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工业软件成为中国制造的最大短板?胡可一委员拿出了这样的提案

电子工程师 ? 来源:杨湘祁 ? 作者:电子发烧友 ? 2019-03-11 10:25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中国工业软件之痛,对于中国工业来说,岂止是短板,已经是“断”板了,是“断”命之板。——业界同仁南山书院发起人林雪萍和走向智能研究院赵敏如此表达。

工业软件是工业的结晶,而非IT的产物。正如,从代码行数而言,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不是微软,不是SAP,二是造业的翘楚、全球最大的军火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据有关权威统计资料的数据,2017年,中国软件交易已超过5.5万亿人民币,增长率达13.9%。在上述交易中与制造业相关软件的占比达70%以上。而研发设计软件是大型工业软件的重中之重,而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设计软件市场上95%的份额被美国、德国、法国等软件公司的产品所占。

这些看不见的内核铸就了工业体系的顺利运转。而如今,中国制造业面临如此严重的缺失。

看看胡可一委员的建言吧。

在当前大力推进制造强国的进程中,大型工业软件是支持制造业运行优化和全过程集成的核心软件,是高端装备制造全生命周期中数据源生成、加工、共享和增值不可或缺的工具和基础。

欧美一些先进国家将“掌握最先进的大型工业软件的核心技术”视为“持续掌控全球工业产业布局主导权”的必要条件,可以说没有大型工业软件,就没有先进制造业。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国家的支持下,一些高校先后开展了工业设计软件的自主研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突破了一批大型工业软件的核心技术,研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仿真等制造业核心软件。

随着当年863计划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在中国的推进,由于当时国内工业对于工业软件缺乏战略性的认识,对自主软件扶持力度严重不足,使得大量好用易用、功能强大的国外大型工业软件进入中国市场,迅速占领了这个领域。国产软件最终走向下坡路,只剩下少数设计软件厂商还在苦苦支撑,根本无法打破国外软件在国内市场的垄断。

据有关权威统计资料的数据,2017年,中国软件交易已超过5.5万亿人民币,增长率达13.9%。在上述交易中与制造业相关软件的占比达70%以上。而研发设计软件是大型工业软件的重中之重,而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设计软件市场上95%的份额被美国、德国、法国等软件公司的产品所占。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九十年代中期软件业和制造业结合程度不高。大型制造业自行开发的实力不足和纯软件企业合作的主动性,而纯软件企业又无法突破工业软件领域固有的专业屏障。导致错过了黄金十年起步期;

二是上世纪80年代在国家的支持下,一些高校先后开展了工业设计软件的自主研发,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主力的软件开发,缺乏商业化的市场推广和运营机制,这些国产软件最终走了下坡路,未能在最佳的时间窗口完成软件的商品化转型,痛失与中国制造业共进共发展的良机;

三是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国外大型工业软件公司借其集设计技术、工艺流程和技术数据为一体的软件产品优势,一举占领了我国飞机、船舶、冶金、化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等重点制造领域的设计软件市场,并且逐渐形成了平台化的优势;

四是制造业对国外工业软件形成长期依赖,一些领域呈现技术空心化。这种空心化产业生态反制了国产工业设计软件发展。再加上国产工业操作系统、开发平台等重要基础软件的缺失导致在全产业链上无竞争力;

五是国内工业设计软件标准缺失,业界使用的标准均由国外大型软件企业主导。不同厂商工业设计软件和数据的兼容性存在较大问题,工业设计软件综合集成效应尚未显现。

工业设计软件被国外垄断对致力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中国制造业来说,存在着不少潜在的风险

首先是安全性。在高新产品设计与制造领域,若过度依赖国外设计软件,又无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其软件可能设置的“后门”会使研发产品的竞争力乃至国家的安全受到威胁;

