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数字复活”,AI正在让其梦想照进现实

人工智能 ? 2018-08-27 10:31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导读:据目前的研究表明,AI可以通过“数字复活”将人类复制,也就是把一个人生前的影像资料、社交关系、信息文本等诸多数据综合起来进行处理,用计算机模拟出和真人高度类似的语言表达、行为举止等方式,用语音和语言交流(比如聊天工具)等来再现一个人生前行为特征的复活方式。

“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却还活着。”这句看似是思想层面的话语,在如今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时代,或将成为现实。

电视剧《黑镜》中,女主无法忘记车祸去世的丈夫,使用人工智能对自己的丈夫进行了克隆;而电影《超能查派》里,开启查派生命的人工智能工程师迪恩,在濒死的时候也将自己的意识复制到了机器人中,以机器人的身份获得“永生”。

思想映射到现实,随着人工智能发展至今,这些只能出现在影视剧里脑洞大开的情节,慢慢有了实现的可能,而与亲情有关的“重生”,更是让这一项技术有了悲天悯人的色彩。

人们总是难以接受亲人骤然离世的现实,因此,有不少人提出了通过人工智能将已逝的亲人“复活”,使他们继续留在自己身边的设想。一个人去世以后,生理上会自动停止细胞的代谢,但如果他的个人信息并没有消失,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虚拟形象来进行情感和行为的交互,那么社会层面上来说,这个人就还是活着的,而这也是AI“复活”亲人的原理。

“数字复活”,AI正在让其梦想照进现实

据目前的研究表明,AI可以通过“数字复活”将人类复制,也就是把一个人生前的影像资料、社交关系、信息文本等诸多数据综合起来进行处理,用计算机模拟出和真人高度类似的语言表达、行为举止等方式,用语音和语言交流(比如聊天工具)等来再现一个人生前行为特征的复活方式。

在进入AI时代之后,由于算法的丰富和算力的提高,实施“数字复活”的可行性也得到提高,我们可以将已故之人生前的话语甚至种种行为记录下来,然后通过“虚拟现实”来呈现,形成一种“复活的效果”。

美国《纽约时报》记者詹姆斯?弗拉霍(James Vlahos)的父亲因癌症病逝,在父亲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弗拉霍设计出了一款聊天程序,将父亲的话语全部录制下来,之后,他借助Pullstring平台,设计出了专属的聊天机器人程序,以此实现与去世父亲的虚拟交流。

无独有偶,俄罗斯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的CEO Eugenia Kuyda将这些年来她最好的朋友Roman Mazurenko发给她的照片、新闻标题和上千条SMS短信输入一个神经网络中,创造出一个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许多认识Roman的人都说这个机器人说话的风格就和他本人一样。

类似于上述的案例还不胜枚举,人们已经在通过“数字复活”这一AI技术,在使亲人“重生”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但如果只是通过聊天软件模拟已经设定好的对话,给人的感觉未免太过死板也太过虚无缥缈。那么,AI“复活”能否依托于日益发达的人工智能科技,寻找到其他的出路呢?智能相对论在查阅相关资料后大概总结了三种方式。

1、AI+克隆=实体

最近瑞典从事相关研究的科学家声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可以为死去的亲友创建一个意识的“复制”,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打造一种逼近真实的感触。比如我们熟知的Siri,研究者希望从类似的“智能助手”的角度入手,完成后的这个“生命的复制品”,从简单的天气问答到更加复杂的综合事件都能一一应对。而该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或许还能更进一步,就像英剧《黑镜》中的设想一样,打造具有感知能力的逝者“克隆体”。这样一来,机器人不仅能与人们交谈,还能和人类发生真正的身体接触,假如这一设想成为现实,未来人类便能够以数字的形式实现永生。

2、人造躯体,芯片助力

美国洛杉矶一家公司提出了一个新概念——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将人类“起死回生”,预计2040年将实现。洛杉矶Humai公司希望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将死人“复活”,此项计划是将人类大脑冷冻,之后通过“个性化芯片”将个人的数据编码在人造身体的芯片和传感器上,使用人工智能和纳米技术存储重要数据,涉及到会话风格、行为模式、思维过程以及人体功能信息,之后这些数据将编码成“多样化传感器技术”,它将固定在一个结合死人大脑的人造身体中。

3、转换载体,思想永生

亿万富翁伊隆·马斯克(Elon Musk)认为人类不久便可操纵并保留记忆,并将其作为自己创办的Neuralink公司的宗旨。Neuralink公司正在研发“神经织网”(neural lace)技术,即将微型电极植入脑中,将来或可用于上传和下载思想,再将思想植入已经准备好的容器中,从而实现记忆的保留。

而另一个亿万富翁俄罗斯亿万富翁德米特里·伊斯科夫(Dmitry·Itskov)在几年前提出了“永生人”的计划,又被称为“阿凡达计划”,这项计划的目标是将人类意识转移到非生物载体上,以延长生命,甚至永生不死。

亲人“重生”还需迈过哪些坎?

