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倾佳电子推动SiC模块全面替代IGBT模块的技术动因

杨茜 ? 来源:jf_33411244 ? 作者:jf_33411244 ? 2025-09-07 14:57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倾佳电子推动SiC模块全面替代IGBT模块的技术动因与SiC模块应用系统级优势深度研究

倾佳电子(Changer Tech)是一家专注于功率半导体和新能源汽车连接器的分销商。主要服务于中国工业电源电力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倾佳电子聚焦于新能源、交通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三大方向,并提供包括IGBT、SiC MOSFET、GaN等功率半导体器件以及新能源汽车连接器。?

倾佳电子杨茜致力于推动国产SiC碳化硅模块在电力电子应用中全面取代进口IGBT模块,助力电力电子行业自主可控和产业升级!

倾佳电子杨茜咬住SiC碳化硅MOSFET功率器件三个必然,勇立功率半导体器件变革潮头:

倾佳电子杨茜咬住SiC碳化硅MOSFET模块全面取代IGBT模块和IPM模块的必然趋势!

倾佳电子杨茜咬住SiC碳化硅MOSFET单管全面取代IGBT单管和大于650V的高压硅MOSFET的必然趋势!

倾佳电子杨茜咬住650V SiC碳化硅MOSFET单管全面取代SJ超结MOSFET和高压GaN 器件的必然趋势!

一、引言:第三代半导体替代浪潮与国产突破的时代大势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结构向低碳化、清洁化和智能化转型,电力电子行业作为支撑新能源、交通电动化和高端制造的基石,正经历深刻技术变革。以碳化硅(SiC)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器件,凭借高压、高频、高温和低损耗的物理特性,正加速取代以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为代表的第二代硅基半导体,从而推动光伏、储能、电镀电源、新能源汽车等关键应用场景的系统升级和国产替代。倾佳电子作为国内BASiC(基本半导体)官方一级代理,通过多年方案推广和市场深化,成为推动SiC模块全面替代IGBT的排头兵之一,其在高频、高温、低损耗等维度上的技术积累和推广模式对电力电子行业影响深远。

wKgZPGiKLKqAShsQADK_uu_1dBw942.pngwKgZPGiKLKeAOMUIACOFdnXt8PU371.pngwKgZPGeWK1yAOeWJAKQ1CMWu2yQ695.png

高频高效、系统级降本、供应链自主可控与国家战略高度支撑,促使SiC模块成为兼具商业价值和战略意义的关键环节。本报告基于倾佳电子代理的BASiC SiC模块相关技术文献、产业分析、公开报道和应用实证,系统梳理国产SiC模块在技术性能、系统效益、供应链安全、政策生态等方面对IGBT的全面超越,并结合各主流落地场景,剖析其在推动中国电力电子自主可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二、SiC与IGBT模块关键性能对比分析

2.1 材料物理与器件结构

碳化硅(SiC)作为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对比硅(Si)基IGBT在材料层面实现了突破性进步

禁带宽度:SiC为3.26 eV,硅为1.12 eV,带来更高的本征耐压和高温可靠性;

临界击穿场强:SiC达3-4 MV/cm,是硅基材料的约10倍,使其适用于更高电压的功率应用;

热导率:SiC(约3.3~4.9 W/cm·K)是硅(1.5 W/cm·K)的3倍以上,显著改善高温运行的散热设计;

电子饱和迁移率:SiC高于Si,有利于高频应用的快速开关。

从器件结构看,SiC MOSFET为单极型、宽带隙器件,无“拖尾电流”(尾电流);IGBT则为MOS+双极型混合,存在载流子注入和拖尾电流问题,限制了高频性能和效率。

wKgZO2i0E9CAHIQeABQsQ3sJLfY990.pngwKgZO2ixr9KAB_fEAAtEeYZcyJI764.pngwKgZPGixr72AD4gAABEzy41TdGw074.png