二是依赖性。无论是哪种设计软件自封闭的数据库是一种共同趋势,设计软件通常与各种自有的知识库整合在一起。长期使用国外软件会造成对其的特有功能和数据依赖性,将来系统升级和替换时数据(数字遗产)的迁移以及软件商的维护终止都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过度依赖国外一些高端软件企业一旦不再得到授权,对企业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三是经济性。国外软件在开发过程中有大量而高昂的人力资源和知识的成本投入,几十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壁垒。巨额软件采购费用和维护费用往往使国内企业望而却步。由于缺乏国产软件的抗衡,目前这些软件在国内基本上是“通知性涨价”

综上所述,自主开发大型工业设计软件,已经成为中国制造向中高端产业链转移的必经之路。这不仅可从源头上提升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而且可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制造短板和卡脖子问题。

为此建议:

把自主开发大型工业设计软件作为一项“制造之重器”长期的国家战略,以彻底改变中国制造业重硬轻软、过度依赖国外软件的现状为目标导向。

由于自主开发大型工业设计软件涉及到院所、高校、硬件和软件提供商、制造业用户本身等多个主体,而且需要从产业政策、舆论导向、资金扶持等各方面长期持续支持,建议设立一个类似于“中国制造2025”行动组、具有较高层次的“制造强国设计软件工作组”,由其制订大型工业设计软件自主开发路线图,从国家的高度统筹规划、针对行业的特点协调推进。

近二十年,中国制造业取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制造技术和工艺流程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行业层面看已具备了对通用工业设计软件进行“客户化”定制和二次开发的能力。

因此,不宜重蹈国外大型软件公司“大而全”的开发之路,而将大型工业设计软件分为:基础通用、行业通用和企业专用三个层面,这样有利于发挥基础软件开发商、行业软件二次开发商和企业的客户化开发等各级主体的特长和推进软件商业化的积极性。

鉴于目前许多行业和企业具有丰富的通用软件的客户化和二次开发的经验,扶持这些软件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客户化和二次开发可以先行一步。

欧美日等制造业发达国家有大量的基于试验测试标准基础数据库,而中国相关数据不多,且分散在各企业和院所中。各级科研项目中获得的基础科研数据的通用性、准确性、权威性和共享性不够。

权威和完整的工程数据和标准的缺乏,极大地制约了中国大型工业设计软件的自主开发。

因此,应对国家投入经费的科研项目中所取得的数据纳入工业设计软件的总体框架并建立数据对外开放机制,对其通用性、准确性和权威性也应该有相应的甄别评估机制。对行业数据库和知识库也应建立有限程度的协同共建共享机制。

而后备人才建设队伍则需要同步跟上。因此,需要针对一些行业中的短板和卡脖子领域,推动用户企业为主体,推动设计软件公司、应用企业和高校紧密结合,协同发展。

目前由于一些有战略眼光的企业的积极推进意愿,使得国内很多仿真软件公司得到了很好地发展,而定制化地服务也更好地提高企业的设计研发能力。

因此,可以出台政策大力推动复杂装备制造、军工用户企业的积极介入,与专业设计软件公司紧密结合,与此同时,对高校等科研机构从底层算法、人才池等方面给予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中国制造
    +关注

    关注

    11

    文章

    465

    浏览量

    27063
  • 软件
    +关注

    关注

    69

    文章

    5176

    浏览量

    89608
  • 工业
    +关注

    关注

    3

    文章

    2118

    浏览量

    48126

原文标题:工业软件成为中国制造的最大短板?胡可一委员拿出了这样的提案

文章出处:【微信号:junguancha,微信公众号:工业互联网研习社】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达实智能任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专业委员委员

    近日,达实智能收到来自深圳上市公司协会颁发的证书,凭借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应用领域的实践成果,当选深上协“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委员
    的头像 发表于 07-29 16:36 ?313次阅读

    汇川技术亮相2025中国智能制造发展论坛

    近日,汇川技术受邀参与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2025中国智能制造发展论坛,FA产品与解决方案SPDT主任唐干带来重磅分享:《工业软件的数字化赋能智能
    的头像 发表于 06-12 15:08 ?514次阅读

