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运营商物联网业务的发展已进入了提升连接之外的增值服务的阶段

电子工程师 ? 来源:lp ? 2019-03-21 15:17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运营商平均每一物联网连接每月收入仅2元左右,而同期平均每一手机用户每月收入超过50元,现有5亿的物联网连接不敌2千万手机用户收入。这一“管道化”趋势显然不是运营商所希望的,运营商物联网业务的发展已进入了提升连接之外的增值服务的阶段。

在整个物联网产业生态版图中,电信运营商的地位依然非常突出。由于大量场景中物联网设备需要通过运营商提供的授权频谱广域网络进行传输,让运营商在提供连接服务中地位不可取代,加上运营商拥有大量的政企客户、营销渠道资源,在产业生态中具有很强的话语权和聚合作用。不过,与过去数年中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影响类似,随着连接数的增长,运营商在物联网领域的“管道化”也越来越明显。这样的趋势显然不是运营商所希望的,运营商物联网业务的发展已进入了提升连接之外的增值服务的阶段。

连接是入口,但仅仅入口还不够

对于全球主流运营商来说,手机用户的饱和是不争的事实,物联网已成为新增用户的主要群体,因为这一群体的连接数远远超过人口数量,其天花板更高,因而被认为是给运营商带来新的收入的领域。

然而,从这一领域获得收入,首先需要获得连接这个入口。从全球运营商的发展情况来看,由于需要对此持续、高额的投资,并非所有运营商有实力推进,连接呈现出明显的头部效应,能够获得连接入口的运营商数量并不多。

主流运营商物联网连接数占全球比例(来源:Counterpoint,物联网智库制图)

知名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全球前十大运营商物联网连接数占据了所有蜂窝物联网连接数的83%以上。与手机用户市场类似,物联网市场也是具有典型的规模化特征,当一个运营商不能获得足够的连接数时,无法摊销前期的投资,更不用说从这方面获得足够收入了。运营商要获得物联网发展带来的红利,首先需要抓住连接这个入口。

不过,仅仅获得连接这个入口还不足以获得物联网发展的红利,因为连接带来的价值很低。知名市场研究机构Analysys Mason对运营商物联网市场进行持续跟踪,发现过去的2018年运营商物联网收入增速约为15%,而连接增速接近30%。

部分运营商会在其财报中持续公布物联网的连接和收入数据,如沃达丰、Verizon、西班牙电信、澳洲电讯等,不过只有沃达丰和Verizon的物联网收入超过其总收入的1%,其他运营商更多是在0.5%左右。由于运营商的物联网连接基本上采用移动蜂窝网络,因此比较物联网与移动收入更有意义。已公布2018年全年数据的厂商中,物联网收入占其总体移动收入的比例大多位于2.5%-3%的区间。

来源:Analysys Mason,物联网智库制图

笔者曾在《全球运营商的物联网困局:如何承担起“新增长动力”重任?》一文中指出:主流运营商物联网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微不足道,若按现有收入增长速度,则在很长时间内物联网还无法承担起运营商“新增长动力”的重任。

同时,“提速降费”不仅仅影响的是手机用户的收入,对物联网用户也有明显的作用,物联网用户对于设备流量收费的预期会越来越低,这会倒逼运营商平均每一连接的管道收入进一步降低。

根据已公开的财报数据,中国联通2018年物联网连接数接近1.1亿,收入达到20.8亿元,ARPU值约为1.6元;截止2017年底,中国移动手机用户的ARPU值为57.7元,然而同期物联网的ARPU值仅为2元左右。中国移动2018年已实现物联网连接数达到5亿,但以此计算,这5亿物联网设备产生的收入远不敌2000万手机用户产生的收入。

较低的ARPU值让连接数和收入增速呈现“剪刀差”的态势,物联网往往成为一个“叫好不叫座”的业务。提升连接之外的价值,是物联网承载运营商“新增长动力”重任的关键,即在抓住连接入口基础上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实现用户粘性和平均连接数收入的提升。

运营商物联网连接数和收入增速的剪刀差(来源:中国移动业绩报告,物联网智库制图)

寻找超越连接的价值:从卖连接到卖解决方案

运营商为实现物联网连接付出了很大代价,然而获取的仅有少量的价值。目前,全球主流运营商针对物联网开始提供多样化的业务选择,已开启了寻找超越连接价值之旅。

总结下来,运营商对于物联网业务包括以下选项:

