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刚刚出炉的《南京大学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教育培养体系》

电子工程师 ? 来源:lq ? 2019-05-08 09:53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不得不感叹,南京大学在人工智能本科教育上的发展速度,确实比国内一众高校快一步。这一次,在AI 本科专业教育培养体系的制定上,南大又一次跑到了最前面。

5 月 6 日,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教授在微博上分享了刚刚出炉的《南京大学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教育培养体系》(以下简称《培养体系》),这是南大在 AI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初步探索成果,还成为了国内第一本 AI 本科专业教育培养体系的著作。该书主要作者是周志华教授和南大人工智能学院书记武港山教授。

周志华教授透露,出版这部《培养体系》并非南大跟风,实际上,2016 年他就已经立项研究人工智能本科培养体系。

从内容简介来看,该书基于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的主要学术带头人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的教学改革项目,对人工智能本科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梳理,作者们称这将对国内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人工智能教育将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此外,该培养方案侧重于人工智能领域源头创新能力、为企事业单位解决关键技术难题能力的培养。

既然是关于高校AI人才培养的书籍,该书面向的主要人群也很明确: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和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以及工业界关心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教育的专业人士,它无疑会成为其他高校的人工智能学科领域建立全面系统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借鉴先例。

当然,《培养体系》从内容设置上有点像考研大纲,所以对想要学习入门以及考取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来说,它会成为指导你从何入手 AI 以及如何规划学习 AI 的一大指南,尤其会告诉你本科阶段所要掌握的人工智能知识。

《培养体系》主要分为 6 章,但主要内容共有数学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方向基础课程以及专业选修基础课程等四大教学大纲。看看更为详细的目录你就明白了。

对于《培养体系》中的课程设置,有诸多网友质疑称有些课程很难,但学时设置较少,浅尝辄止并不会学到真正的奥妙。

周志华教授回复称,本科阶段更重要的是学到一个相对完整框架,浅尝就已不错,要想深入还需要读研究生。

“(AI)学起来当然是辛苦的。想要打好基础,想要学了有用,还想学得轻松,哪有这等好事?另外,有些方面限于学时学分等约束,暂时只能这样。在诸多约束下建设一个课程体系不易,需要思考很多。“所以他认为,该《培养体系》算是抛砖引玉的一个探索。

考虑到周志华教授曾出版高口碑的 AI 入门级西瓜书《机器学习》,相信人们对这部《培养体系》的内容也抱有很高期待。

偷偷告诉你,目前该书已在网上开启预订。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AI
    AI
    +关注

    关注

    88

    文章

    35758

    浏览量

    282457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810

    文章

    49221

    浏览量

    251541

原文标题:周志华等人新著!国内第一部AI本科专业教育培养体系出炉

文章出处:【微信号:rgznai100,微信公众号:rgznai100】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挖到宝了!人工智能综合实验箱,高校新工科的宝藏神器

    和生态体系带到使用者身边 ,让我们在技术学习和使用上不再受制于人。 三、多模态实验,解锁AI全流程 它嵌入了2D视觉、深度视觉、机械手臂、语音识别、嵌入式传感器等多种类AI模块,涵盖人工智能领域主要
    发表于 08-07 14:30

    挖到宝了!比邻星人工智能综合实验箱,高校新工科的宝藏神器!

    和生态体系带到使用者身边 ,让我们在技术学习和使用上不再受制于人。 三、多模态实验,解锁AI全流程 它嵌入了2D视觉、深度视觉、机械手臂、语音识别、嵌入式传感器等多种类AI模块,涵盖人工智能领域主要
    发表于 08-07 14:23

    易灵思与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暑期课程圆满结课

    近日,由国产FPGA领军企业易灵思与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联合举办的“深度学习与硬件加速”暑期课程圆满结课。本次课程为期5天(7月7日至7月11日),面向大三本科生,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FPGA硬件加速与TinyML的前沿技术,
    的头像 发表于 07-17 11:33 ?1325次阅读

    思尔芯携手南京大学开展暑期协同课程,产教融合共育集成电路英才

    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暑期校企协同课程群启动仪式2025年6月23日,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暑期校企协同课程群启动仪式在苏州校区隆重举行。作为国内首家数字EDA供应商,思尔芯受邀深度参与此次校企合作,在
    的头像 发表于 06-25 20:05 ?531次阅读
    思尔芯携手<b class='flag-5'>南京大学</b>开展暑期协同课程,产教融合共育集成电路英才

