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消费级设备在变得越来越好 需要更高的性能水平

模拟世界 ? 来源:yxw ? 2019-06-10 09:15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工业级及汽车级MEMS技术是相对消费级器件而言的,前者成本更高,但远低于传统光纤或环形激光陀螺仪技术。这里将从消费级市场开始,说明我们所称的技术差别。

从多个角度看,这种技术差异都是值得关注的,正如前面所说的,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应用,包括大量可穿戴技术和手机等,其动态角度估计能有几度的分辨率精度就够好了。对于手机而言,若想知道图片的哪个方向朝上,精度只要大约45度就可以了。在手机上查看不同的东西或玩游戏时,常常也只需要3到5度的精度。

再看偏向于工业应用的器件,您会要求其性能高出10倍以上,而且要能承受更恶劣的环境条件,这很重要。使用成本不到10美元的器件时,年使用量可能是10,000只;再看工业级陀螺仪,使用量可能是数百只左右,成本可能是100美元,理解这一点很重要。

谈论简单运动和复杂运动时,想想它涉及到多少个轴。我拿着手机,沿着一个方向转动,那么就是绕一个轴旋转。这是相对简单的运动。再想象有一辆无人驾驶汽车,沿着崎岖的路面高速行驶。很显然,它会沿着各个方向跳动,因此可以预期,所有三个轴方向上都有运动,不光是三个轴,还有线性和旋转信息。您会考虑需要什么样的精度,还有应用所处的条件。

从这里的说明可以看出,消费级设备在变得越来越好,但工业级设备也是如此。随着时间推移,某些应用空间会成熟起来。消费级设备可能跟上一些发展,并且帮助解决许多需求,但总是存在一系列不断发展的应用需要更高的性能水平,而且会有项目来证明为此付出额外的成本是值得的。

大量研究都发现了这样一个趋势:偏置和其他重要参数的长期稳定性与对传感器中的机械应力的管理好坏有关。封装已变得非常重要。往手机中添加东西时,需要把它做得尽可能小,成本尽可能低;不是任务需要的材料,每一微克都要从设备中去除。自然,它们会更容易受物理应力影响。甚至把手机放到口袋这样简单的事情也会导致封装弯曲,改变其特性。对于这些事情,工业级IMU至少会在一阶上进行处理。

下图右上方是一个四谐振器内核,ADXRS64X系列陀螺仪实际上就是采用这种内核。该四谐振器内核提供两种不同水平的线性抑制,我们称之为器件的共模抑制。这使它在振动抑制方面实现了大跨越。尤其是0.0001度/秒/g2这一数据,对许多传统上需要数万美元解决方案才能上市的应用而言,可谓关系重大。现在,不到1,000美元的解决方案就能实现此类性能。它在面市时是非常令人激动的,今天仍然很常用。

新一代传感器技术,即右下方的弹性碟方法,是当前产品的核心技术,ADXRS290和ADIS16460惯性测量单元均采用该技术。利用多方面的工艺改进和全新的机械架构,我们得以降低噪声和角向随机游动,这在前面的幻灯片中已予以说明,其性能比我们过去的工业级产品线所采用的各种陀螺仪技术要高出4倍。

核心传感器的典型性能差距在哪里?针对消费市场的MEMS IMU与针对工业市场的MEMS IMU进行比较时,又会显露出哪些重要特性?跨轴灵敏度和线性振动抑制是两个关键性能指标。

跨轴灵敏度

想象把一个IMU放在桌面上,并使它来回转动。理论上,该运动只应显示在一个陀螺仪上,假设是z轴。 x轴和y轴陀螺仪对此不应有所响应。然而,它们实际上会有所响应,跨轴灵敏度反映的就是这种响应的程度。跨轴灵敏度还与这些器件在内部的对齐程度有关。除物理对齐外,还有电子校准对齐。就跨轴灵敏度而言,一般器件的典型值为2%,而针对工业市场的MEMS器件则是不到0.1%。二者相差大约20倍,某些情况下您可以通过系统校准来弥补,但它仍有封装依赖性,当封装随着时间而松弛时,跨轴灵敏度又会降低。因此,针对要求终身保持高性能的应用进行设计时,必须考虑这一10到20倍的性能差距。

