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运动控制与可穿戴设备正迅速成为人们生活和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智能手表到运动追踪器,从健康监测设备到智能运动装备,这些设备不仅提升了运动体验,还为健康管理和运动训练提供了强大的支持。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运动控制与可穿戴设备行业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设计挑战。
从马拉松跑者腕上的智能戒指到滑雪运动员头盔里的姿态控制模块,电子系统就像人体动作的“隐形神经系统”。这些贴身设备必须在毫米级空间里同时满足高可靠运动控制、连续生理监测、以及长期佩戴舒适性的多重诉求。工程师们面对的不再是“能不能”实现功能,而是“如何在物理极限内”稳定地实现功能。在这样的背景下,Altium Designer 以软硬结合板、ECAD-MCAD 协同、嵌入式元件等核心功能,为行业提供了真正可落地的端到端设计平台。
行业挑战与痛点
空间与形态的冲突
可穿戴设备往往需要在人体曲面或运动装备夹层内布线,传统刚性板难以贴合,软排线又增加厚度。更棘手的是,运动控制所需的 MCU、BLE 天线、电源管理器件与多通道传感器必须共存于不足半粒花生米高度的空间,任何额外毫米都会直接转化为佩戴异物感。设计师常常不得不在“性能”与“舒适”之间反复拉锯:多一点铜箔,弯折寿命下降;多一条柔性跳线,整机厚度肉眼可见地隆起。
动态疲劳与可靠性
运动控制与可穿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承受各种动态应力,如弯曲、扭曲和振动。例如,智能运动护具需要在剧烈运动中保持稳定,而智能服装则需要在日常穿着中保持柔韧性和舒适性。跑步、滑雪、骑行等场景下,设备在一年内会经历十万次以上的弯折或振动。常规 FR-4 板在数千次循环后就会出现铜箔裂纹;即便采用柔性基材,高功率器件仍需靠近刚性区散热,导致弯折区与热源区重叠,可靠性风险陡增。对于医疗级可穿戴贴片而言,裂纹不仅意味着设备报废,更可能带来数据漂移,影响诊断决策。因此,如何提高设备在动态环境下的性能和可靠性,成为设计工程师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多学科协同的滞后
某运动控制与可穿戴设备的设计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电子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和人体工程学等。电子、机械、材料、供应链四方团队往往使用不同工具。外壳一次微小的倒角调整,就可能迫使 PCB 重新布局、天线重新调谐、BOM 重新选型。传统“邮件+STEP”式协作,让项目周期被动拉长,设计窗口被一次次压缩。更糟糕的是,当外壳、织物、腕带等柔性结构发生形变后,原先在电子设计里“刚刚好”的安全距离瞬间失效,返工成为常态。因此,如何实现多学科之间的高效协同设计,成为提高设计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
Altium Designer 的功能利器
软硬结合板(Rigid-Flex)设计
Altium Designer 提供了强大的软硬结合板设计功能,能够帮助工程师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复杂的电子系统设计。通过软硬结合板,工程师可以在同一块 PCB 上集成刚性区域和柔性区域,从而实现更高的空间利用率和更好的动态性能。软硬结合板不仅能够满足设备对小型化和高性能的要求,还能够在动态环境中保持稳定和可靠。
刚柔结合设计:在 Altium Designer 中,工程师可以轻松地定义刚性区域和柔性区域,并根据需要调整两者的比例和位置。软件提供了丰富的设计工具和模板,帮助工程师快速完成软硬结合板的设计。
动态性能优化:Altium Designer 支持对软硬结合板进行动态性能分析和优化,确保设备在各种动态环境下都能保持良好的性能。通过模拟和分析,工程师可以提前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设计问题,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材料选择与管理:Altium Designer 提供了广泛的材料库,支持多种柔性材料和刚性材料的选择。工程师可以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并通过软件进行材料性能的分析和优化。
