的尺寸越来越小,需要采用与此前不同的致动策略,以及基于挠曲的内部结构,以克服极小尺寸带来的诸多限制。尺寸问题降低了电磁电动机性能,并增加了传统轴承摩擦带来的损失。

在毫米级的飞行器中,通常选择压电作为致动来源,因为它们的功率密度标度为L^-1(其中L是致动器长度),且致动器的振荡操作可以与机翼的期望运动良好匹配。制造和组装技术的进步进一步增加了在微型机器人系统应用的稳健性。不过,这种飞行器飞行必须依赖外部电源和控制系统

在本文中,我们在“昆虫级”飞行器内部集成了超低重量的电源和信号发生器,以实现持续的无附件飞行。我们将这款飞行器命名为RoboBee XWing。

RoboBee XWing飞行器及其性能

a,飞行器质量仅90毫克,有四个机翼,翼展3.5厘米。太阳能电池位于车辆上方3厘米处,以防止与机翼的空气动力学干扰。驱动电子装置定位使质心和压力中心对齐。整个集成系统重259毫克,高6.5厘米。

b,飞行器在无附件飞行期间按设定拍摄视频。光源在机架外部正上方提供大约三倍于太阳的光强度。连接到太阳能电池阵列的Kevlar线的作用是确保飞行安全。

飞行器的设计

a,RoboBee XWing。

b,氧化铝桥压电致动器(PZT为压电换能器)。

c,飞行器的特写俯视图中可以看到每个致动器与两个机翼的连接机构(左侧,用于图a中的飞行器)与每个致动器连接一个机翼的结构(右侧,用于以前的飞行器)对比。图中黄色部分是将两个机翼固定到变速器上的适配器。此外还显示出传动比T和机翼运动行程的旋转中心

d,在峰值升力操作条件下(210 V,165 Hz),机翼运动随时间变化的空气动力学示意图。

考虑到飞行器的状态,驱动电子设备和电源的升力、重量,功率和效率,实现无附件飞行所需的光强度相当于5-7个太阳(1太阳≈1kW m?2),这个条件是无法实现的。我们采用新的设计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首先是对致动器设计的改进,降低传动比(机翼行程角与致动器尖端偏转的比率)让升力峰值增加了38%(同时保持致动器尺寸不变)。

为了在不明显增加功耗的情况下实现升力的显著提升,可以通过降低机翼运动速率,增大机翼面积的方法来实现,功率=力×速度。而增大机翼面积的最有效方法是增加更多的机翼,四机翼飞行器能够将效率提高多达30%。

驱动电子电路

a,三个驱动波形会产生相同的机翼运动。

b,双向反激式转换器电路图。VIN是输入电压,CIN是输入电容,QL是低位开关,DL是低位二极管,LP为变压器初级绕组,LS是变压器次级绕组,QH是高位开关, DH是高位二极管,VO是输出电压。

c,完整电路图,包括来自b(紫色)的两个双向反激转换器,驱动两个压电晶片(标记为“致动器”)。微控制器单元(MCU)中的一个模数转换器ADC)(橙色)分别监视板A(V A)或板B(V B)的输出电压。由一个查找表将结果与期望电压V des进行比较,并对相应的开关产生脉冲信号。

d,c图对应的真实部件。

驱动电信号示意图

a,致动器横截面图,表示了电压命名,极化方向(红色箭头)和弯曲方向(蓝色箭头)。

b,对飞行器施加的实测电压。为了方便比较,我们绘制的是理想化的扁平正弦电压信号(Vpp = 193 V,f = 174 Hz,加入8.4 V的电压偏移以匹配数据。

c,相应的输入电压(V IN); V OC是光伏电池阵列的开路电压。

d,对实测数据(V diff)和理想化扁平正弦的前几个谐波的振幅比较。

5-7个太阳才能起飞!未来优化空间巨大

该设备本身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同样值得的瞩目的是该团队为系统进行的详细描述的建模和设计。飞行机器蜜蜂不只是将各个部件结合在一起。它还反映了重量、电能、控制、力量、弹性甚至成本等各种因素达成的平衡。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还没有完全达到机器人群将飞上天空的地步。Jafferis和他同事的机器人需要强烈的光来产生足够的能量才能起飞(至少是太阳强度的5-7倍),研究人员表示将来的工作是将电力需求降低到一个太阳的强度就能提供。

此外,这台机器人飞行了没一会就从视野中消失了,很可能是要迫降了。在 RoboBee X-Wing 真正实现自主飞行之前,还需要进行一些设计优化等工作。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太阳能
    +关注

    关注

    37

    文章

    3550

    浏览量

    116617
  • 机器人
    +关注

    关注

    213

    文章

    29933

    浏览量

    214370
  • 哈佛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1

    浏览量

    9001

原文标题:重磅研究!哈佛打造史上最轻飞行机器人

文章出处:【微信号:htyunwang,微信公众号:工业互联网观察】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工业机器人的特点