线性振动抑制

想象一下,让搭载IMU的印刷电路板在同一张桌子上沿线性方向来回运动。理论上,陀螺仪仅测量角向运动,因此其响应应为0。然而,由于器件制造的一些实际限制,所有MEMS陀螺仪对线性振动都有一定程度的响应。如何规定和说明这种响应,对制造商而言是一个重要判断点,很多时候根本不做规定。即使做了规定,也不是在全频率范围内进行测定或规定。一个器件可能有100 Hz的谐振频率,若用一个grms激励它,陀螺仪上可能显示一个10度/秒信号,这会扰乱所有需要一定精度水平的测量,因为它是一个非模式化的误差。对此需要进行非常细致的研究,这是非常重要的。

以典型方式把这些参数放在相关情形下进行分析,紫色线表示速率噪声密度。速率噪声密度代表器件完全静止时的输出噪声。橙色和红色虚线表示我刚才讨论的内容。这些是噪声源,可能来自我们所称的无关源,导航行业称之为非模式化的能量源。市场上可能有这样的器件:一个器件的紫色线比另一个器件要低,但机械谐振和线性振动响应却要高得多。

如果只看一个噪声参数,可能会轻信这只陀螺仪更好,但实际上,您需要关注所有三个参数和线性振动信息,甚至可能要估计轴上的旋转量。全面地看问题,而不要片面地看问题,确实非常重要。从频谱角度看,总噪声就是曲线下方的面积。在这一特定情形中,总能量显然是以线性振动响应为主,但不同应用会有不同的分析。重要的是,在作出关于使用何种产品的长期决策之前,务必注意这一点。

了解实际的测试信息非常重要。数据手册常常不提供此类信息,需要您去询问。多数公司开设了论坛,您可以在其中提问。如果不能在论坛中询问,请通过销售渠道查询,能否找到生产线人员并咨询。否则可能会出问题。这里给出了两个不同陀螺仪的响应曲线,左边是ADXRS290,右边是一款主要针对消费市场的器件。虽然工业级器件经受的振动要高出3倍,但其性能仍然要高出10倍左右。若把它放到上一张图片中,计算曲线下的总能量,滤波需求将很可怕,带宽会非常低,因为这会影响稳定性控制。所以,了解这些重要区别是极其重要的。

IMU机械设计如何避免设计陷阱

第一,根据现有的最佳建议开始机械设计。通过前面的介绍,已经可以看到,机械设计不当会引起长期漂移。需要强调的是,如果把IMU安装在不是针对它而设计的表面上,封装上就会有应力,进而影响器件的行为。对此您应有所考虑。

第二个需要考虑的事项是:如何连接该器件?一般IMU产品的数据接口就是标准的SPI总线。如果是嵌入式SPI产品,它本质上是一个从机,您需要4条IO线来管理SPI接口。您需要电源,需要接地,有时还需要时钟或数据就绪接口,但其实也就这么简单。您需要考虑长期系统的接口类型。

第三是注意通信协议。ADI包括其他大部分IMU供应商在数据手册都有简单的测试案例,您可以在环运行,调试信号完整度、代码、位序、时序等。另外,比如ADI,还提供示例代码,它可帮助您快速上手,但其在细节上有所不同。它提供测试码供您使用,您可以用示波器探头排除各类故障。这也是大家都感兴趣的一个方面。

第四起始代码。利用这些代码,您就能将器件连接到嵌入式处理器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传感器
    +关注

    关注

    2567

    文章

    53282

    浏览量

    770138
  • mems
    +关注

    关注

    129

    文章

    4201

    浏览量

    194969
  • 陀螺仪
    +关注

    关注

    44

    文章

    856

    浏览量

    100336
  • 自动驾驶
    +关注

    关注

    790

    文章

    14396

    浏览量

    171464

原文标题:自动驾驶基础(六十九) --惯性测量单元(IMU)十五

文章出处:【微信号:Analog_World,微信公众号:模拟世界】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车规消费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自动驾驶需要车规

    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可靠性、环境适应、质量管理与安全保障等多个方面。对于汽车,尤其是自动驾驶系统而言,任何一次失效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必须选用符合车规标准的硬件与软件。那什么是车规?什么是消费
    的头像 发表于 07-15 08:55 ?446次阅读
    车规<b class='flag-5'>级</b>和<b class='flag-5'>消费</b><b class='flag-5'>级</b>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自动驾驶<b class='flag-5'>需要</b>车规<b class='flag-5'>级</b>?

