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微型化是机器学习应用的一条出路

DPVg_AI_era ? 来源:未知 ? 作者:胡薇 ? 2018-06-13 18:10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数据科学家,Jetpac公司CTOPete Warden发表了一篇博文,详细阐述了微型化是机器学习应用的一条出路,并且相信机器学习可以在微小的、低功耗的芯片上运行,利用深度学习可以做到非常高的能源利用率。谷歌大脑负责人Jeff Dean也转发这篇博文,并且也强调了其技术可行性。

当Azeem邀请我到CogX做演讲时,他希望我能把核心集中于引导用户思考的某一个点上。前几年,我的首要任务是让人们相信,深度学习是一场真正的革命,而不仅仅是一时的风尚,目前已经有足够多的例子可以证明这个观点。我之所以知道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并不是因为我是一个预言家,而是因为我有机会可以花时间去亲自动手操作这项技术。所以我非常相信深度学习的价值,因为我亲眼见到了这些效果,并且知道,阻止它从实验室走向工业界的唯一屏障,仅仅在于更广泛的应用场景需要投入更多的研究时间。

今天,我将谈论另一种鲜为人知的,但我确信无疑的趋势。那就是我相信机器学习可以在微小的、低功耗的芯片上运行,这种技术将解决目前方案中的瓶颈问题,这就是我在CogX上要讲的。

微型电脑已经足够便宜,且非常普及

因为市场过于分散,以至于很难得到确切的数字,但最好的估计是今年将有超过400亿的微控制器售出,考虑到他们所使用的产品的持久性,可能会有数千亿个微控制器在使用。微控制器(或MCUs)包含一个小CPU,仅仅只有几千字节的RAM,并且被嵌入到消费者、医疗、汽车和工业设备中。它们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得到低功耗、低成本的产品,预计这一产品今年的平均价格将低于50美分。

它们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因为它们经常被用来取代旧的电动机械系统在汽车、洗衣机或遥控器上的功能。这些设备的控制逻辑和以前使用的模拟电路和继电器几乎没有什么区别,除了可能有一些可编程功能的微小改变。对于制造商来说,最大的好处是,标准的控制器可以用软件来编程,而不是去定制电子设备,这样可以降低制造过程的成本,也更容易生产。

能源是限制因素

任何需要电源的设备都面临着布线问题的限制,而且一旦开始布线也有可能引来其他新的问题,例如,在手术室中与工厂的地板上。为了将电源电压从输电电压转换到设备可用电压是非常昂贵且浪费的。甚至是像手机或笔记本电脑这种便携式设备也需要非常频繁的充电。

几乎任何智能产品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让设备可以部署在任何地方,而不需要什么维护手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最大的障碍是:大多数的电子系统都需要使用能源。下面是一些基于智能手机能耗数据的常见组件的粗略数字(更多细节请参阅我的以前的博文【1】):

一个显示器可能需要400毫瓦。

有源电池收音机可能使用800毫瓦。

蓝牙可能使用100毫瓦。

加速度计是21毫瓦。

陀螺仪是130毫瓦。

GPS是176毫瓦。

一个微控制器本身可能只使用1毫瓦或者更少,但外设可能会使用更多的电能,一枚硬币电池可以提供2500焦耳的能量,所以电池即使要给1毫瓦的设备供电,也只能维持一个月左右,当然,目前大多数的产品都使用了轮转和睡眠,以避免经常开机,但即便如此,问题仍未的到解决。

CPU和传感器几乎不使用电源,而收音机和显示器使用的电量很多

一般来说处理器、传感器可以将电力成本降低到微瓦级别,但显示器、无线电等设备需要更多的电力成本,甚至是低功耗、蓝牙等设备也需要几十毫瓦。数据移动的过程导致了更大的能量开销,似乎有这样一条规则,一个操作所需要的能量与发送数据的距离成正比。CPU和传感器发送的距离只有几毫米,而且非常便宜,而无线电发送的距离很远,并且价格昂贵。我认为即使技术上有所改善,这种差距仍然会进一步扩大。

