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水位雨量监测系统方案 柏峰【BF-LDSW】在水利管理、城市防汛、水文研究等众多领域,准确且实时的水位与雨量数据至关重要。传统监测手段在精度、实时性和稳定性上存在局限,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环境监测需求。雷达水位雨量监测系统凭借先进技术,可实现高精度、全天候的水位雨量监测,为各领域决策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一、系统需求分析
水利工程管理:水库、大坝、堤防等水利设施需实时掌握水位变化,以便合理调度水资源,保障工程安全运行。如汛期时,精准水位数据助于判断是否需提前泄洪,避免洪水漫坝。
城市防汛:城市易涝区域要及时获取雨量与水位信息,实现内涝预警,为城市排水系统调度、人员疏散提供依据,减少城市洪涝灾害损失。
水文研究:科研人员需长期、连续、准确的水位雨量数据,用于分析流域水文规律、构建水文模型,助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二、系统组成
(一)硬件设备
雷达水位计
工作原理:运用 26GHz 高频脉冲雷达技术,基于电磁波反射原理。向水面发射高频电磁波,遇水面反射后被接收,通过计算电磁波往返时间,结合光速,得出水位计到水面距离,进而算出水位高度。
技术参数:测量范围 0 - 40m,满足多数水域监测;测量精度 ±1cm,能精准捕捉水位微小变化;分辨率 1mm;波束角 12°,使信号集中,减少干扰;天线材质铝合金,防护等级 IP68,可在恶劣环境稳定工作;工作电压 9 - 24V DC,典型功耗<120mA;工作温度范围 - 30℃至 60℃;支持 RS485(Modbus)通信接口,方便数据传输与系统集成。
翻斗式雨量传感器
工作原理:利用翻斗翻转频率量化降雨量。雨水流入集雨器,进入翻斗,当翻斗内雨水达一定量,重力作用使翻斗翻转,触发干簧管与磁钢耦合,输出脉冲信号,通过统计脉冲数计算降雨量。
技术参数:承水口径 Φ200±0.6mm;测量范围 0 - 999.9mm;分辨率 0.2mm;精度 ±4%(雨强 2mm/min 时);输出脉冲信号,供电 5V DC。
数据采集传输终端
数据采集功能:具备多接口,可同时连接雷达水位计、雨量传感器及其他环境传感器(如温湿度、风速风向传感器),按设定时间间隔(如 5 分钟)采集数据。
数据存储功能:内置大容量存储模块(如 512M 内存,支持最大 256GB TF 卡扩展),存储采集数据,网络故障时缓存数据,恢复后补发,确保数据完整。
数据传输功能:支持多种通信方式,主用 4G 无线网络,传输速率快、覆盖广,实时上传数据至监测中心;备用短信传输或北斗卫星通信,保障极端环境下数据传输,如偏远山区、强电磁干扰区域。
供电系统
太阳能供电为主:采用 40W 太阳能电池板,搭配 38AH 免维护蓄电池,配备太阳能控制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给蓄电池充电,蓄电池为系统设备供电。该配置可满足野外无人值守站点≥7 天连续阴雨天气供电需求。
市电接入为辅:有市电区域,系统可接入市电,经电源适配器转换为设备所需电压,同时给蓄电池浮充,保证供电稳定。
(二)软件平台
数据接收与处理模块
实时接收:通过网络接口实时接收数据采集传输终端上传的水位、雨量及其他环境数据。
数据解析:对接收的二进制或特定协议数据进行解析,转化为直观的水位值、雨量值等,存入数据库。
异常处理:实时监测数据合理性,如数据超出正常范围或出现跳变,标记为异常数据,同时向管理员发送警报,提示检查设备。
数据存储与管理模块
数据库存储:采用 SQL Server 等关系型数据库,存储实时与历史数据。按时间、站点、参数等维度存储,方便查询统计。
数据备份:定期(如每天)对数据库全量备份,异地存储备份文件,防止数据丢失。
数据清理:根据设定规则,定期清理过期历史数据,节省存储空间,保证系统性能。
数据可视化模块
实时数据展示:以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数字等形式在电子地图上直观展示各监测站点实时水位、雨量数据,不同站点用不同颜色标注,便于查看。
历史数据查询:用户可按时间范围、站点、参数等条件查询历史数据,生成历史趋势图,分析变化规律。
数据对比分析:支持多站点间数据对比,生成对比分析图表,如不同区域降雨量对比、同一流域不同站点水位变化对比。
预警模块
阈值设置:管理员根据实际需求,为水位、雨量等参数设置预警阈值,如警戒水位、暴雨预警雨量。
