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一项新的VR技术让医生可以在进行手术时看到患者静脉内部的3D成像

RpXo_ARAlliance ? 来源:lp ? 2019-03-29 14:07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一项新的VR技术让医生可以在进行手术时看到患者静脉内部的3D成像。介入放射科医生可以使用这一技术在微小的血管中进行导航,精确治疗从血栓、中风到癌症等各种疾病。

传统的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X光来进行非侵入性成像,辅助手术操作,这会让医生和患者同时暴露在辐射中。华盛顿大学新开发了一种装有电磁传感器的新型导管,可以从血管内部为VR头显提供实时成像,使手术过程比以往更安全,更精确。

VR对于医学界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允许医学生或外科医生在开展复杂的手术过程前,可以有机会进行练习,而且练习对象虽然不是活人却比尸体更有反应性。

介入放射科医生会使用薄的柔性管来引导工具穿过血管,修复心血管问题。工具穿过静脉和动脉网络的复杂路径主要通过X光来生成2D图像,显示在特殊手术室的大屏幕上。为了完成手术过程,X光机需要维持在手术台上方持续开启,病人的身体需要在手术过程中持续接受辐射。

尽管X光只会发射相对较低剂量的辐射,但延长和重复暴露会增加癌症的风险。放射科医生在这间专门的手术室每天需要工作数小时,工作室需要身穿被称为“血管造影服”的铅背心来保护自己的器官免受辐射照射,但这对于需要长时间站立进行手术的医生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

华盛顿大学介入放射学家Wayne Monsky博士确切地知道这有多困难。他说,“我们都知道整天穿着铅制护具会导致职业病。” Wayne Monsky博士因此出现了严重的颈锥管狭窄症,最终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来缓解背部疼痛。

不过他的团队的新发明让他不必总是穿着铅服工作了。附着在导管上的电磁传感器在工具穿过血管时会捕获它们的大小和形状。 这些数据由VR软件捕获,该软件将其渲染成放射科医师VR头显中看到的3D图像。

“这种方法的美妙之处在于它真正让了你进入体内,甚至可以看到血管最微小的部分。 ”该技术所需的设备也比传统血管造影设备小得多,仅由特殊导管和VR头显组成, 无需使用特殊的血管造影套件、X光机和巨型屏幕。此外,它更便宜,甚至便携。

Monsky博士说,如果得到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批准,医生可以“利用这项技术在远离大城市中心的偏远农村和服务不足的地区提供介入放射学疗程。”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传感器
    +关注

    关注

    2567

    文章

    53278

    浏览量

    770029
  • VR技术
    +关注

    关注

    2

    文章

    227

    浏览量

    19137
  • VR头显
    +关注

    关注

    1

    文章

    260

    浏览量

    27398

原文标题:行业+ || VR新技术让医生无需X光即可进行血管造影

文章出处:【微信号:ARAlliance,微信公众号:AR联盟】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如何提高3D成像设备的部署和设计优势

    3D视觉技术正快速普及,其增长得益于成本下降和软件优化,应用场景从高端工业扩展到制造、物流等领域。该技术通过1-2台3D相机替代多台2D设备
    的头像 发表于 08-06 15:49 ?99次阅读
    如何提高<b class='flag-5'>3D</b><b class='flag-5'>成像</b>设备的部署和设计优势

    3D打印技术:如何古老文物重获新生?

