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专访学者董洁林:相比贸易摩擦,中美科技脱钩给中国的冲击更深远更严峻

CISTP科技政策中心 ? 来源:YXQ ? 2019-06-05 17:42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董洁林:相比贸易摩擦,中美科技脱钩给中国的冲击更深远更严峻,眼下中美之间缺乏的是当年李政道先生那样的、同时热爱两个国家的“科技外交家”。

科技创新史学者董洁林是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长期关注中美科技交流。近日她连续撰文,表达对中美紧张关系可能导致两国“科技脱钩”的担忧。在接受FT中文网采访时,她说,相比于贸易摩擦,中美科技脱钩带给中国的冲击更深远、更严峻,眼下中美之间缺乏的是当年李政道先生那样的、同时热爱两个国家、能同时回应两方关切的“科技外交家”。以下是我们的采访实录:

FT中文网:您长期观察中美高科技界,最近为《知识分子》连写《美籍华人:大国博弈的替罪羊》《再谈大国夹缝中尴尬的人》两文,聚焦于中美摩擦背景下在美工作生活的华裔人群,尤其是科学家群体。您对这个群体目前的境遇怎么看?

董洁林:我的感觉是,美国这么严厉地对待科学家,这种情形大概只有在1950年代麦卡锡时期发生过。在美国多年,在我的观察中,科学家群体一直受到优待,受到尊重,怎么说也是社会的宠儿。

现在我圈子里的华裔科学家变得很谨慎,和中国交往时会做自我审查,甚至避免跟中国的交往。比如,过去他们回国看父母时,顺带会去北大或复旦做个讲座,但现在也许就只看父母,讲座就不做了。

在美国学术界,过去的竞争,多表现于一篇论文是挂我学校的名字,还是挂他学校的名字的荣誉之争层面上。现在美国把它一下子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让国家机构比如FBI来介入,这就变得性质不一样,很糟糕。

FT中文网:美国方面最近打压的华裔学者,很多都在中国政府支持的“千人计划”名单上。国内也有一些声音,认为这类学者游走于两国学界,既为美国大学服务,又和中国官方有关系,是“两头吃”?

董洁林:很难说这些华裔学者跟中国官方有关系。但是中国几乎所有的好学校,都是公立的,所以也不能说跟中国官方完全没关系。

我也认为两边都有全职工作是不对的。但国内舆论对海外学者的一些期待也很有问题。例如,国内经常有一些报道,吹捧一些科学家们放弃美国的所有、回国服务,好像只有损失巨大、彻底回到中国,才值得尊重,否则就说你唯利是图。这种要求别人当圣人的心态,是不正常的。

历史上不正常的时候有没有?也有过。比如1950年代很多知识分子一腔热血,抛弃国外的所有投奔新中国。当时中国是一个崭新的国家,没有好的记录,也没有坏的记录,你只能对其宣传选择信或者不信。很多人就相信了,毅然回国了。但即便是钱学森,也不像国内报道的那样,是抛弃一切义无反顾回国。实际上他当时在美国处境很差,申请绿卡被驳回,被FBI拘留调查。如果当时美国政府没有这么骚扰他排挤他,他非常可能是会在美国待下去的。

FT中文网:美国方面对华裔科学家的这一轮打压,有多少正当性呢?

董洁林:现在美国有些部门系统性地排查华裔学者,我觉得肯定会造成一些冤案,但也会找到一些的确是违规的情况。

如果一个学者在美国做教授,同时又通过“千人计划”这样的项目全职受雇于中国的大学,而他又没有向美国大学和相关资助机构做完整披露,并得到学校和相关机构的许可,那他的确是违规了。

但是加入“千人计划”的学者也有很多种不同情况。早期有些人拿到了“千人计划”,但并没有全职回来。这已经造成了国内一些反弹,因为其他人就会说,你看,他拿了中国的好处,却没有为中国做足够的贡献。这个反弹实际上已经使得一些拿到“千人计划”的人,最后决定不回来,也就没有拿国内的工资。但他们的名字还是在“千人计划”名单上。

还有的情况是,一些“千人计划”学者和中国的大学签了短期合同,合同到期了,他就回美国了,但他的名字也还在“千人计划”名单上。如果FBI拿着这个名单找这些人麻烦的话,那就可能是冤案。

我认为目前中美科技脱钩的情况,不是一时风潮(wave),而是一个“大逆转”(reverse)。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我们这一代人曾经非常幸运地看到中国和美国交流的门一点一点打开,而现在正看见它一点一点关闭。这真是让人很心焦。

FT中文网:您本人亲历了两国科技交流之门“打开”的时刻。1982年,您就通过李政道先生创办的CUSPEA(中美共同培养物理类研究生)项目,考进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赴美读博的学子。您怎么评价过去四十年中美科技交流的意义?

