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浪涌测试(Surge Test)
1.1 测试目的
模拟 雷击、电网切换、大功率设备启停 等高能量瞬态干扰,验证电源模块的耐高压冲击能力。
1.2 测试波形
组合波(1.2/50μs 电压波 + 8/20μs 电流波)
1.2/50μs:电压波(开路状态)
8/20μs:电流波(短路状态)
测试等级:通常 ±0.5kV ~ ±4kV(线-线或线-地)
1.3 测试方法
测试模式:
差模(线-线):测试L-N之间的抗浪涌能力。
共模(线-地):测试L/GND、N/GND之间的抗浪涌能力。
1.4 常见失效
MOV(压敏电阻)炸裂
PCB烧毁
1.5 防护设计
TVS二极管(瞬态抑制二极管)
气体放电管(GDT)
共模电感(CMC)
X/Y电容滤波
1.6 相关标准
IEC 61000-4-5(通用标准)
GB/T 17626.5(中国国标)
2. 脉冲群测试(EFT/Burst Test)
2.1 测试目的
模拟 继电器、电机、开关电源 等设备快速通断时产生的高频脉冲群干扰,验证电源的抗快速瞬变能力。
2.2 测试波形
5/50ns 快速脉冲群(单脉冲宽度)
重复频率:5kHz 或 100kHz
测试等级:通常 ±0.5kV ~ ±4kV(电源线/信号线)
2.3 测试方法
容性耦合钳(CCP) 耦合到电源线或信号线。
直接注入法(适用于低阻抗电路)。
2.4 常见失效
MCU复位、死机
ADC采样异常
PWM控制信号抖动
2.5 防护设计
RC滤波电路(电源入口)
磁珠(Ferrite Bead)
共模扼流圈
屏蔽电缆
2.6 相关标准
IEC 61000-4-4(通用标准)
GB/T 17626.4(中国国标)
3. ESD测试(静电放电测试)
3.1 测试目的
模拟 人体或设备接触时产生的静电放电,验证电源模块的抗静电能力。
3.2 测试波形
上升时间极快(0.7~1ns)
放电模式:
接触放电(Contact Discharge):金属部件直接放电(±2kV ~ ±8kV)。
空气放电(Air Discharge):非金属部件间接放电(±2kV ~ ±15kV)。
3.3 测试方法
直接对金属外壳、接口、按键等可接触部位放电。
测试等级:
工业级:±4kV(接触)、±8kV(空气)
消费级:±2kV(接触)、±4kV(空气)
3.4 常见失效
MCU死机或复位
显示屏花屏
Latch-up(闩锁效应)导致芯片烧毁
3.5 防护设计
ESD保护二极管(TVS阵列)
低阻抗接地设计
屏蔽外壳
增加去耦电容
3.6 相关标准
IEC 61000-4-2(通用标准)
GB/T 17626.2(中国国标)
4. 三种测试对比总结
测试类型
模拟场景
波形特点
能量等级
主要失效模式
防护措施
浪涌测试 雷击、电网切换 1.2/50μs(电压波)
8/20μs(电流波) 高能量(kV/kA级) 保险丝熔断、MOV炸裂 TVS、GDT、共模电感
脉冲群测试 继电器、开关干扰 5/50ns 脉冲群(5kHz/100kHz) 中能量(百伏级) MCU复位、通信错误 RC滤波、磁珠
ESD测试 人体/设备静电 0.7~1ns 快速放电 低能量(kV级,ns级) 芯片Latch-up、接口损坏 ESD二极管、良好接地
5. 结论
浪涌测试 关注 高能量冲击,需重点防护 MOV、TVS、GDT。
脉冲群测试 关注 高频干扰,需优化 滤波和屏蔽。
ESD测试 关注 静电防护,需加强 TVS和接地设计。
能量等级:浪涌 > 脉冲群 > ESD。
时间尺度:浪涌(ms)> 脉冲群(μs)> ESD(ns)。
设计侧重:浪涌需高能泄放路径,脉冲群需高频滤波,ESD需低阻抗接地。
这三类测试共同确保电源模块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产品认证(如CE、UL、FCC)的必测项目。
审核编辑 黄宇
-
ESD
+关注
关注
50文章
2306浏览量
176236 -
浪涌测试
+关注
关注
2文章
25浏览量
13980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标准浪涌测试波形对比解析

充电器测试系统:浪涌电流测试的关键

浅谈静电放电(ESD)测试
IGBT双脉冲测试原理和步骤
脉冲测试仪器的使用技巧
ESD器件的测试方法和标准
ESD测试仪器的使用方法
ESD测试是什么?CW32能扛8000V?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