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与“双碳”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新型储能作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期,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介绍了中国近年来的新型储能发展情况。
储能行业的“中国速度”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2024年的中国储能,那就是“两年翻一番”。《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天可为14亿居民提供1.2小时的“满负荷生活用电”。
储能行业的“中国速度”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2024年的中国储能,那就是“两年翻一番”。《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天可为14亿居民提供1.2小时的“满负荷生活用电”。

“十四五”以来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情况
累计装机量已经占全球总装机的40%以上,较“十三五”末增长20倍。2024年新增装机4237万千瓦,同比增长超130%,实现了连年翻番的惊人增速。2025年上半年装机进一步突破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增速达29%。
从区域分布看,华北、西北凭借能源基地优势领跑发展,装机合计占全国55.5%,其中华北单站规模10万千瓦及以上项目占比高达71%;华东地区增速显著,占比较2023年提升8.6个百分点,反映出负荷中心对储能需求的快速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储能项目呈现“大型化、长时化”趋势,单站规模10万千瓦及以上项目占比62%,储能时长2小时及以上项目占比86%,在建项目中中长时储能占比持续提升,技术应用更趋成熟。

新型储能项目技术路线分布情况
技术上更是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其中锂离子电池储能虽以96.4% 的占比占据主导,但多元化技术路线加速落地。30万千瓦级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实现并网发电,自主可控的空气压缩机、膨胀机等核心装备突破国外垄断;全钒液流电池70千瓦级高功率密度电堆研发成功,体积功率密度提升近两倍;单体4000千瓦磁悬浮飞轮储能项目并网调试,重力储能、液态空气储能等创新技术进入示范阶段。
锂离子电池技术也在持续迭代升级,500Ah以上大容量电芯、单集装箱6000千瓦时以上储能系统实现量产,电芯能量密度突破400Wh/L,循环寿命达15000次;浸没式液冷技术实现电池运行温升不超5℃,电芯温差小于2℃,大幅提升系统安全性。前沿技术储备扎实推进,半固态电池具备小规模生产能力,热泵储电兆瓦级中试工程开工,氢储能3000m?/h碱性水电解制氢装备下线,为未来技术突破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在2024年以前,储能更多是以新能源的配套设施出现,但在2024年之后,储能产业开始迎来了自己真正的发展之路。
一个是共享租赁的出现,山东、湖南、内蒙古等省份把容量租赁价格明码标价,独立储能可以坐地收租,IRR(内部收益率)平均抬升2个百分点。二是现货套利,例如江苏、山西的独立储能利用峰谷价差,一度电最高可获1.2元收益,全年等效利用小时数逼近1000小时。三是容量补偿,山东给予2元/千瓦·日的容量补偿,新疆、河北陆续跟进,让储能第一次有了保底收入。

新型储能不同应用场景装机分布情况
这三条新的道路出现,让2024年独立/共享储能装机3412万千瓦,占比46%,首次超过新能源配建储能;储能平均利用系数0.32,已与抽水蓄能不相上下。
标准配套驱动产业成熟,2025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市场狂奔之际,安全事故偶有发生。2024年8月1日起,强制性国标GB44240-2024正式实施,对储能电池本体、消防系统、并网性能提出18条硬性指标。报告统计,2024年共发布储能国家标准26项、行业标准18项,涵盖设计、施工、并网、后评价全生命周期。
在工程上,2024年便有超过20项电化学储能标准发布实施,覆盖规划设计、接入电网、运行控制、检修试验、后评价等多个环节。例如《电力系统新型储能电站规划设计技术导则》(NB/T 11681-2024)、《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GB/T 36547-2024)、《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电网运行控制规范》(GB/T 44112-2024)、《电化学储能电站后评价导则》(GB/T 43686-2024)。
并且随着我国锂离子电池储能标准体系日趋完备,以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液流电池储能为代表的技术路线逐渐成为标准制定的着力点。推出了如《电力储能用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技术要求》(GB/T 43687-2024)、《电力储能用飞轮储能系统技术规范》(GB/T 44933-2024)、《箱式液流电池储能系统通用技术要求》(NB/T 11487-2024)。
在2024年1月,国家能源局便以公告形式发布56个新型储能试点项目,其中锂离子电池储能项目17个,压缩空气储能项目11个,液流电池储能项目8个,混合储能项目7个,同时飞轮储能、二氧化碳储能、重力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铅炭电池储能等路线均有项目入选,起到了鼓励多元化技术应用的作用。
到了2024年11月,国家能源局还公示了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其中新型储能领域技术装备有12项,涵盖了压缩空气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等9种不同技术路线,代表了新型储能领域技术装备的先进水平。此外,2025年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首次明确“推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
展望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将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报告中提到,国内产业将围绕储能时长、收益、技术、产业、出海五个维度来实现。
不过目前市场中也存在一些隐忧,例如现货市场价差波动使部分项目收益不及预期,液流电池等长时储能造价仍是锂电的1.8倍,西北某新能源配储项目等效利用小时数仍不足500。而这些痛点都直指核心,如何让技术创新转化为商业闭环?
2025年的破局之路依然清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聚焦兆瓦时级液态金属电池技术,用基础研究突破成本天花板;《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要求探索容量电价机制,为长时储能注入确定性收益;而青海高压直挂储能、吉林全钒液流电池等12项入选能源领域首台(套)装备的技术,正在首台套保险机制下加速工程验证。
更值得期待的是“十五五”新型储能实施方案的编制,这项被业界称为“储能国策”的规划,或将重构源网荷储协同新生态。
小结
正如报告所言,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局开篇之年。中国储能产业将用储能的柔性,去对冲新能源的随机;用市场的灵活,去激活技术的潜能;用标准的刚性,去保障产业的安全。当世界还在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焦虑时,中国已经用一把叫储能的钥匙,打开了通往碳中和时代的大门。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储能
+关注
关注
11文章
2298浏览量
34968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新能源储能智慧管理系统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全球能源结构正加速向可再生能源转型。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装机量持续飙升,但运行模式具备的波动性和间歇性,给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越来越多

从 “储能” 到 “智储”:安科瑞 EMS 赋能储能柜与集装箱,让工商业储能运行更智慧、更高效
一、核心发展方向 程瑜 187 0211 2087 在用户侧储能领域,工商业储能是当前主要应用场景之一。从2022 年已并网的储

天合储能荣登2024全球及中国储能系统出货量TOP10榜单
近日,储能领域知名研究机构GGII正式发布“2024中国储能系统企业出货量分析及排名”榜单。天合储
聚焦安科瑞 Acrel-2000ES,探寻新能源储能系统奥秘
安科瑞 崔丽洁 0、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新能源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在我国,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其中,集装箱储

储能逆变器自动测试系统的技术原理和应用
逆变器自动测试系统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以下是其主要应用场景:
新能源电站:新能源电站是储能逆变器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在新能源电站的建设和运营
发表于 12-16 15:07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