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倾佳电子行业洞察:碳化硅(SiC)模块加速全面取代IGBT模块的深度剖析

杨茜 ? 来源:jf_33411244 ? 作者:jf_33411244 ? 2025-09-09 10:46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倾佳电子行业洞察电力电子技术演进的必然:碳化硅(SiC)模块加速取代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模块的深度剖析,SiC模块正在加速革掉IGBT模块的命!

wKgZPGixr76AclXZABc74ZEXKeQ706.png

倾佳电子(Changer Tech)是一家专注于功率半导体和新能源汽车连接器的分销商。主要服务于中国工业电源、电力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倾佳电子聚焦于新能源、交通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三大方向,并提供包括IGBT、SiC MOSFET、GaN等功率半导体器件以及新能源汽车连接器。?

倾佳电子杨茜致力于推动国产SiC碳化硅模块在电力电子应用中全面取代进口IGBT模块,助力电力电子行业自主可控和产业升级!

倾佳电子杨茜咬住SiC碳化硅MOSFET功率器件三个必然,勇立功率半导体器件变革潮头:

倾佳电子杨茜咬住SiC碳化硅MOSFET模块全面取代IGBT模块和IPM模块的必然趋势!

倾佳电子杨茜咬住SiC碳化硅MOSFET单管全面取代IGBT单管和大于650V的高压硅MOSFET的必然趋势!

倾佳电子杨茜咬住650V SiC碳化硅MOSFET单管全面取代SJ超结MOSFET和高压GaN 器件的必然趋势!

摘要

wKgZPGixr72AD4gAABEzy41TdGw074.png

倾佳电子旨在深入分析电力电子领域从传统硅基IGBT模块向新型碳化硅(SiC)模块过渡的根本原因与必然趋势。IGBT虽在中高压应用中扮演了数十年核心角色,但其固有的开关损耗、传导损耗以及“尾电流”等技术瓶颈,已成为现代高频、高效、高功率密度应用发展的制约。SiC作为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凭借其卓越的物理特性——宽禁带、高临界击穿电场、高热导率——从根本上克服了这些局限。

倾佳电子通过详尽的器件物理与系统级比较,论证了SiC MOSFET相较于Si IGBT在以下方面的核心优势:第一,能效革命,凭借低导通电阻(RDS(on)?)和近乎零反向恢复的单极性特性,SiC显著降低了系统总损耗。第二,功率密度飞跃,高开关频率使得无源元件(电感、电容)得以小型化,结合优异的散热性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功率密度。第三,系统成本优化,尽管SiC模块单位成本较高,但其带来的系统级简化(小型化、轻量化、精简散热)使得总成本(TCO)更具竞争力。

wKgZPGizZ62AeDn6AAGggruhVxk242.png

倾佳电子进一步以基本半导体(BASiC Semiconductor)的系列SiC模块(如BMF系列、BMS系列)为实证,通过量化分析其RDS(on)?、开关能量(Eon?, Eoff?)和封装特性,具体阐述了SiC技术在电动汽车(EV)充电桩、太阳能逆变器、储能系统以及工业高频应用等前沿领域的巨大技术优势。倾佳电子指出,SiC对IGBT的取代并非全盘否定,而是在高压、高频、高效率市场需求的驱动下,一场不可逆转的技术范式变革。

第一章:电力电子技术演进的宏观背景

1.1 硅基IGBT的时代与局限性

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作为一种电压驱动的双极性器件,凭借其高耐压和大电流处理能力,在中高压电力电子领域(如工业电机驱动、变频器等)占据了数十年的主导地位。它的器件结构是将一个p+层加到MOSFET芯片的n+层背面,使其能够通过电导调制效应来降低导通电阻(RDS(on)?)和导通压降,从而在处理大电流时表现出优越的性能 。

wKgZO2i_kEaAGXdCAANVmmiGbjA337.png

然而,IGBT的成功也伴随着其固有的技术瓶颈。其中最核心的局限在于其传导损耗与开关损耗之间的内在矛盾。由于IGBT是一种双极性器件,其导通时通过注入少数载流子(空穴和电子)来降低n-漂移区的电阻率,实现电导调制。但在关断时,这些注入的少数载流子必须被清除。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导致了“尾电流”(Tail Current)的产生,即在IGBT关断时,集电极电流(IC?)无法迅速降至零,而是会持续一个短暂但不可忽略的时间 。