2.2 核心电气性能对比表

性能维度 SiC MOSFET模块(以BASiC 62mm为例) 传统IGBT模块(以主流1200V为例)
封装规格 62mm工业标准 62mm、EconoDual3等标准
赛道适用性 光伏、储能、工控、主驱 光伏、储能、工控、主驱
电压等级 650V/1200V/1700V/2000V 650V/1200V/1700V
典型导通阻抗 2.5~7.5mΩ @160A/18V Vce(sat) 1.8~3.5V @300A
开关频率 >100kHz、tr/tf<60ns <20kHz、tr/tf>200ns
允许结温 175~200℃ 150℃
开关损耗 Eon+Eoff典型 20-50mJ @175℃ 100mJ以上
热管理 热阻0.07~0.29K/W,散热简化 热阻~0.06K/W,散热复杂
反向恢复 二极管Qrr<1μC,trr<30ns 外附快恢复二极管Qrr>5μC
系统效率 >98.5% 95-96%
系统体积重量 小型化、集成度高 散热/磁性元件大
综合损耗 传统IGBT的20-40% 基线
初始成本 持平或略高 持平或略低
全生命周期 高可靠、寿命2倍于IGBT 典型10年
EMC性能 低EMI 易有EMI尖峰

注:具体参数会随型号/应用变化略有不同,上表体现主流趋势,BASiC为主国产模块代表。

2.3 详细对比说明

导通与开关损耗方面,SiC模块因单极导电与低Rds(on)特性,高压大电流下损耗远低于IGBT(如实际应用中SiC模块导通损耗可低60-80%),且关断无尾电流,适合高频与动态工况。高频时,IGBT开关损耗呈几何倍数增长,应用受限。

高温与高压能力上,SiC的热导率和高击穿场使其支持更高结温(175~200℃),更快散热,电路模块可承受更苛刻环境而无需大幅增加散热系统,整体系统体积/成本降低。

系统级优化表现为高频小型化(可减少电感、电容和散热体体积30~50%)、高效率和超可靠性,尤其适用于对能效、功率密度和连续运行要求极高的新兴领域,如新能源车、集中式储能/电解、光伏/风储等。

成本方面,目前SiC初期采购价已与进口IGBT持平甚至更低,长期运行能效和维护、体积等因素使其LCC(全生命周期成本)更优。

系统级创新在于采用低电感、高绝缘、高兼容性封装(如BASiC 62mm/HPD平台),对高压大功率系统可平滑升级。

三、BASiC SiC模块关键技术性能与驱动配套创新

wKgZPGixr76AclXZABc74ZEXKeQ706.png

3.1 BASiC模块技术亮点与国际对标

BASiC(基本半导体)作为国内第三代半导体研发制造的头部企业,通过自主芯片设计、车规级封装、工艺流程迭代,打造了具有国际对标能力的SiC模组/分立器件。倾佳电子作为其一级代理,实现了高效分销与场景化推广。

关键技术性能及亮点主要包括:

超低导通电阻:如BMF540R12KA3 1200V/540A模块@25°C Rds(on)仅2.5mΩ,175°C下4.3mΩ,负载能力出色;

高速开关特性:tr=60ns、tf=41ns,Eon+Eoff极低;

高温稳定性:支持175~200°C持续结温运行,热阻低至0.07K/W;

高封装一体化:Si?N?陶瓷基板+铜底板,超低杂散电感(14nH),抗弯强度优于AlN封装,器件寿命2~3倍于IGBT;

可靠性:通过AQG324等车规级认证,典型工业应用中无分层/失效;

多标准封装:全面兼容62mm、HPD、TPAK、DCM、EconoDual等国际工业标准,便于平滑产业导入与跨平台升级。

wKgZPGixr2SARFXBABJhLEozm4U342.png

3.2 全栈驱动方案创新与配套生态

BASiC及倾佳电子围绕主流SiC模块推出完整驱动与配套方案,攻克了SiC在极高频、硬开关、EMI和系统安全的一系列难题,提升了工程适配与批量落地能力:

专用门极驱动芯片(如BTD5350MCWR):峰值输出10A,无需推挽环节,集成米勒钳位,有效抑制直通误开通,大幅降低EMI风险;

高频DCDC辅助电源BTP1521x系列:输出6W,支持-4V/+18V双极供电,频率可达1.5MHz,满足多通道、高EMI场景供电要求;

保护与互锁设计:集成直通保护、软启动、欠压与过流保护,适配宽功率平台;

应用级参考设计:如工业级BSRD-2503方案,开放参考设计、仿真模型和EMC优化支持,解决客户导入时的驱动、热仿真、电磁兼容等各类实际难题,极大缩短项目验证周期。

3.3 驱动与系统设计差异化分析

SiC相较IGBT,在驱动、并联、板级设计等方面具有根本性变化:

需要更高的栅压和更小的寄生参数控制,强调-4V~+18V负压关断和高dV/dt能力;

板级布局强调“近距离+对称性”,减少开关尖峰和环路电感损耗;

并联能力增强,正温度系数自然均流,易于实现高可靠并联输出;