董洁林:前段时间,我原本计划和一位同事合作一篇文章投给Science(《科学》)杂志,来论证中美间科技交流对双方的好处,但思考后发现,这种“交流”对美国的好处其实非常有限。就是说,中美建交后的四十年,美国向中国“单向”输入了很多科学,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不能否认这一点。如果这一点都否认的话,至少帮助过我们的美国科学家们会觉得我们是非常不诚实的人。

这种输出,一方面是通过大量留学美国、之后回国的留学生,一方面是通过国际科学合作,包括中国人参加国际会议、访学、合作进行科学项目等。还有一种重要的输出,就是美国在中国科技制度的建设上提供了很多帮助。比如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建立,就学习和借鉴了美国的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做法。

而这几件事情,背后恰巧都有同一位非常重要的推手,就是李政道先生。1979年中美刚建交时,中国人想去美国留学,但两国间完全没有现在的考GRE这类正常渠道。那时李政道先生多方牵头,搞了一个CUSPEA项目(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这个项目持续了十年,把近一千名中国学生选拔出来,送到美国去留学。后来他又支持其它专业做类似的项目,就有了吴瑞先生创立的生物化学类的,陈省身先生创立的数学类的。十年后,CUSPEA项目终止时,中美之间制度性的、民间的交往已经比较成熟了,科技交流的闸门已经打开了。

再比如,在科技合作上,80年代早期中国想建一台正负电子对撞机,但缺技术缺资金缺人才,李政道先生组织美国科学家做了很多工作,项目持续的几十年间,向中国方面提供了大量帮助。当时国内有很多反对声音:这么穷的一个国家,为什么不把钱花在贫困人口上,要去搞加速器?但后来回想,这件事情有着巨大的价值。正因为这是纯科学,没有立刻的实际用处,它往往是一个非常好的纽带,可以让没有信任、差距非常大的两国,走到一起来做一件超越国界、超越民族、超越利益的事情。这种scientific diplomacy(科学外交)的附加价值,我认为比它的科学价值还要大。最后,在帮助中国建立科学创新制度上,李政道先生也功不可没。中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就是他写信给中央领导人倡议建立的。

李政道先生最为智慧的一点,是他往往要向中美两边讲述不同的话语,回应不同的关切。对中国这边,他要向***、方毅、严济慈这些有国际视野的政治家说明,这些事情对于中华民族的长久价值;而在美国那边,因为接收中国留学生、支付奖学金的是一所所美国大学,完全是民间的,所以他要靠个人的影响力去集聚美国民间的认可和善意。

中国留学生去欧美留学,中国与外部展开科技交流,是从李政道先生打开的一道缝开始的,现在已经变成了洪流。我认为中美之间,现在恰恰缺乏像李政道先生这样能够从事“科学外交”的人。

FT中文网:中国与外部的科技交往“洪流”,要被截断了吗?

董洁林:我认为中美这次摩擦中,最大的危险,就是两国科技交流的门正在关上。科技脱钩比贸易摩擦更严峻。因为贸易战由两国政府主导,而贸易毕竟是互惠的,所以双方都会有动机要去解决。但科技交流的大门关上,不仅反映了美国政府的态度,也显示两国民间的善意正在枯竭。

现在去哪里寻找李政道先生这样的力量,把大门撑住,不让它关上呢?首先中国民间没有这个力量,中国的大学、研究机构都不是民间的,NGO也基本不存在。其次,现在也缺乏李政道先生这样在两国都德高望重、受到双方的认可、本人又愿意为此投入大量心血的人。要知道,能够像他当年那样扛起大旗的人,必须是一个对中美两国都非常了解,既热爱中国,也热爱美国,换句话说是要热爱全人类的一个人。如果说李先生四十年前在中美建交之后做这个事情,还称得上是顺势而为,那么现在双方互动的愿望在减弱,做起来难度更大。

FT中文网:您认为美国学界对中国的善意也在枯竭吗?

