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中科院教授:为什么中国技术远远落后于美国 因为路子走岔了

xPRC_icunion ? 来源:电子发烧友网 ? 作者:工程师谭军 ? 2018-07-16 09:05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自从1949年起,直到现在,我们国家从上到下,始终不懂什么是科学,特别是不懂什么是工程科学(国内习惯称为“技术科学”);始终不尊重科学,不尊重科学家。一系列政治运动是打击科学家的,扼杀了科学家的(个性化)的创造性。如果再不从源头上彻底整改,没有“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核心技术”何来?创新何来?”

森根兄:

你的来信推荐我读《科技日报》总编辑刘亚东发表的一篇好文章“除了那些核心技术,我们还缺什么?”。我也收到多位朋友转给我这一文章,有的打上括号“深度好文”。我已经阅读。我理解大家称“好”,大概在于两点:

1. 对我国科技现状说了真话;

2. 指出我国科技落后的三个原因。

我先说说刘亚东的第一点:

关于科技现状,刘亚东说了真话。他说,“中国的科学技术与美国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这本来是常识,不是问题。”这句话,他说得对。他还说,“国内偏偏有一些人,一会儿说‘新四大发明’,一会儿说‘全面赶超’、 ‘主体超越’,‘中国现在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都分别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算得有整有零,说得有鼻子有眼。舆论无疑对此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国际上的中国威胁论提供了口实。那些把中国建设成就夸大其词的與论,无论出于什么动机,都有百害而无一利,其结果是误国害民。”

刘亚东进一步谈到,“只有认识到差距,才有可能弥补差距,否则我们的中国梦将永远是中国梦。……中兴事件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是一件大好事,好就好在它让更多的国人正视了中美科技实力的巨大差距,惊醒梦中人!”

关于科技现状,我还想补充说一些我所了解的当前中国科学院和高校的令人着急的现状。

今天的中国科学院与三十年前相比,第一,物质条件大为改善,表现在两个方面:国家投入逐年增加,科研装备比较先进;第二,论文多。

可是,大部分经费集中在军工技术项目,少部分才是基础研究和国民经济急需课题。科研人员人自为战,忙于多多发表论文、找关系、跑项目,年轻骨干为买不起房子、为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而苦恼。

今天的高校,教授不愿意到课堂讲课;所做的研究和中科院类似,但求数量而不讲质量。著名大学居然创建和开办六七十个“各类”学院,把知识碎片化了,让学生无所适从,学不到应有的系统知识,打不好基本功。学校不再提倡“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而提倡与领导保持一致,“听话,出活”。

我再说说刘亚东的第二点:

刘亚东提出问题说:“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的核心技术亟待攻克?是否有一些共性原因阻碍了我们攻克这些核心技术?”他的答案是三点:“第一,缺乏科学武装;第二,缺乏工匠精神;第三,缺乏持之以恒的情怀。”

我认为,他说的三点也的确是阻碍科技发展的原因,但是他说的是技术层面上的因素,还不是主要的共性原因。

要找根本的原因,必须分析现状背后的“所以然”,必须追踪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

请允许我先简单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科院的科技发展的历史:

一) 1956年,中央政府为了系统地引导科学研究为国家建设服务,开始着手制定新中国第一个中长期科技规划——《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坊间称“十二年规划”)。集中了几百名专家学者参加规划编制工作。最后阶段,周恩来***邀请钱学森负责规划的综合组,综合各方面的建议,最终形成《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综合提出原子能的和平利用、无线电电子学中的新技术、喷气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精密仪器等12个重点任务;并对数学、力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地理学等8个基础学科做出了系统的规划。规划还提出了1956年的4项紧急措施。

钱学森1955年回国以后,联手钱伟长创建了力学研究所,接着钱学森等按“十二年规划”,在中科院内部倡议建立了其他几个新技术研究所,即:原子能所、计算机所、半导体所、电子所和自动化所等。