驱动与主控协同设计,利于LLC拓扑、ANPC三电平等新一代高频硬开关架构系统集成。

wKgZPGi0E3WAXnm6ABOH8BDApj4543.png

四、系统级效益与成本分析

4.1 高频、高功率密度效应带来的系统革新

系统级损耗与功率密度是SiC替代IGBT的直接体现,如BASiC-BMF160R12RA3 50kW高频感应电源应用案例:

导通损耗:SiC约为30W/IGBT约234W,降低87%;

开关损耗:SiC约187W/IGBT约800W,降低76%;

总损耗:SiC约216W/IGBT超1034W,整体仅21%,系统效率提升显著,寿命延长且散热需求锐减,适用更大功率密度场景。

高频化带来了模块整体、散热、磁性元件(如电感电容)体积减少,设备小型化程度达30~50%,极大节约了系统配套及空间成本。

4.2 成本优化路径与经济性提升

目前SiC模块采购成本已趋于IGBT或低于进口IGBT,但其真正价值体现在全生命周期TCO(总拥有成本)优化:

高效率直接降低能耗,年均运行电费节省5~20%;

体积小、散热系统简化(风冷可替代水冷),初装成本下降5~10%;

高寿命、低故障率,运维与更换成本降半;

投资回报周期(ROI)例证:储能/光伏/工商业系统普遍缩短至1~2年,后续收益更快兑现;

随着规模化和8英寸晶圆国产突破,SiC模块单价正持续逼近硅基器件,使大批量应用经济性突破临界点

4.3 系统方案进化与未来趋势

随着行业标准化,“平台+模块化”趋势日益明显。以致BASiC平台为代表的行业新一代封装,积极推动通用封装、工艺极简化和全工况适配,进一步降低系统开发与适配门槛;BASiC配套设计有效解决实际产品场景落地的问题,推动SiC大规模产业化。

五、主流应用场景的示范及落地案例

5.1 光伏逆变器应用

全国产SiC光伏逆变器方案现已在工商业、分布式、集中式等场景广泛落地。

SiC模块(如BASiC B2M040120Z)替代传统IGBT,支持60kHz至>100kHz高频开关,系统体积减半,满载效率突破98.8%(高于IGBT方案2%),成为高端市场标配;

支持主流三电平T型、ANPC等新型高效拓扑,现场实测通过中国/欧盟等多项并网与EMC标准,兼容多路MPPT和分布式拓扑;

逆变平台尺寸大幅缩小,BOM与散热成本合计下降超20%,助推大规模光伏平价上网进程。

wKgZO2ixr72AFC0AAAgKsqXYEk0569.png

5.2 储能变流器(PCS)的标配升级

SiC模块已成为国内工商业储能和电网/大规模储能PCS的首选核心器件

125kW及以上PCS,BASiC SiC模块导入带来能效提升12%、功率密度提升25%、系统体积降2550%,主要核心指标显著优于IGBT;

实际场景中,PCS-PCS一体柜数量减少8-10台,布设更紧凑,运行费用降低,年节电可达20万度以上;

维护周期倍增,可靠性与环境适应性大幅提升,支持2000V及以上高压系统,适配未来超大规模新能源场景。

5.3 高频电镀/感应/焊接电源升级

高频电镀电源采用BASiC 62mm SiC模块(如BMF160R12RA3)替代IGBT(如富士2MBI300HJ-120-50/英飞凌FF300R12KS4),导通和开关损耗降低约60-80%,设备体积缩小30%,年电费/运维费用节省可观,成为电镀、电泳、氢能制备等高耗能工业项目首选升级路径;

在50kW高频电源对比仿真中,SiC方案总损耗仅为传统方案的30%,系统效率提升到98.4%,节能环保优势突出20;

SiC模块可支持高达100~150kHz高频,满足焊机、电解等多变负载和复杂控制需求,拓宽了工业领域技术升级的广度和深度。

5.4 新能源汽车主驱/电控/充电系统

wKgZO2izZ52AXhbCAAWqrhkuEMQ018.png

六、供应链安全、国家战略与政策支撑

6.1 国产化率提升与产业安全

SiC模块已覆盖上游衬底、外延、中游芯片/模块/驱动、下游系统方案全链条;天岳先进、三安光电、士兰微、BASiC等头部企业打破国际垄断;

国产6英寸SiC衬底年均产能超100万片,8英寸正批量投产(国内企业2024年出货10万片),设备国产化率持续提升,价格已至国际售价的35-60%;