董洁林:美国学界中那些所谓“China hands”(中国通),一般来说是人文类学者。他们原来对中国相当友好,但最近他们似乎在集体抛弃中国,因为他们意识到,他们一直以来向美国人“兜售”的那套对于中国的理论和判断——即,经济增长会促进中国社会转型,推动中国向西方靠拢——出错了。中国的发展路径与他们的预测并不相符。这耗尽了他们的学术声誉,也耗尽了他们的善意。

美国学界中的理工科类,我没有做很好的调研,但我认为对中国还是有一定善意的。例如,最近华为被美国政府放进管制名单,因此注册于纽约的学术组织IEEE先是透露出按新规定可能要限制华为员工参与论文审稿,遭到中国和世界各地(包括美国)很多会员的反弹,后来IEEE管理层与美国政府沟通,取消了对华为人的限制。我认为这件事情反应了美国科技界与政府的博弈,也显示了美国科技界的善意。但我们不能去利用别人的善意,不能把别人的善意举动当成是我们强逼的结果,其实人只能以善意换善意。

FT中文网:您认为美国对于中国技术,比如华为5G技术的忧虑,到底合理吗?

董洁林:我认为华为在5G技术上的确走在世界前沿,非常有竞争力,但它的优势并非一骑绝尘的绝对优势。华为的优势在于,它的产品可能会比别人的便宜一点、全一点、早一点,如果现在投放市场的话,会让欧美公司手忙脚乱一番,但是华为并没有形成技术垄断。

关于中美科技之争,如果中国企业自己去发明创新,自我强大,成为世界第一,谁也挡不住,但美国人不会来帮助中国打败他们自己。所以第一,在科技方面,美国不想再输出了;第二,经济方面,不想再给中国那么多订单了。站在美国人的角度来说,这些想法是合理的。这次不管贸易协定能否达成,美国人都会继续持有这样的心态。

总之,我认为现在欧美社会已经把中国当成一个强权来对待,而不再把中国当成一个弱小来扶持。

FT中文网:面对美国的一系列动作,最近中国国内的排美声调也在抬高,甚至连任正非都呼吁不要煽动民族主义情绪。以您与美国人交往的经验看,这种情绪为什么有害?

董洁林:民族主义情绪在国际交往中,是非常有害的,但利用民族主义能提升一国政府在国内的动员能力。可能中国政府在民族主义之外,还没有找到一种更好的手段和价值观,来动员民众、凝聚人心,激励人们去创造。对外,我们又要推动全球化、与国际社会显示共同性。但长久这么下去的话,中国跟世界是很难相处的,因为我们内外使用的话语体系和价值观完全不同。

我们这批人八九十年代出国时,都是很谦卑的,是去向别人学习的,学会了也不会张牙舞爪,有感恩之心。但现在越来越多带着民族主义情绪走出国门的国人貌似将愚昧和傲慢结合在一起了,这就很难让外面的世界欢迎你、尊重你。当来自一个大国的人民是自信而真诚的、善良而愿意奉献的、和平而有幽默感的,国家的软实力才能呼之欲出。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芯片
    +关注

    关注

    460

    文章

    52734

    浏览量

    444034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5

    文章

    29145

    浏览量

    242017

原文标题:中美“科技脱钩”比贸易摩擦更可怕

文章出处:【微信号:cistp2016,微信公众号:CISTP科技政策中心】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104%对等关税,半导体企业能“左右逢源”吗?

    加征的关税总额将提升至104%,新税率于4月9日12时01分正式生效。 值得注意的是,与首次主要针对中美贸易战不同,此次 “对等关税” 政策将范围扩大至全球,对全球半导体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单边主义盛行及
    的头像 发表于 08-15 14:25 ?86次阅读
    104%对等关税,半导体企业能“左右逢源”吗?

    TechWiz LCD 3D应用:微液晶分子摩擦排布

    在实际的摩擦过程中,液晶分子并不是按照摩擦方向均匀排布的,此软件的微扰法选项(Perturbation Method)允许液晶分子以类似于实际摩擦过程的方式移动,当使用了微扰方式时,液晶分子在表面
    发表于 06-10 08:44

    部分外资厂商IGBT模块失效报告作假对中国功率模块市场的深远影响

    部分IGBT模块厂商失效报告作假的根本原因及其对中国功率模块市场的深远影响,可以从技术、商业、行业竞争等多维度分析,并结合中国功率模块市场的动态变化进行综合评估: 一、失效报告作假的根本原因 技术
    的头像 发表于 05-23 08:37 ?331次阅读
    部分外资厂商IGBT模块失效报告作假对<b class='flag-5'>中国</b>功率模块市场的<b class='flag-5'>深远</b>影响