Altium Designer 将刚柔分区的定义、阻抗连续、动态弯折应力分析全部集成在同一界面。工程师可在 Layer Stack Manager 中用颜色条直观区分刚性区与柔性区,软件实时更新 DRC 与 IPC-2223C 工艺规则;3D 视图一键弯折,提前暴露铜皮应力集中点,避免后期灾难性开裂。材料库内置的 PI、LCP、Rogers 系列柔性基材,使弯折区阻抗漂移保持在可控区间,确保高速信号依旧完整。
ECAD-MCAD 协同设计
Altium Designer 的 ECAD-MCAD 协同设计功能为多学科协同设计提供了强大的支持。通过与主流的机械设计软件(如 SolidWorks 和 Creo)的无缝集成,工程师可以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完成电子设计和机械设计的协同工作。这种协同设计方式不仅提高了设计效率,还减少了设计错误和返工的可能性。
实时数据同步:Altium Designer 与机械设计软件之间的数据同步是实时的,任何一方的修改都能立即反映在另一方的设计中。这使得电子工程师和机械工程师可以同时进行设计工作,而无需担心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冲突检测与解决:在协同设计过程中,Altium Designer 能够自动检测设计中的冲突,并提供直观的可视化工具帮助工程师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通过实时的冲突检测和解决,工程师可以避免设计错误,提高设计质量。
设计变更管理:Altium Designer 提供了强大的设计变更管理功能,支持对设计变更的记录、跟踪和审批。这使得设计团队可以更好地管理设计变更,确保设计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另外,通过 Altium 365 的 CoDesigner 插件,SolidWorks、Creo、NX 等机械环境中的任何几何变更可在数秒内同步到 PCB 编辑器。冲突区域即时高亮,并提供“推挤铜皮”“添加避让槽”等一键解决方案,彻底消除“文件往返”带来的时间黑洞。云端版本追溯自动生成时间线,可回溯“谁在什么时间改了哪一条弧线”,让跨学科团队第一次真正“并肩作战”。
嵌入式元件设计
Altium Designer 支持嵌入式元件设计,能够帮助工程师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更高的功能集成度。通过将元件嵌入到 PCB 内部,不仅可以减少 PCB 的尺寸和厚度,还可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元件选择与布局:Altium Designer 提供了丰富的元件库,支持多种嵌入式元件的选择和布局。工程师可以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元件,并通过软件进行元件布局的优化。
信号完整性与电源完整性:嵌入式元件设计需要特别关注信号完整性和电源完整性。Altium Designer 提供了强大的信号完整性分析和电源完整性分析工具,帮助工程师确保嵌入式元件设计的信号质量和电源稳定性。
热管理与散热设计:嵌入式元件设计还需要考虑热管理和散热问题。Altium Designer 提供了热仿真工具,帮助工程师分析和优化嵌入式元件的热性能,确保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温度控制。
Altium 支持 0.15 mm 至 0.8 mm 深腔的激光铣削数据直接输出,配合铜柱直连外壳的散热路径,把 LED Driver、WLCSP 传感器等高热元件“埋”进内层,既减厚度又缩短热路。腔体自动生成、阶梯槽工艺、与机械外壳的导热桥接,全部在统一环境下完成,避免了传统“机械开槽—电子再改—结构再确认”的来回拉扯。
行业应用案例
案例 1:智能滑雪头盔
背景
欧洲一家冬季运动品牌希望在新款头盔中加入实时姿态矫正系统:九轴 IMU 监测头部角度,LED 阵列在危险倾角时闪烁提示,蓝牙链路把数据同步到手机 App。传统思路是在头盔顶部放一块刚性主板,再用软排线连到后脑 LED,结果遇到两个问题:排线经过 EPS 缓冲层时厚度超标,且滑雪时的剧烈振动导致排线焊盘开裂。
Altium 功能:软硬结合板全流程
设计团队首先在 Altium 的 Layer Stack Manager 里把整板分成三段:刚性区固定在碳纤维骨架,承载 MCU、PMIC 与射频前端;柔性区穿过 EPS 缓冲层;第二段刚性区位于后脑,承载 LED Driver 与 LED 阵列。随后,工程师在 3D 视图里模拟头盔佩戴时的实际弯折半径,软件实时显示铜皮应力分布,提示在柔性区两端增加泪滴结构。最终,板子一次通过 10 万次弯折疲劳测试,头盔重心后移,佩戴平衡感显著改善,上市周期缩短近一个月。
