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感知,智能就无从谈起。感知不仅是物联网的起点,也是走向智能时代与高质量发展的起点。”工信部原副部长杨学山在日前结束的2018国际(徐州)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峰会上指出。
去年以来,我国物联网市场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全年市场规模突破1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麦肯锡报告指出,到2025年,物联网带来的经济效益将在2.7万亿到6.2万亿美元之间。
传感器是物联网采集数据的关键组件。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经拥有科研成果、技术和产品的敏感元件与传感器约有1.2万多种,常规类型和品种约有7000种。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传感器产业也将迎来爆发。未来五年,我国传感器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约30%,将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然而在传感器迎来广阔发展空间的当下,我国市场主要应用的传感器绝大部分仍要依赖进口,主流市场产品依赖国外配套的情况尤为突出。“与国外相比,国内传感器在产品品质、工艺水平、生产装备、企业规模、市场占有率和综合竞争能力等方面仍存在很大差距。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传感器新品研制落后5至10年,而产业化规模生产技术工艺则落后10至15年。”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理事长郭源生说。
据介绍,在国内近5000家仪器仪表企业中,有1600多家不同程度地生产制造敏感元件及传感器。国内各省市理工科大专院校、科研机构都不同程度地研发传感器、小批量生产敏感元件及传感器。由于非专业型企业比例较高,因此,在企业中传感器只为附属产品,产值相对较低,而且受重视程度不够。无论哪种类型企业,传感器产值过亿元的仅占企业总数的13%,全国不足200家,产品种类齐全的专业厂家不足3%。
谈及制约我国传感器产业发展的原因,郭源生认为,国内传感器企业对产品技术、产业规模状况缺乏深刻认识和参与能力,对传感器带有偏见和片面的认识,往往与集成电路产品、技术、工艺、规模进行对比,缺乏有雄厚实力和战略眼光的企业家。其次,由于传感器是一个多学科的高技术聚合物,因此产品品种多且批量小、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此外,国内传感器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乏高端人才特别是国际化领军人才。
针对国内传感器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郭源生认为,未来传感器应围绕工艺技术和应用两大方向进行突破。他建议传感器产业结合区域特征和优势,构建“双生态”产业链,组成国际传感器产业园——传感谷。利用5至10年时间,聚集100家以上的公司和科研院所组成特色产业集群或基地,涉及产业优势突出的专业传感器产品,形成有实力的国际化产业园区。同时,创造打造政、产、学、研、用、服六维一体(自然生态)的双生态体系,实现传感器产业化集群式发展和行业振兴。
-
传感器
+关注
关注
2567文章
53282浏览量
770113 -
物联网
+关注
关注
2933文章
46462浏览量
395553
原文标题:传感器产业急需打破依赖进口的局面
文章出处:【微信号:MEMSensor,微信公众号:MEMS】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人民日报:智能制造装备亮眼表现因何来》:今年上半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

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约1640亿元年化增长在15%以上,5大人形机器人传感器市场分析

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突破4000亿!工信部产业研究院最新数据出炉

中国工业传感器市场挑战与突破:明治传感的崛起

兆易创新MEMS气压传感器的无限可能
工业自动化万亿市场火热,传感器企业如何接住"泼天富贵"?

高盛上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测
120万亿机器人市场带火国产传感器,哪些有望率先打破垄断?(全面分析)

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预测
无人叉车的市场规模怎么样?适合使用agv的企业有哪些共同点?

液压市场规模稳健增长,博科测试IPO上市迎发展良机
面向1.8万亿市场 “传感器与精密仪器协同发展沙龙”即将举办

2035年Chiplet市场规模将超4110亿美元
SoC芯片,市场规模大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