二) 但好景不长,紧接着在1957年,展开了整风反右运动。力学所的副所长钱伟长就因为提倡“教授治校”被打成右派分子。当年协助钱学森创建力学所的得力助手朱兆祥也因为去探望副所长钱伟长而被打成“反党分子”。力学所从此,在“大跃进运动”、“反右倾运动”、“四清运动”等历次政治运动中,科学家人人自危。

《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名存实亡,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所也没有为实现规划要求的发展高新技术和基础学科而开展扎实的研究。

三)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10年的结果是大革文化的命,大革科学的命,文革中中科院131位有真才实学的科学家被打倒,229人遭害致死(据《学习时报》2009年9月29日第3版),其中就有力学所的林鸿荪、程世祜先生。

四) 在文革中,周培源1972年10月6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一篇5000多字的阐述基础理论的教学和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文章,同时给周恩来***写信,提出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三点建议。周***在这封信上作了重要批示,指出基础理论研究很重要,并告诫人们对于基础理论研究重要性的认识不要像浮云一样,一吹就过去了。后来的事实说明,基础研究就像云一样,一吹就过去了。

五) 粉碎“四人帮”后,国内出现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制定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划,表彰先进人物,奖励优秀研究成果,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创造性,1978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全国上下重新回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常轨道上来,改革开放开始起步。

郭沫若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发表了讲话,热烈地欢呼说,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他说,科学是讲求实际的。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同时,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才能发展科学……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他祝愿老一代科学工作者老当益壮,为我国科学事业建新功,为造就新的科学人才做出贡献。

六) 全国科学大会大会审议通过了《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同时还制定了《科学研究主要任务》、《基础科学规划》和《技术科学规划》。

七) 赵卢之争:1981年5月,卢嘉锡在学部委员大会上当选为中科院院长。这是迄今中科院历史上唯一的一位“民选院长”。卢院长为中科院的改革和建设倾注心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推动科学院从行政领导为主向学术领导为主过渡,实行所长负责制;对科研工作实行分类管理,创立了开放研究实验室制度;同时多方开展横向合作等。尽管他努力组织科技人员到生产实践中寻找科学研究课题,但是还是遭到赵紫阳***的严厉批评,说中国科学院没有进入国民经济主战场。

卢嘉锡不畏强权,据理力争地辩说,我们进了主战场,但是,不是你说的主战场。中科院的主要任务是科学研究,寻求科学规律,撰写科学论文;我们不是产业部门,不生产产品。在卢嘉锡的心目中,完成《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基础科学规划》和《技术科学规划》是中国科学院的主要任务。反观此前三十年的历史,中科院一直在上级“急功近利”的主导下,帮助产业部门解决一些零碎的技术问题。《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和《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都不了了之。

八) 既然中科院院长不听***的指挥,那换院长是简单的办法。接下来的三任院长努力寻求中国科学院的出路。

九) 80年代晚期,中科院领导考虑到中央的财政困难,说要学习中央推出的“一国两制”,中科院实施“一院两制”——“以开发养科研”,发动和鼓励各个研究所兴办了许多公司。同时,把全院的“技术系统”也解散了。

有两个典型案例来说明“以开发养科研”对中科院造成了大破坏:

一个是力学研究所。1990年的一天,中科院力学研究所领导宣布改制,不再采用研究室编制,而采用面向技术开发的联队编制,联队内设立开发公司,研究工作要结合开发;同时宣布解散力学所最活跃的三个研究室:钱学森创建的“物理力学研究室”,郭永怀创建的“电磁流体力学和等离子体力学力学研究室”,以及郑哲敏创建的“爆炸力学研究室”。

另一个是中国当代科技改革史上所谓“著名的儿子管老子”事件,即1994年, 中科院委托联想公司对计算所实施企业化管理,由柳传志兼任计算所所长。计算所大部分员工认为,联想对计算所的企业化管理不仅无助于所里的科研,反而造成负面影响。计算所的科技形势每况愈下,几乎垮台。仅仅半年后,联想“抛弃”了计算所。

