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电站运行与流域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的背景下,生态流量作为维持下游河道自净能力、保障水生生物栖息地、维系流域生态平衡的核心指标,其监测与调控的精准性直接关系到水电站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实现。
然而,水电站多建于偏远山区,下游监测点地形复杂、分布分散,传统生态流量监测依赖人工定期测流、离线数据整理,存在数据采集频次低(如每日1-2次)、传输滞后(数据需人工带回录入)、设备故障难以及时发现等问题,制约水电站的可持续运行。
对此,物通博联部署水利监测网关作为核心枢纽,接入水电站下游各监测点的流量、水位、水质等传感器及摄像头,实时采集生态流量关键数据(包括下游河道实时流量、水位及实地视频),通过5G/4G/网络将标准化数据上传至远程监测平台,构建“前端采集-网关传输-平台分析-异常预警-远程调控”的生态流量监测体系,可实现水电站生态流量的实时化、精准化监管,助力水电站在保障发电效益的同时,满足生态保护要求。
实现功能
1、实时监测: 对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进行实时数采监测,获取精确数据并生成日报、周报、月报等多种形式的数据报表,便于统计分析及汇报工作,从而确定合适的生态流量指标。
2、地图展示: 在GIS地图上用标注各个监测站点的位置、数量、状态等信息,同时展示电站最新监测的生态流量值、监测时间、生态流量值核定值等。
3、超限报警: 设置阈值范围,一旦发生异常状况立即触发警报,并发送至相关人员手中,支持微信、短信、邮件等通知方式。
4、视频监视:实现对多个水电站现场的实时视频监控,并抓拍重要画面、控制摄像头转动,有助于规范管理工作,保留重要证据。
审核编辑 黄宇
-
水电站
+关注
关注
0文章
131浏览量
15331 -
流量监测
+关注
关注
0文章
46浏览量
7575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水电站引入人员定位系统的显著益处

水电站智能化管理新趋势:人车定位系统为何成为必选?

DeepSeek火爆全球,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管进入AI时代
小水电站智慧运维管理系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