虽然“数字复活”技术已经成功落地,而其他的重生设想也前景广阔,但仅在该门技术发展的这几年中,就出现了大量是我们必须要面对且不得不解决的问题。智能相对论总结下来,目前至少有以下几个问题。

1、信息无价,采集无门

“数字复活”是使亲人“重生”中最简单也是我们当下可以做到的一种方法。要实现“数字复活”,首先必须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包括一个人的声音、行为、对答话语,以及更为抽象的“思维模式”,之后再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来编写相应的程序,就这一过程来看,数字复活更像是一场个人的定制服务。

而因为每一个人的思维,声音,行为的差异,信息收集必然不能通过机器来完成,往往要通过人工记录,这至少需要持续数月甚至到一年的时间,而因为这样的信息采集往往在人们垂危之时进行,就更加大了信息采集的难度。

即使有现成的信息储存在亲人那里,出于各种原因,取得信息也是十分困难。哪怕到现在,也很少有人愿意把自己已逝亲人的躯体捐献出来做医疗用或者器官捐献,思想的不开化势必会影响人们的判断。因此,对于饱受亲人离去止痛的人来说,此时AI不论是以何种身份介入,都会让他们不得不再一次回想起自己离开人世的亲人,以及泄露自己亲人的隐私,这无疑是十分冷漠残酷的。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成功的例子中,都是亲人之间所做的实验,如果这项工作由第三方来做,多少缺了一点人性关怀的意味,恐怕效果会适得其反。

2、模拟大脑难于上青天

虽然目前通过AI让亲人“重生”有众多支持者,但如果要对AI“复活”人类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势必要模拟人类的大脑活动。而对于被称为小宇宙的人类大脑,研究的难度不亚于对宇宙的探索。首先,人类大脑860多亿个神经元之间存在数万亿个连接,如果要复制数字化大脑,必须首先绘制出这些大脑神经元连接。

这有多难?科学家曾经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对一种小虫——秀丽隐杆线虫,进行了研究,这种小虫拥有非常简单的神经系统,神经元数量仅有302个,这些科学家绘制了神经元之间的7000个连接,为了完成这项工作,他们耗费了十几年的时间。

蓝色大脑计划负责人、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洛桑分校的亨利·马克拉姆曾经在《科学美国人》撰文称,“‘蓝色基因’超级计算机的性能达到了每秒千万亿次浮点运算,足够在细胞水平上模拟大鼠大脑中的2亿个神经元,但对于包含近千亿个神经元的人类大脑来说,却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模拟整个人类大脑,需要性能达到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级的超级计算机,而即便如此,要想在分子水平上模拟人类大脑依然遥不可及。

3、到底是技术的进步,还是对伦理边缘的试探

而随着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另一个我们需要担心的问题出现了:当AI复活技术发展的十分完善的时候,你怎样为你的感情正名?

AI复活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让人们见到已死的亲人,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慰藉,缓解他们的相思之苦。但是,这些“亲人”只是人为编程出来的一堆可有可无的代码,即使将来某一天有了克隆有了其他的生物载体,也难以改变你真正的亲人已经长眠于地下的事实。这些代码没有社会身份的承认,也不会对你产生真正的感情(即便会,也或许是在程序之内设定好的)。说到底,AI重生还是一种技术层面的欺骗。

因此,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一技术不仅无法产生缓解的效果,反而像是一个时时提醒的记忆投影,提醒他们亲人已经不在的事实。所以,有时或许直面死亡的痛苦和折磨才是最好的方式。

对于这种智能技术的发展,虽然其中确实隐藏着很大的风险,但不可否认的是,新技术带来的利益和其中的潜力无可估量。未来还未来,但关于未来的畅想已经向我们打开了大门,《攻壳机动队》里的电子脑,《黑镜》里的克隆人,这些遥不可及的东西或许有一天真的会成为现实。

而如何规避技术的风险,守住伦理的防线,这些都将是人类在迈向未来的每一步上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而当有一天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或许AI让亲人复活的技术才真正为我们所用。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AI
    AI
    +关注

    关注

    88

    文章

    35758

    浏览量

    282426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AI的未来,属于那些既能写代码,又能焊电路的“双栖人才”

    “部署能力”:如何10亿参数的模型跑在单片机上?如何在摄像头模组内集成AI识别功能?如何车规级芯片既算得快又能量产?这些问题,算法科学家解决不了,得靠软硬一体的工程师团队。我们在现场采访中发现,从
    发表于 07-30 16:15

