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国内企业,谁最有可能成为“中国高通”?

电子工程师 ? 来源:未知 ? 作者:胡薇 ? 2018-08-23 08:40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高通,创办于1985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市,在全球范围内拥有33000多名员工,是全球领先的3G、4G5G企业,包括苹果、三星、华为等智能手机厂商,每卖出一部全网通手机设备,都必须向高通缴纳高额的专利授权费用。

除此之外,高通也是全球最大的无线半导体供应商,旗下的骁龙系列芯片是全球最领先、先进的移动处理器,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等特点,是目前所有中高端手机产品的主流选择。

那么,在国内,谁最有可能成为“中国式的高通”?就目前来看,最接近这一实力的,唯有华为、联发科、以及紫光三家。

华为:唯一能够在高端机领域内与高通相媲美

华为是中国大陆市场内唯一能够自主研发移动处理器的手机厂商,并且也已经实现了不俗的商业化表现。旗下的海思麒麟系列芯片在经历了多年的沉淀发展后,已被华为广泛运用于自家手机和荣耀手机身上,并逐渐被消费者所热爱。

以最新的麒麟970芯片来看,在华为Mate10、P20系列、荣耀10、V10等产品上的应用,足够证明其性能受到了用户的认可。在基带上,由于华为是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研发实力强大,因此完全摆脱了高通的控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另外,麒麟970还全球首发NPU人工智能单元,由国产品牌寒武纪研发提供,掀起了全球内芯片的Ai潮流。

但是,纵然很惊艳,但华为麒麟芯片与高通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高通采用的完全自研的CPUGPU架构,不仅性能强大,并且功耗控制也非常完美;而华为麒麟芯片则依然依赖于ARM公版架构授权,GPU方面也是如此。因此,华为芯片在GPU方面始终被认为是短板。

联发科:全球著名IC半导体设计厂商

说起中国***厂商联发科,其实很多人都用过其产品。与华为麒麟芯片相比,联发科的历史更久,虽然同样采用ARM公版授权,但联发科实际上与高通性质一样,自身并不制造手机,而是单纯的向厂商提供成品芯片。

不过,因为联发科最初被广泛用在廉价山寨机,导致其用户形象一直无法改变,中高端芯片因性能短板,始终不被国内用户认可。

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实联发科和华为麒麟海思芯片同是ARM公版架构,性能上也不比后者逊色,只不过相比起高通,两者都略有不如。

紫光:国产集成电路航母正式启航

其实紫光与高通并不相似,紫光所追赶的目标应该是三星。作为拥有强烈政府背景的紫光集团,是国产半导体产业的典型代表,它布局的是整个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而非仅仅手机芯片一种。

首先,紫光旗下已经收购了展讯和锐迪科,并联合美国Intel,开始涉足手机芯片行业,双方将联合开发基于英特尔架构和通信技术的手机解决方案,将来有可能会威胁到高通、联发科等。

然后,紫光还携手武汉新芯、西部数据等厂商布局存储行业,注册成立了全新的长江存储,预计明年正式量产64G 3D NAND芯片,届时国产内存条等产品将陆续面世,彻底摆脱三星、英睿达、镁光等内存大厂的价格垄断。

因此,单纯来看移动芯片的话,华为无疑是最有可能成为中国的“高通”。但其实,要理智看待现实,无论是华为、联发科还是紫光,都在芯片水平上与国际差距巨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时刻保持紧张,不能有一丝懈怠。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高通
    +关注

    关注

    78

    文章

    7637

    浏览量

    193745
  • 联发科
    +关注

    关注

    56

    文章

    2730

    浏览量

    257970
  • 华为
    +关注

    关注

    216

    文章

    35293

    浏览量

    256974

原文标题:国产芯片厂商中,谁会成为“中国高通”?

文章出处:【微信号:IC-008,微信公众号:半导体那些事儿】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视觉检测为何能成为工业质检的主流?

    视觉检测技术因其成熟稳定、检测精度、速度快、灵敏度、经济性好、性价比高、通用性强,长期独占鳌头。
    的头像 发表于 07-13 11:37 ?248次阅读
    视觉检测为何<b class='flag-5'>能成为</b>工业质检的主流?