wKgZPGi_kOSAZseWAAC0lerVCWE336.png

这种尾电流现象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当IGBT关断时,集电极-发射极电压(VCE?)迅速升高,而尾电流在这一高电压下持续流动,从而产生了显著的关断损耗(Eoff?)。这一损耗与开关频率呈线性关系,频率越高,总开关损耗越大。这从根本上限制了IGBT在高频应用中的效率和性能,使其通常只能在20kHz左右的开关频率下工作 。因此,在追求更高工作频率、更高效率和更紧凑体积的现代电力电子系统中,IGBT的这一固有缺陷成为其发展的关键制约。

wKgZPGi_kOmAKuToAAyvR9732xA252.png

1.2 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崛起:SiC的物理根基

宽禁带(Wide-Bandgap, WBG)半导体材料的出现为突破硅基器件的局限性提供了根本性的解决方案。碳化硅(SiC)作为最成功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之一,其禁带宽度约为3.26 eV,是传统硅(Si)材料1.1 eV的近3倍 。这一物理特性是SiC器件所有卓越性能的源头,使其能够从根本上超越硅基器件。

wKgZO2ixr9KAB_fEAAtEeYZcyJI764.png

核心物理特性对比与洞察

禁带宽度(Bandgap): SiC的宽禁带意味着在高电场或高温环境下,价带电子不易跃迁至导带,从而极大地抑制了漏电流和本征激发 。这一特性使SiC器件能够耐受更高的工作温度(超过 175°C)并维持出色的可靠性,这为简化高功率系统的散热设计提供了可能 。

临界击穿电场(Critical Breakdown Field): SiC的临界击穿电场强度是Si的约10倍 。这一特性至关重要,它允许SiC器件在实现相同耐压等级时,将漂移区(drift layer)做得更薄,同时提高掺杂浓度 。这直接导致了单位面积导通电阻( RDS(on)?)的大幅降低,是SiC在导通损耗方面优于IGBT的物理基础。此外,更小的芯片面积也为提高功率密度创造了条件 。

wKgZO2i_kbiAClAEAA8-zAdfn2c064.png

热导率(Thermal Conductivity): SiC的热导率约为Si的3倍 。这一优越的导热性能使得SiC器件能够更有效地将芯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导出去 。高热导率不仅能降低结温,提高器件可靠性,也是实现更高功率密度的关键。它使得系统可以使用更小、更轻的散热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取消主动散热,从而显著降低系统的总体积、重量和成本 。

饱和电子漂移速率(Saturation Electron Drift Velocity): SiC的饱和电子漂移速率约为Si的2倍 。这一特性直接决定了载流子在器件中的移动速度。更快的漂移速率意味着SiC器件能够实现更快的开关速度,这对于追求高开关频率、降低动态开关损耗的应用至关重要 。

1.3 SiC与IGBT的技术范式之争:从器件结构到系统集成

wKgZPGi_knKAdnoEAAJrD7WjH_0225.png

SiC MOSFET与IGBT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材料的替代,更是一场从器件物理到系统集成层面的技术范式变革。

器件结构与工作原理 IGBT作为双极性器件,依赖少数载流子进行电导调制以实现低导通压降,但代价是关断速度受限于少数载流子的复合过程,从而产生尾电流损耗 。而SiC MOSFET是一种单极性、多数载流子器件,其导通和关断过程仅涉及多数载流子(电子)的移动,从根本上消除了尾电流,实现了极快的关断速度和极低的开关损耗 。

反向恢复特性: IGBT通常需要并联一个快恢复二极管(Freewheeling Diode),该二极管在从导通切换到关断状态时会产生反向恢复电流(Irr?),导致额外的开关损耗和电磁干扰(EMI)。相比之下,SiC MOSFET的体二极管(Body Diode)具有非常快的反向恢复特性,或者通过内置SiC肖特基二极管(SBD)实现了“零反向恢复”(Zero Reverse Recovery)。这从根本上消除了反向恢复损耗,是SiC能够实现高频高效的又一核心原因。

