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东风劲吹,重庆零碳园区建设驶入快车道?
?
(一)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双向发力,构建绿色转型政策矩阵?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坚定推进 “双碳” 目标的大背景下,零碳园区建设成为实现经济绿色转型的关键抓手。2025 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这一政策犹如一声号角,为全国零碳园区建设明确了方向,从能源结构、产业模式等多个关键维度,规划出全面且细致的建设路径,为各地提供了有力的政策遵循 。?
重庆市迅速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将零碳园区建设融入地方发展战略,出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行动计划(2025—2027 年)》。这份行动计划目标明确,到 2027 年,要建成 24 个近零碳园区,新能源装机规模达 780 万千瓦,为重庆的绿色转型设定了清晰的时间表与路线图。随后公布的第二批 8 个近零碳园区试点名单,涵盖了万盛工业园区、涪陵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重点区域,这些园区作为先行试点,将在政策的支持下,探索出适合重庆本土的零碳发展模式,为后续推广积累宝贵经验。?
(二)双碳目标下的园区使命:从 “耗能大户” 到 “减碳标杆”?
重庆作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园区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贡献了超 60% 的工业产值,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压力,成为 “耗能大户”。在国家 “3060” 双碳目标的约束下,园区的低碳转型迫在眉睫,这不仅是响应国家政策的必然要求,更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一方面,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绿色贸易壁垒逐渐兴起。园区若不加快减碳步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可能面临更多限制,进而削弱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向零碳园区转型,能够推动园区内产业的优化升级,引入更多绿色、低碳、高科技产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安科瑞能碳管理平台在此时进入重庆园区,正是顺应政策导向,为园区提供了精准的技术支持,助力其打破减排困境,朝着 “减碳标杆” 的方向大步迈进。?
二、破局之路:重庆零碳园区建设的痛点与挑战?
(一)能源管理粗放:结构失衡与效率瓶颈交织?
在重庆的传统园区中,能源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较为突出。以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为主导,清洁能源占比普遍偏低,在一些园区,清洁能源占比甚至低于 30%。?
在能源管理手段上,传统园区也显得相对落后。人工抄表的方式依然普遍存在,这使得数据采集存在 4-6 小时的滞后,无法及时反映能源的实时消耗情况。这种数据滞后直接影响了峰谷负荷的调节,导致调节不及时,设备空转率高达 15%。余热利用率也不容乐观,不足 30%,大量的余热被浪费,未能得到有效回收利用。据估算,每年因能源浪费造成的成本超过 2000 万元,这无疑是对资源和资金的双重浪费。?
此外,数据孤岛问题严重制约了能源管理的效率。园区内的光伏、储能等新能源设备各自独立运行,缺乏有效的数据交互和协同调度机制。各个设备的数据无法共享,难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导致无法实现源网荷储的协同调度,这极大地限制了园区的减排效果,无法充分发挥新能源设备的优势。?
(二)系统协同不足:基础设施与顶层设计双重短板?
能源、建筑、交通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联动,是重庆园区建设面临的又一难题。以光伏装机与储能配置为例,许多园区在建设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两者之间的匹配关系,导致绿电消纳率仅为 60%。大量多余的电能无法储存,只能白白弃用,这不仅浪费了清洁能源,也增加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碳管理标准的不统一,也给园区的减排工作带来了很大困扰。不同企业的碳足迹核算口径存在差异,差异幅度可达 15%,这使得园区整体碳盘查的误差率超过 10%。这种数据的不准确性,严重影响了园区对碳排放情况的准确掌握,也使得绿电交易、碳资产开发等增值服务难以顺利开展,无法充分挖掘碳减排带来的经济效益。?
传统管理平台的兼容性问题也不容忽视。园区内往往存在多个品牌的设备,由于传统管理平台兼容性较弱,不同品牌设备的数据难以互通,这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进行系统集成。高昂的集成成本不仅增加了园区的建设投入,也阻碍了园区智能化升级的步伐,使得园区在面对日益增长的节能减排需求时,显得力不从心。?
(三)减排技术落地难:成本与效益平衡待解?
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等减排技术在重庆园区的推广过程中,面临着成本与效益难以平衡的困境。这些技术的初期投资较大,对于中小园区来说,融资难度较大,资金压力成为阻碍技术引入的一大障碍。?
一些园区在引入减排技术时,缺乏针对性的技术方案。如某园区盲目引入储能设备,却未结合自身的负荷特性优化控制策略,导致设备无法充分发挥作用,投资回收期延长了 3 年,这使得园区在技术投入上的效益大打折扣。?
节能改造过于依赖单点技术,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园区在进行节能改造时,只是简单地采用一些单项技术,未能形成 “监测 - 分析 - 优化” 的闭环管理体系。这种零散的改造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设备的能效,但整体效果有限,难以实现系统性的降碳目标,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园区的碳排放问题。?