    中美关税破冰!安科瑞智能电表借势叩响全球市场大门

    标志着自2018年贸易战以来,双方首次通过高层对话实现实质性缓和。 一、关键举措 美国调整关税: 暂停实施2025年4月2日第14257号行政令对中国商品加征的24%关税,保留剩余10%的加征权限; 取消4月8日第14259号、4月9日第14266号行政令加征的关税。
    的头像 发表于 05-13 14:24 ?256次阅读
    <b class='flag-5'>中美</b>关税破冰!安科瑞智能电表借势叩响全球市场大门

    赋能中国“链”动全球——TME中国区副总经理江小舟专访

    ),专访欧洲电子元器件分销领导者TransferMultisortElektronik(TME)中国区副总经理江小舟女士,探寻全球性跨国企业TME如何赋能中国、“
    的头像 发表于 04-30 18:20 ?388次阅读
    赋能<b class='flag-5'>中国</b>“链”动全球——TME<b class='flag-5'>中国</b>区副总经理江小舟<b class='flag-5'>专访</b>

    汉思新材料:国际关税贸易战背景下电子芯片胶国产化的必要性

    国际关税贸易战背景下电子芯片胶国产化的必要性分析一、引言近年来,中美关税贸易战持续升级,双方在半导体、电子设备等关键领域展开激烈博弈。美国通过加征关税(如对华商品最高税率达145%)、限制技术出口
    的头像 发表于 04-18 10:44 ?411次阅读
    汉思新材料:国际关税<b class='flag-5'>贸易</b>战背景下电子芯片胶国产化的必要性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国家车规芯片产业应对策略

    一、引言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不断加码,对我国汽车芯片产业的供应链安全、技术发展及市场稳定构成多重挑战。作为我国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车
    的头像 发表于 04-10 17:11 ?633次阅读

    TechWiz LCD 3D应用:微液晶分子摩擦排布

    在实际的摩擦过程中,液晶分子并不是按照摩擦方向均匀排布的,此软件的微扰法选项(Perturbation Method)允许液晶分子以类似于实际摩擦过程的方式移动,当使用了微扰方式时,液晶分子在表面
    发表于 04-01 08:59

    验证产品抗冲击性能之机械冲击试验

    什么是机械冲击试验机械冲击试验是一种模拟产品在实际使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可能遭受的冲击环境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其核心在于通过模拟突发、急剧且非周期性的冲击,评估产品在极端条件下的功能表现
    的头像 发表于 03-06 17:20 ?613次阅读
    验证产品抗<b class='flag-5'>冲击</b>性能之机械<b class='flag-5'>冲击</b>试验

    wordpress贸易独立站搭建

    求助搭建wordpress贸易独立站
    发表于 02-23 15:04

    特斯拉中国FSD发布或延后

    FSD发布延后的主要原因与当前不断升级的中美贸易战有关。由于贸易战的持续影响,特斯拉在中国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其中,关于“全自动驾驶技术资质”的大规模训练许可的批准问题,成为
    的头像 发表于 02-19 11:36 ?632次阅读

    应材受中美芯片禁令影响,暂停对中国部分客户维修服务

    本季度内体现。 美国近期升级的半导体设备对中国出口管制政策,对应用材料在中国的业务造成了显著冲击。数据显示,在2025财年第一季,应用材料来自中国市场的营收占比已降至31%,远低于去年
    的头像 发表于 02-19 11:13 ?834次阅读

    别再担心!连接器大电流冲击问题有救了!

    大电流冲击通常是指电路中短时间内通过的电流突然增大的现象,这种电流冲击可能会产生瞬间的高压和瞬流峰值,对电路与设备造成破坏或损坏。连接器作为电流传输的关键组件,时常要面临大电流冲击严峻
    的头像 发表于 02-17 11:09 ?906次阅读
    别再担心!连接器大电流<b class='flag-5'>冲击</b>问题有救了!

    墨西哥警示:美禁中国汽车技术或冲击汽车行业

    ,此提案可能对墨西哥汽车行业造成深远影响,不仅可能引发贸易壁垒、供应链中断,还可能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及就业岗位的减少。
    的头像 发表于 10-29 11:46 ?1072次阅读

    专访 “技术+市场”双轮驱动,积鼎科技如何打造国产CFD流体仿真软件标杆品牌?

    在近日举办的第20届中国CAE年会暨第6届中国数字仿真论坛,《智能制造》杂志对国产工业软件服务商积鼎科技总经理傅彦国进行专访
    的头像 发表于 09-05 05:23 ?910次阅读
    <b class='flag-5'>专访</b> “技术+市场”双轮驱动,积鼎科技如何打造国产CFD流体仿真软件标杆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