一般来说,连接是指授权频谱的蜂窝网络方案,包括提供2G、4GNB-IoT等网络。然而,近年来大量非授权频谱广域网络技术的出现,正在蚕食本属于运营商的连接市场,而且大量用户希望以自有的专网来保障业务安全和可靠性,不会采用运营商提供的公共网络。横向平台包括设备管理、应用使能等在构建物联网具体解决方案时所需要的共性化支撑能力;而垂直方案则是为了解决用户某个具体问题、痛点提供的端到端的方案,需要将各合作伙伴的产品、服务集成起来才能形成完善的方案,有些在运营商业务体系中被称为ICT项目。这些项目组合形成各类运营商的选择:

(1)无业务:正如前文所述,物联网连接数呈现头部效应,而且物联网相对于通信行业其他业务更有“奢侈”的特点,大量运营商没有实力提供这一业务,全球仅有少数头部运营商可以提供物联网服务。

(2)仅连接:网络是运营商具备的核心能力,因此连接是最基础的业务。不过,正如前文所述,连接面临着价格下降的压力,而且大量OTT厂商和虚拟运营商通过各种方式来搅局连接业务市场,如德国虚拟运营商1NCE提供一次性10年10欧元的连接资费,让其他运营商的连接资费显得过于昂贵。

(3)连接和横向平台:这一选项看似具有吸引力,因为它在连接之外提供了增值服务,而且对于运营商来说,这些增值服务可以是通用性、标准化的产品,并不需要去深入了解每一行业的生产经营流程。不过,这一领域面临着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不仅仅运营商体系内部(如中国移动的OneNet和中国电信的CTWing开放平台),外部的大量玩家也在提供类似的服务,如互联网厂商AWS、Azure、阿里云等,在无法强行搭售或绑定情况下,这一选项的粘性并不强,来自于横向平台的收入也比较微薄,给每一连接新增的ARPU值有限。

(4)连接和垂直方案:选择这一选项的运营商一般有专门的物联网部门,垂直方案能给运营商带来更多的收入机会和差异化,更利于运营商物联网产业生态建设。不过,垂直方案涉及的很多资源和经验毕竟是运营商不具备的,而且大量垂直方案因为周期长、决策复杂,也面临着很高风险,因此即使是大型运营商也主要聚焦于少数几个垂直行业。一般此类运营商拥有专门的解决方案支撑团队,而且会将一些行业中的解决方案尽量提炼成通用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对比较个性化的需求再进一步开发。

(5)全部提供:这一选项需要更大资源的投入。国内三大运营商以及美国和欧洲的大型运营商会提供所有的业务,形成物联网“产品池”。

运营商物联网的价值转化(来源:GSMA)

运营商的物联网机遇从连接到解决方案已形成业界共识,近期,GSMA最新发布的《移动经济趋势2019》报告中对于运营商超越连接的价值进行研究,也是趋向于服务使能和解决方案的方向。随着连接数快速的增长,已有存量连接带来的价值趋缓的背景下,业界关注点也从连接数增速开始向超越连接之外的价值逐渐转移,越来越多的主流运营商对于物联网开始放低对连接数增速的考核,转而增加对于价值和收入的考核。这是一个开端,期待运营商在未来探索中让更多超越连接的价值凸显出来。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运营商
    +关注

    关注

    4

    文章

    2421

    浏览量

    45505
  • 物联网
    +关注

    关注

    2933

    文章

    46463

    浏览量

    395567
  • 中国移动
    +关注

    关注

    22

    文章

    5635

    浏览量

    73756

原文标题:物联网已进入超越连接的阶段?

文章出处:【微信号:BIEIqbs,微信公众号:北京市电子科技情报研究所】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乌干达运营商联合华为全面升级绿色网络基础设施

    近日,乌干达领先电信运营商联合华为,在高价值区域批量部署GreenAAU系列中的EasyAAU,全面升级绿色网络基础设施。这一举措标志着乌干达通信技术进入阶段,将为用户带来更快的网络速度、更稳定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8-15 09:31 ?130次阅读

    普强智能外呼系统助力大型运营商提升服务效率

    在日益激烈的通信行业中,运营商作为提供网络服务的核心供应,面临着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增强用户粘性的巨大挑战。传统的客服模式在处理海量、重复性
    的头像 发表于 07-23 16:30 ?552次阅读

    华为助力运营商构建AI时代业务入口

    AI通话,打造AI业务入口》的主旨演讲,指出在5G-A时代,华为推出AI通话解决方案,从AI使能走向AI原生,帮助运营商重塑拨号盘,构建AI时代的业务入口,推动通信业务向智能化和个性化
    的头像 发表于 06-24 16:22 ?501次阅读

    联网的应用范围有哪些?

