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离子束(FIB)技术因液态金属离子源突破而飞速发展。1970年初期,多国科学家研发多种液态金属离子源。1978年,美国加州休斯研究所搭建首台Ga+基FIB加工系统,推动技术实用化。80至90年代,FIB技术在多领域取得显著进步,商用系统广泛应用于研究及工业。如今,FIB已成为微电子行业关键技术,提升材料、工艺及器件分析与修补精度。
FIB系统的工作原理
聚焦离子束(FIB)技术是一种利用静电透镜将离子束聚焦至极小尺寸,进而实现显微切割的先进工艺。目前,商用 FIB 系统的粒子束引自液态金属离子源。
在芯片设计及加工中的应用理
(一)IC芯片电路修改
借助 FIB 对芯片电路进行物理修改,芯片设计者能够针对芯片问题区域实施专项测试,从而更快速、精准地验证设计方案。若芯片局部区域存在问题,可通过 FIB 隔离该区域或修正其功能,直击问题核心。此外,在最终产品量产前,FIB 还能提供部分样片和工程片,这些样片有助于加速终端产品上市。运用 FIB 修改芯片,可减少不成功设计方案的修改次数,有效缩短研发周期。
用FIB在IC芯片特定位置作截面断层,以便观测材料的截面结构与材质,定点分析芯片结构缺陷。
(三)Probing Pad
在复杂IC线路中任意位置引出测试点, 以便进一步使用探针台(Probe- station) 或 E-beam 直接观测IC内部信号。
聚焦离子束技术在微纳加工技术上的主要应用
作为微纳加工和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业的热门研究领域,FIB 技术集材料刻蚀、沉积、注入、改性于一身,展现出成为高真空环境下器件制造全过程主要加工方式的巨大潜力。目前,其主要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光掩模修补
2.集成电路缺陷检测分析与修整
3.TEM 和 STEM 薄片试样制备
4.硬盘驱动器薄膜头(TFH)制造同时,FIB 的其他重要应用,如扫描离子束显微镜(SIM)、FIB 直接注入、FIB 曝光(含扫描曝光和投影曝光)、多束技术与全真空联机技术,以及 FIB 微结构制造(刻蚀、沉积)、FIB/SIMS(二次离子质谱仪)技术等,也在持续开发中。
-
fib
+关注
关注
1文章
108浏览量
11479 -
TEM
+关注
关注
0文章
109浏览量
10857 -
离子束
+关注
关注
0文章
96浏览量
7868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