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锂离子电池制造领域,涂布工艺是决定电池性能和质量的关键步骤之一。涂布工艺的精确度直接影响到电池的容量、循环寿命以及安全性。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涂布工艺的要求也日益严格。本文将深入探讨锂离子电池涂布工艺的特殊要求,包括涂布层数、涂层厚度、浆料黏度、涂布精度、片幅情况、涂布速度等多个方面,以及如何根据这些要求选择合适的涂布方法。通过对涂布工艺的全面分析,美能光子湾旨在为锂离子电池制造商提供科学的指导,以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产品竞争力。
Photonx Bay
不同涂布技术
涂布工艺是将液体涂层均匀涂覆在基材(如铝箔或铜箔)上的过程,研究重点在于流体的物理特性。经过烘干或固化后,这些液体形成特定功能的膜层。在锂电池的生产中,这一工艺主要用于制造正负极材料。
涂布的方法有很多,浸涂涂布方法有浸涂、辊涂、刮刀涂和缠线棒涂布等方法,预定量涂布有坡流、条缝、挤压和幕帘涂布等方法。
锂离子电池涂布工艺的多种方法示意图
涂布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不同的锂离子电池可能使用不同类型的正负极材料,如磷酸铁锂(LFP)、钴酸锂(LCO)、锰酸锂(LMO)或镍钴锰酸锂(NCM),这些材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会影响涂布工艺的参数,如粘度、涂布速度和干燥温度等参数。
Photonx Bay
涂布方法的选择
涂布工艺是将液体涂层均匀涂覆在基材(如铝箔或铜箔)上的过程,研究重点在于流体的物理特性。经过烘干或固化后,这些液体形成特定功能的膜层。在锂电池的生产中,这一工艺主要用于制造正负极材料。
涂布工艺方法选择是个系统工程,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下面介绍选择涂布方法时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
Part.01
涂布层数
大多数涂布方法适合一次涂布一层,在一层干燥以后再涂另一层。有些方法可以同时涂布多层,如坡流涂布,在彩色胶片涂布时可以至少同时涂布9层。落帘涂布的涂布头就是坡流涂布头,在边缘流下涂层,也可进行多层涂布。条缝涂布和挤压涂布通常进行单层涂布,但是也可以有两三条挤出缝隙,进行多层涂布。
Part.02
涂层厚度
缠线棒涂布适合薄层涂布;挤压涂布、逆转辊涂布和落帘涂布适合厚涂层涂布,可以达到400~750um。一般来讲越是薄涂层,涂布难度越大。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提及的厚度是湿涂层厚度,干涂层和湿涂层的厚度差别很大。
Part.03
浆料黏度
黏度和黏弹性是反映流变性质的物理量。每一种涂布方法适应的黏度和剪切速率都有一定范围。浆料黏度最好按照涂布剪切速率下测定的黏度去选择,因为黏度随剪切速率而发生变化。但是在预定量涂布过程中,通常浆料受到的剪切速率过大,以至于用目前仪器难以达到如此高的剪切速率,所以进行的黏度估算也都是粗略的,最后还是要以实验结果为准。黏弹性虽然很重要但很难预测,有一些黏弹性有助于改善某些涂布的运行状况,但是高黏弹性却会引起竖道等缺点。
Part.04
涂布精度锂离子电池隔膜
精密条缝涂布、坡流涂布和落帘涂布等方式的涂布精度较高,其他涂布方法的精度则取决于流体性质、滚筒几何形状以及转动速度等因素。任何涂布方法都有一个较宽的涂布范围,取决于涂布装置的结构和运行方式,只有非常精细地使系统最佳化才能得到良好的涂布效果。
Part.05
片幅情况
片幅可以为非渗透性的,也可以是渗透性的。对于渗透性的片幅可以将孔封闭后涂布。同样还要考虑在片幅上的粗糙度和表面张力。浆料表面张力要低于片幅。
Part.06
涂布速度
涂布速度涉及生产效率,在可能情况下涂布速度越快越好。所有涂布方法都有涂布速度限制,但是有些方法在高速涂布更好。
落帘涂布需要有一个最小流量,以保证落帘本身形状,在薄层涂布时就不能进行高速涂布。
坡流涂布时,当涂层很薄时会产生涂层不稳定,较高的车速、涂层较有助于避免涂层不稳定。同样,光滑、非渗透性片幅可以进行更高车速涂布。当然涂布速度还跟干燥区段长短有关,干燥区段越长,则越有利于提高干燥速率。
锂离子电池对涂布精度的要求较高,涂布厚度的控制对电池性能有重要影响。涂布过程中的张力控制、自动纠偏、涂布速度和干燥温度等都会影响涂布精度。未来,随着新技术的涌现和新工艺的实施,锂离子电池的涂布工艺将更加精细化、自动化,从而满足更广泛的应用需求。美能光子湾期待锂离子电池行业在涂布工艺上的持续进步,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特别声明:本公众号所发布的原创及转载文章,仅用于学术分享和传递行业相关信息。未经授权,不得抄袭、篡改、引用、转载等侵犯本公众号相关权益的行为。内容仅供参考,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处理。
-
锂离子电池
+关注
关注
85文章
3497浏览量
79268 -
涂布
+关注
关注
0文章
12浏览量
4105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锂离子电池的设计
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组成及关键材料
【转】锂离子电池的维护和保存技巧分享
锂离子电池的的原理、配方和工艺流程
锂离子电池极片涂布的特点及其三类因素的影响介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