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科学研究发现,音频空间感是由视觉体验调节,盲人用时间感知空间

mK5P_AItists ? 来源:未知 ? 作者:工程师郭婷 ? 2018-08-05 11:34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在书籍和电影中,盲人通常用超敏感的听力帮助他们在现实世界中穿梭。但是,8月发表在i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在至少一种情况下,盲人比那些视力正常的人更难辨别声音的位置。

意大利研究人员发现,盲人需要额外的时间线索判断一组扬声器中发出声音的设备的相对位置。然而,那些视力正常的人(但被蒙上眼睛)可以更容易地分辨相对位置。

“这项工作告诉我们,音频空间感是由视觉体验调节的。”论文第一作者、意大利理工学院的Monica Gori说,“在缺乏视觉的情况下,听觉空间技能并不总是得到增强——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会受到损害。”

Gori和同事招募了17名盲人和17名年龄相当的视力正常者参与这项研究。所有参与者在进入一个房间之前都被蒙上了眼睛,他们面前是23个扬声器。从左到右,3个扬声器发出了“哔”的一声,参与者被要求判断第二个发声的扬声器是更接近第一个还是第三个。

第一轮实验中,在每次哔声之前,都有一个750毫秒的统一时间延迟。在接下来的两轮,哔声的间距会出现变化。结果显示,被蒙住眼睛的视力正常者通常可以判断出哔声的相对位置,不管它是如何计时的。然而,时间的变化极大影响了盲人参与者的判断。

当哔声延迟与扬声器之间的物理距离成正比时,盲人参与者可以最准确地判断出位置。但当延迟统一时,盲人判断位置变得困难。当时间延迟被错误匹配时,盲人参与者作出准确判断就更难。

“这一结果表明,盲人假设物体在空间的速度恒定,并利用时间线索推断空间的感觉。”Gori说。

Gori团队的初步数据显示,幼儿也会使用时间线索判断声音之间的空间距离。这可能意味着大脑在开发过程中使用交叉感觉的交互作用构建空间表征。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音频
    +关注

    关注

    30

    文章

    3058

    浏览量

    83738
  • 扬声器
    +关注

    关注

    29

    文章

    1342

    浏览量

    64360

原文标题:科学研究发现,盲人用时间感知空间

文章出处:【微信号:AItists,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学家】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如何降低视频占用空间

    发现不同分辨率图像保存的视频大小接近,1分钟的视频都是30MB,如下图 我最终目的是希望保存视频占用空间小一点,同时我也没有找到降低帧率的方法,目前只能使用默认的30帧
    发表于 08-14 06:25

    NVIDIA AI助力科学研究领域持续突破

    随着 AI 技术的广泛应用,AI 正在成为科学研究的引擎。NVIDIA 作为重要的技术推手,持续驱动着 AI 系统解锁更多领域的科学突破。
    的头像 发表于 08-05 16:30 ?408次阅读

    XR空间音频革命:苹果、三星推出新技术,ASAF成Vision Pro最佳搭档

    Audio)格式:Apple Spatial Audio Format(ASAF,苹果空间音频格式),可以用来打造真正沉浸式的音频体验。 ? ASAF 通过确保使用声学提示来渲染音频
    的头像 发表于 07-20 00:11 ?2144次阅读

    飞睿UWB超宽带定位测距技术,数字钥匙重塑智能生活,高精度厘米级定位无解锁

    钥匙消失了,门却更懂你。当厘米级定位遇见空间感知,一场从“主动操作”到“无响应”的智能革命已悄然到来。
    的头像 发表于 07-15 15:23 ?489次阅读
    飞睿UWB超宽带定位测距技术,数字钥匙重塑智能生活,高精度厘米级定位无<b class='flag-5'>感</b>解锁

    ALVA空间智能视觉锁付方案重塑精密制造未来

    面对传统锁付设备在柔性、精度与数据闭环上的核心痛点,ALVA Systems 依托全球领先的空间智能视觉,以“自主感知-智能决策-精准执行”的闭环架构,推出颠覆性解决方案,为中国制造迈向“精度革命”与“柔性革命”提供关键支点。
    的头像 发表于 07-10 10:27 ?470次阅读

