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行业竞争白热化的当下,消费者对车型个性化、定制化需求飙升,车企为抢占市场份额加速产品迭代。这导致汽车零部件品类激增、订单规模波动大,传统刚性产线和仓储物流模式难以应对,柔性化生产需求激增。
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兴方向,为汽车零部件产业升级带来全新契机。汽车系统集成商正在从AI大模型的深度应用,向具身智能领域积极拓展,将具身智能技术融入汽车零部件的设计、生产与质量管控全流程,以实现更高效、精准、智能的产业升级。
在追求技术升级与产业变革的同时,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仍是汽车系统集成商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车企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向零部件供应商施压,要求降低采购成本。这一压力沿着产业链向上传导,给上游智能装备提供商的利润空间带来了严峻挑战。
7月22-23日,由高工机器人、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主办,天奇股份协办,阿童木机器人、UQI优奇及数十家机器人产业链企业支持的“2025工业具身应用峰会暨(第八届)高工机器人集成商大会”在江苏无锡·明都大酒店盛大举办。
在以“应变而进 韧性突围”为主题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专场】上,蔚来汽车总监任广东、遨博智能汽车行业线总监阮胜、埃斯顿汽车行业总经理李玉龙、如本科技研发总监马灼明、顶配机器人销售总监李爱根、AiTEN海豚之星CTO沈欣炜、美力科技产品与策划总监乐志国进行了精彩的圆桌对话,重点围绕“车企价格战下供应链企业的应对与生存状态”这一话题展开深度探讨,本场圆桌对话由高工咨询总经理郑利瑶主持。
郑利瑶:今年上半年,由于国家在回款及其他相关方面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政策,整个汽车供应链迎来了最大利好。但市场竞争依旧白热化,无论是车企、零部件厂商,还是产线制造企业都面临着不小的压力。无论政策如何调整,车企对供应链始终存在“既要、又要、还要”的多重诉求。那么,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接下来是否还有降本增效的空间?
沈欣炜:从机器人本身来看,降本增效的空间在于机器人的集成化,即将众多电气和机械元器件进行整合,这是硬件层面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方向。另外,从交付环节降本增效,AiTEN海豚之星会采用虚实结合或虚拟技术,在生产线正式投入使用前,先对其进行建模与仿真处理,再通过虚实结合技术开展深层次应用。这样的整合有助于提升系统的整体适配性,同时也能降低交付成本。
郑利瑶:很多人形机器人企业想要涉足打螺丝的工位,对此您怎么看?
李爱根:顶配机器人在打螺丝领域已经深耕7年多,深刻体会到这是一件非常严肃且复杂的事,越深入研究越觉得需要谨慎对待,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场景和难点,都需要逐一攻克。顶配机器人能做的,就是全身心投入打螺丝领域,丰富应用场景、完善产品性能、提升产品的稳定性,以便集成商伙伴接手后能轻松上手,实现人力与物力的节省。
另外,顶配机器人是将打螺丝作为一款产品来打造,而多数同行则将其视为一个项目来推进,这两者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郑利瑶:作为智能3D视觉领域的探索者,如本科技如何降本增效?此外,您认为当前3D相机核心部件国产化比例如何?
马灼明:从技术层面,如本科技希望探索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解决方案。
就目前来看,3D相机核心部件国产化比例已经很高,除了CMOS这类芯片仍较多依赖国外产品外,其他周边部件的国产化比例都已大幅提升。国产替代是一个发展趋势,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郑利瑶:埃斯顿作为传统工业机器人巨头,面对如今众多不同类型企业的涌入,您有何感受?在降本增效方面,接下来会有哪些动作来应对?
李玉龙:竞争始终存在,就像汽车工业已有百余年历史,新能源汽车的出现也让行业感受到了危机。埃斯顿作为传统工业机器人企业,目前在协作机器人和具身智能领域不断拓展,已完成相关产品线的布局。
尤其是近两年,一些新兴新能源汽车企业不断降价,导致整个供应链压力陡增。埃斯顿的策略是更加注重产品竞争力,包括拓展新的应用场景。我认为,大家需要多关注新应用、新方向。对于革命性的替代,单一厂家或许难以满足需求,但参与的企业越多,集思广益之下,总能找到新的增长点并守住价格区间。
郑利瑶:对于协作机器人最接近具身智能,您怎么看?
