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行业朝着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智慧工地的建设成为提升施工效率与保障人员安全的关键举措。传统工地管理模式下,人员定位模糊、设备调度无序、安全风险难控等问题突出,亟待更先进的定位技术来破解。新锐科创研发的RTK+UWB+蓝牙融合定位系统,凭借多技术协同的独特优势,为智慧工地构建起全方位、高精度的定位体系,重新塑造了工地智能化管理的标准。
一、技术融合,引领精准定位新变革
多技术协同发力,构建全域定位网络
新锐科创RTK+UWB+蓝牙融合定位系统将北斗RTK、UWB超宽带和蓝牙定位技术深度整合,三者各展所长、互为补充,形成了覆盖工地所有场景的定位网络。
北斗RTK定位
在室外开阔地带,借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强大的信号接收能力,配合地面基准站对卫星信号的实时监测与误差修正,通过4G网络把修正数据传送到移动终端,实现高精度定位。无论是材料堆场的车辆调配,还是塔吊作业区的实时监控,北斗RTK都能及时、准确地反映人员与设备的动态位置,为室外施工管理提供精准数据,优化场地内交通路线规划,显著提高物料转运效率。
UWB超宽带定位
在室内复杂的施工环境,像地下车库、楼层作业面等卫星信号难以抵达的区域,UWB技术的定位能力得以充分展现。通过在工地内合理布置UWB信标,与人员、设备携带的定位终端进行纳秒级脉冲信号交互,利用信号飞行时间差进行三角定位,能达到较高的定位精度。这让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掌握室内作业人员与高危设备的空间位置关系,及时避开碰撞风险,保障施工安全。
蓝牙辅助定位
在办公区、临时休息区等对定位精度要求不高的区域,蓝牙定位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蓝牙信标的信号强度衰减模型,系统能快速估算人员位置。蓝牙定位具有低功耗、易部署的特点,可作为UWB和RTK技术的有效补充,降低整体系统部署成本,同时满足日常考勤、人员活动监测等功能需求。
智能算法支撑,保障定位稳定精准
系统内置的智能融合算法是实现精准定位的核心所在。该算法能依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和定位需求,自动切换或融合三种定位技术,保证定位结果的连续性和准确性。比如,当人员从室外进入室内时,系统会自动从北斗RTK定位平稳切换到UWB定位,避免因信号中断造成定位丢失;在信号复杂的过渡区域,算法会综合三种技术的数据进行交叉验证,消除误差,提供稳定可靠的定位信息。
二、多元应用,助力智慧工地高效运营
1、人员动态管控,提高施工效能
实时分布监控与智能调配
通过系统管理平台,管理人员可在2D/3D电子地图上实时查看工地内所有人员的位置信息,并生成直观的热力分布图。当某一施工区域人员不足时,管理人员可根据人员位置、技能资质等信息,安排距离最近且具备相应能力的空闲人员,大幅缩短工序衔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数字化考勤与绩效评估
定位系统与考勤平台的深度连接,改变了传统人工考勤的方式。人员进入工地时,系统通过发卡机识别并记录进入时间,离开时同样自动记录,精准生成考勤报表,杜绝代打卡等违规行为。同时,通过分析人员在不同工作区域的停留时间、工作轨迹等数据,为绩效考核提供客观依据,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强化安全保障,筑牢工地安全屏障
危险区域电子围栏管理
针对深基坑、高支模、临边洞口等危险区域,系统可设置虚拟电子围栏。当人员或设备进入预警范围时,佩戴的定位终端会立即发出报警,通知管理人员及时处理,提醒相关人员远离危险区域;同时,管理平台会实时记录违规人员的坐标信息,形成数据表格,便于管理人员及时处理,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SOS一键报警与紧急救援
一旦工地发生安全事故,如坍塌、火灾等,施工人员可通过定位终端的SOS按钮一键发出求救信号。系统会立即将被困人员的精确位置发送至救援中心,管理人员能根据定位信息迅速制定合理的救援方案,缩短救援响应时间,最大程度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新锐科创RTK+UWB+蓝牙融合定位系统凭借技术融合的创新理念、精准可靠的定位性能和丰富多样的应用功能,为智慧工地建设提供了一套完整、高效的解决方案。从人员动态管理到安全保障,从施工流程优化到人员能力提升,该系统全方位满足了现代工地的管理需求,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安全风险,推动了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审核编辑 黄宇
-
定位
+关注
关注
5文章
1474浏览量
36089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智慧园区人车定位系统解决方案

人车定位系统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价值解析

无人机AI视觉行为识别系统在智慧工地的应用
低功耗蓝牙网关在智慧工地上的使用
智慧工地人员定位系统:技术融合驱动建筑管理革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