系统集成与封装挑战: SiC器件的超快开关速度带来了新的挑战。高di/dt和高dv/dt使得功率模块的杂散电感(Stray Inductance)成为影响性能的关键因素 。当大电流快速关断时,杂散电感会产生高电压尖峰( Vovershoot?=Lstray?×di/dt),可能导致器件损坏 。因此,仅仅将IGBT芯片替换为SiC芯片是不足以发挥其性能优势的。SiC功率模块必须采用低杂散电感的创新封装设计,如基本半导体的Pcore?? 2 E2B封装,其杂散电感典型值仅为8nH 。这一封装设计是确保SiC性能得以充分发挥并保证系统可靠性的关键。

第二章:SiC技术革新的根本原因与必然趋势

2.1 核心驱动因素:效率、功率密度与工作频率

SiC技术之所以能够加速取代IGBT,其根本原因在于它能为电力电子系统带来革命性的能效、功率密度和工作频率提升。

2.1.1 卓越的系统能效提升

wKgZPGi_kqeAayvkAAOkmkk7uD4724.png

SiC MOSFET相较于Si IGBT在能效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有研究表明,用SiC MOSFET替换IGBT后,总功耗可降低41% 至70% 。特别是在关断损耗方面,由于SiC器件没有尾电流,其关断损耗可比IGBT降低高达78% 。在实际应用中,一项针对20 kW逆变器的比较研究显示,在125 kHz的开关频率下,SiC逆变器的效率比Si IGBT逆变器高出近3个百分点 。

此外,SiC在部分负载(Part Load)下的效率优势尤为突出。IGBT在低电流下存在一个“膝点电压”(Knee Voltage),导致其在部分负载条件下的传导损耗高于SiC MOSFET 。这一特性在电动汽车(EV)等应用中至关重要,因为车辆大部分时间都在部分负载下运行。SiC在这些条件下的高效率能够显著延长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并在相同续航里程下允许使用更小容量的电池,从而节省成本 。

2.1.2 高功率密度与小型化设计

SiC的高频工作能力是实现系统小型化的关键。SiC器件的开关频率可达数百千赫兹,远高于IGBT通常被限制的20kHz 。高开关频率允许设计者减小无源元件(如电感、电容和变压器)的尺寸和重量,因为这些元件的体积与工作频率成反比 。这不仅能减少物料清单(BOM)成本,也使得整个系统设计更加紧凑和轻量化。

同时,SiC的优越热性能也为高功率密度设计提供了支持。由于SiC的高热导率和低损耗,在相同峰值负载下,SiC逆变器的功耗仅为IGBT版本的61% 。这意味着SiC逆变器产生的热量更少,对散热的需求也相应降低。因此,散热系统可以减小40%,甚至可以采用更小、成本更低的散热片 。这种散热系统的“瘦身”直接导致了模块/封装尺寸减小超过50%,为整个系统的小型化和轻量化奠定了基础 。

2.2 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市场格局

wKgZPGixr72AD4gAABEzy41TdGw074.png

SiC技术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由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共同推动的必然趋势。

市场规模与驱动力: SiC功率模块市场正经历高速增长。预计市场规模将从2025年的11.3亿美元增至2034年的119.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高达29.97% 。这一增长主要由电动汽车(EV)的广泛应用驱动,EV的牵引逆变器和快速充电桩是SiC模块最主要的市场,其次是太阳能和储能系统以及工业应用 。

wKgZO2i6CPaAPBQEACVVeotjATY664.png

成本挑战与供应链成熟度: 尽管技术优势显著,但SiC目前仍面临高昂的制造成本挑战。SiC晶圆是最大的成本驱动因素,其成本是硅晶圆的3倍以上,占SiC MOSFET制造成本的40%以上 。这主要是因为SiC材料极高的硬度、复杂的晶体生长工艺(升华法而非传统的熔融法)以及晶圆固有的缺陷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行业正在积极向8英寸(200mm)大尺寸晶圆过渡,以通过规模化生产来降低单位芯片成本 。

IGBT的短期共存与长期演变: SiC对IGBT的取代并非全盘否定。在超大电流(>3000A)、成本敏感型或低频工业应用中,IGBT在短期内仍将具有一定的优势 。然而,在电动汽车、光伏储能等对高压(>650V)、高频和高效率有强烈需求的高增长市场,SiC模块正持续取代IGBT模块的市场份额 。因此,未来的电力电子市场将呈现SiC和IGBT长期共存、但在不同细分市场各据优势的局面,SiC将在高成长性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第三章:倾佳电子代理的基本半导体BASiC SiC模块的技术优势与应用剖析

wKgZO2izfYmASAElAAmWZxkaQyc958.png

3.1 模块系列概览与技术亮点

基本半导体(BASiC Semiconductor)的SiC模块系列,如BMF和BMS系列,充分利用了SiC材料的卓越特性,并通过先进的封装技术将这些优势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性能。