    吐槽国内芯片资料

    国内企业的技术文档和欧美企业的文档,差距不是一点半点,欧美文档唯恐给你说不明白,国内文档唯恐给你说明白,这说明国内半导体
    发表于 06-02 15:17

    海川半导体SM5206—耐压电源管理芯片解决方案

    海川半导体芯片原厂出品的SM5206,以其耐压、BAT 防反接功能、200mA大涓流等卓越性能成为便携型设备的充电管理的理想选择。
    的头像 发表于 04-30 16:35 ?662次阅读
    海川半导体SM5206—<b class='flag-5'>高</b>耐压电源管理芯片解决方案

    华大九天版图寄生参数分析工具Empyrean ADA介绍

    在集成电路设计中,寄生参数是决定芯片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尤其是在先进工艺节点下,其影响愈发显著,甚至可能成为影响芯片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的头像 发表于 04-19 11:31 ?1149次阅读
    华大九天版图寄生参数分析工具Empyrean ADA介绍

    “两会”热议“机器人和飞行汽车”,核心动力电机可能会火

    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在中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这些高科技产品成为推动国内经济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同时也受到“两会”代表的高度关注,成为2025年“两会”期间的热议话
    发表于 03-31 13:35

    碳化硅Cascode JFET 为何能成为破局者

    本文作者:Brandon Becker,安森美(onsemi)电源解决方案事业部 (PSG) 营销经理 电力电子器件高度依赖于硅(Si)、碳化硅(SiC)和氮化镓电子迁移率晶体管(GaN HEMT
    的头像 发表于 02-22 13:55 ?690次阅读
    碳化硅Cascode JFET 为何<b class='flag-5'>能成为</b>破局者

    华为OceanStor A800支持DeepSeek

    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大模型的低成本与高性能成为各大科技企业竞相追逐的焦点。
    的头像 发表于 02-18 10:09 ?865次阅读
    华为OceanStor A800支持DeepSeek

    RISC-V 领军企业 SiFive 成立中国分公司,中文名称定为“芯伍科技”

    进一步加强 SiFive 的市场推广,与国内合作伙伴携手开创更多可能性。中国团队也将秉承 SiFive 的核心价值观,为更多中国企业与开发者提供高效、创新的 RISC-V 解决方案。
    发表于 01-24 16:15

    无刷电机 如是观

    无刷电机跟同步电机,结构相若,甚至可以通用。 但这逆变器,只能充当交流电源,跟电刷与换向器套件並不等效,所以,这电机只能成为同步电机。
    发表于 12-08 03:30

    面对大模型的关键跃迁,华为云为什么能成为医药健康的同行者

    大模型
    脑极体
    发布于 :2024年11月27日 09:46:43

    通发布《2023中国企业责任报告》

    不久前,通公司发布《2023中国企业责任报告》,这是通连续第九年发布其中国企业责任报告
    的头像 发表于 11-08 11:18 ?892次阅读

    中国半导体的镜鉴之路

    求NEC必须把相关的专利强制转让给日本其他国内所有的同行企业,所以,明面上看,美国人觉得也没吃亏,转让给日本NEC一家,其实这一步就把整个日本全行业带入行了,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安排,全世界范围内也不常
    发表于 11-04 12:00

    AI驱动存储需求激增,企业级SSD市场迎来国内厂商崛起

    随着人工智能(AI)应用的迅速普及,市场对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存储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企业级固态硬盘(SSD)因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当前,全球SSD市场主要由五大原厂主导,但在中国,随着AI浪潮的推动,企业级SSD产业链上的
    的头像 发表于 10-28 14:18 ?1323次阅读

    薄膜发电为什么不能成为主流

    薄膜发电作为一种利用薄膜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技术,虽然具有高效、灵活和环保等优势,但在成为主流能源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原因:
    的头像 发表于 10-03 16:23 ?1172次阅读

    地瓜机器人全新亮相:引领机器人时代&quot;母生态&quot;的革新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每一个细微的创新都可能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关键力量。地平线旗下的“地瓜机器人”官方公众号正式揭晓了其历经九年精心打磨的全新面貌,标志着这家企业在机器人领域的深度布局与远大愿景正式启航。
    的头像 发表于 08-21 16:40 ?1640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