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过猪、鸡的朋友都懂:半夜爬起来调通风、饲料凭感觉投喂、疫病防控全靠 “人肉盯梢”…传统养殖的苦,说多了都是泪。但最近接触到一套工业物联网畜牧管理系统 ,才发现养殖居然能变得像“开上帝视角” 打游戏——环境自动调、饲料精准喂、疫病提前防,连清粪都能自动化!今天就拆解有人物联网这套“养殖外挂”,看看值不值得入。
一、先解决 “痛点级” 难题:传统养殖的 3 大死穴
防疫全靠赌:人员、车辆、环境里的病原藏不住,消毒流程靠人工监督,疫病一旦爆发直接团灭;
环境凭感觉:温湿度、氨气浓度全靠经验判断,畜禽应激反应多,免疫力上不去;
管理太琐碎:喂料、清粪、称重… 每个环节都要人工盯,成本高还容易出错,数据更是“一笔糊涂账”。
这套物联网系统,就是冲着这些死穴来的 —— 用“硬件采集+网络传输+平台大脑” 三件套,把养殖全流程装进“智能管家”里。
二、系统拆解:从 “硬件末梢” 到 “智能大脑” 的闭环
? 第一步:硬件层 —— 给养殖场装 “神经末梢”
图中环境控制、饲喂管控、视频监控…甚至水务、电力模块,相当于给养殖场部署无数传感器和执行器:
有人物联网真实养殖物联案例分享
环境模块:实时监测温湿度、氨气 / 硫化氢浓度,联动风机、水帘自动调节(如氨气超标,通风系统秒级响应);
饲喂模块:按畜禽生长阶段精准配餐、自动投料,记录用量(告别饲料浪费);
视频+预警模块:24 小时监控人员 / 车辆,结合病原监测与多级防疫,自动提醒消毒流程;
称重 / 水务 / 电力模块:实时记录猪只体重、水电消耗,成本核算透明化。
? 第二步:网关层——数据“跑”起来的关键
4G、有线、Lora 网关分工明确,核心是安全传输硬件采集的数据 :
有线稳定、4G 灵活、Lora 适配远距离低功耗场景(如养殖场偏远传感器),三者互补保障数据不丢包;
即使身处深山,只要有信号,数据也能实时上传至平台。
? 第三步:平台层 —— 养殖界的 “超级大脑”
平台功能直接颠覆传统管理(对应图中可视化大屏、环控 / 饲喂数据、生长监测等):
实时监控 + 自动决策:舍内温度超标?系统自动启动降温设备;饲料不足?触发补料预警;
数据全打通:存栏量、成活率、能耗成本自动生成报表,告别人工算账;
远程控制 + 报警:手机 APP 随时随地查看,设备故障、环境异常秒级推送(半夜 3 点氨气超标,系统直接来电提醒);
联动分析:关联环境、饲喂、生长数据,挖掘最优养殖策略(如 “某温度区间猪增重最快”,直接优化环控)。
三、实战价值:养 1000 头猪,这套系统能省多少?
以猪场为例:
人工成本:6 人管理→3 人(清粪、饲喂自动化,减半);
饲料浪费:精准投喂+配方优化,每头猪少浪费 8-10 斤饲料,1000 头省 8000 斤;
疫病风险:智能防疫+环境稳定,成活率提升 5%-8%,多赚几十头猪的收益;
管理效率:数据自动分析,决策速度提升 3 倍(如能耗异常,当天即可调整)。
更重要的是“省心”——无需半夜调试设备、紧盯消毒流程,手机端随时随地掌控全场,真正解放养殖户精力。
四、谁适合上这套系统?
规模场(几百头以上):降本效果显著,设备成本易摊薄;
品牌养殖企业:需标准化、数据化管理,系统可固化流程;
转型新农人:一步接轨智慧养殖,核心竞争力直接拉满。
对养殖户而言,这不是 “花钱买噱头”,而是“用技术换未来”——谁先掌握有人智能管理,谁就能在行情波动中更稳、更赚。
若你正规划养殖场升级,或被传统养殖痛点困扰,不妨深入了解这套有人智能系统——它或许就是你养殖事业的“下一个增长引擎”。
审核编辑 黄宇
-
物联网
+关注
关注
2933文章
46487浏览量
395967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物联网的应用范围有哪些?
红外热成像技术:畜牧业高效健康监测的解决方案

智慧养牛场物联网解决方案

物联网学习路线来啦!
明达云平台:智能畜牧场的革新引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