我们获取的传感器数据比我们使用的多

几年前,我和一些研究卫星摄像的工程师交谈过。他们的问题是,他们使用手机摄像头已经可以拍摄高清的视频,但卫星上只有少量内存来存储结果,每几个小时,需要通过有限的带宽下载到地球上的基站中。我才突然发现,几乎所有的传感器场景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即使是家里的摄像头也受到wifi和宽带连接带宽的限制。我的一个朋友,他12月份的ISP使用率大大超出今年的限额,当他逐层分析后,发现主要原因居然是因为屋里闪烁的圣诞灯导致视频流压缩比急剧下降。

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们的可穿戴设备和手机上的所有加速器都只是用来检测可能唤醒设备的事件,或者是基本的步骤计数,所有可能的更复杂的活动检测都无法涉及。

这对机器学习意味着什么?

如果你接受上面的所有观点,那么很明显,有一个巨大的尚未开发的市场等待着用正确的技术来开启。我们需要一种能在廉价的微控制器上工作的东西,它只需要很少的能量,它依赖于计算而不是无线电,它能把我们所有浪费的传感器数据变成有用的东西。这就是机器学习,尤其是深度学习所填补的空白。

深度学习在已有的微控制器上是计算密集且可用的

在深度学习实现方面,它们几乎都是受计算限制的。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我所研究的其他问题几乎都是受到访问大量内存的速度限制。相比之下,神经网络把大部分事件都花在了大矩阵相乘上,同样的数字在不同的组合中可以重复使用,这意味着CPU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计算两个缓存的数字相乘上,而从内存中获取新值的时间要少得多。

这很重要,因为从内存中获取数据需要更大的能量开销(这可能是距离-能量的一个明显例子——因为内存比寄存器更远)。相对较低的内存需求意味着低功耗的SRAM或闪存可以用于存储,这使得深度学习应用程序非常适合于微控制器,尤其是当使用8位计算而不是浮点数时,因为MCUs通常已经有类似dsp的指令,非常适合。这一想法并不是特别新颖,因为谷歌和苹果已经开始有所行动,在这些芯片上进行语音识别,但在ML或嵌入式世界中,似乎没有多少人意识到深度学习和MCUs的结合价值。

深度学习可以做到非常高的能源利用率

我花了很多时间去思考焦耳/运算(picojoules per op.,CPU算数单元的能量开销)的问题。因为这样我可以得出一个大概的估计,知道一个神经网络大概要消耗多少能量。例如,MobileNetV2图像分类网络在最小的版本中要2200万个操作,如果知道每个操作需要5微微焦的能量,那么他就需要110微瓦的能量,如果我们每秒分析一帧,那么只有110微瓦,一枚硬币电池可以持续使用一年。这些数字在目前的dsp元件中是非常有竞争力的。

深度学习能够感知传感器的数据

在过去几年,利用神经网络接收图像、音频、加速度等噪声信号,并从中提取出价值这一难题,突然变得可能。因为我们可以在微控制器中运行这些模型,而传感器本身只需要很少的电量,所以我们可以从传感器数据中获取更多的价值。例如,我希望让所有设备都有一个简单的语音交互能力。用于理解短语,或可以使用图像传感器完成目标检测,这样可以不依赖按钮来完成很多操作。希望这种语音交互组件可以在50美分硬币电池下运行一年,并且这在我们当前的技术上是可行的。

另一个例子是,我想要一个小型电池驱动的图像传感器,我可以对它进行编程,以查找特定的作物害虫或杂草,并在被发现时发出警报。它们可以分散在农田周围,以一种更环保的方式指导诸如除草或杀虫剂等干预措施。

