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探索智能化背景下智能经济的发展

3lpN_ofweekgong ? 来源:未知 ? 作者:胡薇 ? 2018-09-10 16:04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当前,以AI、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与城市、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如何在智能化背景下抢占先机、赢得未来,已成为制造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9月7日,全球智能经济峰会主论坛在浙江宁波举行,全球智能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于此,共探智能化背景下智能经济的发展。

“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抓手、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中国工程院原院长、院士周济指出,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经历了数字化制造阶段、数字化网络制造阶段,当前制造业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开创了智能制造的新阶段。

如今,智能制造已逐步贯穿于产品、制造、服务的各个环节,不断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效益。以智能手机为例,周济介绍,现在智能手机的计算能力已远远超过当年的超级计算机Cray-2,最近上市的一些手机已经搭载了人工智能芯片,具有学习功能。

重大装备的智能升级也是制造业“升温加码”的缩影。“航天航空、医疗、农业等装备都注入了‘智慧’,我们的‘大国重器’装备上‘智能大脑’后,将更加先进和强大。”周济说。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会长王旭东则表示,智能经济与智慧城市是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2017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收入达到13万亿元,电子信息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呈现出产品的智能化、高端化趋势。

无疑,智能制造给众多大型制造业带来了“华丽的转身”,但如何让中小企业亦能搭乘智能化“列车”,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毛光烈认为,推广中小企业数字化制造、行业平台化服务是可行的路径。

“以浙江省中小企业探索智能制造为例,浙江新昌某轴承企业通过智能化探索,构建了智能制造行业平台化服务模式。”毛光烈表示,据今年8月底最新数据,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已完成数字化全面改造的企业达102家,进入到行业互联网平台的有82家。

毛光烈还进一步解释道,不止是中小企业,有些家庭小作坊企业就是一个数字生产线,只要数字化打通,就可通过工业互联网云平台获得服务。

未来20年,是中国制造业实现由大到强的关键期,也是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的关键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带来的的机遇,形成经济、科技和金融的深度融合、良性循环,实现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升级、跨越发展。”周济表示。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AI
    AI
    +关注

    关注

    88

    文章

    35760

    浏览量

    282482
  • 大数据
    +关注

    关注

    64

    文章

    8966

    浏览量

    140847
  • 智能制造
    +关注

    关注

    48

    文章

    5947

    浏览量

    78162

原文标题:迈向新一代智能制造:为制造业转型“升温加码”

文章出处:【微信号:ofweekgongkong,微信公众号:OFweek工控】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LCR测试仪如何实现智能化与AI融合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各个领域,测试测量行业也不例外。LCR测试仪作为电子元器件测试的重要工具,其智能化与AI的融合不仅提升了测试的精度和效率,还为电子元器件
    的头像 发表于 08-08 16:49 ?215次阅读
    LCR测试仪如何实现<b class='flag-5'>智能化</b>与AI融合

    青岛物流装备展同期论坛,柔性生产浪潮,物流系统智能化升级的路径与实践

    在柔性生产模式日益普及的背景,制造业对高效、敏捷、智能的物流系统需求激增。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正驱动物流系统向数字
    的头像 发表于 07-26 11:30 ?549次阅读

    2025年电商API发展趋势:智能化与个性

    ? 引言 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化,电商API(应用程序接口)已成为连接平台、商家与用户的核心枢纽。2025年,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驱动,电商API将加速向 智能化决策 与 个性
    的头像 发表于 07-11 14:26 ?220次阅读
    2025年电商API<b class='flag-5'>发展</b>趋势:<b class='flag-5'>智能化</b>与个性<b class='flag-5'>化</b>

    CES Asia 2025同期低空智能感知与空域管理技术论坛即将启幕

    在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CES Asia 2025亚洲消费电子展备受瞩目,同期举办的低空智能感知与空域管理技术论坛更是引发行业内外高
    发表于 07-10 10:16

    德索SMA接头的精密工艺与未来智能化发展趋势

    智能化
    德索五金电子
    发布于 :2025年07月03日 14:23:06

    酒店智能化都用到哪些芯片之高速互联型MCU CH32V317

    酒店智能化都用到哪些芯片之高速互联型MCU CH32V317 在工业4.0与物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高性能、低功耗的32位MCU成为智能
    发表于 05-30 17:02

    智能家居Mesh组网方案:实现智能化生活的无缝连接NRF52832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家居和智能家电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由于产品种类的增多和商家的众多,用户在使用智能家居产品时往往会感到困惑和不便。在这样的背景
    发表于 04-15 14:07

    工业4.0,应急电源的智能化升级之路

    在工业4.0和智慧工厂快速发展背景,电力稳定性成为保障生产连续性的关键。本文结合客户案例展示GCOM80-2NET-E方案如何通过数据防冲突机制和高效传输解决传统问题,助力电力保障智能化
    的头像 发表于 03-11 11:33 ?660次阅读
    工业4.0<b class='flag-5'>下</b>,应急电源的<b class='flag-5'>智能化</b>升级之路

    光伏电站智能化管理系统:光伏场站智能化管理的引擎

    ?????? 光伏电站智能化管理系统:光伏场站智能化管理的引擎 ?????? 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转型的背景,光伏发电作为清洁能源的核心力量,正迎来规模
    的头像 发表于 02-23 17:46 ?720次阅读
    光伏电站<b class='flag-5'>智能化</b>管理系统:光伏场站<b class='flag-5'>智能化</b>管理的引擎

    智能化管理系统:驱动未来管理与效率革命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管理系统正在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无论是智慧园区、智慧城市,还是智能制造、智慧医疗,
    的头像 发表于 02-18 14:25 ?597次阅读

    单轴测径仪也可以智能化

    技术的发展,单轴测径仪也在不断地融入新技术,变得更加智能。在单轴测径仪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数据处理、误差校正、自动测量和故障预警等方面。 蓝鹏单轴测径仪智能化的特点 1.高精
    发表于 12-31 13:55

    达实智能亮相2024建筑智能化创新与发展论坛

    为推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行业创新技术发展与应用,促进行业交流与合作,由深圳市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协会主办的“2024建筑智能化创新与发展论坛”于1
    的头像 发表于 12-19 11:45 ?668次阅读

    超声波液位计的智能化发展趋势

    在工业自动智能制造的浪潮中,超声波液位计作为重要的测量工具,其智能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超声波液位计通过发射超声波信号并接收其反射回来的信号,来测量液体或固体物料的高度。 1.
    的头像 发表于 11-23 10:52 ?868次阅读

    弱电智能化系统的防雷接地应用方案

    随着智能化建筑和城市的发展,弱电智能化系统(如智能照明系统、安防系统、网络通信系统等)在各类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系统通常涉及到大量的电子设备,这些设备在雷击或电力系统干扰的情况
    的头像 发表于 08-30 11:46 ?887次阅读
    弱电<b class='flag-5'>智能化</b>系统的防雷接地应用方案

    【?嵌入式机电一体系统设计与实现?阅读体验】+《智能化技术在船舶维护中的应用探索

    智能化技术在船舶维护中的应用探索 本文深入分析了海洋工业中污损生物对船舶性能的负面影响,并探讨了智能化技术,尤其是基于树莓派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如何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新途径。污损生物的附着不仅增加了
    发表于 08-26 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