    科技发展进步,3D打印技术为古老文物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我们来探讨3D打印技术如何通过数字化复制、修复和展示,古老文物重获新
    的头像 发表于 02-27 11:39 ?566次阅读

    ?超景深3D检测显微镜技术解析

    个完整的三维模型。这种技术不仅提升了成像的精度,还大大扩展了显微镜的应用范围。 材料科学领域,超景深3D检测显微镜为研究人员提供了观察
    发表于 02-25 10:51

    2.5D3D封装技术介绍

    。 2.5D封装将die拉近,并通过硅中介连接。3D封装实际上采用2.5D封装,进步垂直堆叠die,使die之间的连接更短。通过这种方式直接集成IC,IC间通信接口通常
    的头像 发表于 01-14 10:41 ?1776次阅读
    2.5<b class='flag-5'>D</b>和<b class='flag-5'>3D</b>封装<b class='flag-5'>技术</b>介绍

    ? SLA立体光固化成型:一项实现3D打印领域高精度数字模型实体化的先锋技术

    | 3D打印领域中,SLA立体光固化成型(Stereo Lithography Appearance,SLA)是最早出现的快速原型制造工艺之,这项技术由Chuck Hull
    发表于 01-09 18:57

    光学系统的3D可视化

    Results Profile提供有关传播光线的信 息,而后者只显示组件和探测器。 接下来的使用案例中,我们将重点介绍 System:3D视图。 系统:Ray Results Profile的3D
    发表于 01-06 08:53

    3D打印技术,推动手板打样从概念到成品的高效转化

    相关数据,有效规避传统大规模生产中容易造成的材料浪费和库存积压问题,做到“能省则省”。尤其是小批量生产或定制产品的过程中,3D打印技术可以
    发表于 12-26 14:43

    借助NVIDIA Holoscan实现实时手术指导

    创建显著改善手术工作流的系统和应用时,图像引导手术手术视觉领域的开发者面临着特殊的挑战,包括如何有效组合术前 3D
    的头像 发表于 11-19 15:25 ?983次阅读
    借助NVIDIA Holoscan实现实时<b class='flag-5'>手术</b>指导

    UV光固化技术3D打印中的应用

    UV光固化3D打印技术凭借高精度、快速打印环保优势,工业设计等领域广泛应用。SLA、DLP及CLIP技术各具特色,推动3D打印向高速、高精
    的头像 发表于 11-15 09:35 ?1631次阅读
    UV光固化<b class='flag-5'>技术</b><b class='flag-5'>在</b><b class='flag-5'>3D</b>打印中的应用

    FPGA医疗成像设备中的应用

    随着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医疗成像设备医学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传统的X射线到先进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乃至四维成像(4
    的头像 发表于 11-07 09:00 ?1077次阅读

    傅里叶光场显微成像技术—2D显微镜实现3D成像

    近年来,光场显微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对光场显微镜的改进和优化也不断出现。目前市场各大品牌的2D显微镜比比皆是,如何在其基础上实现三维成像直是
    的头像 发表于 10-31 08:05 ?959次阅读
    傅里叶光场显微<b class='flag-5'>成像</b><b class='flag-5'>技术</b>—2<b class='flag-5'>D</b>显微镜实现<b class='flag-5'>3D</b><b class='flag-5'>成像</b>

    3D打印技术应用的未来

    3D打印技术作为种革命性的制造技术,正逐渐改变着传统制造业的面貌。其通过数字化模型的逐层叠加,能够制造出复杂形状的物体,这种增材制造方式
    的头像 发表于 10-25 09:28 ?1685次阅读

    基于模型的显微手术机器人设计

    显微外科技术和工具使外科医生能够以极高的精度对人体组织的神经、血管和微小结构执行复杂的手术。虽然显微外科手术改善
    的头像 发表于 10-24 13:54 ?766次阅读
    基于模型的显微<b class='flag-5'>手术</b>机器人设计

    NEO推出3D X-AI芯片,AI性能飙升百倍

    近日,半导体行业的创新先锋NEO Semiconductor震撼发布了一项革命性技术——3D X-AI芯片,这项技术旨在彻底颠覆人工智能处理领域的能效与性能边界。
    的头像 发表于 08-21 15:45 ?1009次阅读

    3D 建模:塑造未来的无限可能

    在当今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3D 建模正以惊人的力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它不仅是一项创新的技术,更是开启未来之门的钥匙。 3D或三维这个术语指的是三个空间维度:宽度、高度和深度
    的头像 发表于 08-16 18:24 ?1983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