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CCTV-9纪录片《创新的征途》播出。恰逢曙光30周年,镜头回溯了曙光——作为中国高科技企业30载的探索与跨越。如今,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算力需求急剧攀升,低功耗与高效存算协同成了产业的核心命题——而液冷与存储,正站上时代的风口。
紧扣可持续发展命题,极智液冷解锁澎湃算力
在可持续发展要求下,保障芯片正常运转的同时尽量减少电能损耗,是AI时代给出的重要考题。
“把芯片以及相关的计算单元浸泡在一种高绝缘、低沸点、大潜热、高稳定的液体里,当服务器工作时芯片会产生热量,随着温度升高,服务器中的液体会沸腾,产生大量气泡把热量带走。”曙光数创CTO张鹏博士介绍,这种方式既降低了服务器的温度,又节约了能源。而该方案正是曙光液冷技术的雏形。
在液冷技术上,无论是相变浸没液冷、相变间接液冷,还是冷板液冷等全线液冷技术,每一次曙光数创都冲在了技术创新前线。以相变浸没液冷方案为例,该方案不仅兼容国产架构,还可将PUE稳定在1.1以下,充分缓解能耗与空间压力。日前,曙光数创更是率先将相变间接液冷技术产品化落地,推出了国内首个相变间接液冷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C7000-F。
同时,曙光数创提出践行“液冷即服务”模式。一方面为用户提供覆盖咨询设计、部署交付、运维管理、价值评估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另一方面实现按需获取液冷能力、降低建设运营成本,助力需求侧构建更佳节能减碳路径。
锚定AI加速刚需,先进存力避免算力空等
曙光存储副总裁郭照斌认为,随着算力应用的发展,其本身已经不再是一个瓶颈点。很大一部分时间,算力其实是在等待数据的流转。“这需要我们通过软件来把已有的硬件加以突破。”
他用智能机器人举例,目前机器人从外界获取到的图片、影像、声音等素材,要经过高速的网络先存入到存储系统里面。这些海量数据被随机地分布在服务器的各个角落,若无法快速定位和读取,智能机器人的动作就会出现延迟。
曙光存储首创了“超级隧道”技术理念,其主要通过硬件与软件的深度协同优化,构建高效、低时延的数据传输路径,进而主动赋能AI,提升训练和推理效率。根据测试数据,“超级隧道”可将GPT - 4级别模型的训练周期从原本的3个月大幅缩短至1周。
在更宏观维度上,曙光存储技术的迭代演进也深度契合了“东数西算”战略需求,率先落地了先进存力全局调度方案。
面向东西部跨域资源整合趋势,曙光存储可通过冷温热数据分级策略,自动将高频访问数据调度至算力中心近端存储,并将归档数据迁移至西部存储区,实现存力中心能效比更优。
《中国分布式存储市场研究报告(2025)》显示,曙光存储当前稳居分布式存储市场的领导者象限,并连续斩获AI、科教、具身智能等多个市场领域第一。
站在30周年新起点,曙光在AI时代交出的关键答卷,无疑已远超行业预期。而更值得期待的是,在这场充满想象力的产业大考中,中国科技创新动能依然强劲。
下一个30年,或将由我们领跑技术无人区。
-
AI
+关注
关注
88文章
35748浏览量
282363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810文章
49220浏览量
251458 -
中科曙光
+关注
关注
5文章
412浏览量
18464
原文标题:曙光30年:两道创新考题,一张超分答卷
文章出处:【微信号:sugoncn,微信公众号:中科曙光】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