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围绕探针式碳化硅衬底 TTV 厚度测量仪,系统阐述其操作规范与实用技巧,通过规范测量流程、分享操作要点,旨在提高测量准确性与效率,为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碳化硅衬底 TTV 测量提供标准化操作指导。
引言
在碳化硅半导体制造领域,精确测量衬底的晶圆总厚度变化(TTV)是保障芯片性能与良率的关键环节。探针式碳化硅衬底 TTV 厚度测量仪凭借其高精度的特点,在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若操作不当,不仅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还可能损坏测量仪探针和碳化硅衬底。因此,明确该测量仪的操作规范并掌握实用技巧,对确保测量工作顺利进行、获取可靠数据至关重要。
测量仪基本原理与结构
探针式碳化硅衬底 TTV 厚度测量仪主要通过探针与碳化硅衬底表面接触,利用位移传感器感知探针的垂直位移变化,从而计算出衬底不同位置的厚度,进而得出 TTV 值。其核心结构包括高精度探针、位移传感系统、样品承载平台和数据处理系统。探针作为直接与样品接触的部件,其精度和耐磨性决定了测量的准确性;位移传感系统需具备高灵敏度,以精确捕捉微小的位移变化;样品承载平台则要保证样品平稳放置,减少因平台晃动带来的测量误差。
操作规范
操作前准备
在使用测量仪前,需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先检查探针状态,观察探针是否存在磨损、弯曲或污染情况,若探针受损应及时更换 。同时,清洁样品承载平台,使用无尘布擦拭,确保平台表面无灰尘、碎屑等杂质,避免影响样品放置精度。此外,要对测量仪进行预热和校准,按照设备操作手册设定预热时间,使设备达到稳定工作状态;通过校准标准样品,调整测量仪的零点和测量参数,保证测量准确性。
测量过程操作
将碳化硅衬底样品平稳放置在承载平台上,使用夹具或真空吸附装置固定样品,防止测量过程中样品移动。操作时,缓慢降下探针,使其与样品表面轻轻接触,避免因接触力过大损坏探针和样品。在测量过程中,按照预设的测量路径和测量点分布进行扫描,确保覆盖衬底关键区域 。同时,实时观察测量数据和设备运行状态,若发现数据异常或设备报警,应立即停止测量,排查问题。
数据处理操作
测量完成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检查,剔除明显异常的数据点。利用测量仪自带的数据处理软件,对有效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得出 TTV 值。在数据记录过程中,要详细记录测量条件、样品信息等,以便后续数据追溯和分析。
操作技巧
在样品放置环节,可借助显微镜辅助观察,确保样品放置位置准确且无倾斜。调整探针接触力时,可采用逐步逼近的方式,先以较大间距接近样品,再逐渐减小间距,直至探针与样品刚好接触,以减少接触瞬间的冲击力 。在测量路径规划上,对于表面形貌复杂的样品,可增加测量点密度,提高测量结果的代表性。此外,定期对测量仪进行维护保养,如清洁传感器、润滑机械传动部件等,有助于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测量精度。
高通量晶圆测厚系统运用第三代扫频OCT技术,精准攻克晶圆/晶片厚度TTV重复精度不稳定难题,重复精度达3nm以下。针对行业厚度测量结果不一致的痛点,经不同时段测量验证,保障再现精度可靠。?

我们的数据和WAFERSIGHT2的数据测量对比,进一步验证了真值的再现性:

(以上为新启航实测样品数据结果)
该系统基于第三代可调谐扫频激光技术,相较传统双探头对射扫描,可一次完成所有平面度及厚度参数测量。其创新扫描原理极大提升材料兼容性,从轻掺到重掺P型硅,到碳化硅、蓝宝石、玻璃等多种晶圆材料均适用:?
对重掺型硅,可精准探测强吸收晶圆前后表面;?
点扫描第三代扫频激光技术,有效抵御光谱串扰,胜任粗糙晶圆表面测量;?
通过偏振效应补偿,增强低反射碳化硅、铌酸锂晶圆测量信噪比;

(以上为新启航实测样品数据结果)
支持绝缘体上硅和MEMS多层结构测量,覆盖μm级到数百μm级厚度范围,还可测量薄至4μm、精度达1nm的薄膜。

(以上为新启航实测样品数据结果)
此外,可调谐扫频激光具备出色的“温漂”处理能力,在极端环境中抗干扰性强,显著提升重复测量稳定性。

(以上为新启航实测样品数据结果)
系统采用第三代高速扫频可调谐激光器,摆脱传统SLD光源对“主动式减震平台”的依赖,凭借卓越抗干扰性实现小型化设计,还能与EFEM系统集成,满足产线自动化测量需求。运动控制灵活,适配2-12英寸方片和圆片测量。

-
晶圆
+关注
关注
53文章
5221浏览量
130341 -
测量仪
+关注
关注
1文章
708浏览量
40501 -
碳化硅
+关注
关注
25文章
3110浏览量
50813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优化湿法腐蚀后碳化硅衬底TTV管控

测量探头的 “温漂” 问题,对于碳化硅衬底厚度测量的实际影响

测量探头的 “温漂” 问题,都是怎么产生的,以及对于碳化硅衬底厚度测量的影响

【新启航】国产 VS 进口碳化硅衬底 TTV 厚度测量仪的性价比分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