案例 2:TWS 运动耳机
背景
一家消费电子厂商计划推出面向马拉松跑者的真无线耳机,耳机柄厚度的极限值被锁定在 0.4 mm 以内,还要同时容纳 ANC 麦克风、蓝牙 SoC、电池保护电路。机械团队在 SolidWorks 中把柄部弯折半径从 5 mm 压缩到 3 mm,电子团队担心铜皮与外壳的间距不足,传统做法需要导出 STEP、重新导入、再评估干涉,每次迭代至少两天。
Altium 功能:ECAD-MCAD 协同
借助 Altium 365 CoDesigner,机械工程师的每一次倒角调整都会实时同步到 PCB 编辑器。当柄部半径缩小 40 % 时,软件立即高亮铜皮与外壳干涉区域,并提供“自动推挤”选项,电子工程师一键完成铜皮避让。天线匹配网络被顺势内移到刚性区,避免了因外壳变形导致的阻抗漂移。整个耳机柄厚度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上市周期缩短三周,首批试产良率提升 15 %。
案例 3:健身追踪戒指
背景
北美一家医疗级可穿戴初创公司希望在 0.8 mm 厚度的钛合金戒指内集成心率 AFE、BLE SoC、无线充电线圈。最棘手的问题是 LED Driver 的发热:如果放在顶层,佩戴者会明显感到烫手;如果放在底层,又会顶到手指。
Altium 功能:嵌入式元件
工程师在 Altium 中定义 0.2 mm 深腔,把 LED Driver 与两颗功率电感埋入内层,并通过铜柱直连钛合金外壳形成散热桥。热仿真显示,连续工作 30 分钟后外壳温升依旧处于人体舒适区间。戒指内圈保持完整圆弧,无凸起,24 小时佩戴无感。深腔的 LMD 文件直接导入激光铣削机,一次成型,无需二次机械加工。
案例 4:智能肌电护臂
背景
一家康复器械公司要为中风患者设计可机洗的 32 通道肌电护臂,既要保证高密度布线,又要让柔性区在肘关节反复屈伸中不被拉断。早期方案采用传统 FPC,布线密度不足,且 EMI 超标。
Altium 功能:高速柔性 SI/PI + 线束管理
工程师先在 Altium 的高速柔性约束规则下完成 3 mil 线宽、50 Ω 差分对的布线;随后调用线束管理器,把 32 条模拟通道与 4 条电源线统一归并,生成 IPC-D-356 Netlist,直接发给线缆厂。整机 EMI 预扫描一次通过,护臂经 50 次机洗后功能完好,患者居家训练时不再担心设备故障。
结语
运动控制与可穿戴设备正在把“电子产品”变成“人体器官”的延伸。Altium Designer 通过软硬结合板把平面电路板变成贴合人体的 3D 曲面,通过 ECAD-MCAD 协同把跨学科迭代从“周”压缩到“分钟”,通过嵌入式元件把发热、厚度、可靠性一次性解决。当工程师把“极限”变成“日常”,贴身电子才真正融入运动与健康的每一天。
关于Altium
Altium有限公司隶属于瑞萨集团,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是一家致力于加速电子创新的全球软件公司。Altium提供数字解决方案,以最大限度提高电子设计的生产力,连接整个设计过程中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提供对元器件资源和信息的无缝访问,并管理整个电子产品生命周期。Altium生态系统加速了各行业及各规模企业的电子产品实现进程。
-
altium
+关注
关注
48文章
985浏览量
120648 -
运动控制
+关注
关注
4文章
741浏览量
33643 -
可穿戴设备
+关注
关注
55文章
3851浏览量
168898
原文标题:【行业解决方案】Altium:运动控制与可穿戴设备行业的隐形织匠
文章出处:【微信号:AltiumChina,微信公众号:Altium】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环球仪器如何应对可穿戴设备组装挑战

相约2025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展望可穿戴设备未来发展!
固态锂微型电池助力可穿戴设备电源方案突破

是德DSOX4024A示波器可穿戴设备信号测试
TRIZ理论解锁可穿戴设备新体验!

Meta拓展可穿戴设备领域,计划推出Oakley智能眼镜
2025年可穿戴设备市场预测乐观


可穿戴设备论坛顺利召开!看可穿戴设备如何撬动万亿市场

可穿戴设备多个环节完成融资,XR芯片、显示技术潜力待挖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