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如何布局智时代下的协作机器人生态体系

新松机器人 ? 来源:未知 ? 作者:胡薇 ? 2018-11-07 16:19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时代箴言穿越到160年后,如此恰当的还原了属于当代机器人市场的波云诡谲。值得欣慰的是,有人倒下,还会有人奋起;有人退出,就会有人坚守;有投机者抱怨这瑟瑟寒风,就会有实力派拥抱那“黄金时代”。

告别了“国产协作机器人从无到有”的光荣历史,放下了“各行业巨头携手点赞”的时代荣耀,新松人志存高远,放眼全球,昂首阔步迈向新的征程,着手布局智时代下的协作机器人生态体系。

取代还是共存?协作机器人与传统工业机器人关系微妙

自世界上第一台协作机器人在2008年诞生以来,关于协作机器人与传统工业机器人共存性的探讨就从未停止。随着近几年3C、医疗等精密领域发展如火如荼,协作机器人安全度高、部署快、作业灵活的先天优势得到了最大发挥,由此引发的“协作机器人将全面取代传统工业机器人”的言论甚嚣尘上。

对此,新松的市场判定是协作机器人与传统工业机器人将共存发展,各司其职:传统工业机器人满足规模生产,协作机器人则致力于客户多型号、小批量、个性化的产品需求。基于这种判断,新松在传统工业机器人领域和协作机器人领域并进发展,新产品、新应用不断涌现。目前,新松传统工业机器人包括负载范围在4kg~500kg的30余种产品,可面向点焊、弧焊、搬运、喷涂、装配、研磨等多个应用领域;新松协作机器人囊括单臂、双臂、复合、大负载等多种类型,并全面投入市场应用。

传统工业机器人满足规模生产。

协作机器人满足客户多型号、小批量、个性化的产品需求。

人工智能赋能协作机器人

平台化发展

新松总裁曲道奎博士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说人工智能是一项抽象的技术和概念,那么机器人就是将这项技术实体化和实用化,是人工智能让机器人有了智慧。机器人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技术平台,集成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各种尖端科技,而正是因为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融合,让机器人本身产生了质变,成为了智能时代的头号玩家。”

作为中国机器人领军企业,新松在人工智能赋能新一代机器人发展道路上的探索是全方位的,新松协作机器人也搭上了“人工智能”这架时代列车,加快平台化发展步伐。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协作机器人产品形态类人化已成趋势,新松双臂协作机器人模拟人体手臂结构,灵活度远高于单臂产品,搭载高端视觉识别技术,更适合处理相对复杂、精细的任务。

新松双臂协作机器人制作咖啡

新松自主研发的乒乓球机器人“庞伯特”集聚人工智能元素和深度学习能力,可以对对手的发球方式、挥拍动作、技术弱点进行自主判断,在对战中不断丰富数据,提升竞技水平。

第一代“庞伯特”机器人

第二代“庞伯特”机器人

新松还通过多种渠道赋予协作机器人亲和力。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像穿了金属盔甲,冷冰冰的给人以距离感,为此,新松与巴斯夫共同提出“塑三角”课题,研发全塑机器人,利用高分子材料,为人类打造超级伙伴。

创新产品是长远发展之道,

健全的产业链是沟通市场之桥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科技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是名副其实的“创新高地”。新松将协作机器人的研发生产中心布局在上海,与国际一流的理念和技术高效接轨,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助力协作机器人产业稳固发展。

新松上海国际总部

创新诚然是高科技企业立足之本,目前协作机器人行业面临的最棘手问题却不在于此。由于火热的市场关注度,全球已有超过60家厂商积极推广协作机器人。其中,“半路出家”加入机器人行业的不占少数,他们缺乏市场应用经验的积累,终端客户对其产品信息了解不足,极度依赖系统集成商的过渡作用。

对此,新松多年来深耕机器人行业的优势再次展现。新松现已形成了以自主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领先产品及行业系统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全产业价值链,在全国六大区域构建了立体化的研发及服务网络。同时,积极布局国际市场,在香港、新加坡设立子公司。丰富的行业应用经验和遍布全球的合作伙伴简化了“协作机器人厂商—系统集成商—终端客户”的常规链条,与市场高效衔接。