SiC器件模块国产化率2023年已达38.8%,在储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突破50%,供应链风险显著降低。

6.2 国家战略、政策创新与应用推广

十四五及多轮专项政策将第三代半导体列为战略新兴产业关键环节,明确提出SiC为重点攻关方向;

政策红利:补贴、产业基金、技术标准落地(如中国主导的IEC国际标准)、优先采购权及税收、金融支持等全方位推动产业升级;

国内头部企业(BASiC、比亚迪半导、方正微等)批量中标储能、汽车、轨道交通等国家级项目,有效促进自主可控和供应链安全;

以车规级标准向工业/储能/电网场景外溢,为“双碳”目标下中国新型电力系统升级提供科技基础底座。

6.3 国际格局下的中国机遇

SiC产业中国占全球晶圆产能比重由35%提升至2025年预计超60%,价格战与规模化反向影响国际价格,逐步主导全球产品标准与市场体系;

国内SiC产业链专利年授权增速达58%,技术壁垒、标准规则制定能力大幅增强,为中国产业脱离“卡脖子”状态提供战略纵深。

七、倾佳电子与BASiC代理业务创新实践

7.1 倾佳电子企业定位与市场服务

倾佳电子作为BASiC?官方授权一级代理,服务新能源、数字电力、交通电动化等战略新兴行业,聚焦SiC MOSFET模块应用推广及供应链平台打造,是中国SiC模块全面替代IGBT的重要推动者与创新者;

核心覆盖产品线:光伏/储能、工业电源、新能源汽车主驱/OBC、AI算力中心、高频感应、焊机、轨道交通等领域多系列标准模块与分立器件,配套全栈驱动IC、辅助电源芯片连接器系统;

战略服务体系:通过全国多地本地化工程支持、现货调配、技术仿真和EMC服务,加速SiC应用落地进程,实现“器件+方案+交付”一体化赋能;

领先的方案推广经验获BASiC“年度市场拓展进步奖”,典型项目实现行业首批量产导入。

7.2 技术推广理念与生态协同创新

主张“技术替代+系统平台化”,以BASiC第三代SiC产品为武器,推动主流工业和新能源场景彻底革新传统IGBT;

搭建“供应链+工程服务”平台,驱动创新器件、智能驱动、模块化方案全链融合,催生降本增效的系统级价值;

积极联合客户、行业协会、院校机构,推动标准共创、产业链协同和全生命周期生态闭环;

着力推动本土化、可信交付、数据驱动的供应链模式,借助平台赋能加速国产SiC模块产业生态壮大,助力中国制造业高质量跃迁。

wKgZO2i6CPaAPBQEACVVeotjATY664.pngwKgZO2izfYmASAElAAmWZxkaQyc958.png

八、市场趋势、产业规模与未来展望

市场增速与规模:2023年全球SiC功率器件市场规模达30.59亿美元,国内市场增速全球领先;预计2028年全球突破100亿美元,产业年均复合增速达29%,主驱SiC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

价格下行与洗牌期到来:2025年国内SiC市场进入价格与产能双重洗牌,6英寸模块已低至1500元,8英寸降本提效加速产业标准化与龙头集聚;

头部企业脱颖而出:拥有材料、设计、封装和产业链协同能力的龙头企业将主导未来“中国方案”向国际市场反向输出;

新应用场景爆发:AI数据中心、轨道交通、氢能制备、新型电力系统等新领域带动SiC的多元化、智能化应用,材料与工艺创新将成核心驱动内核;

终极目标:实现SiC全线国产自主可控,从“进口替代”跃升为“全球规则制定者与产业主导者”,让国产SiC模块成为绿色制造关键底座和全球低碳转型中国贡献新名片。

深圳市倾佳电子有限公司(简称“倾佳电子”)是聚焦新能源与电力电子变革的核心推动者:
倾佳电子成立于2018年,总部位于深圳福田区,定位于功率半导体与新能源汽车连接器的专业分销商,业务聚焦三大方向:
新能源:覆盖光伏、储能、充电基础设施;
交通电动化:服务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电控、电池、电机)及高压平台升级;
数字化转型:支持AI算力电源、数据中心等新型电力电子应用。
公司以“推动国产SiC替代进口、加速能源低碳转型”为使命,响应国家“双碳”政策(碳达峰、碳中和),致力于降低电力电子系统能耗。
需求SiC碳化硅MOSFET单管及功率模块,配套驱动板及驱动IC,请搜索倾佳电子杨茜