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工业例子是一个工厂的经营者对“Hans”的描述。他是一个资深工程师,每天都要沿着一排机器走,并把手放在每一个机器上,听着,然后告诉工头哪些机器需要离线维修,这些都是基于经验和直觉的。如果你能在每台机器上安装一个电池驱动的加速度计和麦克风(一个“Cyber-Hans”),倘若出现异常,这些机器将提前给工厂警告。

类似的想法还有很多,但最让我兴奋地是,我不知道这些设备将如何使用,但背后的技术是如此迷人,这将建立我无法想象的全新应用程序。对我来说,就像80年代家用电脑出现时的样子。我不知道它们会变成什么,当时大多数人都用它来玩游戏或存储地址簿,但我知道这种设备将为世界带来太多的可能性。

召开会议而不是发送文件的唯一理由是为了传达信息之外的情感。我想和CogX观众分享的是我对ML在小型设备上的应用前景。我不知道未来会出现什么细节,但我知道可用于机器学习微型化、廉价化的电池驱动芯片即将问世,它将带来一批无法想象的新应用。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机器学习
    +关注

    关注

    66

    文章

    8513

    浏览量

    135104
  • 深度学习
    +关注

    关注

    73

    文章

    5569

    浏览量

    123088

原文标题:【Jeff Dean推荐】为什么说未来的深度学习是小、轻、快

文章出处:【微信号:AI_era,微信公众号:新智元】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微型化LCR测试仪赋能物联网实现产线实时质量监控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兴起与广泛应用,传统LCR测试仪在体积、功耗、实时性等方面的局限性逐渐凸显,难以满足物联网时代对设备微型化、网络、智能的高要求。微型化LCR测试仪凭借其小巧的体积
    的头像 发表于 08-08 16:47 ?185次阅读
    <b class='flag-5'>微型化</b>LCR测试仪赋能物联网实现产线实时质量监控

    微型化IMU如何突破无人机与机器人的性能边界?

    与加速度数据,更能在极端环境下保持测量可靠性。 微型化设计 38.6mm x 44.8mm x 25.5mm 的超小尺寸,≤70g 的重量,轻松集成于空间受限的微型无人机、小型机器人关节。 专业级性能:低成本不妥协精度 陀螺仪:
    的头像 发表于 07-28 15:53 ?120次阅读

    锐驰智光推出微型化区域避障激光雷达KoraBeam 1E

    今天,锐驰智光正式发布微型化区域避障激光雷达—KoraBeam 1E。
    的头像 发表于 07-15 18:10 ?593次阅读

    瑞之辰压力传感器:小尺寸大突破,实现微型化转型

    。这点上,瑞之辰近期推出的小尺寸压力传感器带有明显优势。尺寸小性能强,压力传感器微型化受关注直径19mm,这是市场上压力传感器非常常见的尺寸,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
    的头像 发表于 07-08 18:09 ?741次阅读
    瑞之辰压力传感器:小尺寸大突破,实现<b class='flag-5'>微型化</b>转型

    以异形曲面连接技术引领消费电子微型化创新潮流

    在消费电子持续追求轻薄、精致的趋势下,拓普联科凭借20年的技术积淀,针对TWS耳机、骨传导耳机、助听器等微型化设备以及高精度医疗产品的特殊需求,创新推出异形曲面PAD连接方案。拓普联科异形曲面
    的头像 发表于 06-03 14:17 ?393次阅读
    以异形曲面连接技术引领消费电子<b class='flag-5'>微型化</b>创新潮流

    三星MLCC电容的微型化技术,如何推动电子产品轻薄

    三星MLCC电容的微型化技术通过减小元件尺寸、提升单位体积容量、优化电路板空间利用率及支持高频高容量需求,直接推动了电子产品的轻薄进程,具体如下: 1、先进的材料与工艺 :三星采用高介电常数
    的头像 发表于 05-28 14:30 ?269次阅读
    三星MLCC电容的<b class='flag-5'>微型化</b>技术,如何推动电子产品轻薄<b class='flag-5'>化</b>?