下表总结了基本半导体部分代表性SiC模块的关键参数,展示了其在不同电流等级和封装类型下的性能表现:

模块型号 封装类型 VDSS? ID? (TC? 或 TH?) RDS(on).typ? (25°C) Rth(j?c)?
BMF008MR12E2G3 Pcore?? 2 E2B 1200 V 160 A (80°C) 8.1 mΩ 0.13 K/W
BMF011MR12E1G3 Pcore?? E1B 1200 V 120 A (80°C) 13.0 mΩ 0.21 K/W
BMF60R12RB3 34mm 1200 V 60 A (80°C) 21.2 mΩ 0.70 K/W
BMF80R12RA3 34mm 1200 V 80 A (80°C) 15.0 mΩ 0.54 K/W
BMF120R12RB3 34mm 1200 V 120 A (75°C) 10.6 mΩ 0.37 K/W
BMF160R12RA3 34mm 1200 V 160 A (75°C) 7.5 mΩ 0.29 K/W
BMF240R12E2G3 Pcore?? 2 E2B 1200 V 240 A (80°C) 5.5 mΩ 0.09 K/W
BMF360R12KA3 62mm 1200 V 360 A (90°C) 3.7 mΩ 0.11 K/W
BMF540R12KA3 62mm 1200 V 540 A (90°C) 2.5 mΩ 0.07 K/W
BMS065MR12EP2CA2 Pcore? 12 EP2 1200 V 25 A (100°C) 65.0 mΩ 0.80 K/W

低杂散电感封装: SiC器件的超快开关速度对封装提出了严苛要求。例如,基本半导体的BMF008MR12E2G3模块采用Pcore?? 2 E2B封装,其典型杂散电感(Lp?)仅为8 nH 。低杂散电感设计能够有效抑制高 di/dt关断时产生的电压过冲,从而保护器件免受损坏,是实现SiC高频高效性能的关键。

氮化硅陶瓷基板: 多个模块(如BMF008MR12E2G3和BMF240R12E2G3)采用氮化硅(Si3?N4?)陶瓷基板,这并非偶然 。氮化硅陶瓷以其卓越的热导率、高强度和优异的机械性能而闻名,能够有效传导热量并承受大功率应用中频繁的热循环(Power Cycling)冲击 。这极大地提升了模块的长期可靠性。

铜基板: 34mm和62mm封装的高功率模块(如BMF540R12KA3)则采用铜基板 。铜基板提供优化的热扩散路径和出色的热性能,是高功率模块中用于增强散热能力和机械可靠性的行业标准 。

3.2 关键性能参数的量化分析

3.2.1 导通性能:R_{DS(on)}的温度特性

SiC MOSFET的一大优势在于其导通电阻(RDS(on)?)随温度的变化特性。通过分析基本半导体模块的参数,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趋势。例如,BMF240R12E2G3模块在Tvj?=25°C时的典型R_{DS(on)}为5.5 mΩ,而在T_{vj}=175^{circ}C时增加至10.0 mΩ 。同样,BMF540R12KA3的典型 R_{DS(on)}从2.5~mOmega(25°C)增加到4.3mΩ(175°C)。

这一数据趋势表明,尽管SiC MOSFET的导通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其增幅可控,且在高温下仍能保持较低的绝对值。这与硅基IGBT在高电流和高温下性能退化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SiC的这一特性对于热设计至关重要,它能防止热失控(Thermal Runaway),确保器件在高温下的稳定工作。

wKgZPGixr2SARFXBABJhLEozm4U342.png

3.2.2 开关性能:E_{on}与E_{off}的深入解读

SiC模块的开关能量(E_{on}和E_{off})在不同温度下的表现,是其优于IGBT的又一关键量化证据。以下表格展示了部分代表性SiC模块在不同温度下的开关能量值:

模块型号 温度 (Tvj?) Eon? (典型值) Eoff? (典型值)
BMF008MR12E2G3 25°C 3.1 mJ 0.7 mJ
BMF008MR12E2G3 150°C 2.3 mJ 0.6 mJ
BMF160R12RA3 25°C 8.9 mJ 3.9 mJ
BMF160R12RA3 175°C 9.2 mJ 4.5 mJ
BMF240R12E2G3 25°C 7.4 mJ 1.8 mJ
BMF240R12E2G3 150°C 5.7 mJ 1.7 mJ