    应用场景。车联网让车辆与车辆、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相互通信,实现智能驾驶辅助、交通拥堵预测与疏导等功能。智能公交车通过联网技术可实时调整发车时间间隔,优化运营线路,
    发表于 06-16 16:01

    联网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设备和资源连接在一起,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和高效化。智慧城市可以解决交通拥堵、能源浪费等城市化问题,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医疗保健:
    发表于 06-09 15:25

    华为荣登GlobalData运营商基础设施管理服务排名报告Leader象限第一名

    象限第一名。 报告对通信服务商从商业模式、解决方案、网络设计与优化、网络转型能力、服务规模、和业务敏捷性六个维度进行了全面评估,华为综合得分第一。这印证了华为在对全球运营商客户提供领先
    的头像 发表于 05-22 18:43 ?672次阅读
    华为荣登GlobalData<b class='flag-5'>运营商</b>基础设施管理<b class='flag-5'>服务</b>排名报告Leader象限第一名

    华为如何通过AI帮助运营商提升运维效率

    近年来,5G网络快速商用落地,截至2024年底,全球已有121个市场的305家运营商推出5G商用服务,5G连接数突破20亿。
    的头像 发表于 04-14 16:52 ?904次阅读
    华为如何通过AI帮助<b class='flag-5'>运营商</b><b class='flag-5'>提升</b>运维效率

    5G网络中,信令测试仪如何帮助提升用户体验?

    。 信令测试仪可以用于测试这些新技术的功能,确保它们在网络中正常运行,为用户提供新的服务体验。 优化新技术部署: 在新技术部署过程中,信令测试仪可以帮助运营商评估新技术的性能,发现潜在的问题并进行优化
    发表于 03-21 14:33

    蜂窝联网怎么选

    、数据传输、固件更新、额外的基础设施设置和维护等)至关重要,因为不同技术的成本可能会因预期使用情况的不同而大相径庭。蜂窝联网有多种连接模式,从统一费率到按数据付费,带来了可预测的成本,并消除了与自身基础设施
    发表于 03-17 11:46

    联网就业有哪些高薪岗位?

    进行分析和挖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见解,以支持决策和业务发展。对于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有深入了解的数据分析专家,将迎来更多的高薪岗位机会。 联网
    发表于 01-10 16:47

    运营商如何实现差异化连接

    如今,运营商正置身于一场关于如何极致释放5G投资的高难度挑战。本期《信观察》将聚焦于如何通过“差异化连接”推动基于性能的服务,进而实现可扩展、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助力运营商将5G投资的价
    的头像 发表于 11-18 14:38 ?9505次阅读

    三大运营商角逐视联网市场,谁将胜出

    运营商当前面临重重挑战,业绩指标压力巨大,悲观情绪笼罩着整个行业。然而,这种情绪更像是顶尖学生面对高考前的焦虑,他们担忧的不是能否考上大学,而是能否进入顶尖学府如清华、北大。但相较于传统行业,运营商其实拥有众多机遇,其中视
    的头像 发表于 11-01 12:33 ?1354次阅读

    联网蓝海:三大运营商的联合之路

    运营商因资源禀赋相近,长期陷于激烈的内部竞争之中,从2G到4G,每一次技术迭代都伴随着市场的重新洗牌,但始终未能如愿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面对互联网巨头的强势介入,三大运营商在车联网
    的头像 发表于 09-20 14:21 ?1409次阅读

    产品申请北美运营商AT T认证的优势有哪些

    产品进入北美市场为什么需要申请AT&T认证?产品申请北美运营商AT&T认证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接下来请看英利检测的分享,帮助大家了解申请AT&T认证的优势。市场准入
    的头像 发表于 09-09 17:11 ?889次阅读
    产品申请北美<b class='flag-5'>运营商</b>AT T认证的优势有哪些

    北美运营商PTCRB认证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北美运营商PTCRB认证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市场准入与认可度市场准入门槛提高:PTCRB认证是北美地区移动通信设备进入市场的必备门槛。通过认证的设备可以获得运营商的认可,从而更加顺利
    的头像 发表于 08-23 17:19 ?807次阅读
    北美<b class='flag-5'>运营商</b>PTCRB认证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