1999年10月,中科院重新作出决定,回复从事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的国家研究所——计算所,可是人员大部分已经流失,损失惨重。夏培肃院士当时表示,计算所过去、现在和将来一直系属于中科院的国立研究机构,而绝非市场行为。2009年院领导坦承,当年“联想管计算所”是错误的。

十) 90年代晚期,中科院领导提出改革口号“知识创新工程”,主要内容有:中关村住宅大拆迁,改建为商用楼,争取把世界“500强”总部尽可能吸引到中关村来,以求“市场换技术”;让2/3资深研究员下岗,为年轻人让位和增加报酬;实施定量化的绩效考核制度(论文篇数、创收金额)。这样的绩效考核制度还祸害了全国的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从此,追求数量放弃质量,科研质量急剧下降,抄袭伪作盛行。2001年,《Nature》发表社论“China’s Hopes and Hypes”,提醒中国防止假冒伪劣。

十一) 新世纪以来,中科院领导依然跳不出功利主义旋涡怪圈,以论文篇数、创收金额的绩效考核标准,使整个中科院“泥菩萨过河”,朝不保夕。

十二) 不久前,郑哲敏在《学习时报 2017.12.27》上发表了“从钱学森的技术科学思想谈起”,阐明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呼吁研究技术科学(工程科学)对于发展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性;认为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队,应主要承担研究和发展技术科学的任务。研究重点应当是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准服务的研究项目,如生命科学和(家园)环境科学,而不只是军工技术。

纵观以上历史事实,阻碍科技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清楚的。自从1949年起,直到现在,我们国家从上到下,始终不懂什么是科学,特别是不懂什么是工程科学(国内习惯称为“技术科学”);始终不尊重科学,不尊重科学家。

一系列政治运动是打击科学家的,扼杀了科学家的(个性化)的创造性。不能认为钱学森、郭永怀和郑哲敏缺乏科学武装、工匠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情怀。如果再不从源头上彻底整改,刘亚东所说的三个缺乏还会继续下去,“核心技术”也不会凭空产生。试想:没有“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创新何来!

森根兄,上面说的只是基于我作为中国科学院的一份子的经历和经验,可能是片面的,还望得到你的指教。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5

    文章

    29147

    浏览量

    242171
  • 自动化
    +关注

    关注

    29

    文章

    5797

    浏览量

    85564

原文标题:中科院教授来信:举国上下身陷功利漩涡,“核心技术”何来?创新何来!

文章出处:【微信号:icunion,微信公众号:半导体行业联盟】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美国AI事务负责人警告:中国半导体设计能力最多只落后两年!

    在出口管制情况下,中国依然能取得进展。他说:「 在DeepSeek之前,人们以为中国的AI模型落后好几年,但后来我们意识到他们只落后几个月
    的头像 发表于 06-20 16:37 ?359次阅读

    全球首个AI设计芯片系统诞生,来自中科院

    电子发烧友网综合报道,近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处理器芯片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软件研究所,推出全球首个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处理器芯片软硬件全自动设计系统 ——“启蒙”。 ? 该系统实现从芯片硬件到
    的头像 发表于 06-16 00:11 ?2395次阅读

    飞利信与中科测源技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近日,北京飞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利信)与中科测源技术(以下简称:中科测源)在飞利信大厦十二层会议室举行座谈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开展低空经济、具身智能机器人及可信数
    的头像 发表于 05-22 11:35 ?580次阅读

    中科创达亮相微软中国创想未来峰会

    近日,在微软中国创想未来峰会上,中科创达副总裁杨新辉受邀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阐述中科创达助力中国车企出海的方案和布局。同时,现场也展出了中科
    的头像 发表于 05-08 15:56 ?503次阅读

    中科曙光助力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打造溪悟大模型

    近年来,以大规模预训练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为科研创新提供全新范式。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依托正负电子对撞机等大科学装置,积累了海量高价值实验数据,如何高效利用数据、加速成果产出,成为研究所面临的核心课题。
    的头像 发表于 05-06 15:19 ?452次阅读