    PanDao:制造成本影响分析软件工具

    ,在PanDao软件项目中1,开发出了这样款工具。基于数十年来在学术界和工业界最先进的制造技术
    发表于 05-12 08:55

    工信部新成立标准委员会!传感器专家尤政院士任主任委员(附委员全名单)

    5月7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成立部制造业中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号为MIIT/TC2,主要负责制造业中试基础通用、关键技术、行业应用等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 第
    的头像 发表于 05-08 18:14 ?700次阅读
    工信部新成立标准<b class='flag-5'>委员</b>会!传感器专家尤政院士任主任<b class='flag-5'>委员</b>(附<b class='flag-5'>委员</b>全名单)

    PanDao:简化光学元件制造流程

    从初始设计到最终量产,光学系统的制造链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依旧是个容易产生误解的领域。 这观点由瑞士东部应用科技大学光子学系统制造部门负责人、欧洲光学学会
    发表于 05-08 08:46

    软通动力受邀出席第四届中国国际软件发展大会

    和新型工业化发展。软通动力受邀出席大会,携手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华为云、清华大学等单位与伙伴共同成立“中国软件行业协会高斯数据库生态专业
    的头像 发表于 04-28 09:50 ?349次阅读

    智能制造时代工业软件技术体系综述

    文章导读 智能制造通过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升级的核心路径。作为智能制造的"数字神经中枢",
    的头像 发表于 04-01 14:11 ?343次阅读

    光峰科技任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专业委员委员

    在当今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3月20日,深圳上市公司协会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专委会正式成立,激光半导体技术领军企业光峰科技(688007.SH)出任该专委会
    的头像 发表于 03-21 16:39 ?374次阅读

    大话芯片制造之读后感超纯水制造

    都是这样认为。原来我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医药制造过程中,纯净水用来生产药品或者输液配料原材之。纯水机制造纯净水其中重要参数是测导电率阻值。 当导电率阻值在18MΩ.cm会变成绝缘体,完
    发表于 12-20 22:03

    驱动工业制造革新4.0,利尔达在路上

    //国家统计局表示,2024年我国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成为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亮点,其中制造业升级发展,装备制造业、高技术
    的头像 发表于 11-29 01:02 ?515次阅读
    驱动<b class='flag-5'>工业</b><b class='flag-5'>制造</b>革新4.0,利尔达在路上

    主线科技荣登毕马威中国智能制造科技TOP50榜单

    近日,2024年毕马威中国工业制造行业峰会盛大开幕,会上隆重揭晓中国智能制造科技50榜单,主线科技凭借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卓越贡献和智能
    的头像 发表于 11-20 13:38 ?774次阅读

    机智云荣登第届毕马威中国智能制造科技TOP50榜单

    在当前的工业制造领域,智能制造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关键力量,尤其随着“中国制造2025
    的头像 发表于 11-19 09:43 ?746次阅读

    工业APP与智能制造

    1 工业 APP 与智能制造 工业软件是我国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和核心支撑, 工业APP 是智能
    的头像 发表于 11-08 10:19 ?732次阅读

    科技看点:微软将审议比特币投资提案 2024年乌镇峰会AI“含量”高

    和投资服务团队评估了各种可投资资产,以资助微软的持续运营,包括预计提供多元化和通胀保护的资产,以及减轻利率上升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风险。” 业界分析师认为如果该投资提案通过股东的投票,那么微软公司将成为最大的公开上市
    的头像 发表于 10-25 16:49 ?3519次阅读

    中科创达常衡生获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基础软件分会委员

    在汽车智能化的浪潮中,中科创达再传佳音!近日,中科创达常衡生先生被聘任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基础软件分会委员,这荣耀时刻不仅彰显了常衡生先生的卓越才能,更是中科创达在智能汽车操作系统
    的头像 发表于 08-20 09:27 ?981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