数据分析显示,与IGBT的开关损耗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特性不同,这些SiC模块的E_{on}和E_{off}值在高温下(150°C 或 175°C)与低温下(25°C)相当,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如BMF008MR12E2G3和BMF240R12E2G3)略有降低 。这一独特的温度特性证明了SiC在高温高频工作时的稳定性,也进一步证明了其低损耗特性,这对于需要在恶劣环境下持续高效运行的应用至关重要。

3.3 典型应用领域的技术适配性

SiC模块的核心技术优势使其成为多个高增长应用领域的理想选择。

应用领域 SiC核心技术优势 具体实现价值
电动汽车充电桩与逆变器 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高频工作能力、耐高温 延长续航里程;支持高功率快充;减小逆变器体积和重量。
太阳能与储能系统 高能效、高频工作能力、高可靠性 提升能量转换效率;减小逆变器体积和重量;提高系统在恶劣环境下的稳定性。
工业高频应用(如焊接机、感应加热) 快速开关、低损耗 提高系统效率和响应速度;显著减小变压器和电感等磁性元件尺寸。

电动汽车充电桩与逆变器:HPD DCM高功率SiC模块凭借其低损耗、高功率密度特性,完美契合电动汽车(EV)应用中对高电压(800V电池系统)、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的需求 。SiC模块的高效率能有效延长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而其高频工作能力则能支持更高功率的快速充电,从而显著缩短充电时间 。

太阳能与储能系统: SiC模块的低损耗和高频特性直接优化了光伏逆变器和储能变流器的性能。高效率意味着能捕获更多的太阳能,而高频工作能力则能减小逆变器的体积和重量,从而简化安装和维护 。此外,SiC的高温耐受性和可靠性也使得这些系统能在各种严苛的环境下稳定运行。

工业高频应用: 在感应加热、焊接机等高频工业应用中,SiC模块的快速开关能力和低损耗特性带来了巨大价值。这些系统可以采用更高的工作频率,从而显著减小变压器、电感等磁性元件的尺寸,提高设备效率和响应速度 。

wKgZPGi0E3WAXnm6ABOH8BDApj4543.png

第四章:总结与展望

4.1 SiC的全面优势与挑战总结

SiC模块加速取代IGBT的根本原因,是材料、器件、封装和系统层面的协同优势。在材料层面,SiC的宽禁带、高临界击穿电场和高热导率为一切优势奠定了物理基础。在器件层面,其单极性结构从根本上杜绝了IGBT的尾电流问题,实现了高频低损耗。在封装层面,低杂散电感和高可靠的氮化硅、铜基板确保了SiC器件性能的充分发挥。在系统层面,这些优势最终转化为更高的能效、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更低的总体拥有成本(TCO)。

然而,SiC的普及仍面临关键挑战。高昂的晶圆制造成本是其市场渗透的主要障碍 。SiC的硬度、复杂的晶体生长工艺以及晶圆缺陷率都推高了生产成本。此外,SiC的快速开关特性也对驱动电路设计、EMI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深圳市倾佳电子有限公司(简称“倾佳电子”)是聚焦新能源与电力电子变革的核心推动者:
倾佳电子成立于2018年,总部位于深圳福田区,定位于功率半导体与新能源汽车连接器的专业分销商,业务聚焦三大方向:
新能源:覆盖光伏、储能、充电基础设施;
交通电动化:服务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电控、电池、电机)及高压平台升级;
数字化转型:支持AI算力电源、数据中心等新型电力电子应用。
公司以“推动国产SiC替代进口、加速能源低碳转型”为使命,响应国家“双碳”政策(碳达峰、碳中和),致力于降低电力电子系统能耗。
需求SiC碳化硅MOSFET单管及功率模块,配套驱动板及驱动IC,请搜索倾佳电子杨茜

4.2 未来技术发展与市场前景展望

wKgZPGizZ56AHT2AAAY1SSdASk8954.pngwKgZPGizZ52AT9RTAATwqBmHySw108.pngwKgZO2izZ52AXhbCAAWqrhkuEMQ018.pngwKgZO2ixr72AFC0AAAgKsqXYEk0569.pngwKgZO2izZ5-AWfgoAAftGrzlebE922.pngwKgZPGizZ6OATf2QAA8TJn5joYA115.png

