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智能装备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智装院”)的一间实验室里,一台全自动超声检测设备正在高速运行,230兆赫的超声波穿透芯片,AI算法从嘈杂信号中精准识别微米级气泡和裂纹。
这台被称为“芯片B超”的设备,打破了半导体检测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它从实验室到产业化,仅用了一年的时间。
而推动这一切发生的,是华中科技大学校友、武汉思波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培成。
?
一次通话点燃了他的归乡创业梦
2023年的一通电话,成为陈培成人生的重要转折点。电话那头,武汉光谷一家高科技企业客户告诉他,公司急需一台能检测芯片内部缺陷的超声波设备,然而目前只能高价依赖进口,售后还没有保障。
这个需求像一颗火星,点燃了陈培成心中埋藏多年的创业火种。
彼时的陈培成已在深圳深耕20年,2003年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毕业后,他远赴深圳,从研发转向销售,在半导体装备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甚至曾将深圳某企业的首台国产半导体设备从零卖到批量出货。
但他心中始终有个执念:“我是华科毕业的,一直想回武汉做点事。”而客户的需求,恰好与他的故乡情结、产业经验完美契合。
?
更关键的是,他知道谁能解决技术难题。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教授、长江学者廖广兰研发的高频超声超扫检测技术,用独创算法检测芯片晶圆堆叠工艺中产生的气泡或其他缺陷,可实现微米级检测,如果落地将打破国外垄断。
然而这项成熟的、在实验室待了将近20年的核心技术,却因缺乏产业化资源而一直未能落地。“科学家负责从0到1,我来负责从1到100。”当时,全球芯片封装检测设备市场长期被国外巨头垄断,国内企业亟须突破“卡脖子”技术难关。懂技术、擅销售的陈培成当即决定回到武汉,把这项技术变成真正的产品。
编辑
?
2023年11月,武汉思波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光谷成立。他拉来在投资领域经验丰富的好友凑齐5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又力邀华科师弟、半导体行业资深人士杨剑担任首席技术官,还请出在日本企业做了20多年高端制造的亲哥哥陈月培负责生产体系搭建。
其他核心成员均为华科博士、硕士,覆盖机械、电子、算法等多学科。一个“市场+技术+制造”的铁三角团队,在光谷迅速成形。
2024年上半年,思波微完成半自动机台搭建并开始正式测样。2024年底,全自动化机台完成开发。同年,武汉智能装备工业技术研究院以思波微为主体,成立超声波检测及数字化事业部。
从实验室到产业化仅用1年
“芯片检测设备是半导体产业的‘质检员’,国外巨头垄断多年,我们要做的就是打破这个‘卡脖子’的局面。”陈培成口中的“卡脖子”,指的是高频超声扫描检测技术,当芯片封装精度进入微米级时,只有高频超声波才能穿透并识别缺陷,而当时国内尚无企业能生产此类设备。
创业初期的攻坚在光谷智装院展开。2024年4月,团队又在深圳成立全资子公司作为研发平台,很快便完成半自动机台搭建并开始正式测样。这台设备被紧急运到武汉,由廖广兰教授团队进行核心算法迭代。“算法是设备的大脑,能将嘈杂的超声信号转化为清晰的缺陷图像。”他说。
但挑战接踵而至。去年12月,正当全自动设备的设计进入关键阶段时,团队却陷入资金困境。危急时刻,一直关注华科校友创业项目的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武创院)伸出援手,以“拨转股”形式注入400万元资金,既解了燃眉之急,又保留了团队控股权。“我们看中了思波微的巨大潜力,帮助企业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转化为产品和产值。”武创院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这笔“及时雨”让研发得以延续。今年4月,第一台全自动超声检测设备在光谷下线。它能以微米级的精度检测芯片内部的空洞、裂纹,准确率超过进口设备15%,售价却仅为同类产品的70%左右。更重要的是,设备搭载了自主研发的AI模型,可自动识别缺陷类型并反馈工艺优化建议,极大提升芯片良率。
公司估值已破亿
陈培成的创业密码,藏在“资源整合”四个字里。作为华科机械学院校友,他充分利用母校的技术与人才积淀。核心团队80%来自华科,廖广兰教授的20年技术积累成为研发基石,校友间的信任让协作成本大幅降低。“华科人务实的特质,让我们能快速把论文变成生产力。”他说。
面对高频探头等核心部件仍依赖进口的难题,陈培成将目光投向海外。利用哥哥陈月培在日本的制造资源,他计划在日本注册公司,通过技术合作突破高频领域瓶颈。“100兆以上的探头目前国内还没有,我们就先吃透国外技术,再实现国产化替代。”他的规划十分清晰。
政策与资本的加持更让创业之路走得更稳。作为光谷潜力之星,思波微入选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获专项贷款支持;光谷产投、江城基金等机构纷纷伸出橄榄枝,目前公司估值已破亿。“武汉的产业生态让我们坚定扎根,这里有芯片企业集群,更有对硬科技的包容与支持。”陈培成说。
“我做的事很简单,就是帮科学家做服务,让技术真正落地。”从开贸易公司进口高端设备,到将一家深圳企业的半导体设备推向市场,再到如今在光谷打造“芯片B超”,陈培成走了二十年。
?
如今,思波微的设备已进入国内十余家头部封测厂商的生产线,武汉新工厂的选址正在推进。五年内跻身全球半导体超声检测设备前三强的目标已写入他的规划。
站在晶圆超声检测设备(全自动型)设备前,陈培成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检测数据,仿佛看到了中国半导体装备产业的未来。“一群靠谱的人做靠谱的事,再难的‘卡脖子’问题,终会被攻克。”他目光坚定说道。
来源:半导体芯科技
审核编辑 黄宇
-
芯片
+关注
关注
460文章
52815浏览量
445592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5文章
29255浏览量
243725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半导体企业2024年业绩预告:AI落地引行业变革,海光信息、北方华创净利润飙涨5成

设计信息赋能 - AI 让半导体检测与诊断更给力

打破海外垄断,青禾晶元:引领半导体键合新纪元

国外最便宜的云服务器一年多少钱?
打破国外垄断,科智立国产半导体RFID读写器平替欧姆龙V640

打造“零碳样本”丨深圳科华助力光谷交通首座光储超充站落地

研华AIMB-523工业主板:赋能半导体检测设备,性能提升超20%
韩国半导体产量一年多来首次同比下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