    生产可以提高产品品质。通过设定相同的程序,机器人可实现重复操作,保证了产品的标准化;在精细化生产方面,工业机器人可实现低于0.1米的运动精度,可以完成精细的雕刻工作。提高产出 由于机器人
    发表于 07-26 11:22

    大象机器人携手进迭时空推出 RISC-V 全栈开源六轴机械臂产品

    大象机器人成立于2016年,专注协作机器人研发与应用,产品线涵盖轻量级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仿生机器人等多种形态。拳头产品myCobot系
    的头像 发表于 06-06 16:55 ?649次阅读
    大象<b class='flag-5'>机器人</b>携手进迭时空推出 RISC-V 全栈开源六轴机械臂产品

    盘点#机器人开发平台

    地瓜机器人RDK X5开发套件地瓜机器人RDK X5开发套件产品介绍 旭日5芯片10TOPs算力-电子发烧友网机器人开发套件 Kria KR260机器人开发套件 Kria KR260-
    发表于 05-13 15:02

    【「# ROS 2智能机器人开发实践」阅读体验】机器人入门的引路书

    ROS的全称:Robot Operating System 机器人操作系统 ROS的 目的 :ROS支持通用库,是通信总线,协调多个传感器 为了解决机器人里各厂商模块不通用的问题,让机器人快速开发
    发表于 04-30 01:05

    大象机器人携手进迭时空推出 RISC-V 全栈开源六轴机械臂产品

    大象机器人成立于2016年,专注协作机器人研发与应用,产品线涵盖轻量级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仿生机器人等多种形态。拳头产品myCobot系
    发表于 04-25 17:59

    “两会”热议“机器人飞行汽车”,核心动力电机可能会火

    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在中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这些高科技产品成为推动国内经济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同时也受到“两会”代表的高度关注,成为2025年“两会”期间的热议话题。*附件
    发表于 03-31 13:35

    名单公布!【书籍评测活动NO.58】ROS 2智能机器人开发实践

    资格! 从 PC 到智能手机,下一个更大的计算平台是什么? 最佳答案可能是 机器人 ! 如果设想成真,则需要有人为机器人“造脑”,即打造适配的计算平台及操作系统。 就像以计算机为平台的计算机时代,和以
    发表于 03-03 14:18

    马斯DOGE团队开发政府AI聊天机器人

    近日,据媒体引述消息人士透露,全球首富马斯旗下的政府效率部门(DOGE)正着手为美国联邦总务署(GSA)打造一款定制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聊天机器人——GSAi。
    的头像 发表于 02-10 18:04 ?749次阅读

    【「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阅读体验】2.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基础模块

    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基础模块,这个是本书的第二部分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机器人计算系统,自主机器人的感知系统,自主机器人的定位系统,自主机器人
    发表于 01-04 19:22

    【「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阅读体验】2.具身智能机器人大模型

    。 多模态融合的创新与突破 机器人控制技术的另一个重要突破在于多模态大模型的应用。相比于通过文字进行人机交互的传统方法,现代机器人能够融合视觉、声音、定位等多模态输入信息,为任务执行提供更加全面的感知
    发表于 12-29 23:04

    鸿蒙机器人与鸿蒙开发板联动演示

    鸿蒙机器人与鸿蒙开发板联动演示,机器人的角色为迎宾机器人,开发板负责人宾客出现监听
    发表于 12-02 14:55

    使用NVIDIA Jetson打造机器人导盲犬

    Selin Alara Ornek 是一名富有远见的高中生。她使用机器学习和 NVIDIA Jetson边缘 AI 和机器人平台,为视障人士打造机器人导盲犬。
    的头像 发表于 11-09 13:51 ?865次阅读

    使用机器学习和NVIDIA Jetson边缘AI和机器人平台打造机器人导盲犬

    Selin Alara Ornek 是一名富有远见的高中生。她使用机器学习和 NVIDIA Jetson 边缘 AI 和机器人平台,为视障人士打造机器人导盲犬。 该项目名为 I
    的头像 发表于 11-08 10:05 ?866次阅读

    充电宝厂商安进军具身机器人领域

    近日,有消息称,充电宝及数据线厂商安创新已正式进军具身机器人领域。据接近该公司的知情人士透露,安创新已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具身机器人团队,由前小米智驾量产负责人刘方领衔。刘方将直接向安
    的头像 发表于 11-01 18:16 ?1541次阅读

    充电宝厂商安跨界涉足具身机器人领域

    10月30日,据透露,以充电宝业务起家的安创新正积极进军具身机器人领域。据一位了解该公司内部情况的知情人士透露,安创新已正式成立具身机器人团队,并由前小米智驾量产负责人刘方领衔。刘
    的头像 发表于 10-30 16:48 ?116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