尽管面临挑战,SiC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未来,SiC技术将向大尺寸晶圆(如200mm)发展,以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制造成本 。同时,封装技术也将持续创新,以应对更高的功率密度和热管理需求,例如先进的封装和系统级封装将成为主流 。

随着成本的持续下降和技术的不断成熟,SiC模块有望在未来十年内成为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智能电网工业自动化等多个高增长领域的主导者。SiC模块将会全面革掉IGBT模块,在高压、高频、高效率市场与IGBT形成竞争并逐渐占据主导。IGBT只能在小部分领域(如超高电流、成本敏感型或低频工业应用)保持一席之地,但SiC模块将不可逆转地引领电力电子技术进入一个全新的高能效、高功率密度时代。

审核编辑 黄宇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SiC
    SiC
    +关注

    关注

    32

    文章

    3317

    浏览量

    66489
  • IGBT模块
    +关注

    关注

    8

    文章

    120

    浏览量

    16945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电子深度洞察AIDC电源系统技术演进与SiC MOSFET应用价值分析

    设备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电子聚焦于新能源、交通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三大方向,并提供包括IGBTSiC MOSFET、GaN等功率半导体器
    的头像 发表于 09-09 21:07 ?127次阅读
    <b class='flag-5'>倾</b><b class='flag-5'>佳</b><b class='flag-5'>电子</b><b class='flag-5'>深度</b><b class='flag-5'>洞察</b>AIDC电源系统技术演进与<b class='flag-5'>SiC</b> MOSFET应用价值分析

    电子推动SiC模块全面替代IGBT模块的技术动因

    、电力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电子聚焦于新能源、交通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三大方向,并提供包括IGBT
    的头像 发表于 09-07 14:57 ?711次阅读
    <b class='flag-5'>倾</b><b class='flag-5'>佳</b><b class='flag-5'>电子</b>推动<b class='flag-5'>SiC</b><b class='flag-5'>模块</b><b class='flag-5'>全面</b>替代<b class='flag-5'>IGBT</b><b class='flag-5'>模块</b>的技术动因

    电子SiC碳化硅MOSFET功率模块在电力电子应用中对IGBT模块全面替代

    、电力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电子聚焦于新能源、交通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三大方向,并提供包括IGBT
    的头像 发表于 09-05 08:36 ?795次阅读
    <b class='flag-5'>倾</b><b class='flag-5'>佳</b><b class='flag-5'>电子</b><b class='flag-5'>SiC</b><b class='flag-5'>碳化硅</b>MOSFET功率<b class='flag-5'>模块</b>在电力<b class='flag-5'>电子</b>应用中对<b class='flag-5'>IGBT</b><b class='flag-5'>模块</b>的<b class='flag-5'>全面</b>替代

    电子行业洞察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控技术深度解析:SiC功率模块的变革与未来

    设备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电子聚焦于新能源、交通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三大方向,并提供包括IGBTSiC MOSFET、GaN等功率半导体器
    的头像 发表于 09-05 06:18 ?221次阅读
    <b class='flag-5'>倾</b><b class='flag-5'>佳</b><b class='flag-5'>电子</b><b class='flag-5'>行业</b><b class='flag-5'>洞察</b>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控技术<b class='flag-5'>深度</b>解析:<b class='flag-5'>SiC</b>功率<b class='flag-5'>模块</b>的变革与未来

    电子SiC碳化硅MOSFET开关行为深度研究与波形解析

    链。电子聚焦于新能源、交通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三大方向,并提供包括IGBTSiC MOSFET、GaN等功率半导体器件以及新能源汽车连接
    的头像 发表于 09-01 11:32 ?726次阅读
    <b class='flag-5'>倾</b><b class='flag-5'>佳</b><b class='flag-5'>电子</b><b class='flag-5'>SiC</b><b class='flag-5'>碳化硅</b>MOSFET开关行为<b class='flag-5'>深度</b>研究与波形解析

    电子SiC碳化硅MOSFET开关行为深度解析及体二极管的关断特性

    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电子聚焦于新能源、交通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三大方向,并提供包括IGBTS
    的头像 发表于 09-01 08:53 ?416次阅读
    <b class='flag-5'>倾</b><b class='flag-5'>佳</b><b class='flag-5'>电子</b><b class='flag-5'>SiC</b><b class='flag-5'>碳化硅</b>MOSFET开关行为<b class='flag-5'>深度</b>解析及体二极管的关断特性