九、结论与主张

SiC模块替代IGBT已成历史必然。从材料性能到系统效益,从产业链安全到国家战略,从工程驱动到市场结构,BASiC为代表的国产SiC模块正在倾佳电子等业者推动下完成电力电子产业的跃级升级。凭借高频、高温、低损耗、高集成度等维度的突出优势,BASiC SiC模块已成为光伏、储能、工业电源、新能源汽车等市场的首选核心元件。成本下行与系统高效协同推动其全生命周期经济性不断优化,应用难点正在配套方案创新与供应链成熟中加速突破。

国家战略与政策红利驱动中国率先实现第三代半导体“弯道超车”——国产SiC模块全面替代IGBT不仅重塑电力电子格局,更奠定了中国制造业自主可控和全球产业竞争新优势。倾佳电子及BASiC的实践,为实现“自主可控、绿色高效、规模可持续”的电力电子新时代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与样板。

未来,随着SiC生态体系完善及大尺寸晶圆、先进封装新技术落地,国产SiC模块将在更多高端领域实现技术引领和价值创造,成为中国新质生产力战略升级的重要力量和全球能源革命的制高点。

审核编辑 黄宇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IGBT
    +关注

    关注

    1281

    文章

    4136

    浏览量

    256385
  • SiC
    SiC
    +关注

    关注

    32

    文章

    3311

    浏览量

    66318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电子Hydrogen Rectifier制氢电源拓扑、技术演进与SiC功率模块的颠覆性作用

    工业电源、电力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电子聚焦于新能源、交通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三大方向,并提供包括IGBT
    的头像 发表于 09-05 10:37 ?151次阅读
    <b class='flag-5'>倾</b><b class='flag-5'>佳</b><b class='flag-5'>电子</b>Hydrogen Rectifier制氢电源拓扑、<b class='flag-5'>技术</b>演进与<b class='flag-5'>SiC</b>功率<b class='flag-5'>模块</b>的颠覆性作用

    电子SiC碳化硅MOSFET功率模块在电力电子应用中对IGBT模块全面替代

    电子SiC碳化硅MOSFET功率模块在电力电子应用中对I
    的头像 发表于 09-05 08:36 ?396次阅读
    <b class='flag-5'>倾</b><b class='flag-5'>佳</b><b class='flag-5'>电子</b><b class='flag-5'>SiC</b>碳化硅MOSFET功率<b class='flag-5'>模块</b>在电力<b class='flag-5'>电子</b>应用中对<b class='flag-5'>IGBT</b><b class='flag-5'>模块</b>的<b class='flag-5'>全面</b><b class='flag-5'>替代</b>

    电子行业洞察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控技术深度解析:SiC功率模块的变革与未来

    设备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电子聚焦于新能源、交通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三大方向,并提供包括IGBTSiC MOSFET、GaN等功率半导体器
    的头像 发表于 09-05 06:18 ?187次阅读
    <b class='flag-5'>倾</b><b class='flag-5'>佳</b><b class='flag-5'>电子</b>行业洞察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控<b class='flag-5'>技术</b>深度解析:<b class='flag-5'>SiC</b>功率<b class='flag-5'>模块</b>的变革与未来

    电子固态变压器SST在数据中心的应用及SiC MOSFET功率模块的关键作用

    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电子聚焦于新能源、交通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三大方向,并提供包括IGBTS
    的头像 发表于 09-01 18:23 ?315次阅读
    <b class='flag-5'>倾</b><b class='flag-5'>佳</b><b class='flag-5'>电子</b>固态变压器SST在数据中心的应用及<b class='flag-5'>SiC</b> MOSFET功率<b class='flag-5'>模块</b>的关键作用

    电子SiC碳化硅MOSFET开关行为深度研究与波形解析

    链。电子聚焦于新能源、交通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三大方向,并提供包括IGBTSiC MOSFET、GaN等功率半导体器件以及新能源汽车连接
    的头像 发表于 09-01 11:32 ?486次阅读
    <b class='flag-5'>倾</b><b class='flag-5'>佳</b><b class='flag-5'>电子</b><b class='flag-5'>SiC</b>碳化硅MOSFET开关行为深度研究与波形解析

    电子SiC MOSFET串扰Crosstalk效应深度解析与综合抑制策略研究报告

    、电力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电子聚焦于新能源、交通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三大方向,并提供包括IGBT
    的头像 发表于 09-01 10:51 ?491次阅读
    <b class='flag-5'>倾</b><b class='flag-5'>佳</b><b class='flag-5'>电子</b><b class='flag-5'>SiC</b> MOSFET串扰Crosstalk效应深度解析与综合抑制策略研究报告