新松客户遍布全球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新松了解我国中小初创企业的困境,尽其所能与国内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支持民族机器人产业发展。“我们开始开发协作机器人时,是国内第一个把协作机器人平台打开的,给零部件厂商提供机会在这里实验和测试,通过无数次的测试和论证,最终完成了和国内企业的联合。机器人产业不是由某一个企业独立构成的,而是靠一个链条里所有企业的协同配合完成的。”新松副总裁杨跞说。

未来的协作机器人就在我们身边

作为全智能产品及服务供应商,新松一直致力于让自己的研发成果服务于每个行业的发展,提升每个人的生活品质。目前,新松协作机器人产品主要应用于 3C 电子、汽车零部件、机械加工等行业,未来新松协作机器人还将走进服务行业,在科研、教育、医疗、物流、商业零售等领域成为人类的得力助手。

未来的协作机器人就在我们身边

除了产品应用,新松还直接为机器人爱好者提供发展平台。2015年,新松发起了国内首个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创业大赛,向全社会提供机器人孵化平台;同期,建立了国内首个以机器人为主题的创客空间,行业和社会反响良好;此外,新松也十分重视对青少年在机器人领域的培养,建立了面向青少年的机器人实验室。对此,新松副总裁杨跞说到:“我在中学的时候,因为参加奥物竞赛,很长时间都是泡在实验室里,只有亲自动手去操作过,才能对大量知识和技术形成有效感知。未来的机器人一定是在我们身边的,所以我们希望实验室提供一种新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到这里亲手试一试。”

面向青少年的机器人实验室

马克思曾说过:“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秉承着这样的信念,在历史的长河中,多少仁人志士献身科研,青丝白发,终其一生。在这条勇者之路上,先行者值得致敬,后来人亦是英雄。如船桨搏击浪波,似繁星拥抱银河,也许他们不会被关注,更不会被铭记,也许前方之路荆棘漫漫,绝非坦途……

虽千难万阻,新松人,往矣!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协作机器人
    +关注

    关注

    2

    文章

    520

    浏览量

    30811
  • 新松
    +关注

    关注

    3

    文章

    124

    浏览量

    14132

原文标题:协作时代 携手共赢 走近智时代下的协作机器人生态体系

文章出处:【微信号:siasundy,微信公众号:新松机器人】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WRC)亮点:NVIDIA携机器人生态伙伴掀起物理AI与机器人创新浪潮

    的蓬勃活力。 作为全球领先的加速计算平台及机器人生态的核心推动者,NVIDIA 携手众多生态合作伙伴深度参与此次大会,集中展示了前沿机器人技术成果,以技术创新推动机器人向更智能、更高效
    的头像 发表于 08-14 20:12 ?479次阅读
    2025世界<b class='flag-5'>机器人</b>大会(WRC)亮点:NVIDIA携<b class='flag-5'>机器人生态</b>伙伴掀起物理AI与<b class='flag-5'>机器人</b>创新浪潮

    2024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销量同比增长27.39%

    随着协作机器人技术的持续进步及在下游市场的不断渗透,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规模正稳步扩大。
    的头像 发表于 08-05 14:03 ?282次阅读
    2024年中国<b class='flag-5'>协作</b><b class='flag-5'>机器人</b>市场销量同比增长27.39%

    华沿机器人:以协作机器人技术赋能汽车智能制造新时代

    沿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方面的核心技术,并重点讲解了华沿协作机器人在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的行业优势及应用案例。作为国产
    的头像 发表于 07-01 09:47 ?406次阅读
    华沿<b class='flag-5'>机器人</b>:以<b class='flag-5'>协作</b><b class='flag-5'>机器人</b>技术赋能汽车智能制造新<b class='flag-5'>时代</b>

    协作机器人厂商为何要自研视觉方案

    年来,不少协作机器人厂商推出了“手眼一体”的协作机器人本体产品,或在研发视觉相机及视觉软件系统。
    的头像 发表于 06-19 14:58 ?558次阅读

    大负载协作机器人还能做到多大

    协作机器人,2024年唯一实现两位数增长的工业机器人本体品类。
    的头像 发表于 06-13 09:16 ?603次阅读

    慧通测控的协作机器人有哪些测试项目?