实时预警:系统实时监测数据,超过阈值,立即通过短信、平台弹窗、邮件等方式向相关人员发送预警信息,显示预警站点、参数及超标数值。
预警记录:自动记录预警事件,包括时间、站点、类型、处理状态等,方便查询统计预警情况。
三、系统功能
实时监测:24 小时不间断实时监测水位、雨量变化,数据更新频率快,如水位每秒更新,雨量每 5 分钟更新,及时掌握水雨情动态。
高精度测量:雷达水位计精度 ±1cm,雨量传感器分辨率 0.2mm,确保数据准确可靠,为决策提供精准依据。
远程传输与管理:通过 4G、卫星等通信方式远程传输数据,管理员可在监测中心远程管理系统,如设置参数、查看设备状态、升级软件。
预警功能:具备多级预警,根据水位、雨量超标程度发送不同级别预警,及时通知相关人员采取措施。
数据存储与分析:长期存储大量数据,利用软件平台分析功能,生成统计报表、趋势图,为水利规划、防汛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四、系统安装与调试
(一)设备安装
雷达水位计安装
选址要求:选择水面平稳、无明显水流扰动、漂浮物少且无遮挡区域安装,距岸边适当距离,保证测量代表性。如在河道监测,安装在主河道旁稳定位置;水库监测,选坝前或溢洪道附近合适位置。
安装方式:采用立杆安装,用 3 - 5m 热镀锌钢管立柱(壁厚 6mm),水平悬臂 3 - 5m,混凝土基础强度 C30。雷达水位计安装高度高于最高水位 1 - 2m,发射波束与水面夹角<60°,正南方向无遮挡,避免阳光直射干扰信号。
雨量传感器安装
选址要求:安装在空旷、周围 3 - 5 米内无遮挡物区域,保证雨水能自由落入集雨器,避免树木、建筑物遮挡影响测量。
安装方式:制作高度不小于 30cm 水泥基础,承雨口距地面 70cm,用膨胀螺栓固定底座,水平尺调整承雨口水平度,确保测量精度。
数据采集传输终端安装:安装在防护箱内,防护箱固定在稳固支架上,做好防水、防尘、防晒。将数据采集传输终端与雷达水位计、雨量传感器通过专用线缆连接,确保连接正确牢固。
供电系统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朝南倾斜安装在空旷、阳光充足位置,倾角根据当地纬度调整,保证最佳采光。蓄电池安装在防护箱内,与太阳能电池板、数据采集传输终端等设备连接,做好正负极区分与绝缘防护。
(二)系统调试
参数配置:通过 PC 端调试软件设置系统参数,包括测流分区参数、采集间隔(默认 5 分钟)、传输周期(默认 10 分钟)、报警阈值等,确保系统按需求工作。
通信测试:验证 4G 网络连接稳定性,测试数据上传频率与中心站接收完整性。模拟网络中断,检查数据补发功能,确保网络异常时数据不丢失。
精度校准
水位计校准:采用水位尺对比法,在雷达水位计测量区域设置水位尺,同时读取水位尺与雷达水位计测量值,误差≤1cm,否则调整校准参数。
雨量传感器校准:人工向雨量传感器承雨口注入已知体积清水,对比终端采集数据与理论值,误差控制在 ±2% 以内,不符合则检查翻斗是否卡顿、干簧管与磁钢间距是否正常。
五、系统维护
定期巡检:每月对设备进行巡检,检查设备外观有无损坏、安装是否牢固、线缆有无破损老化。清洁雷达水位计天线、雨量传感器承雨口,去除灰尘、杂物、树叶等,保证设备正常工作。
数据质量检查:每日检查数据合理性,如出现异常数据,及时排查设备故障、通信问题或环境干扰因素,修复问题后重新校准设备,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设备维修与更换:设备故障,及时维修或更换。如雷达水位计测量精度超差且无法校准,可能是传感器损坏,需更换传感器;雨量传感器翻斗卡顿,清理翻斗轴套或更换磨损部件。
软件升级:根据软件开发商发布的新版本,及时对软件平台升级,修复漏洞、增加功能、提升性能,确保系统稳定高效运行。
六、总结
雷达水位雨量监测系统集先进技术与实用功能于一体,在水利、城市防汛、水文研究等多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通过实时、准确监测水位雨量,为各领域决策提供有力数据支撑,提升管理效率与灾害防御能力。随着技术发展,该系统将不断完善,在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中发挥更大作用。

-
监测系统
+关注
关注
8文章
2915浏览量
82689 -
雷达
+关注
关注
51文章
3136浏览量
120642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雷达水位雨量监测设备:防洪抗旱的“智慧天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