    移动设备中的MDDESD防护挑战:微型化封装下的可靠性保障

    。如何在有限空间内实现有效的ESD防护,已成为FAE(现场应用工程师)在设计阶段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微型化趋势带来的挑战在移动设备中,主控芯片、触控IC、射频模块
    的头像 发表于 04-22 09:33 ?273次阅读
    移动设备中的MDDESD防护挑战:<b class='flag-5'>微型化</b>封装下的可靠性保障

    以非接触式激光焊接技术,赋能微型化、高可靠性的压力传感解决方案

    在工业自动、医疗设备及消费电子领域,薄膜压力传感器正朝着微型化、柔性、高稳定性方向快速发展。以采用17-4PH不锈钢弹性体的压敏元件为例,其通过CVD(化学气相沉积)与PVD(物理气相沉积)工艺
    的头像 发表于 04-03 11:43 ?429次阅读
    以非接触式激光焊接技术,赋能<b class='flag-5'>微型化</b>、高可靠性的压力传感解决方案

    激光焊锡机如何破解智能穿戴设备“微型化”制造难题?——大研智造0.15mm焊盘焊接技术赋能TWS耳机/智能手表

    在智能穿戴设备市场蓬勃发展的当下,产品的微型化趋势愈发明显,这给制造工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焊接环节。大研智造凭借其先进的激光焊锡机技术,成功攻克了这些难题,为TWS耳机和智能手表的量产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的头像 发表于 03-03 14:41 ?409次阅读

    一条光纤怎么分两

    一条光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分成两使用: 使用分光器 分光器是种光学器件,它可以将光信号按照定的比例分成多路。通常,分光器有1:2、1:4、1:8等不同的分光比例,这意味着
    的头像 发表于 02-25 10:07 ?2019次阅读

    SMT技术:电子产品微型化的推动者

    薄、短小的方向发展。上海桐尔科技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专注于提供先进的电子制造解决方案,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助力电子产品的微型化进程。 SMT技术通过将锡膏印刷在需要焊接的焊盘上,然后放置电子元件,使焊脚恰好
    发表于 02-21 09:08

    顺络贴片电感的微型化封装是否会影响性能?

    顺络电子作为国内领先的电感制造商,其贴片电感产品以微型化封装著称。然而,微型化封装是否会影响电感性能,是许多工程师关心的问题。以下是对这问题的分析:
    的头像 发表于 02-11 17:22 ?440次阅读
    顺络贴片电感的<b class='flag-5'>微型化</b>封装是否会影响性能?

    伺服电动缸在人形机器人中的应用

    降低了维护和保养的成本。三、适应复杂场景人形机器人的内部结构十分复杂,关节数量多达25-50个,且零部件微型化、类型多、用量大。伺服电动缸的微型化和高精度特性使其能够适应这种人形机器
    发表于 02-06 09:04

    AI 大模型行业应用:企业如何走出一条智能蜕变之路?

    随着 chatGPT 的横空问世,我们对于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逐渐了解,无论是搜索、问答、文生图还是文生视频都出现了很多创意,甚至 AI 还可以做诗,输入一条指令,就可以让它当场赋诗
    的头像 发表于 09-27 18:16 ?1050次阅读

    微型化晶振技术:实现1.2mm x 1.0mm尺寸的关键与优势

    随着现代电子设备的不断小型和高性能,晶振(晶体振荡器)也面临着向更小尺寸发展的需求。1.2mm x 1.0mm这种微型化晶振的实现代表了当前晶体振荡技术的前沿,它不仅在尺寸上突破了传统限制,还在性能和可靠性上保持了高标准。本
    的头像 发表于 08-22 17:25 ?875次阅读
    <b class='flag-5'>微型化</b>晶振技术:实现1.2mm x 1.0mm尺寸的关键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