    基于SiC碳化硅功率模块的高效、高可靠PCS解决方案

    进口IGBT模块,助力电力电子行业自主可控和产业升级!
    的头像 发表于 06-08 11:13 ?594次阅读
    基于<b class='flag-5'>SiC</b><b class='flag-5'>碳化硅</b>功率<b class='flag-5'>模块</b>的高效、高可靠PCS解决方案

    硅基时代的黄昏:为何SiC MOSFET全面淘汰IGBT

    ,助力电力电子行业自主可控和产业升级! 电子杨茜咬住SiC
    的头像 发表于 05-30 16:24 ?528次阅读
    硅基时代的黄昏:为何<b class='flag-5'>SiC</b> MOSFET<b class='flag-5'>全面</b>淘汰<b class='flag-5'>IGBT</b>?

    国产SiC碳化硅功率模块全面取代进口IGBT模块的必然性

    国产SiC模块全面取代进口IGBT模块的必然性 ——
    的头像 发表于 05-18 14:52 ?630次阅读
    国产<b class='flag-5'>SiC</b><b class='flag-5'>碳化硅</b>功率<b class='flag-5'>模块</b><b class='flag-5'>全面</b><b class='flag-5'>取代</b>进口<b class='flag-5'>IGBT</b><b class='flag-5'>模块</b>的必然性

    SiC碳化硅模块设计方案在工商业储能变流器(PCS)行业迅速普及

    SiC碳化硅模块设计方案在工商业储能变流器(PCS)行业迅速普及,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的技术优势和市场驱动因素:
    的头像 发表于 04-30 14:30 ?401次阅读
    <b class='flag-5'>SiC</b>(<b class='flag-5'>碳化硅</b>)<b class='flag-5'>模块</b>设计方案在工商业储能变流器(PCS)<b class='flag-5'>行业</b>迅速普及

    电子提供SiC碳化硅MOSFET正负压驱动供电与米勒钳位解决方案

    SiC-MOSFET,SiC功率模块驱动板,驱动IC)分销商,聚焦新能源、交通电动化、数字化转型三大方向,致力于服务中国工业电源,电力电子装备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的头像 发表于 04-21 09:21 ?445次阅读
    <b class='flag-5'>倾</b><b class='flag-5'>佳</b><b class='flag-5'>电子</b>提供<b class='flag-5'>SiC</b><b class='flag-5'>碳化硅</b>MOSFET正负压驱动供电与米勒钳位解决方案

    碳化硅户用工商业50kW光伏并网逆变器设计方案

    电子杨茜介绍全国产碳化硅SiC功率器件(如BASiC基本股份)50kW光伏逆变器设计方案:
    的头像 发表于 02-13 12:17 ?507次阅读
    全<b class='flag-5'>碳化硅</b>户用工商业50kW光伏并网逆变器设计方案

    BASiC基本股份国产SiC碳化硅MOSFET产品线概述

    电子杨茜致力于推动国产SiC碳化硅模块在电力电子
    的头像 发表于 02-12 06:41 ?556次阅读
    BASiC基本股份国产<b class='flag-5'>SiC</b><b class='flag-5'>碳化硅</b>MOSFET产品线概述

    高频感应电源国产SiC碳化硅模块替代英飞凌IGBT模块损耗计算对比

    模块,助力电力电子行业自主可控和产业升级! 电子杨茜咬住
    的头像 发表于 02-10 09:41 ?576次阅读
    高频感应电源国产<b class='flag-5'>SiC</b><b class='flag-5'>碳化硅</b><b class='flag-5'>模块</b>替代英飞凌<b class='flag-5'>IGBT</b><b class='flag-5'>模块</b>损耗计算对比

    高频电镀电源国产SiC碳化硅模块替代富士IGBT模块损耗对比

    模块,助力电力电子行业自主可控和产业升级! 电子杨茜咬住
    的头像 发表于 02-09 20:17 ?702次阅读
    高频电镀电源国产<b class='flag-5'>SiC</b><b class='flag-5'>碳化硅</b><b class='flag-5'>模块</b>替代富士<b class='flag-5'>IGBT</b><b class='flag-5'>模块</b>损耗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