    南京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正式揭牌成立

    2025年4月24日,由OpenAtom OpenHarmony(以下简称“OpenHarmony”)项目群技术指导委员会与南京大学软件学院共同举办的“南京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成立
    的头像 发表于 04-27 18:18 ?750次阅读
    <b class='flag-5'>南京大学</b>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正式揭牌成立

    育匠才,强生态!深开鸿创新开源鸿蒙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范式

    以“人工智能背景下职业本科高质量发展路径”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职业本科大学、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的180余名代表参会。深开鸿CEO王成录博士,高级副总裁
    的头像 发表于 04-25 17:37 ?1047次阅读
    育匠才,强生态!深开鸿创新开源鸿蒙职业<b class='flag-5'>本科</b>人才<b class='flag-5'>培养</b>范式

    教育部增设29种本科专业 本科增设人工智能教育专业

    人工智能产业人才从哪里来?高校培养怎么更进一步?我们看见教育部增设29种本科专业人工智能
    的头像 发表于 04-23 17:00 ?543次阅读

    南京大学与安路科技成立FPGA创新教育联合实验室

    3月15日,在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报告厅举办的2025电子信息实验技术教学建设研讨会上,安路科技与南京大学迎来关键合作进展——“南京大学-上海安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FPGA创新教育
    的头像 发表于 03-20 10:38 ?622次阅读

    数学专业人工智能方向:考研/就业前景分析及大学四年学习路径全揭秘

    的学生提供一个大学期间拓展人工智能学习的全面学习规划,从而帮助学生在人工智能行业更好的就业。一、数学专业学人工智能的顾虑在提供具体的学习规划
    的头像 发表于 02-07 11:14 ?1251次阅读
    数学<b class='flag-5'>专业</b>转<b class='flag-5'>人工智能</b>方向:考研/就业前景分析及<b class='flag-5'>大学</b>四年学习路径全揭秘

    中国移动与南京大学合作研发高保真2D数字人说话系统

    近日,中国移动宣布了一项重要合作成果——联合南京大学团队成功研发出高保真2D数字人说话驱动系统。 作为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每年的客户服务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尽管智能语音客服已得到
    的头像 发表于 12-13 11:32 ?1161次阅读

    南京大学:研发水凝胶传感器动态保水新策略

    、电解质和弹性体复合材料,但仍存在 导电性下降、界面错位以及动态条件下对凝胶内部水分保护不足 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 南京大学薛斌、曹毅、王炜等 受到细胞膜结构的启发,开发了 一种自适应性脂质整合涂层(ALIBC),以增
    的头像 发表于 12-13 10:22 ?906次阅读
    <b class='flag-5'>南京大学</b>:研发水凝胶传感器动态保水新策略

    上海智位机器人荣膺首批“上海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称号

    近日,上海市教育系统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发布了首批“上海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包括了上海智位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DFRobot)、上海市科创教育研究院、上海自主
    的头像 发表于 11-01 15:29 ?746次阅读
    上海智位机器人荣膺首批“上海市中小<b class='flag-5'>学人工智能</b><b class='flag-5'>教育</b>基地”称号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创新学习心得

    的同时,确保其公正性、透明度和可持续性,是当前和未来科学研究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此外,培养具备AI技能的科研人才,也是推动这一领域发展的关键。 4. 激发创新思维 阅读这一章,我被深深启发的是人工智能
    发表于 10-14 09:12

    创新研究不停步,南京大学采购了南京大展的DZ-STA200同步热分析仪

    在科研领域,不断探索与创新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动力。科研水平的提升,不仅源于人才,同时需要准确的科研仪器作为支撑。这次南京大学采购了南京大展的DZ-STA200同步热分析仪,用于对不同材料的检测
    的头像 发表于 09-09 13:50 ?581次阅读
    创新研究不停步,<b class='flag-5'>南京大学</b>采购了<b class='flag-5'>南京大</b>展的DZ-STA200同步热分析仪

    【品质见证,智慧之选】南京大学选购了南京大展仪器的差示扫描量热仪

    和实验水平。这次南京大学苏州校区采购了南京大展仪器的DZ-DSC300C差示扫描量热仪,此次采购标志着南京大学在新能源材料研究与开发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DZ-DSC3
    的头像 发表于 09-04 16:59 ?588次阅读
    【品质见证,智慧之选】<b class='flag-5'>南京大学</b>选购了<b class='flag-5'>南京大</b>展仪器的差示扫描量热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