    后摩尔时代:芯片不是越来越凉,而是越来越

    1500W,而在消费领域,旗舰显卡RTX5090也首次引入了液态金属这一更高效但成本更高的热界面材料(TIM)。为什么芯片越来越热?它的热从哪里来?芯片内部每一个晶体管
    的头像 发表于 07-12 11:19 ?525次阅读
    后摩尔时代:芯片不是<b class='flag-5'>越来越</b>凉,而是<b class='flag-5'>越来越</b>烫

    英特尔代工:打造AI时代系统代工新范式

    生活在21世纪,人们每天都要与各种电子设备打交道。从手机、电脑到新能源汽车,再到手表、戒指等可穿戴设备,这些产品正在变得越来越智能化,越来越
    的头像 发表于 05-30 16:08 ?211次阅读

    ESP32-C6 智能网关设备WiFi6高性能通信应用

    随着物联网设备的不断增多,对无线连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线连接技术不仅需要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还需要更强的网络连接稳定性和更低的功耗
    发表于 05-30 13:54

    RK3576 vs RK3588:为何越来越多的开发者转向RK3576?

    (图形性能更强) 分析: RK3576 的 A72+A53+M0 组合 能效比上更优,适合需要长时间运行的设备(如 IoT、平板)。 RK3588 的 A76 架构 单核
    发表于 05-30 08:46

    工业电脑主板印刷机械设备中的应用

    工业电脑主板印刷机械设备中的应用,是提升设备性能、稳定性和智能化水平的关键,其核心价值体现在
    的头像 发表于 05-17 10:35 ?285次阅读

    振动马达VR设备中的应用优点分析

    振动马达作为一种重要的触觉反馈技术,虚拟现实(VR)设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通过模拟触觉反馈,增强用户虚拟环境中的沉浸感。振动马达的应用不仅仅是为了提高
    的头像 发表于 05-17 00:07 ?279次阅读

    微尔斯eptfe膜是消费电子防水、防尘性能升级的大趋势

    增加?:随着消费者对电子产品使用场景的多样化,对产品的防水、防尘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TWS耳机等可穿戴设备各种环境
    的头像 发表于 04-26 12:06 ?314次阅读
    微尔斯eptfe膜是<b class='flag-5'>消费</b>电子防水、防尘<b class='flag-5'>性能</b>升级的大趋势

    高效能、小体积——LGS5116B助力消费12V供电产品升级

    智能家居、数字娱乐设备快速普及的今天,消费电子产品对电源管理的需求日益严苛。无论是路由器、数字机顶盒,还是液晶显示器、智能电视,稳定高效的12V供电系统都是保障
    发表于 02-27 09:49

    酷睿Ultra 200S越来越好用了!一键超频配上DDR5-8400 原地起飞

    代号Arrow Lake的酷睿Ultra 200S系列确实表现不尽如人意,并未达到游戏玩家的预期,但它也并非一无是处,比如最强的单核性能、更低的功耗、更高的稳定性,只是现在对手太强大,抢走了几乎所有
    的头像 发表于 12-31 17:17 ?481次阅读
    酷睿Ultra 200S<b class='flag-5'>越来越好</b>用了!一键超频配上DDR5-8400 原地起飞

    特种设备磷酸铁锂电池循环寿命

    、避免震动和碰撞、定期维护等。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越来越好特种设备领域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
    的头像 发表于 12-18 16:48 ?872次阅读
    特种<b class='flag-5'>设备</b>磷酸铁锂电池循环寿命

    5nm制程,16核心?高性能汽车MCU发展趋势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梁浩斌)汽车MCU和SoC的界限,近几年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变得越来越模糊。就比如过去汽车上的电动座椅只有四向调节,而如今12向调节已经是标配,甚至有些车型座椅上还有脚托、零
    的头像 发表于 12-13 09:10 ?2849次阅读
    5nm制程,16核心?高<b class='flag-5'>性能</b>汽车MCU发展趋势

    飞腾云 - 音频解决方案专家

    《黑神话悟空》这款游戏最近太火了,相信里面的场景和音乐也令人印象深刻。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人们对音频产品的音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家庭、电影院、会议室、商场或者是专业的录音室和游戏等等,都需要
    的头像 发表于 11-30 01:08 ?428次阅读
    飞腾云 - 音频解决方案专家

    CANFD芯片应用中关键功能和性能指标分析

    ?CAN FD芯片通信速率高达5Mbps,需要线缆少传输距离较远,汽车、工业、宇航、能源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 1)汽车工业:汽车内部电子系统日益复杂,需要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来确保车
    发表于 09-14 10:58

    LM324调零调好后,改变输入的时候,输出的偏差越来越大,怎么解决?

    调零调好后,改变输入的时候,输出的偏差越来越大,不知道如何调整,望大神指导!
    发表于 08-28 0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