    中关村泛联一行来访中科驭数

    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研究(以下简称“中关村泛联”)专职副院长金毅敦一行来访中科驭数,双方探讨了6G技术发展现状,以及DPU在6
    的头像 发表于 04-14 10:26 ?685次阅读

    佛山智能装备与华数机器人在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研究成果

    manipulation with Multimodal Foundation Models: an embodied Al paradigm”刊登在中科院一区TOP级SCI期刊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
    的头像 发表于 04-09 15:40 ?618次阅读
    佛山智能装备<b class='flag-5'>院</b>与华数机器人在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研究成果

    中科昊芯DSP产品及公司信息

    中科昊芯是一家致力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研发的高科技企业,源自中国科学院的科技成果转化,其创始团队拥有中科院自动化所的深厚背景,自2016年起便投身于RISC-V处理器的研究。依托RISC-V
    发表于 04-07 09:16

    中科本原完成B2轮融资

    中科本原源于中科院,长期专注DSP芯片研发,在该领域有20余年技术积累。公司采用自主创新架构,面向工业控制、新能源、电动汽车、轨道交通、人形机器人和视音频处理等领域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DSP芯片。
    的头像 发表于 03-13 09:42 ?571次阅读

    调查称韩国半导体技术全面落后中国

    根据韩国科技评估与规划研究(KISTEP)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韩国半导体技术全面落后中国。KISTEP针对39名韩国国内专家实施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截至去年,若将
    的头像 发表于 02-24 15:32 ?795次阅读

    红木棉电子携手中科院,国内首条干法全固态电池线诞生

    2025年2月,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从东莞市红木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木棉电子”)传出。该公司与中科院系统强强联合,由双方技术和科研骨干组成的团队,历经一年多的不懈探索与试验,成功设计、开发
    的头像 发表于 02-17 15:31 ?647次阅读
    红木棉电子携手<b class='flag-5'>中科院</b>,国内首条干法全固态电池线诞生

    中科院温兆银教授:锂离子电池表面梯度富镍阴极

    ? 研究背景 镍丰富的分层氧化物正极材料(如LiNixCoyMnzO2, 简称NCM)因其高理论比容量、快速的电子/离子传输速率和较高的输出电压,成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理想候选正极材料。特别是高镍NCM(镍含量x > 0.8),能在高电压下提供超200 mAh g??的比容量。 高镍NCM正极材料面临的挑战依然显著,包括: 界面不稳定性:高镍正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容易与电解液发生副反应,导致形成不稳定的界面层(CEI),并加剧容量损失。 相变问题:在充放
    的头像 发表于 11-22 10:18 ?1250次阅读
    <b class='flag-5'>中科院</b>温兆银<b class='flag-5'>教授</b>:锂离子电池表面梯度富镍阴极

    面向未来数据中心的存储平台技术挑战与探索

    近日,中国计算机学会第十三期CCF秀湖会议在苏州CCF业务总部&学术交流中心正式拉开帷幕。本次会议就“新应用与硬件驱动下的存储技术创新”主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郑纬民
    的头像 发表于 11-06 10:43 ?648次阅读

    第四章:对广东龙芯2K0300-蜂鸟板-v1.0视频教程我的感触

    工程师)对LoongArch内核架构演讲。 龙芯云平台技术及应用.mp435:11分钟30.62MB 文件大小 2023-05-09发表。其内容是2023年度龙芯杯精英百强赛前培训,龙芯发展历程,中科院计算所,三大架构
    发表于 09-11 18:10

    开启全新AI时代 智能嵌入式系统快速发展——“第六届国产嵌入式操作系统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圆满结束

    计算机学院牛建伟教授主持。 中科院软件所副所长、总工程师,武延军研究员做了“AI大模型时代下的操作系统发展思考”主题演讲。 武延军介绍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指出应用的高速发展给操作系统带来的算力和数
    发表于 08-30 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