三、数智赋能零碳园区建设:安科瑞能碳管理平台的破局之道?(采购/询价:安科瑞曹经理137/7441/3253)
(一)全链路架构设计:打造园区能碳管理 “智慧大脑”?
安科瑞能碳管理平台作为一款面向工业企业和园区的数字化管理平台,采用了先进的四层架构体系,旨在为园区的能碳管理提供全面、高效的解决方案,打造园区能碳管理的 “智慧大脑”。?
在感知层,平台部署了多功能电表、充电桩、照明驱动器等智能终端,这些终端就像分布在园区各个角落的 “触角”,能够实时采集电、水、气、热等能源数据,对园区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测。无论是大型工业设备的用电情况,还是日常办公区域的用水数据,都能被精准捕捉,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网络层则如同信息高速公路,通过智能网关实现协议转换,支持 Modbus、MQTT 等 20 + 通讯规约,确保各类设备采集到的数据能够快速、稳定地传输到平台。数据采集延迟<2 秒,这意味着园区管理者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取最新的能源数据,及时发现能源使用中的异常情况,为快速响应和调整提供了可能。?
数据层是平台的核心 “智能中枢”,构建了物联网中台,具备强大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存储容量可扩展至 PB 级,能够轻松应对海量数据的存储需求,即使园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量持续增长,也无需担心数据存储问题。同时,它还能支撑千万级设备并发接入,保证在大量设备同时上传数据的情况下,平台依然能够稳定运行,不出现卡顿或数据丢失的情况。?
平台层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访问方式,支持 Web 端、APP、小程序多端访问。无论是在办公室通过电脑 Web 端进行详细的数据查询和分析,还是在外出时通过手机 APP 或小程序随时随地了解园区的能源状况,都能轻松实现。平台层还集成了碳排放监测、能源调度、碳资产管理等 20 + 核心功能,这些功能相互协作,实现了 “数据采集 - 分析决策 - 执行控制” 全流程闭环管理,让园区管理者能够对园区的能碳管理进行全面、精准的掌控。?
(二)核心功能优势:精准破解园区减排痛点?
碳排放精细化管理:平台支持区域碳排放实时监测,就像一个 24 小时不间断的 “碳排监控器”,让园区管理者能够随时了解区域内的碳排放情况。通过动态展示企业碳排 TOP10 排名及重点设备碳流走向,能够快速定位碳排放大户和关键排放设备,为制定针对性的减排措施提供依据。自动生成碳盘查清册、配额管理报表及交易记录,实现了碳排放管理的自动化和规范化,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的繁琐和误差,核算误差率<5%。
能源效率深度优化:全域能耗数据采集覆盖 95% 以上用能节点,确保了能源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通过 AI 算法分析负荷曲线,就像为园区的能源使用情况做了一次 “深度体检”,能够精准地了解能源消耗的规律和趋势,自动生成峰谷时段用能策略。
系统协同与柔性调度:平台整合光伏、储能、充电桩等设备数据,通过桑基图可视化能源流向,将复杂的能源流动情况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园区管理者能够清晰地看到能源从产生到消耗的全过程,实时计算线路损耗,从而优化调度策略。支持 “光储充” 联动控制,在光伏过剩时优先为储能充电,储能满格后自动切换充电桩错峰充电,通过这种智能的协同控制,提升绿电消纳率至 85% 以上。
易部署与高兼容性:平台支持公有云、私有云及本地化部署,园区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部署方式,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它还适配主流 IT 设备,无需改造原有系统即可接入,大大降低了部署的难度和成本,部署周期缩短至 2 周,能够快速上线并投入使用。开放 API 接口,无缝对接 ERP、MES 等第三方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让园区内的各个系统能够相互协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降低园区数字化改造成本,提高了园区的整体运营效率。?
四、实战案例分享
五、总结:携手安科瑞,共赴零碳未来?
在 “双碳” 目标与政策红利的双重驱动下,重庆零碳园区建设正从 “试点探索” 迈向 “规模化推广”。安科瑞能碳管理平台凭借其技术领先性、场景适配性与实施落地性,不仅破解了园区能源管理粗放、系统协同不足等核心痛点,更通过数据价值挖掘,为园区创造 “减排增效” 的双重价值。从政策响应到技术赋能,从能效优化到碳资产运营,安科瑞正以 “硬件 + 软件 + 服务” 的全链条解决方案,助力重庆园区在绿色转型中抢占先机,绘就 “零碳园区” 的重庆样本,为全国工业低碳化改造提供可复制的创新范式。未来已来,在数智技术与绿色理念的深度融合下,零碳园区建设必将成为重庆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而安科瑞将持续深耕,以科技力量赋能更多园区迈向碳中和,共同书写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审核编辑 黄宇
-
管理平台
+关注
关注
0文章
282浏览量
9195 -
安科瑞
+关注
关注
0文章
1258浏览量
3398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工业企业和园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指南》发布 安科瑞能碳管理系统助力绿色智造新时代 ——政策落

评论