    AI通话的N种新玩法,科幻照进现实

    打破次元壁,AI通话连接世界和未来
    的头像 发表于 07-18 21:39 ?2333次阅读
    <b class='flag-5'>AI</b>通话的N种新玩法,<b class='flag-5'>让</b>科幻<b class='flag-5'>照进</b><b class='flag-5'>现实</b>

    PCB制造的神秘之旅,梦想开始的地方

    从此生长, 真空腔体里锻造挺拔脊梁, 铜箔芯板PP三体合一刚强。 钻孔机凿刻出精准的希望, 那是梦想生根的地方。 化学沉铜电流脉络通畅, 情感结晶成信仰。 外层线路延续内层光芒, 曝光机不再是
    发表于 06-17 10:24

    Arm技术推动AI定义汽车成为现实

    尽管人工智能 (AI) 定义汽车看似遥不可及,但整个行业正朝着这个愿景大步前行。如今,AI 正在彻底改变驾驶体验和人车互动方式。
    的头像 发表于 06-11 15:04 ?517次阅读

    巨头押宝AI眼镜,DPVR AI Glasses将成“现实助手”?

    VR同期曝光的战略级产品DPVR AI Glasses,技术架构与功能设计理念同样指向更广阔的现实应用场景,展现出国产科技企业在智能穿戴领域的前瞻性战略布局。 影像技术预研突破,定义沉浸式记录新标准 DPVR
    的头像 发表于 05-30 10:49 ?336次阅读

    联想,AI计算发生“钟摆革命”

    AI基础设施革新,智能化越过山丘
    的头像 发表于 05-15 19:12 ?1542次阅读
    联想,<b class='flag-5'>让</b><b class='flag-5'>AI</b>计算发生“钟摆革命”

    【「零基础开发AI Agent」阅读体验】+读《零基础开发AI Agent》掌握扣子平台开发智能体方法

    储备。然后介绍AI Agen的主流平台,接着说明了扣子平台开发AI Agent的流程和策略,然后对插件、工作流、图像流、知识库等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概述。并就5大场景,11个开发案例分别从功能,使用场
    发表于 05-14 19:51

    【「零基础开发AI Agent」阅读体验】+初品Agent

    及企业的价值、开发Agent所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等。 在工具篇,涉及的内容有: Agent开发平台的演进、国内的主流开发平台、数字平台的操作要点、Agent开发的通用流程等。 在实践篇,涉及的内容
    发表于 04-22 11:51

    首创开源架构,天玑AI开发套件端侧AI模型接入得心应手

    正在推动产业迈入“芯片-工具-场景”的高效闭环。从开发、部署到优化,AI不再是少数厂商的专利,而是整个生态的机会。联发科正构建出面向未来的AI底座,每一个终端都拥有成长为“智能体”
    发表于 04-13 19:52

    数字化时代的存储变革:闪迪引领AI应用的数据支持

    数字化时代,数据已成为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随着人工智能(AI)、手机、自动驾驶的快速发展,数据存储技术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随着现阶段AI的爆发式增长,发展状态受到全球用户
    的头像 发表于 03-19 08:59 ?384次阅读
    <b class='flag-5'>数字</b>化时代的存储变革:闪迪引领<b class='flag-5'>AI</b>应用的数据支持

    “千元级”分身数字人来了!华为云 Flexus 助力中小企业探索营销新方式

    随着 AI 技术的发展和越来越多场景需求的出现,分身数字人已经在教育、金融、文旅等各行各业落地,真正实现了“从科幻照进现实”。在银行网点,有智能客服系统,它可以代替业务经理为客户提供服
    的头像 发表于 03-10 11:11 ?1654次阅读
    “千元级”分身<b class='flag-5'>数字</b>人来了!华为云 Flexus 助力中小企业探索营销新方式

    AI赋能边缘网关:开启智能时代的新蓝海

    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AI与边缘计算的结合正掀起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边缘网关作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在AI技术的加持下,正从简单的数据采集传输节点,进化为具备智能决策能力的边
    发表于 02-15 11:41

    联想刘军:共筑AI生态,引领数字创新

    入选“先锋榜·2024年度数字创新领军人物”。 在峰会上,刘军分享了他对当前中国AI产业生态的看法。他指出,一个涵盖芯片、操作系统、智算中心、AI软件栈、大模型和AI应用等领域的独特产
    的头像 发表于 01-23 10:28 ?820次阅读

    小易智联高效办公AI数字员工强势来袭,企业智能化升级轻松实现!

    在当今这个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着企业的运营格局。作为AI人工智能与RPA超自动化技术的领跑者,小易智联依托卓越的技术创新能力,精心打造了一系列高效办公AI
    的头像 发表于 11-14 14:31 ?700次阅读

    AIC3254可以在正在工作时调整寄存器的值吗?

    AIC 3254可以在正在工作时(例如正在播放音乐时),调整寄存器的值吗(例如调整音量 LOL driver gain)吗?
    发表于 10-24 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