    在智能制造与自动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协作机器人(Cobots)以其能够与人类安全、高效协同作业的特性,成为工业、医疗、物流等领域的 “新宠”。然而,要确保协作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中稳定运
    的头像 发表于 06-05 14:30 ?234次阅读
    慧通测控的<b class='flag-5'>协作</b><b class='flag-5'>机器人</b>有哪些测试项目?

    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概念不同

    在自动化生产的浪潮中,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逐渐成为企业提升效率、优化产能的得力助手。但它们并非同一概念,在功能、设计与应用场景上有着显著差异。北京沃华慧通测控有限公司凭借深厚的技术沉淀,为不同需求的企业提供适配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6-03 13:15 ?369次阅读
    工业<b class='flag-5'>机器人</b>与<b class='flag-5'>协作</b><b class='flag-5'>机器人</b>概念不同

    曙光存储出席2025中国人形机器人生态大会

    近日,曙光存储出席2025中国人形机器人生态大会,正式提出“超级隧道”技术理念,助力具身智能的模型“大脑”加速升级。同时凭借在具身智能领域数据存储的优秀表现,荣获“2025中国人形机器人生态链卓越企业”。
    的头像 发表于 04-29 14:32 ?689次阅读

    阿普奇获&quot;2025中国人形机器人生态链卓越企业生态链卓越企业&quot;殊荣

    目前,具身智能已成为科技竞争新高地、未来产业新赛道与经济发展新引擎,全球具身机器人产业增长强劲、前景广阔。4月25-26日,2025中国人形机器人生态大会暨智能机器人与未来科技展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
    的头像 发表于 04-28 17:32 ?275次阅读
    阿普奇获&quot;2025中国人形<b class='flag-5'>机器人生态</b>链卓越企业<b class='flag-5'>生态</b>链卓越企业&quot;殊荣

    大象机器人携手地瓜机器人打造全国产轻量级教育协作机械臂新标杆

    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全球机器人产业正在加速重构,据智库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教育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800亿元,其中高校实验室设备采购占比超40%。中国教育机器人生态
    的头像 发表于 04-16 15:21 ?838次阅读
    大象<b class='flag-5'>机器人</b>携手地瓜<b class='flag-5'>机器人</b>打造全国产轻量级教育<b class='flag-5'>协作</b>机械臂新标杆

    海康机器人布局关节机器人业务

    关节机器人领域迎来一位实力选手。继布局移动机器人机器视觉业务后,海康机器人正在拓展新的产品线。
    的头像 发表于 03-20 10:47 ?824次阅读

    江智康养机器人生态建设初见成效

    万已基本回收到位。同时重点关注的养老产业康养机器人生态建设项目推进也比预期的顺利,效果显著。 1机器人核心关键技术知识产权布局取得较大成果 1.1多模态下人机协同交互系统及方法(不到3个月快速授权) 对于
    的头像 发表于 01-21 11:35 ?601次阅读
    江智康养<b class='flag-5'>机器人生态</b>建设初见成效

    协作机器人要实现0.03mm路径精度有多难

    协作机器人,长期以来被套上“精度低”的魔咒。 一方面,协作机器人与传统工业机器人具有不同的设计理念和产品定位,区别于传统工业
    的头像 发表于 11-27 17:00 ?1232次阅读

    光谷机器人生态创新中心盛大启用,海默机器人携手共启智能新篇章

    10月28日,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光谷机器人生态创新中心正式启用,标志着东湖高新区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该中心不仅将成为机器人工程技术交流的基地,更是工程师智造成果孵化的摇篮
    的头像 发表于 10-31 08:04 ?914次阅读
    光谷<b class='flag-5'>机器人生态</b>创新中心盛大启用,海默<b class='flag-5'>机器人</b>携手共启智能新篇章

    工业自动化时代,如何理解“机器换人”和“人机协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传统的生产方式被智能化、自动化所取代,这也给“机器换人”这一概念带来了更加深刻的内涵。但是,在机器人日益普及的背景,人机
    的头像 发表于 09-06 15:08 ?1933次阅读
    工业自动化<b class='flag-5'>时代</b>,如何理解“<b class='flag-5'>机器</b>换人”和“人机<b class='flag-5'>协作</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