阮胜:协作机器人确实更接近具身智能,但两者仍有差距。从汽车行业的应用来看,尤其是在这两年行业内卷的情况下,协作机器人企业也面临着较大压力,价格竞争尤为激烈。我认为,协作机器人在汽车行业及其他行业的发展,需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多元化开发应用场景。只有丰富场景,产品才能既具备防御能力,也拥有竞争实力;第二,与大客户保持更紧密的合作。比如蔚来、华为等企业都在自主研发算法,如果我们能更早介入,提供更多支持,就能在合作中占据一定主导地位;第三,从多维度、多思路来看,协作机器人还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当前的内卷只是暂时的,未来行业的核心还是创新。经过一轮竞争淘汰后,剩下的企业将进入相对良性的经营状态。
郑利瑶:过去几年,进入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的企业,大多是原本做工业零配件的厂商。美力科技作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涉足人形机器人赛道的代表,您认为自身的优势是什么?
乐志国:汽车行业对技术、标准、质量及成本控制体系的要求本就很高,这些正是我们进入人形机器人赛道的核心竞争优势。包括在低空领域、具身机器人领域,未来能取得成就的企业,很多可能来自汽车行业,因为这些企业本身就具备这些优势。此外,汽车产业链企业对竞争有着深刻的体会,在技术布局和成本控制方面,早已做好了心理预期和相关储备。
郑利瑶:当前车企面临着巨大压力,既要考虑销量,又要实现降本增效。从制造角度来看,整车开发周期越来越短,过去需要3到5年,现在缩短至18个月,甚至有些车企能在12个月以内完成,这给制造端带来了很大的生产压力。您认为在具身智能时代到来后,它与汽车制造的柔性化、制造层面的降本增效之间,会产生多大的化学反应?
任广东:具身智能时代的到来是有基础的,如果没有数据时代、AI时代,以及上半年的Deep Seek等技术突破,大家对工业领域的技术应用可能还停留在传统阶段。现在通过模型训练,车企能将过往的数据及工艺操作转化为垂直领域的小模型,再结合具身智能和智能化技术,将其应用于工业机器人。蔚来汽车期待具身智能技术能带来实际应用价值,若具身智能技术得以发展,国内企业不仅能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未来还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当前,国内汽车行业内卷不断加剧,这主要源于产能过剩。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要想生存,就必然会有企业被淘汰,这就是竞争的常态。而企业发展智能制造,也是为了走向全球、提升国际竞争力。当前正是抓住智能制造的好时机,因为中国制造在过去二三十年的应用开发和数据积累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车企现在要做的,就是利用好这些优势,提升自身能力,解决成本与效率问题。
郑利瑶:当前车企面临着较大的出口压力,同时产线及研发也需持续投入。在这样的背景下,您认为未来车企对供应商会有哪些新的要求?
任广东:蔚来汽车希望供应商能提供成本更低的方案,当然这并非来自甲方的压榨,因为对企业而言,这样做也能提升自身效率。同时,汽车主机厂也需要降低成本,这是行业共同的目标,但并非是以牺牲质量来压低成本,大家应理性看待成本降低,才能在竞争中立足。
此外,在进行突破性开发时,产业链企业需要供应商开放相关资源。因为进入AI时代后,如果无法获取最底层的代码等资源,即便有再好的想法,也难以在降本的同时实现增效。所以,大家可以通过合作方式共同推进工作。
-
机器人
+关注
关注
213文章
29933浏览量
214370 -
汽车零部件
+关注
关注
0文章
352浏览量
17759 -
蔚来
+关注
关注
1文章
547浏览量
14978
原文标题:埃斯顿、遨博智能等如何破解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的“成本困局”?
文章出处:【微信号:gaogongrobot,微信公众号:高工机器人】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从“价格战”到“价值战”!高性价比 MCU 新品井喷
海辰储能携手17家企业深化供应链ESG管理倡议
拼多多API价格战预警,竞品监控不落人后!
拼多多API价格战预警:竞品监控不落人后!
德力西电气亮相2025中国集采供应链企业高峰论坛
RFID标签在服装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中车时代电气与奇瑞汽车供应链技术共创交流日活动圆满收官
今日看点丨比亚迪开启新一轮价格战!多家车企跟进;玄戒O1被传是Arm定制芯片,小米辟谣
安富利:供应链强则企业强

传感器企业要打赢突围战,供应链上如何破局

2025新能源汽车价格战!到底有多激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