    电子SiC碳化硅MOSFET开关行为深度解析及体二极管的关断特性

    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电子聚焦于新能源、交通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三大方向,并提供包括IGBTS
    的头像 发表于 09-01 08:53 ?334次阅读
    <b class='flag-5'>倾</b><b class='flag-5'>佳</b><b class='flag-5'>电子</b><b class='flag-5'>SiC</b>碳化硅MOSFET开关行为深度解析及体二极管的关断特性

    硅基时代的黄昏:为何SiC MOSFET全面淘汰IGBT

    革命性替代:为何SiC MOSFET全面淘汰IGBT? —— 当效率差距跨越临界点,IGBT被淘汰便是唯一结局
    的头像 发表于 05-30 16:24 ?511次阅读
    硅基时代的黄昏:为何<b class='flag-5'>SiC</b> MOSFET<b class='flag-5'>全面</b>淘汰<b class='flag-5'>IGBT</b>?

    国产SiC碳化硅功率模块全面取代进口IGBT模块的必然性

    碳化硅MOSFET模块,碳化硅SiC-MOSFET驱动芯片,SiC功率模块驱动板,驱动IC)分销商,聚焦新能源、交通电动化、数字化转型三大方向,致力于服务中国工业电源,电力
    的头像 发表于 05-18 14:52 ?599次阅读
    国产<b class='flag-5'>SiC</b>碳化硅功率<b class='flag-5'>模块</b><b class='flag-5'>全面</b>取代进口<b class='flag-5'>IGBT</b><b class='flag-5'>模块</b>的必然性

    SiC(碳化硅)模块设计方案在工商业储能变流器(PCS)行业迅速普及

    SiC(碳化硅)模块设计方案在工商业储能变流器(PCS)行业迅速普及,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的技术优势和市场驱动因素:
    的头像 发表于 04-30 14:30 ?378次阅读
    <b class='flag-5'>SiC</b>(碳化硅)<b class='flag-5'>模块</b>设计方案在工商业储能变流器(PCS)行业迅速普及

    中国电力电子厂商创新之路:采用国产SiC模块全面取代进口IGBT模块

    、经济、政策及挑战与应对五大维度展开深度分析: 电子杨茜致力于推动国产SiC碳化硅模块在电力
    的头像 发表于 03-21 08:19 ?502次阅读

    基于国产SiC模块的50kW数据中心HVDC电源系统设计

    电力电子应用中全面取代进口IGBT模块,助力电力电子行业自主可控和产业升级!
    的头像 发表于 02-23 16:56 ?693次阅读
    基于国产<b class='flag-5'>SiC</b><b class='flag-5'>模块</b>的50kW数据中心HVDC电源系统设计

    BTP1521P解决IGBT模块升级SiC模块的正负驱动电压

    基本股份)在成本上逐渐与进口IGBT模块持平。这推动了国产SiC模块在国内市场的广泛应用,加速了对进口I
    的头像 发表于 02-13 19:19 ?655次阅读
    BTP1521P解决<b class='flag-5'>IGBT</b><b class='flag-5'>模块</b>升级<b class='flag-5'>SiC</b><b class='flag-5'>模块</b>的正负驱动电压

    高频感应电源国产SiC碳化硅模块替代英飞凌IGBT模块损耗计算对比

    电子杨茜以50KW高频感应电源应用为例,分析BASiC基本股份国产SiC模块替代英飞凌
    的头像 发表于 02-10 09:41 ?561次阅读
    高频感应电源国产<b class='flag-5'>SiC</b>碳化硅<b class='flag-5'>模块</b><b class='flag-5'>替代</b>英飞凌<b class='flag-5'>IGBT</b><b class='flag-5'>模块</b>损耗计算对比

    高频电镀电源国产SiC碳化硅模块替代富士IGBT模块损耗对比

    电子杨茜以50KW高频电镀电源应用为例,分析BASiC基本股份国产SiC碳化硅模块替代富士
    的头像 发表于 02-09 20:17 ?691次阅读
    高频电镀电源国产<b class='flag-5'>SiC</b>碳化硅<b class='flag-5'>模块</b><b class='flag-5'>替代</b>富士<b class='flag-5'>IGBT</b><b class='flag-5'>模块</b>损耗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