    厘米级精准定位+无解锁,飞睿智能UWB技术定义智能门锁新风尚

    UWB技术引领智能门锁进入无精准时代。 新一代UWB智能门锁基于厘米级空间感知(误差±3cm),通过TOF算法精准判定用户位置与意图,当用户进入预设安全区(0.1-1米)即自动解锁,彻底告别手动
    的头像 发表于 07-09 10:56 ?1758次阅读
    厘米级精准定位+无<b class='flag-5'>感</b>解锁,飞睿智能UWB技术定义智能门锁新风尚

    肇观电子全新推出多目视觉模组方案

    在工业物流车间,机器人因光线突变误判货架距离,导致碰撞停机;在家庭场景中,服务机器人因视角盲区忽略低矮障碍,引发安全风险……环境光干扰、运动模糊与空间感知局限,已成为各类机器人包括人形机器人落地的三大“视觉枷锁”。
    的头像 发表于 07-01 17:33 ?566次阅读

    明晚开播 |数据智能系列讲座第7期:面向高泛化能力的视觉感知系统空间建模与微调学习

    鹭岛论坛数据智能系列讲座第7期「面向高泛化能力的视觉感知系统空间建模与微调学习」明晚8点精彩开播期待与您云相聚,共襄学术盛宴!|直播信息报告题目面向高泛化能力的视觉
    的头像 发表于 06-24 08:01 ?404次阅读
    明晚开播 |数据智能系列讲座第7期:面向高泛化能力的<b class='flag-5'>视觉</b><b class='flag-5'>感知</b>系统<b class='flag-5'>空间</b>建模与微调学习

    隧道管廊振动温度传感器:构筑地下空间安全感知网络

    文章山东华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加速的背景下,隧道与综合管廊作为城市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安全性备受关注。传统人工巡检方式难以满足复杂地下环境的监测需求,而振动温度
    的头像 发表于 06-11 10:45 ?299次阅读
    隧道管廊振动温度传感器:构筑地下<b class='flag-5'>空间</b>安全<b class='flag-5'>感知</b>网络

    直播预约 |数据智能系列讲座第7期:面向高泛化能力的视觉感知系统空间建模与微调学习

    鹭岛论坛数据智能系列讲座第7期「面向高泛化能力的视觉感知系统空间建模与微调学习」6月25日(周三)20:00精彩开播期待与您云相聚,共襄学术盛宴!|直播信息报告题目面向高泛化能力的视觉
    的头像 发表于 05-29 10:04 ?243次阅读
    直播预约 |数据智能系列讲座第7期:面向高泛化能力的<b class='flag-5'>视觉</b><b class='flag-5'>感知</b>系统<b class='flag-5'>空间</b>建模与微调学习

    Ceva与联发科合作,升级移动空间音频体验

    近日,Ceva与联发科携手,将空间音频技术提升至新高度,为移动娱乐带来身临其境的听觉盛宴。双方合作将Ceva的Ceva-RealSpace Elevate多声道空间音频解决方案,这一集
    的头像 发表于 01-13 15:17 ?637次阅读

    德力西电气到访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座谈交流

    近日,德力西电气总裁楼峰携核心管理团队,到访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座谈交流。
    的头像 发表于 01-08 16:19 ?1311次阅读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

    阅读这一章后,我深感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的结合正引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科学革命,以下是我个人的读后: 1. 技术革新与生命科学进步 这一章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如何通过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发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二章AI for Science的技术支撑学习心得

    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中的核心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这些技术构成了AI for Science的基石,使得AI能够处理和分析复杂的数据集,从而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模式和规律。 2. 高性能
    发表于 10-14 09:16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创新学习心得

    人工智能:科学研究的加速器 第一章清晰地阐述了人工智能作为科学研究工具的强大功能。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AI能够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发现传统方法难以捕捉的模式和规律。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处理
    发表于 10-14 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